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家族累世同居”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和亲情的特点,故B正确;世袭制指某种职位或等级的世代相传,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分封制指周王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诸侯,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家族累世同居……合众生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制的角度正确理解该信息含义,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官制。从材料中可知御史大夫的职责为“掌讨奸猾,治大狱”,由此可知为主管刑狱。A选项与题干引文不符。B选项为丞相的职责。C选项明显可以看出御史大夫的职责,正确。D选项中草拟诏书是唐代三省六部制之中的中书省的职责;审议执行分别为门下省及尚书省的职责,所以本题选择C。‎ 点睛:关键点在于理解秦朝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划分。不要被材料中的元朝而迷惑,试题考查秦朝官制。‎ ‎3. 清代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翻车的特点,结合图片信息,应该选C。A是曲辕犁,B是耧车,D是筒车,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4. 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其中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这里的“臣僚袄子锦”最可能产自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皇室、贵族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农民个人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在市场流通,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投放市场,供民间消费,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工场手工业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需要掌握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产品流向和特点。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5.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阳明 D. 李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每人都是读过圣贤书的所谓君子;很“自觉”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禁声不语,遮遮掩掩。到现在事情已水落石出, 便更是知道每个人的良心是什么样子了吧?还用再怀疑吗人人心中有孔子,可见作者赞同的为致良知,与王守仁强调的穷理的方法具有一致性,C项正确。朱熹主张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排除A。陆九渊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求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排除B。李贽主张万物皆生于两,排除D。所以选C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良知”可知是王阳明。‎ ‎6.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 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C. 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 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答案】B ‎【解析】“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的意思是说一人身体需要东西尽可以购买到,说明当时商业经济发展迅速,故B正确;A是北宋时期;C和D不是材料体现主旨。‎ ‎7.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材料评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 A. 金田起义 B. 北伐 C. 定都天京 D. 西征 ‎【答案】D ‎【解析】1851年金田起义,A排除;根据“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看出,这个事件不是北伐,而是西征,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北伐是向北进攻清政府首都北京,西征是向西攻打曾国藩湘军,故B错误,D正确;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C时间不符。‎ ‎【名师点睛】‎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北伐是为了直捣北京,推翻清政府。西征是为了消灭湘军,消除这个对天国根据地最大的威胁。东征是为了占领富庶的江浙地区和上海,扩充自己的财政力量并寻求西方的支持。‎ ‎8. 李鸿章在1863年致曾国藩的信函中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为此,他创办了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发昌机器厂 ‎【答案】B ‎9.‎ ‎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记载:“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湘学报》等……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主之说,亦时有流露。”材料中引号部分内容摘自 A. 《申报》‎ B. 《时务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答案】B ‎【解析】《申报》是商业性通俗报刊,排除A;《时务报》是由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故选B;《民报》是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报刊,排除C;《新青年》前期是宣传民主科学等资产阶级思想的杂志,排除D。‎ ‎10.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一条款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可知清政府禁止中国人民加入或者成立反对帝国主义的团体,体现了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D项正确;《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三项没有涉及“清政府禁止中国人民加入或者成立反对帝国主义的团体”的内容,排除ABC。所以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可知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然后根据选项逐一排除即可。‎ ‎11. 1919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徽祥致电政府称:“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不料大会专横至此。”“大会专横”表现在列强 A.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D.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所说时间为1919‎ 年,以及“大会”基本可以判断出巴黎和会。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A选项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间在19世纪末;B、C两个选项都出自于《辛丑条约》,时间为1901年;‎ ‎12.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 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 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 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 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答案】A ‎【解析】“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的信息说明孙中山关注民生,属于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故A正确;B是中共土地政策;C是民权主义;D是民族主义。‎ ‎13. 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路 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33年到1936年”,当时清朝已经推翻,排除A;B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排除;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排除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中国轻工业发展,故选D。‎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3年到1936年”。结合近代中国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容易排除ABC,选D.‎ ‎14.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 中共三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1934年开始长征,ABD时间都不符合长征的时间,排除。‎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联系红军长征时期召开的遵义会议的意义分析解答。‎ ‎15. 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人民解放军在该战役中攻占了锦州,使东北和华北从“中间折断了”;结合所学知识,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选项中的A项符合题干所述。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6.‎ ‎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推行了公私合营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B正确。 A属于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符合题意。‎ ‎17.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中讲道:“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快了步伐,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项正确。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于1949年10月1日召开,通过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与题干无关,排除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1949年召开,最主要是讨论新中国的相关事宜,与题干无关,排除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是在1956年召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方向,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C。‎ ‎18.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共颁布了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下列关于1982年宪法评述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B.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 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 D. 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法治化 ‎【答案】D ‎【解析】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排除BC;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A;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法治化,故选D。‎ ‎19. 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建立上海经济特区 B. 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C. 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D ‎【解析】上海没有设立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上海属于第一批开放的沿海城市,而不是从1990年才开始,故B项错误;上海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80年代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90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故D项正确。‎ ‎2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①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 ‎②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哈萨克斯坦与印尼都是我国的陆上或隔海相望的邻国,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这些国家体现了我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①项正确。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行,有助于沿线各国加强团结与合作,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②项正确。一带一路战略与联合国没有直接关系,材料反映不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③项错误。一带一路建设是基于新安全观而提出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几个关键词集中体现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④项正确。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A。‎ ‎21. “他使每一个居住区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引文中的“他”对雅典最大的贡献是 A. 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B. 正式确立雅典的民主政治 C. 使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 们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联系所学,克利斯提尼通过改革,重新划分区域管理,打破了以前的部落行政管理方法,因此改革者是克利斯提尼,他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故选B;A项是梭伦改革影响,CD项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故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影响,解题关键是“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联系改革内容进行判断。‎ ‎22. “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他”是指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A ‎【解析】根据“1487年”“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绕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487‎ 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故A正确;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3. 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陈旧的制度”被淘汰是通过 A. 《权利法案》颁布 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1832年议会改革 D. 两党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形成于18世纪中期,当时英国还没开始工业革命,排除AB;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C正确;英国最早在光荣革命前产生了组织松散的辉格党和托利党,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名为保守党,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并且开始形成严密的党组织及领导核心,D与题干不符。‎ ‎24. 美国制宪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 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 B. 联邦制与民主共和 C. 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D. 邦联制与民主共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从材料“政府有能力控制”可知,麦迪逊强调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材料“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则体现的是分权制衡,通过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相互牵制,保障民主,杜绝专制的出现。故选A。BD中的邦联制和联邦制都是国家组织形式,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来;C项说法错误,邦联制之下中央政府无权。‎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中央集权和分权制衡原则 ‎25.‎ ‎ “赫胥黎把这个新学说当作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来欢迎……同时也引起不少人的攻击,歪曲的宣传、讽刺的漫画,乃至公开的谩骂也蜂拥而至。”引起如此巨大反响的“这个新学说”是 A. 万有引力定律 B. 生物进化论 C. 量子力学 D. 相对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赫胥黎是生物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的代表人物是牛顿,排除;C选项的代表人物是普朗克,排除;D选项的代表人物是爱因斯坦,排除。‎ 点睛: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这个新学说受到各种人的攻击,A选项没有收到过攻击;B选项是与教会相违背的,所以受到攻击;C、D选项也没有受到攻击,所以可以直接选出答案B选项。‎ ‎2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B. 无产阶级的辛勤劳动 C.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D. 电力发明的广泛应用 ‎【答案】C ‎【解析】“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评价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B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7.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粱,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 C. 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 ‎【答案】B ‎【解析】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这一措施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项正确;A项是战争年代实行政策;C项和D项均是斯大林模式时期实行,该时期主要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8. 《大国崛起》一书中写道;“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 A. 自由放任 B. 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C. 政府主导 D. 私人垄断和自由竞争相结合 ‎【答案】B ‎【解析】“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即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干预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大大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这是最早出现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故选B;A是罗斯福新政前奉行的经济思想,排除;CD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排除。‎ ‎29. 安德烈耶夫认为:“他是优越的浪漫主义者、伟大的(才能尚未充分施展的)天才,他或许是整个文学界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义士一一他上上下下地滚动着现实主义的西叙福斯之石……他用自己的浪漫主义的伪现实主义制约生活。”“他”的代表作品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整个文学界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义士”说明他是社会主义文学,故选C;ABD是资产阶级文学,排除。‎ ‎30. 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 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B. 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C. 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 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 ‎【答案】D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机构及其内部协定,使战后国际金融货币领域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金融体系,故A项错误。B的美国经济霸权与全球化无直接关系。当今世界贸易壁垒仍然存在,故C项“消除了”表述错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 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形成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拔的标准是门第的高低。隋朝创设的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所以对此题的判断是正确。‎ ‎32. 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的社会习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响,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迅速。‎ ‎【答案】错误 ‎【解析】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的社会习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响,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相继传入中国,但在中国发展缓慢。故判断错误。‎ ‎33. 在日本军国主义侵路的威胁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答案】正确 ‎【解析】结合所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故判断正确。‎ ‎34. 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答案】正确 ‎..............................‎ ‎35. 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错误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所以本题错误。‎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回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 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严重影响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式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25个国家参加了其第一次会议,但是到了第二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时,参与国家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关键政治内容是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并呼吁所有的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到20世纪60年代末,国内政治的不稳定使得不结盟运动履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承诺的工作陷入困境。‎ ‎——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三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原因: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两国互相猜疑。‎ 事件: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苏联解体。‎ ‎(2)历史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影响: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3)欧盟和北约。‎ ‎(4)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 ‎【解析】(1)由材料“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可见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两国互相猜疑。结合所学,冷战开始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而结束是苏联解体。‎ ‎(2)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发生于1961年,在二战之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第三世界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贝尔格莱德会议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说明当时“美苏争霸”严重威胁第三世界的和平,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兴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是欧盟和北约,欧盟侧重经济领域,北约侧重政治军事领域。 ‎ ‎(4)根据材料内容,影响美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影响第三世界与美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的差距,影响欧洲两联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局势的变化,因此,上述材料中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关系。‎ ‎37.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不断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伏尔泰认为“中国科技遥遥领先”,试举两例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在思想领域“承担时代使命”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利用西方现代文化”的主要思想。分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学与西学碰撞的认识。‎ ‎【答案】(1)科技成就: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影响:启蒙运动的发生,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欧洲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学说: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 作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觉醒。‎ ‎(3)思想:民主、科学。影响: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认识:中学西学碰撞交流,相互借鉴,推动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 ‎【解析】(1)“中国科技遥遥领先”的科技成就可以以四大发明为例。由材料“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可以作答为:启蒙运动的发生,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欧洲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是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结合所学,维新运动在思想领域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觉醒。‎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4)本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答为:中学西学碰撞交流,相互借鉴,推动社会进步。‎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 明清时期是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不仅有王朝兴亡,也有新的“经济型态”以及对旧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冲击后的反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明清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变革措施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哪些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晚清时期,我国传统经济有何变化?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变革措施: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事件:辛亥革命。‎ ‎(2)反映:工商皆本、明清小说发展。‎ 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 ‎(3)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影响: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1)结合所学,明清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变革措施是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第二小问,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和明清小说发展。而传统的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晚清时期,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