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

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一、必修二前一单元、必修三+选修1、3。‎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青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制陶、制酒等工艺的完善,建筑的进步及其材料的改进等,很多是工匠们经验的结晶。由此可见,先秦时期 A.生产技术的革新源自劳动人民的实践 B.中国手工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 C.青铜农具代表了农耕技术的最高水平 D.手工生产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 ‎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盂”铭文记载:矩伯庶人在裘卫那里取了朝觐用的玉璋,价值贝八十朋,可以付给“十田”;矩伯又取了一些皮货、衣物,共值贝二十朋,可以付给“三田”。这说明当时 A.土地私有化现象严重 B.贝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工商业管理较为严格 D.官营手工业十分发达 ‎3.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 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 B.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 C.蕴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D.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利益要求 ‎4.下表为学术界对西汉时期大地产经营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据此可知,西汉时期的大地产经营 A.有助于缓解土地兼并 B.凸显租佃经济的特点 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D.与经济环境变化有关 ‎5.右图为北魏时期的一幅射箭图,描绘了北魏时期举办射箭运动会的情景。该 作品折射出北魏时期 A.盛行“武文化”‎ B.文人画逐渐成熟 C.民族文化多元 D.封建化进程缓慢 ‎6.唐朝进土科考试中实行别头试,即凡是省试主考官州郡发解官和地方长官的子弟、亲戚、门生故旧等参加科举考试,都应另派考官,别院应试。别头试的实行 A.杜绝了科举考试的舞弊现象 B.旨在扩大朝廷的官吏来源 C.有利于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 D.表明科举取土的流程规范 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 C.有利于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 D.表明科个取工的机性 ‎7.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用为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费用)由原来的中央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 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不系省钱贴足额数”。这一变法举措利于 A.根除官场贪腐之风 B.缓解中央财政压力 C.扩大地方财权空间 D.强化公使钱的管理 ‎8.宋代话本是描写市民生活的现实之作,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市井婚俗。从媒人到婚姻礼仪,从 厚嫁成风到妇女离婚、再嫁问题,话本皆有表现。由此可见,宋代 A.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B.话本具有民俗研究价值 C.封建等级制遭到破坏 D.市民个性自由得到发展 ‎9.元代的政书《经世大典记载境内驿站1496 处,藏区大驿站28处,小站7~8处。故"“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述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表明元代驿站 A.打破了闭关锁国局面 B.强化了政府经济职能 C.冲击了政府抑商政策 D.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 ‎10.下表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政府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两)。表中现象印证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政治统治较为清明 C.税收对象以土地为主 D.海禁抑制商业发展 ‎11.道光年间,内阁中书龚自珍在《上大学士书》中指出:“内阁何以反为外廷乎?......军机处为谕之政府,内阁为旨之政府;军机处为奏之政府,内阁为题之政府。......今日,奏多于题,谕 多于......绝非雍正故事。”此番言论意在 A.批判君主极权政治 B.谋求远大的政治仕途 C.净化官场政治生态 D.恢复军机处运行旧制 ‎12.鸦片战争后,在列强要求下,清朝的自称不再是奉天承运的“天朝”,而改为了“大清国”,“19世纪,列强把外部的‘国’(概念)强行塞进了中国,一些中国人的思想因此被搅乱了”。这说明 A.中国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B.清朝主动顺应世界潮流 C.中西方文化的逐步融合 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13.现代新儒家的开山者梁漱溟尖锐地指出,康有为“数十年来冒孔子之名,而将孔子精神丧失干净”。这一论述旨在强调康有为 A.对传统儒学的改造彻底 B.援引西学发展传统文化 C.借助孔子减少变法阻力 D.对儒学的现代建构有限 ‎14.武昌起义后,革命派讨论共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孙中山认为应采用总统制,而宋教仁则希望采用内阁制.结果宋教仁的提议被南京17省代表会议否决。这反映出 A.革命派对政体模式的探索 B.革命派内部的权力争夺激烈 C.民主宪政的目标初步确立 D.革命派对帝制复辟缺乏警惕 ‎15.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了“驱除贴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土张,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的说法。‎ 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变化 A.表明民族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B反映出其巩固新生政权的努力 C.说明临时政府有广泛群众基础 D.体现了其对帝国主义认识深化 ‎16.1942年1月,边区政府制定了《陕甘宁边区三十一年度(民国)经济建设计划大纲》,提出“贯彻以农业为主,广泛发展私人经济的政策”,同时还“应积极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投资,颁布优待华侨投资办法,帮助在延华侨兴办工商实业”。该“大纲”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A.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 B.转移边区的工作重心 C.重构边区的阶级结构 D.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17.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电视上宣布将于次年2月访向中国后,“世界各地纷纷发来贺电,新闻界几乎是片赞扬声。也有一些尖酸刻薄的……但是这一 抓住 全世界心灵 的大事件把那些声音淹没了”。这说明 A.中美关系缓和符合国际时势需要 B.中国已获得较好国际声誉 C.尼克松政府很善于进行舆论宣传 D.公共舆论决定了中美关系 ‎18. 1953年到1954年,《人民教育》刊登了多篇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章,阐述劳动教育对于个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意义,动员大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中继续学习”,并多次介绍动员工作和劳动教育的方法。《人民教育》这-做法的主要 目的是 A.加快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完善全国中小学教育体制 C.构建与国家相符的价值观 D.促进国民经济的较快恢复 ‎19.1982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指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理解自己的责任。有两条大家是信得过的,一条是坚持原则,一 条是讲话算数。我们不搞政治游戏,不搞语言游戏,在政治上不爱好打牌。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革命性 B.灵活性 C.务实性 D.恒久性 ‎20.“特殊岁月里的激情燃烧,时代转折中的人性复苏”取材于某部电影的宣传海报,该电影凸显了“知识改变人的命运,一代人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的深刻主题。这部电影应该是 ‎21.在古希腊人眼中,民主只存在于同一城邦的成员之中,在所有希腊人之中,民主是不存在的,至于那些非希腊人,比如波斯人,更是被称为“野蛮人”,自然也就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材料表明,古希腊民主 A.仅是少数居民的民主 B.确立了城邦至上原则 C.存在狭隘性和排外性 D.受到城邦制度的制约 ‎22.在罗马社会早期,特定的形式要求是各种契约得以履行的前提,否则不产生法律效力。后来出现了诺成契约,只要交易双方形成合意就可以成立合同。罗马法中的这一转变 A.体现了泛滥的形式主义 B.维护了广大平民的利益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私有财产的转移 ‎23.法国著名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在《法国史》中描述到,18世纪法国“沙龙已......成为公 共舆论的喉舌,其地位堪比现代的报纸”“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交流比货物流通快得多’。‎ 由此推知,当时法国 A.开展民主革命时机成熟 B.交通滞后影响文化传播 C.理性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D.文化传播推动社会变革 ‎24.启蒙运动时期,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所介绍的18世纪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中,农业被列为一种“正当的职业”;重农学派更将农业列为最有特点的三种技艺之一。 农学家蒙梭积极提倡实用技术教育,希望每个“农业协会”都拥有一个用于技 术教育的实验场地。这说明启蒙运动 A.推动了重农主义思想的形成 B.培养了法国完善的公民 C.促进了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D.扩展了法国教育的内涵 ‎25.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论及化石时,标题为“不完美的地质记录”。他承认在当时的化石研究中并未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是最易于检验而又具有杀伤力的反进化论的理由。可见,达尔文 A.承认进化论缺乏科学依据 B.认为化石对物种进化研究作用有限 C.认识到进化论的不足之处 D.科学预测到进化论对旧观念的冲击 ‎26.1895年底,德皇威廉二世说比洛将成为他的“俾斯麦”。比洛则称,他将是“一个与前任不同的宰相.…...认为自己是‘政府’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与陛下对抗的议会的代表。我将自己视为陛下的执行工具,亦即他的政治参谋长”。这反映出德国 A.宰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B.代议制发展的不充分 C.皇帝受联邦议会的制约 D.责任内阁制形同虚设 ‎27.据统计,1917年7月的莫斯科杜马选举中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得票率达70%,但在同年 ‎9月的选举中他们的得票率下降至18%,这种情况在彼得格勒和俄罗斯其他工业中心同样出现。这一形势下 A.封建专制统治趋于覆灭 B.社会主义革命即将爆发 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无产阶级队伍开始壮大 ‎28.右图是二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漫画《欧洲桥的架设》,图中希特勒拉着法西斯 坦克通过桥面,五个桥墩分别代表“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 讹诈。该漫画意在表达 A.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B.法西斯对西欧的人侵未遭遇抵抗 C.欧洲范围的反法西斯联盟开始瓦解 D.苏联对法西斯入侵西欧幸灾乐祸 ‎29. 1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不同文明对话的决议,将2001 年确定为“联合国不同文明 对话年”。同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五十六届联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文明间进行对话的相关决 议,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这些决议反映了 A.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B.世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C.各国间的政治冲突不断加剧 D.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0.读派画家的作品展现了瞬间美感,给观者带来更加迅速和强烈的视党冲击力。在该派鲜明的作品面前,观者的情绪容易被感染,有种炽烈、令人兴历或者”眼前一 亮”的感受。 据此可知,该绘画流派是 A.印象派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 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5分,共55分。)‎ ‎31.(16分)地方机构和官员设置是中国古代中朝王朝加强地方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是明清的督抚设置却产生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洪武年间,废行中书省而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但由 于三司鼎足而立,分别由朝廷垂直领导,因而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遇事处理不及时,延误 事机,互相推诿塞责的情况。督抚制度应运而生。明代的督抚并非定制,而是朝廷派出的监 督机关,遇事而设,事毕即撤,一省的最高长官是藩、臬二司。但督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涉及地方日常事务的处理问题,其权力逐渐超过三司,成为地方三司长官的上级。总督设置作为一种制度,在明代并未完成,它只是为清代总督成为地方大吏开启先河。‎ ‎——摘编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一以 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材料二 清初的督抚,虽贵居封疆大吏,分治一方事权,然其实际行使的权力不过是承旨办事而 已,且其常畏惧凛凛,奉行法令,不敢稍违。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晚清督抚权力变动的转折点,‎ 使督抚的权势逐步加重。其后的社会巨变,督抚进一步掌握了清廷的军事、财政、外交等 大权。‎ 至20世纪初年,督抚往往互通声气,集体行动,牵动全局,东南互保充分显示了督抚们的声势。1900 年夏,清廷向八国联军宣战,谕令各省督抚率兵抗敌。两广总督李鸿章以“矫诏”为由,断不奉诏,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东南督抚十余人公然抗旨,非但没有与列强开战,反而与各国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事后,各督抚非但未被治罪,反而以“保障东南”之功受到清廷的嘉奖。‎ ‎——摘编自郭继武《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督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代和清初相比,晚清督抚制度发生的重大变 化,并分析其原因。(7 分)‎ ‎32.(12分)1910年,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他把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说法综合概括为“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根据材料,谈你对察元培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3. (12分)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其对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 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发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作用将有以下可能:‎ ‎(1)纯粹神学意义上的,也就是说这种变化仅停留在宗教和精神的领城上。‎ ‎(2)包括一种社会改革的内容,它将影响人们现实的生活方式,并且将会在欧洲的历史 发展中留下鲜明印记。‎ ‎(3)在 制度和结构的层面上进行改革,它将同德国社会的近代化相联系,成为欧洲近代 社会改革的巨大推动力。‎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种或整体) ,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4.(15分)英国曾是世界上殖民帝国,殖民地对于英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二战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初期,由于苏联的军事威胁和西欧的动荡局势,英国被迫把保卫本土安全放在第 一位,从而把重建和维持新的欧洲均势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还要竭力维护其在世界 范围内尤其是英帝国范围内的种种利益,因而英国防务战线过长与防务能力有限的矛盾非 常尖锐。衰落的经济无法为英国在世界各地的防务提供必要的实力后盾,这就要求英国必 须有所取舍,集中精力去对付主要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削弱了英国对其自治领 地和殖民地的反英斗争迅速做出军事反应的能力,无奈中只好逐渐放松了对各殖民地的 控制。‎ ‎——摘编自王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英帝国的衰落》‎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英国放松对殖民地控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英国放松对殖民地控制的影响。(9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