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全卷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1.商代统治者事事必同鬼神,以至于每事必占卜,而周代统治者更加重视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礼制和人的主宰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周代(  )‎ A.确立了君权至上观念                                      B.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 C.推行了等级分封制度                                      D.建立了宗法血缘秩序 ‎2.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三公”地位并不平等                                    B.御史大夫应隶属于丞相 C.具有“三权分立”特色                                   D.太尉掌握最高军事决策权 ‎3. ‎ 项目 ‎ 高官贵 ‎ 戚子弟 ‎ 中级官 ‎ 僚子弟 ‎ 下级官 ‎ 吏子弟 ‎ 普通士人 ‎ 合计 ‎ 汉代官僚名族子弟 ‎ ‎23.9% ‎ ‎8.7% ‎ ‎13% ‎ ‎10.9% ‎ ‎56.5% ‎ 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 ‎ ‎8.7% ‎ ‎8.7% ‎ ‎2.2% ‎ ‎23.9% ‎ ‎43.5% ‎ 上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  ) ‎ 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                                  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 C.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                                  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 ‎4.《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张居正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材料说明明代内阁(  )‎ A.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C.推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5.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 C.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                  D.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 ‎6.下面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 ‎ A.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                  B.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 C.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诸子思想 ‎7.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的思想(  )‎ A.忽视了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传承              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彻底复兴 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体现              D.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 ‎8.顾炎武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此可知,顾炎武的思想(  )‎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严厉批判 C.彻底改变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9.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下列两幅画像(  ) ‎ ‎ 明代木刻《伤寒论》中      乾隆年间余浚明绘张仲景像,原载(日)  ‎ ‎ 的张仲景像 木村博昭著           《伤寒论讲义》(1933年版) ‎ A.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                          B.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 C.体现文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                          D.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 ‎10.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言情成分明显增多,一些书商也喜欢鼓吹作品的言情内容;‎ 同时,很多神魔、侠客题材的作品也受到读者的推崇。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戏曲艺术的革新      B.平民教育的兴起       C.封建制度的衰落      D.商品经济的冲击 ‎11.佛教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东晋时“飞天”着色大胆、运笔豪放,画面原始、拙朴。北魏时“飞天”形象较飘逸、轻盈,已脱离西域“飞天”的笨拙之感。唐代中期的“飞天”积极奋发,奔放豪迈,有突出的灵动之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晋时期飞天开始摆脱模仿痕迹                  B.唐代飞天体现盛世时期的审美理想 C.北朝时期中国化的飞天完全成形                  D.佛教对唐代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12.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B.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 C.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                                  D.秉承了封建的正统观念 ‎13.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以托斯卡方言进行写作。很多作家在作品中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写作语言也从拉丁文转向本民族语言。由此可以看出(  )‎ A.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                          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 C.其目标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这些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14.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 作者认为宗教改革(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B.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权威 C.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                              D.阻碍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 ‎15.17、18世纪以来,一些思想家表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这些思想家(  )‎ A.以唯心主义的立场否定平等权利               B.意在完全摆脱君主和天主教会的统治 C.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公共意志              D.认可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 ‎16.1692年,一位牧师给牛顿写信,请教关于万有引力和宇宙性质的一些问题。牛顿在回信中说:“当我写作关于宇宙系统的著作时,就曾经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材料表明(  )‎ A.科学理论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                      B.经典力学未能冲击神学思想 C.宗教思想启发了近代科学研究                      D.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相兼容 ‎17.它的创立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们把眼光从至高无上的、全智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勇敢地转向大自然,向自然本身去寻求自然界的各种答案。该理论(  )‎ A.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加速了人类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D.阐明了生物物种演变发展规律 ‎18.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这一文学现象(  )‎ A.具有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                      B.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维 C.说明民众对美国干预政策不满                      D.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 ‎19.19世纪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造机器,则始得机器无穷之妙用也。各种机器自能制造,则各种货物亦自能制造。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仍於人,不致金以利权授外洋矣。”据此可知,郑观应的主张(  )‎ A.体现了晚清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                  B.直接推动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 C.表明“实业救国”思潮由此兴起                  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20.《新学伪经考》强调: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所以叫做“新学”,是刘歆帮助王莽篡汉伪造而成。《孔子改制考》强调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创造的政教礼法,作六经以为“托古改制”的根据。这表明康有为(  )‎ A.探求中国儒家思想的真谛                              B.借助传统文化减轻宣传变法阻力 C.考证出儒学经典的历史演变                          D.认为孔子是一个善于改革的人物 ‎21.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 A.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B.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C.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D.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22.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提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随后,他又撰文明确强调“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这主要表明当时(  )‎ A.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界共识                              B.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C.知识界深刻反思共和思想                              D.欧美政治体制被国人抛弃 ‎23.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这反映了(  )‎ A.美国对苏联科技全面超越                              B.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劲 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                              D.科技领域是美苏争霸焦点 ‎24.孙中山认为只有土地国有才能防止地主暴利的产生,“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失以后,土地必此存留。可见土地实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由恶得而私之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完全吻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贯彻落实其“节制资本”主张 C.试图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                      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5.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  )‎ A.建议中共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              B.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 C.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              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 ‎26.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某种程度的发展代替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的压迫,不但是进步,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该报告内容(  )‎ A.根植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B.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 C.指引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D.批评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7.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28.英国《星期日快报》曾经报道:“中国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意味着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通知美国和俄国这两个核大国,中国也有了投掷洲际距离核武器的能力了。”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29.1953年8日,艾青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谈中国画》一文提出了“新国画”‎ 概念。该文发表后,有许多人写信表示反对,然而来信却并未公开发表。时隔三年后,《文艺报》上突然出现了俞剑华等一组针对此文进行批判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正确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1954 年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中国画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 ‎30.创办于1920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科大学之母”。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式或日式办学,1949-1958年则侧重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后转向军事院校,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 务的综合性大学。其发展转变说明(  )‎ A.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不断加强                  B.教育服务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C.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国防现代化                  D.新中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二、材料分析题(本部分4道题,共40分,每题10分)‎ ‎3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 材料二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5分) ‎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5分)‎ ‎3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 ‎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5分) ‎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1分)‎ ‎3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 ‎——[清]施琅《靖海纪事》 ‎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 ‎——《明清史料丁编》 ‎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 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 ‎——[清]施琅《靖海纪事》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 ‎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3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读马克思,感受其伟大思想与人格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马克思上中学时,启蒙运动的精神已在学校传播。校长是他的历史老师,也是他家庭的朋友,被称为“康德哲学专家”。毕业时,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要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乃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康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面对时代的转形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 ‎ ‎——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 ‎ 材料二 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 ‎ ‎——引自恩格斯《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 ‎ ‎(1)结合所学,概述材料一中康德的思想观点,归纳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6分)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资本论》的理论贡献。综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矢志不渝的思想准则。(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西周建立了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以此来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因此周代更加重视现实社会中人的长幼尊卑和人的主宰性,故选D项;君权至上观念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排除A项;“破除了”一词太绝对,迷信思想一直存在,排除B项;人伦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分封制强调政治上的等级关系,排除C项。‎ ‎2.【答案】A 【解析】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同为三公,但御史大夫又是丞相的助手,因此“三公”地位并不平等,故选A项;御史大夫虽是丞相助手,但他们都是隶属于皇帝的,排除B项;材料表明御史大夫受丞相的制约,不具备“三权分立”特色,排除C项;太尉虽然主管军事,但最高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下级官僚和普通士人”在察举入仕者占有一定比例说明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不同阶层在察举入仕者占据比例不一样说明没有注重阶层平衡,排除A项;材料说明汉代官僚名族子弟占据主导,排除C项;材料中下层出身的平民仍占据一定的地位不能说明背离制度设计,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可知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在各臣僚奏议前提前了解国事,待“各臣僚建议于御前”时,已经有了各种相应的对策,这显然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材料只提到明代决策过程的变化,并不是决策机制的异变,排除B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C项;内阁一直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反映在意识领域体现了对人世的关注,故选D项;视线的转移不代表抛弃迷信思想,排除A项;思想家更关注社会不代表冲击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文化观念的更替转变不是并存的“多元性”,排除C项。‎ ‎6.【答案】C 【解析】‎ 据图示,汉武帝至汉元帝时期,太学博士子弟的人数稳步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太学是汉统治者培养人才的学校,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进儒家思想,改造形成新儒学,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主张,迎合了汉武帝专制统治的需要而被采纳,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选C项;据图示,反映的是从汉武帝至汉元帝时期的变化,汉武帝的有为政策不能解释汉武帝之后太学博士子弟人数上升的原因,排除A项;早在战国时期儒学已成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排除B项;董仲舒吸收的主要是道、法、阴阳五行家的部分思想,而非所有诸子思想,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可知,王阳明主张学问和道不是某个人的专属,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通过“求诸心”来获得,故选D项;根据材料“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可知,王阳明认为学问和道不是某个人的专属,不涉及对先秦儒学的传承,排除A项;儒学危机是在魏晋南北朝至宋朝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已经实现了儒学的复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王阳明对学问和道的主张,属于其心学的内容,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 ‎8.【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可知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选D项;黄宗羲提出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与材料涉及主旨“经世致用”无关,排除A项;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说明宋明理学思想受到严厉批判,排除B项;“彻底改变”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 ‎9.【答案】D 【解析】张仲景生活在汉代,在明代有他的木刻画像,在日本医学著作上也有他的画像出现,说明中医学得到传播与发展,故选D项;两幅画像对于研究张仲景的有关内容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A项;题干中的两幅画像都不属于雕版印刷品,排除B项;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以形写神,注重写意,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 ‎10.【答案】D 【解析】言情、神魔、侠客等题材的作品具有通俗性,属于世俗文学,符合市民阶层的品味,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冲击,故选D项;材料中的作品并非戏曲作品,无法反映戏曲艺术的革新,排除A项;材料中作品的出现虽反映了平民的欣赏口味,但与教育无关,排除B项;封建制度的衰落影响的是作品的内容和情节,比如导致直接揭露封建社会走向腐朽和没落的明清小说的出现,但是对文学作品的世俗化倾向影响并不明显,排除C项。‎ ‎11.【答案】B 【解析】唐代“飞天”积极奋发,奔放豪迈,这与其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即体现盛世时期的审美,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东晋飞天仍是模仿,北魏时飞天摆脱模仿痕迹,排除A项;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排除C项;材料强调唐代飞天体现盛世时期的审美理想,不涉及佛教对唐代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相较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底层和民间趣味的原因是它更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选A项;雅文化的衰落不等同于农耕文明的衰落,排除B项;京剧出现后其他地方戏曲仍然存在,排除C项;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主要是由于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并不是由于秉承了封建的正统观念,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写作语言也…….转向本民族语言”说明这些作品具有民族性,因此 反映出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故选B项;人文主义指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据所学文艺复兴的知识可知,此时的文艺作品并未体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C项;浪漫主义风格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可知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论述宗教改革的意义仅仅在于用新教的权威来取代原来天主教的权威,这种对人们思想上的束缚会阻碍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故选D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宗教改革的弊端,即人们又受到了新教思想的束缚,而没有涉及其“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方面,排除A项;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思想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排除B项;题干之意主要在于论述宗教改革的弊端,即虽然摧毁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但是新的宗教权威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可知,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平等等思想,并且认为这属于自然权利,故选D项;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可知,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平等等思想,与唯心主义无关,也没有否定平等权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由平等是自然权利,不涉及与君主、天主教会进行斗争以摆脱它们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由平等是自然权利,不涉及个人自由与公共意志的关系,排除C项。‎ ‎16.【答案】D 【解析】材料牛顿“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说明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相兼容,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与科学理论推动思想解放无关,排除A项;经典力学揭示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冲击了神学思想,排除B项;材料说明宗教思想影响着近代科学研究,没有体现出其启发作用,排除C项。‎ ‎17.【答案】D 【解析】材料中人们的眼光从“造物主上帝”‎ 转向是自然创造万物,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生命是自然进化而来不是神创造的观点,故选D项;伽利略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不符合题干中“造物主”,排除A项;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材料没有涉及时空本质问题,排除B项;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加速了人类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跟“造物主”问题无关,排除C项。‎ ‎1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可知这一文学现象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故选D项;根据材料“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可知这一文学现象具有典型的现代主义特征,排除A项;根据材料“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可知这一文学现象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感性思维,排除B项;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可知这一文学现象说明民众对美国冷战政策不满,排除C项。‎ ‎19.【答案】D 【解析】郑观应的主张发展工商业,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与材料“不致金以利权授外洋矣”相符,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晚清政府的政策,与材料“郑观应的主张”不符,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已经开始,与材料“19世纪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否由此兴起,排除C项。‎ ‎20.【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以历史考据的方式说明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是伪造的,其真实用意是借此说明,顽固派借助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言论,反对变法改革的理由都是不可信的,而《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考证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改革创新,可知康有为把孔子宣传为具有改革精神的儒学先师,为维新变法寻找合乎统治阶级意愿的理由,故选B项;从材料中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是王莽篡汉伪造的,结合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变法改革,可知探求儒家思想的真谛并不是其真实目的,排除A项;从《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内容可知,康有为并不是考证儒家经典的演变过程,只是为了实现维新变法而写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儒家思想,排除C项;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描绘成为一个善于改革的人物,只是康有为等人希望掀起维新变法的政治需要,对孔子形象的一个重新塑造,排除D项。‎ ‎21.【答案】A 【解析】材料“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可见这些内容是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蔡元培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故选A项;北大当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旨在推动思想解放,并不是服务政府,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蔡元培对传统文化中积极部分的支持,并不能推断其以儒学为主兼容其它思想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蔡元培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没有涉及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排除D项。‎ ‎22.【答案】B 【解析】材料中认为 “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说明当时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是最终的政治归宿,这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中仅能体现陈独秀的思想,无法知道是否为共识,排除A项;材料中仅能体现陈独秀的观点,无法代表知识界,且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共和是十分倡导的,排除C项;材料中进能体现陈独秀的观点,无法得知国人的整体态度,且材料中认为共和让社会主义是未来的事情,并非在当时就要废除欧美政治体制,排除D项。‎ ‎23.【答案】C 【解析】“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可见国家的科技竞争被赋予政治的内涵,故选C项;“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无法证明美国已经超越苏联,排除A项;“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应该是美国积极应对,而无法体现强势,排除B项;“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中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竞争,但无法确定它们的争夺的重点是什么,排除D项。‎ ‎24.【答案】C 【解析】材料中“土地实为社会所有”,体现孙中山试图用土地国有的办法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弊端克服,故选C项;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不可能完全吻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土地问题,没有涉及防止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排除B项;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D项。‎ ‎2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可知在大革命时期,一些共产党员认为农民运动过于激烈,共产党应该停止在农村组织农民运动,毛泽东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强调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故选B项;中共调整道路在三大起义失败之后,排除A项;农民运动与农民起义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农民的重要性,并没有提出建立工农联盟政权,排除D项。‎ ‎2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 资本主义某种程度的发展代替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的压迫,不但是进步,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可知此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为保护民族工商业,根植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故选A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为农村包围城市,与“保护民族工商业”无关,排除B项;此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指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并非“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排除C项;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严厉批评的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倾向,与“中共七大”无关,排除D项。‎ ‎2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决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得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故D项正确。‎ ‎28.【答案】C 【解析】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与材料中“中国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相符,故选C项;原子弹是核武器,与材料中“这次向空间进军”不符,排除A项;原子弹是核武器,与材料中“这次向空间进军”不符,排除B项;201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毛泽东已经逝世,与材料中“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不符,排除D项。‎ ‎29.【答案】A 【解析】1956年《文艺报》组织针对艾青的批判,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促进了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故选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排除B项;材料时间是1956年,排除C项;国画创作要服从政治需要,中国画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是因为“双百”方针的推动,排除D项。‎ ‎30.【答案】B 【解析】材料“1949—1958年则侧重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后转向军事院校,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大学”可知哈工大的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选B项;材料中哈工大的培养方向是理工科师资,与政治色彩无关,体现不出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材料中进能看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受到国家需要的影响,无法判断此变化是否已经对国防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作用,排除C项;哈工大等高等学校的发展不属于大众教育范畴,排除D项。‎ ‎31.【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 ‎ ‎(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 ‎【解析】(1)背景,据材料一中“戊戌变法时期”得出维新派要求变法,据材料一中“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得出科举制存在弊端,据材料一中“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得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结合所学得出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即可。 ‎ ‎(2)简评,据材料一中“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据材料一中“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得出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据材料二“废八股,改试策论”“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 结合所学得出打击了旧学,据材料二“兼及五洲各国政艺” 结合所学得出传播了新学,据材料二“如《三场要诀》之类”得出改革不彻底。‎ ‎32.【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4分) ‎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1分) ‎ 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2分) ‎ 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2分) ‎ ‎(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1分)‎ ‎【解析】(1)据材料一中“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得出自上而下推行,据材料一中“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得出涉及范围广泛,据材料一中“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得出国民竞相效仿,据材料一中“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牛肉被称为文明的药剂”、“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得出学习西方表面化。 ‎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据材料二“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得出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据材料二“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 ‎(3)据材料二“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得出片面理解西方文明。‎ ‎33.【答案】(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康熙收复台湾的目的的理解。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经济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上保护沿海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 ‎(2)此题考查的是对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措施和作用的理解。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作答;作用:从政治上——社会秩序,经济上——贸易繁荣,人口、耕地增加。‎ ‎34.【答案】(1)观点: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关系:受启蒙思想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对启蒙思想予以批判继承。 ‎ ‎(2)贡献: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准则:为人类工作。‎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所学,康德认为人非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本来就有的。第二小问关系,根据材料“马克思上中学时,启蒙运动的精神已在学校传播……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要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并树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的崇高理想;根据材料“面对时代的转形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对启蒙思想加以批判继承。 ‎ ‎(2)第一小问贡献,根据材料二“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结合所学,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论,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第二小问准则,根据材料一“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根据材料二“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为了广大无产阶级奔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