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以下与其产生无关的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耕作技术的进步 C.土地私有制出现 D.农产品的商品化 ‎2.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 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 ‎3.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4.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唐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 北方 ‎40‎ ‎28‎ ‎0‎ ‎11‎ ‎10‎ 南方 ‎17‎ ‎27‎ ‎37‎ ‎77‎ ‎88‎ 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儒学教育的发展 ‎5.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私营手工业发展 ③生产关系进步 ④小农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 ‎6.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技术先进 B.航海技术的发达 C.海上贸易兴盛 D.晓市、夜市繁华 7. 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B.租佃制得到发展 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D.经济趋向近代化 ‎8.“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 B.封建制度的落后 ‎ C.机户们不守信用 D.地方官府的勒索 ‎ ‎9.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 ‎10.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 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C.政府独占对外贸易 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 ‎1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 A.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 B.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C.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 ‎12.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其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B.物质利益的驱动 ‎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美洲劳动力缺乏 ‎13.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据此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影响      B.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1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仅出现在欧洲主要国家 B.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C.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 D.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 ‎15.有人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实业救国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16.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 直隶 ‎(含天津)‎ 江苏 ‎(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 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 C.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比处于劣势 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17.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电车公司号召民众乘坐,并提出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这表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C.上海市民接受新事物快 D.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18. 周积明在《最初的世纪》中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中国向外国贷款修建和自筹修建的铁路占5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B.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发生变化 C.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D.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 ‎19.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 A.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 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美国政府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 A.大大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B.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 C.有利的恢复了农业生产 D.比较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 ‎2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计划与前苏联的经济计划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A.指令性 B.干预性 ‎ C.指导性 D.计划性 ‎22.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着手进行改革。在改革开始阶段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但改革很快陷入困境。导致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B.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 C.缺乏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 D.没有首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 ‎23.“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 ‎24.1985~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 C.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25.胡锦涛同志高度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称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 C.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 ‎26.“丁克”“空巢”“闪婚”“宅男宅女”等新时代形成的这些新词语,总体反映出现代人 A.生活节奏加快 B.生活负担沉重 C.生活方式多样 D.生活压力巨大 27.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而言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B.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 C.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发展 D.使美元成为世界性的货币 ‎28.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这表明 A.原有各国使用的货币币值十分混乱 B.为欧元区的金融危机埋下更多隐患 C.欧盟所有成员国均已开始使用欧元 D.欧元的诞生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9.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这最能说明 A.自贸区内存在着比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C.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30. 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材料表明 A.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 B.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C.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3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恨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8分)‎ ‎ ‎ ‎32.(22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篇 材料一 “(第一次工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資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挫折篇 材料二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调整篇 材料三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如下图)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然济的发展客现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展望篇 材料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1)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门场运步形成,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 (4分)‎ ‎(3)分则写出材料三图中的三个国际组织的名称(不能片英文缩写) (6分)‎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6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D 2.A 3.C 4.B 5.B 6.C 7.A 8.D 9.B 10.A ‎ ‎11.D 12.C 13.C 14.D 15.A 16.B 17.D 18.C 19.A 20.B ‎ ‎21.C 22.B 23.D 24.A 25.A 26.C 27.B 28.D 29.D 30.B ‎31.(18分)‎ ‎(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任意两点4分) ‎ ‎(2)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2分)‎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任意两点4分,其他合理性答案酌情给分。) ‎ ‎(3)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 ‎32.(22分)‎ ‎(1)事件: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分)‎ 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3分)‎ ‎(2)办法:转嫁危机,以邻为壑;提高关税;货币贬值。(4分)‎ ‎(3)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6分)‎ ‎ ‎ ‎(4)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总产值差距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3分)‎ 应对: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