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王继发 审题人:朱文清 一、选择题(共50分) 1.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B.社会分化加剧 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2.“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自然规律 3.“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B.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4.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C.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5.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D.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6.据《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贵族政治正逐渐被打破 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政治的理性化色彩凸显 7.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且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A.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 8.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C.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9.晚明时期有人主张“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表明当时 A.奢华之风成为社会主流风尚 B.程朱理学改变了消费者观念 C.工商业发展影响了价值取向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 10.184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1866年清政府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1868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驻地移至南京,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这种变化反映出 A.政府重视东南赋税收入 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清朝中央外交机构近代化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1.张德坚的《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这表明太平天国 A.调整经济政策 B.达到军事全盛 C.主张均分产品 D.开始封王建制 12.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相反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 A.历史真相不明,难以评价 B.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C.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D.道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 13.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14.“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C.文学革命的推动 D.制度环境的大变化 15.孙中山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16.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17.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说:“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A.人应该要服从自然指示 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 D.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18.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雅典根本不存在着民主政治 B.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 C.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 D.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 19.以下为《十二铜表法》各篇目的内容。该法侧重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 监护 所有权 及占有 房屋及 土地 私犯(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 之补充 后五表 之补充 A.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 C.处理私人的权益纠纷 D.规范公民的日常行为 20.有学者研究发现,18世纪早期,许多启蒙思想家因为作品而遭到囚禁,大多数人的作品都受到过政府审构,而1770年以后,许多人都接受政府津贴,并能控制所建立的思想团体。这表明 A.王权统治有利于启蒙思想传播 B.启蒙思想未过分强调反对封建王权 C.启蒙思想家被专制政府所收买 D.启蒙思想深刻改变了欧洲人的观念 21.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权 B.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C.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22.1781年--1786年,美国政府摊派给各州的款项共1500万美元,各州共交纳2419000美元,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分文未交。因此政府财政非常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费用和其他开支不得不大量举债,大量发行纸币。结果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劳动人民负债累累,社会严重动荡不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失误 B.各州权力过大 C.政府权力有限 D.政体设计的缺陷 23.1878年5月,首相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24.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购市场。2016年,中国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D.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25.19世纪,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审美观发生了重大变化 B.近代科学发展改变艺术创作方式 C.作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 D.现代主义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4分)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2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法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冲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述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6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亘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大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而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成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l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组阁。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2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官僚制度,为中华帝国的数千年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组织基础。中国式官僚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皇权与官僚权力共存并用,当代学术界称之为“君主官僚制”。在君主官僚制中,官僚体制是依附于皇权统治基础之上的,皇权与官僚权力有着等次分明的主从关系。由于国家治理的规模,皇权的统辖权只能以官僚体制代为行使;官僚体制为皇权提供组织基础和治理工具的同时,也发展出一套等级有序、稳定运行的组织机制。这些官僚组织机制常常与皇权利益分离,正是在君主与官僚互为依赖又互为钳制的矛盾中,君主专制体制产生了活力。 ——摘编自周雪光《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这是我国引进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建立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重要尝试。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指按资历或劳绩授官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管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 ——摘编自姚琦《论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与专制皇权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6分)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BACD 6.DDBCD 11.ABCAB 16.CCBCD 21.CDCCB 26.(12分) (1)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 ②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 ③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⑤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 ⑦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 ⑧“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 ⑨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各2分,满分6分) (2)相似性: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4分) 根本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27.(12分)(1)特点: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长江流域)(1分) 原因:北方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乱较多;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南方经济繁荣);朱熹等学者在南方讲学的推动。(5分) (2)评述:维新派和一些清朝官员都认为兴办近代教育是强国的前提,百日维新期间提出并创办了一批新式学校。这些教育救国思想和实践,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启发民智,解放思想,对救亡图存有积极作用;但在旧中国,民族不独立,没有能真正实现。(6分) 28.(14分)(1)局限: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皇帝的私人办公厅);内阁受制于司礼监;内阁与六部职权不明确。(4分) (2)趋势:政党政治日趋成熟;王权日益缩小,议会权力日渐扩大;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4分) 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国王权;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的政治民主化。(4分) (3)认识:君主权力受到时代和本国政治体制的制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制度的国家君主权力的大小会有较大差别;随着时代进步,应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防止出现独裁专制现象。(2分) 29.(12分)(1 )关系:官僚体制依附于皇权(以皇权为中心),为皇权提供组织基础和工具;官僚体制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组织机制,与皇权利益也有分离的一面;(2分)总之,皇权与官僚权力之间是等次分明的主从关系,互为依赖又互为钳制。(2分) (2)特点:形成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考试、考核为选拔任用主要方式;公务员任用与革命功勋、国民党有密切关系;引进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古代铨选制度。(3分) 评价:是一次建立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尝试;公务员的选拔、任用、考核体系较为完备,有一定积极作用,为后世公务员制度提供了借鉴。但突出功勋、党性,易造成政治腐败,同时也服务于国民党一党专政。(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