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考点59 现代中国的科教与文艺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考点59 现代中国的科教与文艺学案

考点59 现代中国的科教与文艺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科研的起步与成就 领域 成就 国防科技 ‎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实验性________,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________“东方红一号”被自制的“________”运载火箭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医学 ‎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____________。‎ 农业科技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__________。‎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________”造成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 ‎(3)意义:成为实施“________”战略的理论基础。‎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①方针:“________”战略的实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②规划:科技规划的实施(即“863计划”“火炬计划”等)。‎ ‎③经济:________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成就 领域 成就 核技术研究和应用 中国成为拥有较完整的________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空间技术领域 ‎1984年第一颗____________发射成功。‎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________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________发射市场。‎ 运载火箭研究 ‎19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____________。‎ ‎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进行了五次“________”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 ‎2003年10月,成功发射“________”载人宇宙飞船。‎ 信息技术领域 ‎1983年成功研制出“________”巨型计算机系统。‎ 生物工程领域 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________任务。‎ 完成了________工作框架序列图。‎ 二、教育事业的发展 ‎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 ‎①方针:《________》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②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 ‎③作用: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________的转变。‎ ‎(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①措施:开展________和工农识字教育;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刘少奇倡导“____________”和“两种劳动制度”。‎ ‎②性质:新中国教育是为________服务的。‎ ‎③意义: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2.“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表现:“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________”运动、“教育革命”的展开和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办法。‎ ‎(2)影响:出现了“________”“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2)措施:恢复高考、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________”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以及教育立法的较大进展。‎ ‎(3)成就: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基本普及了____________,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提出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2)提出:1956年4月,________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含义:________上百花齐放;________上百家争鸣。‎ ‎(4)成就 ‎①涌现出一批现代文学作品。‎ ‎②电影和戏剧百花争艳。‎ ‎(5)意义 ‎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②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 ‎2.曲折 ‎(1)背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________”爆发。‎ ‎(2)表现: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________”一枝独秀。‎ ‎3.繁荣 ‎(1)背景:改革开放时期,“双百”方针和________的指导。‎ ‎(2)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答案:原子反应堆 原子弹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长征1号 结晶牛胰岛素 籼型杂交水稻 文化大革命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 改革开放 核科技 试验通信卫星 卫星回收 国际卫星 远程运载火箭 神舟号 神舟5号 银河 基因测序 水稻基因组 共同纲领 社会主义教育 扫盲 两种教育制度 人民大众 上山下乡 文化断层 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毛泽东 艺术问题 学术问题 文化大革命 样板戏 “二为”方向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个目的: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一个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两个层面: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三个阶段:文化繁荣(十年探索时期),文化凋零(“文革”时期),文化春天(改革开放新时期)。‎ ‎3.现代中国的教育 解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曲折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科教文化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教文化事业遭遇挫折;改革开放后,中国努力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科教文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重点理解]‎ ‎1.“两弹一星”的影响 ‎(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理解“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实质区别 ‎(1)“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是民主化的体现。‎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代表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3.理解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 ‎(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4.运用新中国科教文艺方面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提示: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得到苏联的大力支持,因此大规模的俄语学习热潮有利于与苏联的交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提示: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即“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3)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开设公共必修课学习恩格斯的著作,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与国家政权相一致的意识形态。‎ ‎[跟进题组]‎ ‎1.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 ‎①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 ②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 ③“双百”方针出台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际 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 A.①② B.①③ ‎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从“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信息可知,陆定一主张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分开,故①正确;陆定一发表的讲话与“双百”方针的精神一致,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故②正确;③④与题干信息无关,A项符合题意。‎ ‎2.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答案:B 解析:要选出“烙上了时代的印记”的选项,关键是时间“1977年”,此时打倒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而“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学停止招生,1977年恢复高考,这些人才可以参加高考,故B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故错误;C项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故错误;D项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期,故错误。‎ 主题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1.图片探史——“两弹一星”的民族情怀 ‎   ‎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东方红一号”升空 论从史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大科技的发展集中在国防领域,在增强国防力量的同时,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史料探史——新中国科技发展对人类的贡献 史料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探究 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有何意义?‎ 答案: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并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归纳总结——我国科技发展呈现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特征 大力发展高新军事科技,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临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必须发展高新军事科技,以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国际环境有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主题二 文艺发展的指南——“双百”方针 ‎1.史料探究——“双百”方针的内涵 史料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论从史出 “双百”方针是指在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前提下,在文学艺术上实行“百花齐放”,在科学研究上实行“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实质是在艺术上、学术上实行民主。‎ ‎2.归纳总结——“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主题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史料探史——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 史料 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探究 史料中的“推荐制度”是什么制度?“恢复文化考试”的决定反映了什么社会要求?有何重大影响?‎ 答案: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高校招生制度。要求:反映出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恢复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的社会要求。影响:恢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和高考制度,为新时期社会改革和发展作了知识和人才的积累和准备。‎ ‎2.归纳总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 ‎(2)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劳动者的巨大智力资源。‎ ‎(3)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4)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中国发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