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联盟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卓越联盟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三年级9月份检测试题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尔雅》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尔雅”指以雅正之言即雅言解释古语使之近于官方的规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词典。南宋时期,《尔雅》“法定”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这反映了《尔雅》‎ A. 有利于雅言的传播 B. 适应了现实政治需要 C. 具备工具书的功能 D. 使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因此“南宋时期,《尔雅》‘法定’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这是适应了现实政治需要,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排除。故选B。‎ ‎2. 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主持修建了诸多的大型灌溉渠系,西汉晚期后却基本停顿。到东汉则以庄园主修建的相当于今天的小型水库的陂塘为主,各地出土的相当数量的陂塘水田模型也反映了庄园主占有陂塘的普遍。以上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水利设施已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B. 社会动荡导致国家组织能力下降 C. 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 东汉庄园主经济的规模和封闭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是从西汉到东汉时期,水利工程由中央政府主持修建到庄园主自行修建,说明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了中央的统治,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3. 杜甫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因曾住长安杜陵,京兆杜陵杜氏乃中古名族,故自称杜陵野老,以标榜郡望。韩愈本是河南河阳人(孟州市),但韩愈却自称韩昌黎,因为昌黎是韩氏的郡望。这说明 A. 门阀制度下郡望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前途 B. 唐代仍存在重视门第出身之风 C. 科举制未能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D. 唐代的文人多依附于名门望族 - 10 -‎ ‎【答案】B ‎【解析】‎ ‎【详解】杜甫和韩愈都不一定出生地自称,而以姓氏的兴盛地自称,说明唐代仍然重视门第出身,故选B;唐代实行科举制,门阀制度下郡望不再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前途,排除A;C说法错误,排除;D项无法体现,排除。‎ ‎4. 从1414年到1438年,被称之为传说中的瑞兽“麒麟”的长颈鹿七次以纳贡的名义进献给明朝皇帝,其中两次是通过“市”即买卖获取的,但明朝官员仍将其列入“朝贡之物”,皇帝们仍是厚加赏赐,文武百官也纷纷稍首称贺。这反映了明朝统治者 A. 希望通过朝贡贸易扩大对外交流 B. 向远夷国家宣扬国威耀威于域外 C. 借此强调政权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D. 需要满足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虽然明知长颈鹿是买卖获取的,但明朝官员仍让将其当做朝贡之物,而皇帝也厚加赏赐,说明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周边政权的认同,以强调明政权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故选C;朝贡贸易更多的是带有政治色彩,并不是为了扩大对外交流,排除A;长颈鹿是朝贡到明朝,而非宣扬国威于域外,排除B;长颈鹿是作为“祥瑞”进攻的,不是为了满足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排除D。‎ ‎5. 中国的手工制烛业曾用女贞树上蜡虫的分泌物一一白蜡制作蜡烛。1884年以前,每年从四川建昌峡谷挑运蜡虫需耍上万脚夫。之后,由于煤油进口,建昌供应的蜡虫,有一个脚夫就能挑运了。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手工制烛业走向衰落 B.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C. 手工蜡烛缺乏竞争力 D. 西方经济侵略的积极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煤油进口,严重影响中国的手工制烛业,从而导致蜡虫的需求量大减,说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B;题意无法体现走向衰落和缺乏竞争力,排除AC;材料反映的是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冲击,不是积极作用,排除D。‎ ‎6. ‎ - 10 -‎ 解放战士是指志愿参加了解放军的国民党军俘虏。以淮海战役时华东野战军为例,战前36.9万人,战役中伤亡10.5万人,战役结束时却有55.1万人,“解放战士”在一些部队甚至达到总人数的80%。以致有人笑称:在淮海战场上,是“共产党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关系最大 A. 国民党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B.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C.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D.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有利于调动农民参军保卫胜利果实的 积极性,更有利于吸引国民党士兵加入共产党军队,故选D;A项是影响原则,但不是关系最大,排除;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以后,此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排除B;C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 ‎7. 1953年到1954年,新中国连续两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相比1952年有所下降,导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开工不足,其中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针对此现象国家采取的对策是 A. 制定国民经济建设的计划 B. 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 D. 把工业建设放在第一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50年代初期由于农业生产不足导致工业生产受到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采取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故选C;ABD都不是国家为解决此问题所做出的对策,排除。故选C。‎ ‎8. 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说;“香港的过去好像一家大酒店,人与酒店的关系只是房客关.系.今天的香港人不必再因战乱或九七问题而颠沛流离,凝聚力也有了合适的土壤。”材料说明香港回归后 A. 港人治港已成为了现实 B. 彻底摆脱了英国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 C. 香港人获得了独立主权 D. 一国两制是香港繁荣稳定发展的保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凝聚力也有了合适的土壤”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有利于强化香港的凝聚力,故选A;B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香港是高度自治,但没有独立主权,排除C;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D。‎ ‎9. 某学者评价世界古代历史上 - 10 -‎ 一场改革,称它是“别出心裁的改革,力图将贵族的和民主的宪法合而为一。这种改革不会长期奏效,但是谁也不能否定这样一个事实,即通过改革,这个国家进入了比较平稳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次改革中 A. 债务奴隶全部获得解放 B. 第一次实行陶片放逐法 C. 为参政的公民发放津贴 D. 把习惯法改造为成文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实行的废除债务奴隶制措施,稳定了雅典公民内部团体,为改革赢得了群众支持,因此A正确;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政治的工具,B排除;C是在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罗马法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0. 《新全球通史》记载,英国1720—1721年间颁布《印花布法案》,禁止从印度、波斯、中国进口印花棉布,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议会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要使用羊毛裹尸布。据此可知 A. 市场需求将推动技术革新到来 B. 羊毛制品的质量有了极大提高 C. 法案限制了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D. 法案体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英国禁止进口印花棉布,而必须使用本国产的羊毛布,明显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本国产品,这种做法有利于推动本国产品的销售,从而实现技术革新,故选A;题意仅能体现英国对本国试产和商品的保护,无法证明羊毛制品的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排除B;该法案有利于促进英国本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排除C;该法案是明显的贸易保护,不能体现自由主义政策,排除D。‎ ‎11. 1848年,法国音乐人兼政治评论家埃克托●柏辽兹来到伦敦,面对宪章运动中公众与政府的武力对抗情景,参加过法国“七月革命”的柏辽兹不屑地说:“这些英国佬,对发动一场暴动的相关知识,就跟意火利人对交响曲的理解般少得可怜。”这可以从侧面证明 A. 英国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B. 英国需要从法国学习革命经验 C. 英国形成了民主化的运行机制 D. 英国从未经历过真正的革命 ‎【答案】C ‎【解析】‎ - 10 -‎ ‎【详解】柏辽兹认为英国的暴动不如法国的暴动规模宏大和激烈,说明英国的宪章运动是有限度的武力对抗,也由此说明英国其实已经形成了民主化的运行机制,不依赖于武力对抗,故选C;AB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2. 雨果看到一位著名画家作画,问画家在一个骑者手上正画些什么?画家回答说:“画是马刀的闪光”,雨果笑着说:“表现马刀的闪光已经不属于画家的任务,而是我们作家的任务。”这位浪漫派的文豪并不理解,像古典派绘画那样把物体绘画的一清二楚,很难传达出运动感,而这位画家为了通过瞬间的印象以充分地表达情绪和感觉,就是耍捕捉住“运动”。这位画家属于 A. 立体主义画派 B. 现实主义画派 C. 印象主义画派 D. 浪漫主义画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这位画家为了通过瞬间的印象以充分地表达情绪和感觉,就是耍捕捉住‘运动’”可知该画家的绘画注重表达情绪和感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属于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故选D;综上所述可知ABC与题意不符,排除。‎ 二、综合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盐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许多生产也用盐,如冶铁炉、铜炉需用盐来和泥抹炉膛,但主要是食用。盐需求量大,经营收益高,官府征发灶户制盐,灶户隶于灶籍,“世守其业”产品官收官运,实行专卖。有的产区允许商民自由采盐,主要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化,灶籍也在清代废除,灶户成为具有自由身份的手工业者。清代,当灶户生产资料不足,往往不得不依靠借贷资金来维持,“凡灶户资本,多称贷于商人”。商人暗里支出用来打点官吏的费用几乎相当于成本的一半。激烈的竞争导致灶户两极分化加剧,一些灶户成为了盐业生产的雇工阶层。‎ ‎——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末西方列强开始要求清政府以盐税作为战争赔款的担保偿付外债本息,剩下的款项以“馀盐”的名目交付中国政府。日本全面侵华期间,我国沿海地区的盐场几乎都被占据,大量盐业资源被掠夺到日本。‎ ‎1914年,范旭东开设的久大精盐厂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打破了英、美在精盐销售中的垄断,结束了国人食粗盐的历史,而且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和办厂经验。不久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以盐为原料),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 10 -‎ ‎——摘编自《长芦盐业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盐业生产经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因盐业生产经营的变化和启示。‎ ‎【答案】(1)用途广泛;是政府重要财政来源;官营逐渐转为私人经营,人身依附放松;商业资木进入生产领域:腐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受到列强控制;日本直接掠夺以战养战;单纯食用到化工利用;食用盐质量提高;带动民族工业发展。启示:为民生服务,科技强国,抓住机遇 ‎【解析】‎ ‎【详解】(1)根据“盐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许多生产也用盐”得出用途广泛;根据“官府征发灶户制盐,灶户隶于灶籍”得出是政府重要财政来源;根据“有的产区允许商民自由采盐,主要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化,灶籍也在清代废除”得出官营逐渐转为私人经营,人身依附放松;根据“商人暗里支出用来打点官吏的费用几乎相当于成本的一半。……一些灶户成为了盐业生产的雇工阶层”得出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出现腐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根据“从19世纪末西方列强开始要求清政府以盐税作为战争赔款的担保偿付外债本息”得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受到列强控制;根据“日本全面侵华期间,我国沿海地区的盐场几乎都被占据,大量盐业资源被掠夺到日本”得出日本直接掠夺以战养战;根据“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以盐为原料)”得出单纯食用到化工利用;根据“久大精盐厂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打破了英、美在精盐销售中的垄断,结束了国人食粗盐的历史,而且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和办厂经验”得出食用盐质量提高;带动民族工业发展。‎ 启示: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得出为民生服务,科技强国,抓住机遇等。‎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下表是西方人对自然法的认识简表,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10 -‎ ‎【答案】示例 自然法的认识逐步深入推动了社会向理性方向发展。‎ 中世纪,基督敬神学统治整个欧洲,宗教意识浓厚,影响到法律的制定;东罗马帝国为加强对域内众多民族的统治,制定了适用于各民族的自然法。既体现了基督教的影响深刻,又强调了自然法的永恒性,有利于保障世俗社会的权利。‎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中心,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认为自然法是人性的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打张进行原始积累提供了保障。‎ ‎17世纪晚期—18世纪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进一步解放。提出自然法是人类意志的体现。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向民主、自由、平等方向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根据所学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方人对自然法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这种认识的逐步深入推动了社会向理性方向发展。结合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相关史实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 10 -‎ ‎ 明治政府成立后,基于日本工业基础差,国民对现代产业知之甚少不愿投资的现实,由大久保利通提出了《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1870年成立的工部省是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的中央领导机关。殖产兴业在实践中可分为两个时期,1880年以前,主要是由国家出资兴办官营企业,以此向私人企业示范;1880年以后开始大批出售官营企业,殖产兴业进入扶植私人企业的新阶段。1873年的地税改革,确立了土地所有者按照地价的3%交纳地税,地税收入1868年占财政收入6.1%,1872年占39.7%,1874年78.6%。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早期产业革命的热潮,并于1894年实现了对不平等条约的首次修改。‎ ‎——杨爱芹《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政策》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殖产兴业政策推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殖产兴业政策的影响。‎ ‎【答案】(1)进步人士倡议推动;设立专门机构实施;政府主导:分阶段稳步推进(从示范到扶植私人企业);通过地税改革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加快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为摆脱半殖民地的危机取得民族独立提供物质基础;地税太重,造成了农民的贫困,影响购买力和国内市场,激化了阶级矛盾。‎ ‎【解析】‎ ‎【详解】(1)根据“由大久保利通提出了《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得出进步人士倡议推动;根据“1870年成立的工部省是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的中央领导机关”得出设立专门机构实施;政府主导:根据”殖产兴业在实践中可分为两个时期“得出分阶段稳步推进;根据”确立了土地所有者按照地价的3%交纳地税,地税收入1868年占财政收入6.1%,1872年占39.7%,1874年78.6%。“得出通过地税改革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根据“日本出现了早期产业革命的热潮,并于1894年实现了对不平等条约的首次修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殖产兴业政策的影响主要是加快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为摆脱半殖民地的危机取得民族独立提供物质基础;但地税太重,也造成了农民的贫困,影响购买力和国内市场,激化了阶级矛盾。‎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猪鬃贸易在近代长期处于洋行控制之下。二战中,美国政府不仅把猪鬃列入战略物资A类,甚至把猪鬃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猪鬃还是中方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贷款或物资的重要战略物资。日军强迫农民将猪鬃交予军方,还以高于国统区4倍的价格走私猪鬃。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规定对各地猪鬃从价格、收购、储存、运销等多个方面进行管制,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猪鬃的外运。尽管统制政策产生垄断,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兼顾了行业商人的利益。而且中国方面与苏、美、英直接贸易,不再需要居间谋利之洋行,昔日煊赫一时的洋行销声匿迹。为保证鬃质,一批优良的改良猪也在大后方开始推广。1945年10月,对猪鬃的贸易管制结束,自由贸易得以恢复。‎ ‎——摘编自陈岗《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猪鬃的外贸统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猪鬃贸易的特点。‎ - 10 -‎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猪鬃统制政策的影响。‎ ‎【答案】(1)统制环节或内容全面;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具有阶段性特点,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 ‎(2)打破西方的垄断,中国猪鬃对外贸易半殖民地性有所改观:支援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有利于二战胜利;支持了中国的抗战;防止资敌;推动了大后方产鬃地区生猪改良事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国民政府规定对各地猪鬃从价格、收购、储存、运销等多个方面进行管制”得出统制内容全面;根据“尽管统制政策产生垄断,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兼顾了行业商人的利益”得出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1945年10月,对猪鬃的贸易管制结束,自由贸易得以恢复”得出具有阶段性特点,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 ‎(2)根据“猪鬃贸易在近代长期处于洋行控制之下”、“美国政府不仅把猪鬃列入战略物资A类,甚至把猪鬃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猪鬃还是中方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贷款或物资的重要战略物资”、“一批优良的改良猪也在大后方开始推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猪鬃统制政策有利于打破西方的垄断,中国猪鬃对外贸易半殖民地性有所改观;支援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有利于二战胜利;支持了中国的抗战;防止资敌;推动了大后方产鬃地区生猪改良事业的发展。‎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瑾昆,湖南常德人。1917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归国。当时北洋政府无视法律,于是陈瑾坤抛弃北京政府大理院庭长等职务,到北大等高校讲授法律,同时还出版了法学研究专著《刑法总则》《民法总论》等。‎ ‎1946年,坚持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陈瑾昆应毛泽东之邀来到延安,起草了解放区的《婚姻法》等法律文件。新中国成立后,陈瑾昆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参与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他在引进西方法律制度时,十分注意中国国情,不主张一味追随最新法律潮流,坚持要以适应社会为基础,保留本民族的良好传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瑾昆作为法学家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做出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瑾昆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1)倡导以法治国;进行法学理论研究;推动了解放区的妇女解放;推动新中国的立法工作;推动中国法制近(现)代化。‎ - 10 -‎ ‎(2)认识到了法学与政治的关系:爱国心;顺应民意和时代的潮流;学习西方法律又注意中国国情。‎ ‎【解析】‎ ‎【详解】(1)根据“当时北洋政府无视法律,于是陈瑾坤抛弃北京政府大理院庭长等职务,到北大等高校讲授法律”得出倡导以法治国;进行法学理论研究;根据“起草了解放区的《婚姻法》等法律文件”得出推动了解放区的妇女解放;根据“参与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得出推动新中国的立法工作;推动中国法制近代化。‎ ‎(2)根据“当时北洋政府无视法律,于是陈瑾坤抛弃北京政府大理院庭长等职务,到北大等高校讲授法律”可以说明陈瑾昆认识到了法学与政治的关系,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同时也顺应了民意和时代的潮流;根据“他在引进西方法律制度时,十分注意中国国情,不主张一味追随最新法律潮流”可知他在学习西方法律的同时又注意中国国情。‎ ‎ ‎ - 1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