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礼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在《礼记·王制》中写道:“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由此可见,先秦时期 A.置民生问题于首位 B.注重粮食安全问题 C.提倡农业精耕细作 D.推崇勤俭治国原则 ‎3.据考证,秦朝三公之中,御史大夫一职在秦始皇统治时无任职之人,亦无其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踪迹,仅在二世时随胡亥巡行刻石具名中有“御史大夫臣德”。据此可知,秦朝 ‎ A.未在中央设置监察机构 B.统治者允许监察权独立行使 ‎ C.中央监察制度尚待完善 D.中央的行政权与监察权融合 ‎4. 研读以下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晋国内乱,有人建议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趁机回国继承君位,重耳将消息告诉舅舅子犯,舅犯曰:“不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 ‎(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30年):臼季…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出自《国语·晋语》‎ ‎——出自《左传》‎ ‎——出自《论语》‎ A.各国贵族将仁德修养作为任官标准 B.诸侯国普遍推行了仁政的治国思想 ‎ C.孔子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仁的学说 D.战国时期各国普遍采用了孔子学说 ‎5.田庄,是西汉末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土地占有形式,是以大地产为基础,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封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到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发育已经相当成熟,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汉代田庄经济的发展 ‎ ‎ A.冲击着小农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 ‎ ‎ C.改变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D.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问题 ‎ ‎6.学者王洪军根据相关史料,统计了唐朝政府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分布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 时间 工程 总量(项)‎ 工程分布 南方 北方 唐前期 ‎113‎ ‎31‎ ‎82‎ 唐中后期 ‎77‎ ‎61‎ ‎16‎ A.北方水利技术明显领先于南方 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 C.政府政策影响经济格局的变化 D.南方政治环境更安定 ‎7.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 C.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8.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 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9.阎立本的《步荤图》反映了盛唐“万国来朝”的壮观场面。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则反映了盛唐时期,三教并立,宗教文化开放多元,佛教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中国化的景象。这体现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绘画形式的多样化 D.绘画内容的时代性 ‎ ‎10.下图为宋代钱币。这表明宋代 ‎ A.政府重视对钱币的统一 B.商业繁荣影响货币形式 ‎ ‎ C.钱文反映当时书法成就 D.打破了唐代的市坊界限 ‎ ‎11.金元著名医学家朱丹溪认为“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他以太极之理阐发医理,用太极阴阳、形气动静、五行之配、天地君臣作演绎类比, 推理出人身之“火”,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这反映出金元时期的中医理论 ‎ ‎ A.受主流思想影响 B.知识体系庞杂 ‎ ‎ C.渐呈迷信化趋势 D.另辟发展蹊径 ‎ ‎12.北宋在科场考试中,命题并不以儒者为限,多杂出老庄之书,且在思想、学术、文学及艺术上对各个流派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这反映出北宋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 A.正统儒学受到挑战       B.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 C.理学在内容上发展       D.学术氛围较为宽松 ‎13.史识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的科学的结论和认识。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 A.“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 B.“明代织工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苏州织造是“江南三织造”之一,主要任务是为皇家提供织绣产品 ‎ D.“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高峰,最远到达红海地区”‎ ‎14. 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顺治十二年(1655)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 实行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五年(1727)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39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B.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 C.外来侵略决定政府贸易政策 D.政府对海禁的执行较为不力 ‎15.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 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现象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 B.农民已摆脱人身依附关系 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16.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 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 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D. 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17.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据此可知,两位近代早期思想家 A. 首次带来西方政治思想 B.反思危机表达羡慕之情 ‎ C.更加关注西方制度文明 D.受封建思想的羁绊严重 ‎18.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努力下,朝廷终于同意从1872年到1875年间,每年派出三十名留美幼童,分四批,共计一百二十人。但1881年清政府决定将所有幼童一律撤回国内,原因是幼童“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留学计划的破产从实质上说明了 ‎ A.传统观念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 B.留学教育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 ‎ C.顽固守旧派势力抵制留学教育 D.教育制度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 ‎19.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 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 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20.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和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变化情况表(五年平均)。中印相对地位变化反映出 时间 以中印总销量为100‎ 中国红茶 印度红茶 ‎1865—1869‎ ‎94.0‎ ‎6.0‎ ‎1870—1874‎ ‎87.4‎ ‎12.6‎ ‎1875—1879‎ ‎80.6‎ ‎19.4‎ ‎1880—1884‎ ‎68.0‎ ‎32.0‎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A.世界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加剧 B.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放缓 D.中国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21.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 A.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 C.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 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2.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据此可知,梁启超 ‎ ‎ A.努力推动民众思想解放 B. 用西学否定传统文化 ‎ ‎ C.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 唤醒了国人革命热情 ‎ ‎23.1902—1920年外国在华投资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A.西方对华商品输出不断增加 B.列强侵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C.英国投资增长速度始终领先 D.民族工业发展缺乏有利环境 ‎24.1918年,傳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义。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这表明他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A. 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 B. 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 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 D. 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 ‎25.鸦片战争以后,国人或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或高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则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推动社会各阶层的联合斗争 ‎ C.拉开了民族意识觉醒的序幕 D.实现了反帝与反封建的统一 ‎26. 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 ‎ 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 ‎ ‎ C.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 D.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 ‎27.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B.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 C.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28.宋子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过去,因此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另一方面,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其中最大的便是中纺与中蚕。这 ‎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新生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 C.激化了国民政府与民众的矛盾 D.为抗日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29.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作为辅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地1933年全部完成。此做法 ‎ A.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要求 B.旨在为关税自主创造条件 ‎ C.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 ‎30.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彻到史学研究中,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分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创造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构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传播 B.历史研究成为民国时期的显学 ‎ C.各行各业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D.学术研究与国际前沿紧密结合 ‎3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土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B.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 ‎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的英雄 ‎32.1948年,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口号”,将初稿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种修改是为了 ‎ A.促成战略决战 B.扩大统一战线 ‎ C. 转移工作重心 D.实现民族平等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明清徽州绅商往往是由商向绅的单向流动……徽商通过捐赀得官,“俨然列于缙绅”……显然有助于提高徽商调节商业纠纷、抗衡官吏敲诈的能力……为了跻身于绅衿行列,徽商不得不付出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一笔商业利润,一些徽人就感慨过:“捐监援职,计费匪轻”。同时,“输粟入监”与“官衔买卖”的推行,使一部分商人通过买卖的方式得以进入更高的等级,既维持了旧的身份等级体系,又削弱了社会反抗的势力,增强了商人与官僚、封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 ——梁仁志《明清徽州的绅商》‎ 材料二 1870 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被任命去帮助管理或监督各种新办的企业。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受人尊敬的选择了。这些发展的结果产生了商人阶级之内的新的“绅商”社会阶层。‎ ‎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但从本质上已不同于二者,在新的时代氛围下,其价值趋向是近代的。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 姓名 ‎ 田产及收入 ‎ 商业资本及收入 ‎ 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两 张履谦 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 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 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 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撸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四 20 世纪初年,当清政府亲自着手推行现代化时,主要通过重用绅商等手段,来加强官、商之间的联络。事实上,由绅商出面来调谐官商关系,尚存在有负面意义的一面,绅商在经商营工、攫取利润的同时,骨子里仍潜藏着儒家文化意识。这不能不损害他们创办企业的成就,阻碍资本主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义企业精神在中国的成长。‎ ‎ ——摘编自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捐赀买官的目的。有学者认为徽州绅商“单向流动”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绅商阶层发展的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5分)‎ ‎(4)根据材料四,辩证地指出绅商阶层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外国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它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言之成理)‎ ‎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针对“户口日增,地未加广”的情况,规定以现在丁册为常额,固定丁银数量,此后所生人丁,不再征赋。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将固定的丁银首先在广东摊入田亩征收,并逐渐推行于全国。地税从此称为“地丁”,这就是清朝“摊丁入地”的赋税改革。摊丁入地,地丁完全按田亩征收,不论豪绅富户还是一般农民,田多则赋多,无田则无税,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所以,摊丁入地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后期赋役制度发展的最后总结,是两税法、王安石变法和一条鞭法中所体现出来的赋役制度发展趋势的最后完成。至此,封建制度下按资纳税的原则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劳役税和实物税最终合成了单一的货币税。‎ ‎ ——摘编自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赋税制度变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赋税制度变革的意义。(6分)‎ ‎3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陈季同(1851—1905),字敬如,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他早年肄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初,受朝廷委派随洋员游历英、法、德、奥四国,次年归国,著有《西行日记》四卷。1877年,他以翻译身份随官派留欧生入法国政治学堂学“公法律例”。后任驻德、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兼比利时、奥地利、丹麦和荷兰四国参赞。在法国使馆供职期间,参与有关中法越南问题的交涉,‎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多次为清廷购买船舰炮械,折验运回。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陈季同赴台湾任布政使,后积极投身反割台斗争,参与组建台湾民主国。戊戌时期,他积极赞助维新运动,在上海创办《求是报》,译介西学新知,宣传维新思想。1898年秋,他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学堂——上海中国女学堂。这一时期,陈氏还参与发起成立了当时较有影响的新兴社会组织“戒烟公会”。陈季同还是晚清中国最早正式娶西洋女子为妻的朝廷命官之一,开中西通婚史上的风气之先。‎ ‎——据黄兴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人物——陈季同其人其书》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季同所面临的社会环境。(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季同对中国近代化作出的贡献。(9分)‎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历史参考答案:‎ BBDCA CAADB ADBAC DBADA AADCD DBCDA AB ‎ ‎33.(1)目的:提高社会政治地位;为开展商业经营活动提供便利。(2分)‎ ‎ 说明:政治上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不利于民主政治产生;经济上削弱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维护理学统治地位,束缚思想解放(6分)‎ ‎ (2)途径:由商而绅;由绅而商。因素: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引导;重农抑商观念的改变;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6分)‎ ‎(3)表现:仍然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经营传统的商业;投资创办近代工业;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5分)‎ ‎(4)影响:加强了官府与商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损害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进取精神。(6分) ‎ ‎34.(12分)‎ ‎ 示例:学习外国政治制度需要结合中国国情 ‎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政体,但是缺乏群众基础,最终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因此,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需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35.(15分)‎ ‎(1)特点:固定丁银数量;丁银摊入地亩;按资纳税;赋役合一;逐渐推行。(每点2分,4点9分)‎ ‎(2)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稳定,增加了国家税收;赋役合一征银,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 ‎36.(15分)‎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1)环境:清政府日益腐朽;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开明地主掀起洋务运动,促进西学传播,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夷夏观念淡化,中外联系密切;社会矛盾激化,资产阶级要求政治变革。(6分,任答3点即可)‎ ‎(2)贡献:学习西方,促进文化交流;采办新式军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宣传维新思想,推动政治变革;身体力行,移风易俗。(9分,任答3点即可)‎ 14‎ 高三历史试题 第 页 共4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