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由必做题和附加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必做题100分,附加题20分,合计120分) 第一部分 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祠堂祭祖属“展亲大礼”,也称之为“报本之礼”,是宗族的头等大事。这种现象源自于我国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科举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古人把 “祠堂祭祖”当作 “宗族的头等大事”,把“祭祖”叫做“展亲”或者“报本”等,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源于宗法制,所以A项正确;分封制是管理国家的制度,B项错误;世袭制是权力的传承,C项错误;科举制是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D项错误。 【点睛】“尊尊亲亲”使宗法制对人们生活和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表现。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曲辕犁的发明是我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 B.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灌溉工具水排 C. 宋朝的市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用来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灌溉工具,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其他说法符合史实,不是题目要求,ACD项排除。 3.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名句,几乎人人皆知。诗句中体现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和于谦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可知,他们追求的是儒家“舍生取义”,是积极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道家效法自然, A项错误;法家主张霸道,C项错误;墨家追求功利,D项错误。 【点睛】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董仲舒提出:“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这一观点 A.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B.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观念 C.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 阐释了“三纲”的伦理道德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董仲舒以天地比喻君臣覆载关系,用阳阴说明夫妇的主从关系,以春夏解释父生子养道理,还强调君臣、父子和夫妻之间这种支配和服从的关系不可改变,结合所学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民重要性的信息,B项错误;其观点在于强调政治和社会的伦理秩序,不是对学术思想的打击和压制,C项错误。 【点睛】“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5.“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如果要详细了解这些言论,应当查阅 A. 《焚书》 B. 《明夷待访录》 C. 《船山遗书》 D. 《日知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四国乱。”可知这是顾炎武的两个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所以应当查阅顾炎武的《日知录》,D项正确;《焚书》是李贽的著作,A项错误;《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思考,B项错误;《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作品,C项与题意不符。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其中第二次“大革命”的最大功绩是 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大革命是辛亥革命,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要求不符,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错误。 【点睛】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政体,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7.1872年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招商筹办了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该企业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据此说明洋务运动 A.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 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 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 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轮船招商局可赖以维护中国内河航运权益,打破“洋商垄断”,减少巨额的白银“外流”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洋商之利的目的,C项正确;仅一家航运公司难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A项错误;轮船招商局并没有垄断中国的航运权,B项不符合史实;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与求富”的愿望破产,D项错误。 【点睛】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 8.《民族工业发展史话》中记载:1932年“荣家”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荣宗敬说:“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吃我的和穿我的。”荣氏家族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官僚资本企业的推动 D.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1932年“荣家”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鼓励实业的措施,所以D项正确;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A项不符合史实;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B项错误;官僚资本企业具有垄断性,对民族企业主要是竞争和压制,C项错误。 9.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漫画家以漫画为武器,发出“漫画战”的呐喊。下图是1938年出版的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A. 反映了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 B. 强调了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C. 日本法西斯势力不堪一击 D.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1938年”出版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粉碎敌人的离间》,是要用 “团结”的双手,转动“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的车轮,辗碎日本侵略者,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对中日双方实力进行对比,A项错误;漫画以“团结”反对“离间”,C项不符合题意;“1938年”还不到抗日战争最后阶段,D项错误。 10.“弱国无外交”这一法则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离我们远去。在正确的外交政策的指引下,70年来我国外交成就硕果累累。以下属于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万隆会议 C. 重返联合国 D. 中美建交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符合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外交成就要求的是C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所以ABD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 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D. 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全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对“新中国法制建设成就” 表述正确的是B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五四宪法》,A项错误;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C项错误;“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项错误。 12.民生轮船公司原名“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56年9月民生公司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其完成改造的方式是 A. 实行公私合营的模式 B. 国家直接没收的政策 C. 建立生产合作社的途径 D. 走集体化道路的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民生轮船公司”,“在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其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国家直接没收的是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政府的企业,B项不符合题意; “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是国家对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改造方式,CD两项错误。 【点睛】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运用公私合营的方式。 1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意味着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继续深化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将废除 C. 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已经改变 D.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家政策是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深化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所以A项正确;由于农民依旧对承包的土地有使用和经营的权利,B项错误;这不会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C项错误;发展农业的根本途径是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专业化等,D项错误。 14.1978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向中央提出建议:要根治深圳乃至广东大量农民偷渡香港的问题,可以在毗邻香港的深圳搞出口加工基地,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解决就业、发展经济。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积极回应,由此直接促成了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 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1978年”,“中央的积极回应”要根治深圳乃至广东大量农民偷渡香港的问题,利用区位优势,在“深圳搞出口加工基地,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解决就业、发展经济”的建设,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第二年开放深圳,第三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关系密切,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分别是在1984年、1985年和1990年,与本题的时间、地点、解决偷渡问题、“直接”结果等内容不符,所以BCD三项错误。 15.下表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法国斯特拉斯堡各类印刷出版物所占百分比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主要表明: 宗教书籍 古典书籍(哲学、文学、艺术等) 其他(占星术、几何、代数等) 15世纪末 60% 10% 30% 16世纪初 27% 33% 40% A. 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薄 B. 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C. 人文主义思想迅速传播 D.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法国”某市印刷品统计中,“宗教书籍”比例下降;“哲学、文学、艺术等”古典文化类上升最快,“占星术、几何、代数等”自然科学相关书籍也有较快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在西欧扩展,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所以C项正确; “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薄”在宗教改革尚未展开的情况下,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只是表面现象,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与16世纪文艺复兴的高潮在意大利的史实不符,D项错误。 16.有学者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据材料可知 A. 文艺复兴的范围在阿尔卑斯山以南 B. 宗教改革的范围在北欧世界 C. 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 D. 宗教改革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学者认为“欧洲的现代化进程”,真正的“文化起点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两场运动对欧洲文化现代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活动范围,AB两错误; “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并非是认为“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C项错误。 17.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农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地位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机器大生产的推动 D. 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16世纪欧洲使得“封建主和农民衰落”,“资本家阶级地位则相应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革命,所以D项正确;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指的是商业革命,其对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影响不直接不明显,所以排除AB两项,机器大生产开始于18世纪中期,C项与题意不符。 【点睛】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没落。 18.海权不但涉及到以武力控制海洋的海军,也包括平时的商业与航运。“海权理论之父”马汉认为获得制海权的国家就掌握了历史主动权。17世纪掌握“历史主动权”的是 A. 西班牙 B. 法国 C. 荷兰 D. 英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史实可知在“17世纪”掌握“历史主动权”是荷兰,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西班牙在16世纪是海上霸主,英国在18世纪后期打败法国,成为殖民霸主,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9.C.W.克劳利在《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说: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产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英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已经丧失 B. 英国主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 C.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 英国在全行业普及了机械化生产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史实可知,“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九世纪初期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是因为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19世纪英国作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其政治制度依然是先进的,A项错误;19世纪初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促进了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及科学与技术相结合,C项与题意不符;“英国在全行业普及了机械化生产”不符合史实,19世纪中期英国才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工业国,D项错误。 20.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35天,创下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最长“停摆”纪录。这一事件表明 A. 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B. 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 C. 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 D. 三权分立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美国总统和“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造成政府停摆,说明总统与国会间存在制约,所以C项正确;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国家,A项不符合史实;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同一阶级的利益,不过在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B项错误;这一事件不是制度影响了效率,而是坚持原则,防范专制的美国传统,D项错误。 21.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进口商品提高征税法案。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各个资本主义国之间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C. 通过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 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1930年”到“1931年”,美国加征进口商品税引发25个国家报复,“各个资本主义国之间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选择了通过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所以C项正确;加征关税不等于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A项错误;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并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D项与史实不符。 【点睛】大危机考验了资本主义,丰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2.面对经济危机时期严重的失业问题,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遭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以下新政措施当中最能体现罗斯福这一想法的是 A. 颁布《社会保险法》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性指导 C. 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D. 推行以工代赈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同时满足救济和“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和决心”的是以工代赈,所以D项正确;颁布《社会保险法》意在缓和劳资矛盾;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性指导是为了解决产销矛盾;整顿银行金融系统是为了恢复金融秩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目 “最能体现”要求,是错误的。 23.“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 福利制度的实施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C. 二战后,世界上所有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D. 20世纪中叶,美英法等国开始减少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福利制度的实施会影响到“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但不是调动和提高, B项错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是“所有国家”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开始减少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不是在20世纪中叶,D项错误。 24.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这样评价苏俄的某一政策:“这种集中制在军事时代很有用处:没有一人没有一天能浪费物品或偷闲懈怠的,固然有许多弊病,然而这本是列宁所谓‘军事的共产主义’。”该政策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瞿秋白”认为苏俄的政策,“集中制在军事时代很有用处”,不会出现“浪费物品或偷闲懈怠的”,“列宁所谓‘军事的共产主义’……”等可知,这里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以B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是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特点,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不是用于“军事时代”,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更不是“军事共产主义”,D项错误。 【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是苏俄反对国内外敌人取得军事胜利的保证。 25.苏联工业化开始时,通过农民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造成苏联农业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 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 B. 苏联农业发展长期落后 C. 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D. 长期国内外战争的创伤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苏联农业危机”是在“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导致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而引发的,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工业化模式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用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实现资金积累,从而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A项正确;农业落后和自然环境恶劣在苏联一直存在,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没有直接关系,BC两项只是客观因素,不是直接原因;苏联工业化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D项错误。 【点睛】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国内积累和追求高速发展。 26.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只有在他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赫鲁晓夫得到后人理解和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A. 彻底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 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C. 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 使苏联跃升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赫鲁晓夫是一位伟大革新者”并 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得到后人理解和尊敬的主要原因是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所以B项正确;赫鲁晓夫没有“彻底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AC两项不符合史实;苏联跃升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D项错误。 27.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全国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美苏两国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B. 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 C. 美国政府反共反苏的倾向日益强烈 D. 二战后苏联对欧美国家采取不合作态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的美国人,仅战后两个月就下降了10%,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影响了美国人的态度,所以B项正确;“美苏两国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说法绝对,双方只是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A项错误;美国政府反共反苏的倾向日益强烈只是客观现象,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二战后苏联对欧美国家采取不合作态度”也只是客观外因,不是根本原因,D项错误。 【点睛】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28.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以下属于二战后期建立的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关贸总协定 C. 亚太经合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符合材料中“二战后期”、“以美国为核心”、“世界经济体系”三个条件的是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A项正确;关贸总协定建立于1947年,时间不符,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于1989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于1994年,后两者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所以 BCD三项错误。 【点睛】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并日益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29.1993年生效的某国际组织条约规定:“(本组织)决心实现它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这一组织的条约在“1993年生效”,它的宗旨是“实现它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可知,这个组织是欧盟,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其他三个国际组织:A项北美自由贸易区、C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项世界贸易组织,它们的宗旨都与题干内容不符合,是错误的。 30.特朗普上台伊始就提出“制造业回流”,改变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然而2019年1月7日,美国特斯拉(全球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依然按原计划在上海开工建厂,预计2019年内投产。这说明 A. 中国汽车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B. 中国成为美国投资的首选地 C.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D. 美国汽车行业放弃本国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美国著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不顾总统提出的“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依然按原计划在上海开工建厂” ,可知C项正确;由“美国特斯拉”是“全球最先进电动汽车制造商”,可知A项错误;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制造业回流”可知B项错误;特斯拉在上海开工建厂不是放弃美国市场,而是在中国投资生产,D项错误。 【点睛】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本部分共5分,每题2分,共10分) 31.南宋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强调“知行合一”。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代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所以把这些观点都强加给陆九渊的说法是错误的。 3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之后列强可以通过控制清政府来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以“三国干涉还辽”为标志,“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33.《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的转变,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因此被打破。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从“解放台湾”转变为“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直到1987年国民党方面允许台胞到大陆“探亲”、“访友”等才被打破,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34.世界银行致力于全球性发展援助,为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结合“世界银行”的宗旨和运行的史实,可知“世界银行”又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负责“为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所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35.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采取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相结合的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克林顿”政府采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相结合的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经济进行繁荣发展时期,被称为“新经济时代”,所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为先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材料二 它是18世纪2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当时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为了向封建势力夺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须砸开宗教蒙昧主义的枷锁,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以启迪人们的觉悟,并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做了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 ——摘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辩论”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思想现象?列举战国时期“儒法争用”的两位代表人物。 (2)材料二中提及的“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与文艺复兴相比,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新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篇讲话的历史背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1)百家争鸣;荀子、韩非子 (2)启蒙运动;进步性: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 (3)文革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状态 (4)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又助推思想的解放 【解析】 【详解】(1)现象:从材料一中“历时三百多年之久”、“ 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等信息可知,他评价的是“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法争用”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荀子”和 “韩非子”。 (2)运动:从材料二中“18世纪20年代在法国出现”等信息可知指的是“启蒙运动”;新特点:从材料二中资产阶级要“砸开宗教蒙昧主义的枷锁,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以启迪人们的觉悟,并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做了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结合所学可知,其核心由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由反对神学世界观发展到了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和民主政治等。 (3)背景:从材料三中邓小平反对“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倡议“ 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所学和文章发表的时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可知当时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正在“徘徊中前进”。 (4)关系:结合以上三个问题,联系所学,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点睛】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需要思想解放。 37.全球化使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命运也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就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随着全球化及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摘自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材料三 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 ——摘自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的思想贡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1492年作为全球化开端的依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试举其中两项发明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3)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4)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 【答案】(1)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等 (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贫富差距的加深 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照亮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解析】 【详解】(1)依据:由材料一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是从1492年开始的,结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相关史实,得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全球化的影响。 (2)发明: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中,找到“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相关的史实,列举“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电讯事业发展”等任意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问题:从材料三中所述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一方面是发达国家依仗优势进行的掠夺,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复杂。实质: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其实质就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意义:从材料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等信息回答即可。 【点睛】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真正的世界历史,世界日益走向了一个整体。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2019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 (2)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主要依据是什么?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彻底性和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请指出1921年—1930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4)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学子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答案】(1)内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外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依据: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的革命运动 彻底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或体现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广泛性:以学生、工人、商人等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 (3)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开辟; (4)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勇当时代的先锋;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附加题 【解析】 【详解】(1)内因: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内因在于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外因:即所学中提到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依据:结合所学可知,在五四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促使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的是工人阶级的斗争,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有了领导阶级。彻底性、广泛性:需要联系“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指出五四运动中表现来说明。 (3)成果:按照要求,联系“1921年—1930年”中国革命的史实,结合所学,从建党到制定纲领,探索革命道路等方面,列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4)做法:五四精神即“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联系当下,从“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学子”的角度进行表述。 第二部分附加题 39.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摘自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依照洛克的分权论,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可以否决议会的法案,联盟权亦属于君主,可见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正是本着这一原则,议会在限制王权时,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光荣革命后,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对此,一位学者说的真切:“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不得违反的某些规定,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 ——摘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逐步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仍享有特权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和近代英国在君主权利制约上的本质区别。 【答案】(1)内容: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 作用: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有利于加强对官员权力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2)原因:洛克分权理论的影响;英国国王政治角色的变化;英国法律的默认 (3)不同点:宋代的权力制约其实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英国的权力制约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体现 【解析】 【详解】(1)内容:对材料一中“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等信息进行概括。作用:由“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封驳”对决策、对官员以及对皇权等方面进行整理。 (2)原因:从材料二中“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可知其理论因素;从“光荣革命”后可知其自身和英国社会发展的结果;从 “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可知其法律保证;然后梳理信息,简要表述。 (3)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二中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本质”上透视宋代和近代英国在君主权利制约上的区别。 40.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请列举一家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企业。 (2)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领导了哪些重大的救亡运动。 (3)民国初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简要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4)发展状况: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启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代着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民族独立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解析】 【详解】(1)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代表:从所学知识中提取“这一时期”的代表企业即可。 (2)运动: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条件下,资产阶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领导了维新和革命运动。 (3)原因:注意“民国初年”即一战期间,结合所学分析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的主客观原因。 (4)发展状况: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启示:结合所学,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出发,就其表现、本质和历史教训等方面归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