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2017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2017、3、23 (第一卷) 1.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这一状况 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 C.使豪强地主势力崛起 D.影响了人才的公正选拔 2.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殴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B.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 C.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 D.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 3.罗马法规定,凡与罗马没有签订友好条约的国家,该国公民均不受罗马法的保护,但各国大使例外。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这反映出罗马法 A.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维护罗马帝国的霸权地位 D.确立了近代社会行为规范 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体现了 A.人民主权原则 B.权力制衡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 D.州权至上原则 5.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A.加强官僚政治 B.削弱贵族集团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6.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皇帝权力受到约束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7.“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赋人权 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城邦利益至上 8.1835年,托克维尔指出:“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要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政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托克维尔意在说明 A.政党是政体纷争的关键 B.立法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美国共和制根基的深厚 D.法国共和与君主政体的并存 9.元朝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总理全国政务,实际长官为左右丞相各一人,或仅 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领百司。这一政策措施有助于(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B.防止丞相专权 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缓解中枢权力机构内部的对立 10.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 ) 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1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 A.唐朝三省议事己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12.公元前415年初,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出兵远征西西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帝国从此由盛而衰,这说明( ) A.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希腊民主制在雅典的完美体现 C.直接民主易导致群体非理性决策 D.决议有利于雅典向海外扩张 13.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 ) A.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 C.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D.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14.《左传·襄公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襄公)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等级森严 B.奴隶制渐趋强化 C.宗法制亲疏有别 D.封建制尊卑有序 15.宋太祖曾颁布诏书,特奏贡士中的科考落第者106人各赐进士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宋代的“特奏制”①边成国家“冗官” ②加重财政负担 ③扼杀重学风气 ④提升官员素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蒙森在《罗马史》中这样论述罗马法的起源:“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蒙森的论断说明了罗马法蕴藏 A.君权至上的精神 B.公民主权的精神 C.自由平等的精神 D.三权分立的精神 17.恩格斯说:“俾斯麦在经济方面是很乐意迎合资产阶级的,甚至在讨论议会的权限问题时,他所显示的也不过是带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拳。”“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 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是德国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选举产生 C.议会通过的法案由皇帝批准生效 D.德意志其他各邦保留自治的权利 18.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纂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这反映了 A.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 B.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C.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 D.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 19.《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计划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C.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D.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20.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汉唐宋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B.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C.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D.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21.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22.古罗马法律规定公民对官员的惩罚决定拥有上诉权。公元前509年《瓦勒里法》规定“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罗马( ) A.少数法学家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 B.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 C.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 D.行政实践中注重保护公民权利 23.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宗法纲常的束缚 C.专制制度的强化 D.科举制度的僵化 2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 A.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2017、3、23(第二卷) 25.(25分)“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 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 材料二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波利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四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五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区别,分析这种区别造成了怎样的结果?(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4)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5分) 27.(12分)图5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请概括漫画的主题,并结合德国近代相关史实加以评论。(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8、材料 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郡县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 ——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鄞县施政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6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1-5ADABD 6-10ACBCD 11-15CCCCA 16-20BCBDC 21-24CBCD 26、(1)模式:西周以礼治国;(1分)古代欧洲以法治国。(1分) 背景: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组织中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1分) 古代欧洲在政治中去除家族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平道路。(1分) 意义:西周的礼制促成了人们的文化心理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分) 古代欧洲的法制推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2分) (2)区别:希腊城邦一般不给外邦人公民权(1分)罗马则不断扩大公民的范围。(1分) 结果: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长期延续(1分)罗马则迅速扩张为大帝国。(1分) (3)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4)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2分)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制度化、规范化);( 2分)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2分) 27、【答案】漫画主题:讽刺俾斯麦将民主法治玩弄于股掌之上。(2分) 示例一说明:符合史实(2分),德国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束缚了德国民众的民主权利,并且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制度根源。(8分,要求答出两个有效史实) 示例二说明:不符合史实(2分),德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公民享有选举权,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平台,推动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 (8分,要求答出两个有效史实) 示例三:不完全正确,参考以上两种。 28、【答案】(1)背景:农业基础设施破坏,经济发展受影响;官场腐败,豪强横行、社会矛盾尖锐;教育滞后;巫术盛行,社会愚昧。儒学有为入世思想的影响等(任意三点,9分) (2)影响:促进了吏治清廉;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主持全国变法积累了经验。(任意三点,5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