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见面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见面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1至图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B.图2至图3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2.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 A.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B.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C.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3.朱自清先生在《这一天》一文中曾激情洋溢地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来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最终建立了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D.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5.20世纪30年代,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是 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B.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 ‎ C.组织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D.在革命根据地发动土地革命 ‎6.《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A.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 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7.“‘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近日《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描写两岸题材,是一部书写家国情怀暨反省民族离患的军事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2005年,“胡连会”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D.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9.国际风云变幻万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一根“定海神针”,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的关系。被喻为“神针”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11.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 A.高度赞扬雅典的民主制 B.公民意识淡漠 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缺乏民本思想 ‎12.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侯,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A.民主主义精神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主义精神 D.有限政府原则 ‎1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14.“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B.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C.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5.巴黎公社曾经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来经营。这一做法 A.开经济国有化政策的先河 B.是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尝试 C.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D.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继承 ‎16.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17.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完全禁绝了对外贸易 ‎18.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南方手工业进步 C.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9.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20.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21.阅读下表: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1935年 ‎1941年 资本总额(万元)‎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资本总额(万元)‎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冶炼业 ‎47.4‎ ‎0.19%‎ ‎13570.7‎ ‎37.01%‎ 机器金属业 ‎415.5‎ ‎1.66%‎ ‎4402.7‎ ‎10.6%‎ 纺织业 ‎12170.3‎ ‎48.53%‎ ‎5884.7‎ ‎14.17%‎ 食品工业 ‎6159.8‎ ‎24.56%‎ ‎2726.6‎ ‎6.5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B.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22.晚清人士郭嵩焘说:“轮船之为便利,天下所共知也。愚劣如湘人,亦习焉而知其利。是以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造。”据材料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晚清官府 B.顽固士绅 C.西方列强 D.封建势力 ‎23.下图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该统计数据反映了 A.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平衡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D.“大跃进”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 ‎24.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25.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下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②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 ‎③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20世纪初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6.如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时间 工具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铁器的使用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厂的普遍出现 ‎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第三次科技革命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C.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 ‎27.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8.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以后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于预。反映出本质问题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进行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29.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 “新思路”是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30.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属于“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 ‎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32.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使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 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33.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3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借助西方文明应对工业文明的冲击 B.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封建制度 C.吸收西方启蒙思想以革新政治体制 D.引进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传统文化 ‎35.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指导中国人不断前进的三大理论成果相继诞生。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①具有时代精神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都在发展中完善④都是共产党人的创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6.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37.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人身的自由 B.主权在民 C.思想的自由 D.社会契约 ‎38.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 A.“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自己”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39.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40.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41.(13分)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政治制度演变发展历史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清醒地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以及未来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莫里斯ꞏ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 图一漫画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政体最早是通过哪一部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以图二为例,简要说明美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是如何确保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4分)‎ 辛亥革命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法制建设上的重要成就及意义。(2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4分)‎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有何特点?(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1800年,海洋的开通和欧亚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铁序之内。贸易上的顺差,使中国经济特续成长三百年之久,并使中国在近代以前跃升为世界最繁荣的地区。外来的刺激,也促使中国的知识界尝试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本质——这是历史上相当于欧洲启蒙时代的努力。可惜,这一努力竟中途夭折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西方,进入世界体系后的中国,发展过于缓慢。曾经出现知识界对中国文明的重新思考,竟也不能在此时延续下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制度,还能运作的最后一段岁月。‎ ‎——摘编自许悼云《万古江河》‎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1500—1800年的中国与西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西对比,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的复位使政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标志着一个新日本的诞生。此前,福泽渝吉在培理到达日本之后不久,就立志从头学习英文,不惜以仆人身份挤进日本赴美考察团,实地考察西方文明。后来他游历了欧洲,并在出版物中介绍了他在国外的见闻,对德国印象尤为深刻。‎ ‎——改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启程访问日本。他在访问中感慨地说:  “这次访日,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必须承认这一点。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学习很多东西。”两个月后,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摘编自《中日外交风云中的邓小平》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 ‎(1)福泽渝吉因何事刺激而立志学习西方? 德国给他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可能是什么?(4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日开启改革的相似性。(6分)‎ ‎(3)你怎样看待中日两国的改革?(5分)‎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D 6.C 7.D 8.B 9.B 10.C 11.C 12.D ‎13.D 14.C 15.C 16.C 17.D 18.D 19.A 20.D 21.B 22.D 23.B ‎24.B 25.C 26.D 27.D 28.B 29.D 30.D 31.B 32.D 33.A 34.A ‎35.A 36.C 37.C 38.B 39.D 40.C ‎41.(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立法、行政和司法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2)成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这部宪法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共和政体的建立,具有反封建专制的意义。‎ ‎(3)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特点:广泛性和直接选举等。‎ ‎42.(1)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群众性的反帝斗争。‎ ‎(2)深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剥削;‎ ‎(3)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民族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所有制。‎ ‎(4)启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赢得民族独立等等(甲午战争后)‎ ‎43.(1)‎ 培理舰队登陆东京湾(或培理扣关或黑船事件),打开日本国门;回答德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事件或工业化发展中的成就等 ‎(2)‎ 改革开启时,都面临社会危机或发展问题;改革的立足点都是要实现国家现代化(或国家富强或工业化);启动改革时都有政治家或思想家的积极推动;改革行动都始于迈出国门学习西方;改革内容都是以先进国家经验为榜样等。‎ ‎(3)‎ 水平1: 能结合时代背景,从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本质差异解读与认识中日改革。‎ 日本改革正处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时代,日本改革主要是以走上资本主义和向外殖民扩张为目标或以“脱亚入欧”为追求,走向帝国主义;而中国改革正处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改革以赶上世界发展潮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 水平2: 能依据时代,结合材料与所学的史实,解释和评论中日两国迈向现代化的相似性或不同性。‎ 中日改革既有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共性,也因双方选择道路的差异对本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同影响。‎ ‎44.示例一:论题:新航路开辟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论证:1500年,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掠夺大量财富,对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新航路的开辟也便利了中西经济交流。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在中西贸易往来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由此可见,1500—1800年期间,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中西贸易往来,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示例二:论题:新航路开辟后中西差距渐显论证: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促进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最终推动了西欧社会转型。新航路的开辟虽然推动了中西贸易往来,刺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明清政府坚持“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加上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和传统理学的主导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从此逐渐落伍于西方。‎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使中西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中西差距逐渐拉大。‎ 其他:论题:新航路开辟推动西学东渐;1500—1800期间中国与西方国力逐渐易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