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衡水点睛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衡水点睛文化·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衡 水 点 睛 大 联 考 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命题:衡水点睛文化编辑部 本试卷分第 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 Ⅰ 卷(选择题,共48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 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 天子。”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 ) A.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2. 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 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 )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3.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 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与此相关 的历史背景是 ( ) A. 汉末工商濒临破产 B. 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 C. 宋代庶民社会崛起 D. 明清社会贫富不均 4.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 理解正确的是 ( ) A. 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 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为手抄 C.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 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5. 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 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 )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6.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 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 衡水点睛文化·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A. 文人画,重视写意 B. 山水画,重视写实 C. 花鸟画,浓墨重彩 D. 人物画,形神俱备 7. 近代著名艺术家陈衡恪曾经评价某种绘画:“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感想…… 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以下绘画属于他所指的类型的是 ( ) A.《马拉之死》 B.《拾穗者》 C.《格尔尼卡》 D.《墨梅图》 8.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 差异最大的是 ( )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托古改制 C. 变者天下之公理 D. 祖宗之法不足守 9.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 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 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 A.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10. 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 而礼仪亡,以放荡为己任,以攘夺为责任”。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B. 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 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D.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 11.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下列评论最能反映其主 题的是 ( ) A. 反映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情形 B. 中共正领导红军在南方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 C.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深刻内涵 D. 痛斥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12.1958 年 4 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 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 800 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 歌达 5300 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13.“放弃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挠,秉忠心赤胆回国,高风标千古;战胜千难万险,献身国防科技,送两弹一 星上天,汗青立功勋。”此对联赞颂了一位爱国科学家。下列对该科学家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 A. 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冲破重重阻挠回国 B. 为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做出突出贡献 C. 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成为向“科学进军”中的一员 衡水点睛文化·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D. 在“科教兴国”战略引领下,成功发射两弹一星 14.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 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 )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15. 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因为 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 ) A. 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 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 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 16.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这实际上是 ( ) A. 否定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B. 佐证了印刷术在宋代传到欧洲的史实 C. 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 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17.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此 语的目的是 ( ) A. 宣传“因行称义”原则 B. 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C. 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D. 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18. 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 果 暴 君 势 力 压 倒 人 民 的 地 方 可 以 说 是 上 帝 把 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 什 么 就 不 能 说 上 帝 使 人 们 获 得 了 自 由 呢? 如 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弥尔 顿的上述言论 ( ) A. 阐释以自由为武器反抗暴政的合法性 B. 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必然性 C. 肯定“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 宣传基督教神权存在的必要性 19.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 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 ) A.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 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 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 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 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 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21.19 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 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 ( ) A. 经典物理学 B. 进化论 C. 相对论 D. 现代信息技术 衡水点睛文化·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22. 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 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 A. 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 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 人性解放的渴望 23. 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 心 深 处 的 呐 喊,是 来 自 人 们 灵 魂 底 脚 的 律 动。”他 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 创 伤,还 能 逐 渐 去 弥 合 那 种 创 伤。”下 列 作 品 中,与 此 艺 术 风 格 相 一致的是 (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老人与海》 C.《悲怆进行曲》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4. 二十世纪中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 家万户。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 A. 电视和电影 B. 铁路与飞机 C. 报纸和广播 D. 网络与漫画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18 分)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它深刻地改变着世界面貌;而不同政府和政治家对它 的不同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各自民族的历史走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前沿,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 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对自然界及其 运动规律按其本来面目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取得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近代科学革命揭开了序 幕。尤其在文艺复兴中后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和通过阿拉伯世界 得以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优秀古典文化成果,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 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 ———胡光利《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材料二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举例。 姓 名 思想、政策或观点 甘 地 “回到纺车去” 爱因斯坦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指出古代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依据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使 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的原因。(12 分) 衡水点睛文化·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的两位人物,就他们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分别予以简要 评述。(6 分) 26.(1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梭推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社 会的不平等。他痛心地说:“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想起说‘这是我的’,而且发觉大家愚蠢得相信他 的话的那人,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创始者。”不过,他承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并不主张消灭私有 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 材料二 20 世纪初,中国近代人蒋智由作《卢骚》云:“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民约开新义,君威 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1)归纳概括材料一中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6 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世人皆欲杀”卢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的思想主张对近代中国和西 方民主革命的不同影响。(10 分) 衡水点睛文化·历史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27.(18 分)1900 年前后,世界整体化进程加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 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 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 Ⅱ》 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 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整体化的主要表现。(10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文学的特点,并写出 20 世纪初亚洲两位著名文学家 及其代表作。(8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