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2.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唐 ‎ 北宋 ‎ 南宋 ‎ 明朝 ‎ 清 ‎ 北方 ‎ ‎40 ‎ ‎28 ‎ ‎0 ‎ ‎11 ‎ ‎10 ‎ 南方 ‎ ‎17 ‎ ‎27 ‎ ‎37 ‎ ‎77 ‎ ‎88 ‎ 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儒学教育的发展 ‎3.据季如迅《中国手工业简史》中记载,宋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群工屯营,……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告以知。”此组织管理模式(  )‎ A.保证了政府对市场垄断                                  B.强化了工匠的生产责任 C.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                                  D.阻碍了民间手工业发展 ‎4.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反映了(  ) ‎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私营手工业发展 ③生产关系进步 ④小农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5.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造船技术先进          B.航海技术的发达       C.海上贸易兴盛          D.晓市、夜市繁华 ‎6.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7.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 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 ‎8.《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 A.价格革命的发生      B.东方商品的输入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资产阶级的剥削 ‎9.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  )‎ A.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                              B.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C.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 年份 ‎ 国家 ‎ ‎1570 ‎ ‎1670 ‎ ‎1780 ‎ 甲 ‎ ‎232 000 ‎ ‎568 000 ‎ ‎450 000 ‎ 乙 ‎ ‎51 000 ‎ ‎260 000 ‎ ‎1 000 000 ‎ ‎10.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 年份 ‎ 国家 ‎ ‎1570 ‎ ‎1670 ‎ ‎1780 ‎ 甲 ‎ ‎232 000 ‎ ‎568 000 ‎ ‎450 000 ‎ 乙 ‎ ‎51 000 ‎ ‎260 000 ‎ ‎1 000 000 ‎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 ‎11.右面是1750年~1890年间,英法两国一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比例的对比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中的对比差异说明(  )‎ A.英国人口总数量多于法国                              B.法国农业经济比英国发达 C.英法两国的人口政策不同                              D.法国工业化水平低于英国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促使世界市场建立起来的方式有(  ) ‎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③公平竞争 ④武力威逼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13.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14.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带求,这说明当时(  )‎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C.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15.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钱。”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对华商品的过度倾销                              B.清政府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太少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西方商品质量不符合中国需要 ‎16.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创造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  )‎ A.实业救国的具体体现                                      B.属于资本主义工业 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17.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根本不同是(  )‎ A.前者属于官僚,后者属于资本家                  B.前者是封建经济,后者是资本主义经济 C.前者依靠国家政权,后者依靠个人经营      D.前者属于国家后者属于个人 ‎18.1914年至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 A.都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都承担救亡图存的重任 C.都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都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19.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 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0.周积明在《最初的世纪》中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中国向外国贷款修建和自筹修建的铁路占5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A.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B.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发生变化 C.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D.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21.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这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取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3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大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 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22.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23.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不仅是正常的现象和规律,而且是推动技术进步、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换代革命的内在的强大的动力,没有经济危机的压力和动力,我们今天可能仍然停留在油灯照明、马车运输、用长矛大刀对抗洋枪洋炮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此材料说明(  )‎ A.经济危机在客观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B.没有经济危机就不会有社会进步 C.我们应该多制造经济危机以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经济危机是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 ‎24.右面是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一幅照片,照片右上角牌子上的文字是“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据图片可知此机构(  ) ‎ A.旨在增加政府的收入                                      ‎ B.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C.扩大企业对工业投资                                      ‎ D.旨在促进就业率增长 ‎25.自罗斯福新政以来,面对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物中的影响且益加深,比如: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以至于有些美国政治学者惊呼:“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这表明美国(  )‎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三权分立的机制遭废除 C.联邦政府权力扩大                                          D.地方政府丧失了自主权 ‎26.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此做法(  )‎ A.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 C.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                              D.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 ‎27.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所有这些表明(  )‎ A.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B.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C.二战后初期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D.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 ‎28.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下图显示了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评价结果。‎ 它说明(  ) ‎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29.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  )‎ A.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B.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 C.对外开放的正式确立                                      D.经济特区建设的启动 ‎30.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1979年 ‎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 ‎1984年 ‎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 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中共十四大 ‎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 B.在80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在90年代初我国己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第II卷(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班牙占据吕宋后,吕宋岛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换,只有从墨西哥输入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当时中国的茶、糖、丝、铁器、瓷器等商品涌向海外,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纪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白银输入量,梁方仲估计为1亿两。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当然是不可估量的。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 ——郑有国苏文著《明代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与世界贸易体系》 ‎ 材料二 早期近代(1450~1750年)是全球的一个新时代,……世界历史的许多重大主题在早期近代发生了变化。由于得到航海技术的支持,许多文明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网络大到全球范围,突破了以前的国际联系。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包括全球贸易联系。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社会也开始经历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規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 ——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欧洲在“早期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经济“近代”性,并说明新航路开辟在“全球史”发展中的地位。(8分)‎ ‎3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自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材料二 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6分) 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2分) ‎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答案 A 2.B 3.C 4.B 5.C 6.B 7.B 8.A 9.D 10.D ‎11.D 12.A 13.D 14.C 15.C 16.C 17.C 18.D 19.A 20.C ‎21.B 22.C 23.A 24.D 25. C 26.A 27.A 28. D 29.D 30.D ‎ ‎31.(1)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促进了民间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中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了封闭。(6分) ‎ ‎(2)共同点:都体现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4 分) ‎ 地位:促进了人类各文明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开 启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历程。(4分)‎ ‎32.(1)意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4分) ‎ ‎(2)特点: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4分) ‎ 影响: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丰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依附洋人,阻碍中国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对象之一。(任意两点4分) ‎ ‎(3)趋向:逐步迈向近代化(现代化)。(2分)‎ ‎33.(1)原因: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6分) ‎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2分) ‎ ‎(3)说明:中国借鉴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 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生的改善。(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