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0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工业革命 1.(2017·课标全国Ⅰ,3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2.(2016·课标全国Ⅱ,33)工业革命的影响 3.(2016·课标全国Ⅲ,33)美国工业革命与统一市场 4.(2016·课标全国Ⅲ,40)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目的 5.(2015·课标全国Ⅱ,33)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6.(2014·课标全国Ⅱ,33)工业革命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考点一 工业革命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圈地运动 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莫尔在《乌托邦》中,指责这是“羊吃人”。 『史论观点』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质疑 有学者对传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念提出质疑,认为…… 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1914)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强化了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支配地位,也给第三产业增添了新兴部门,但并未带来三大产业之间的另一次结构转换(质变),因此不能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考点二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史论观点』 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巧学妙用] [漫画解史] 圈地运动 ★14~15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圈占农民土地,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图解历史]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 [图示解史] 工业革命的影响 [漫画解史]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维导图] 世界市场的形成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飞梭 ②“蒸汽时代” ③铁路运输时代 ④美国 ⑤科学 ⑥电力 ⑦大企业 考点二 ①对外投资 ②工业品 ③欧美工业国 考法1 史料主旨类——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考题1】 (2014·课标全国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 A 『』 ★明立意 从工业革命的影响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根据题干中“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和19世纪初可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清误区 本题属于历史情景类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容易误认为家庭手工业的衰败是妇女解放的表现,近代妇女的解放主要体现为争取男女平等,妇女人身自由等。 『』 理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 (1)是工业动力上的一场革命,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工业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促使了工厂的出现,为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 (3)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兴起,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4)促使许多新式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的出现,开辟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考法2 史论阐述类——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 【考题2】 (2017·课标全国Ⅰ,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D 『』 ★明立意 从工业革命的影响角度考查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抓关键 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 ★清误区 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容易对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认识不清,英国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而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 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整体史观: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文明史观: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转折点。 (3)近代化史观: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5)生态史观: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考法3 史料主题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和影响 史料一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全球通史》 史料二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 (1)史料一反映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途径。根据史料一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8分) 提示 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有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2)史料二反映了世界商品贸易的交流与发展。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特点,并分析促成此特点形成的历史条件。(17分) 提示 特点:以欧洲为中心;欧洲掠夺海外原材料的同时,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 条件: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殖民扩张及两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 『』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根据史料一,从商品交换、殖民掠夺、交通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归纳。“特点” 根据史料二可知主要以欧洲为中心进行商品和资本的输出,“原因”主要在于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 『』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阶段特征 阶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世纪末至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侵略、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私人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学科素养13 从唯物史观角度探讨“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命题专家史论 关于工业文明起源于英国是一个被反复探讨、经久未衰的论题。有学者认为,工业文明起源于英国在于:(1)优越的岛国位置与自然条件;(2)不列颠社会结构的开放性;(3)18世纪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的促进;(4)外部世界(殖民地、海外贸易、国际市场等)的贡献。任何一种单一的解释只能说在某个角度上是对的,无法取得主导因素的地位。各种因素和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现,人为地寻找工业革命先决条件的所谓共性是意义不大的。 也有学者认为,高效农业是工业 革命的基础,大众生活水准提高、劳动力价格上扬以及近代国内消费市场形成是工业革命的直接拉动力。……英国在18世纪创造出了举世无双的生产与消费水准,获得工业社会的首张入场券。它是社会长期孕育和发展的结果,既是物质的积累,也是精神的积累,是生活过程与方式的不断改善,也是观念、心态、个人权利及法律政治结构等一系列变迁的结果。 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技术革命,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在触发英国工业革命上起着关键的作用。18世纪英国的消费革命首先是从供应方面增加储蓄和投资并创造需求的结果。当这样创造出来的需求增长以“大众市场”的方式超过现有的生产能力的水平时,企业家就必须使用节约成本的技术发明,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来满足市场对大众消费品加速增长的需求。供应方面的因素和需求方面的因素是在两个不同的阶段中各自起着主导作用。纺织业发明活动的模式所发生的转型也证明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一前一后辩证地发生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触发机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素养解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哲学思辨方法。所谓必然性,也称规律性,是指在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注定要发生的、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改变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的直接原因,不可能改变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 『考题例证』 (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 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可以得出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故C项正确。 答案 C 『命题突破』 英国最先爆发工业革命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是各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史学研究中,一般可从英国的地理环境、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社会观念、技术积累、殖民扩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广东茂名模拟)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这些措施( )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 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解析 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要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才引发,材料时间不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可得出这些措施是在英国本土进行的,不属于对外的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17至18世纪的“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故C项错误;“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条件,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山东烟台模拟)18世纪,英国等欧洲列强已经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商业利益。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都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是……第一拨工业化生产出现。据材料,这一生产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广阔的海外市场 B.市民的生活需求 C.原手工作坊的技术积累 D.优越的政治制度 解析 广阔的海外市场是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A错误;根据“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是…… 第一拨工业化生产出现”,B正确;根据前面分析,手工业作坊的技术积累和优越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机器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和政治前提,不是直接原因,C、D错误。 答案 B 3.(2018·江西赣州模拟)“在18世纪的英国,它使整个阶级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东西。社会模仿效应使本来只买‘体面用品’的人开始购买‘奢侈用品’,只买‘必需用品’的人开始买‘体面用品’……”这种现象表明( ) A.消费观念的变化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浪漫主义的流行 D.自由主义的传播 解析 消费观念的变化是表象,故A项错误;购买需求的增加体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强调反思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自由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8·山东潍坊模拟)“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这一经济形态( ) A.开始于19世纪晚期的欧美各国 B.使世界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统一整体 D.使人类历史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 解析 根据材料中“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化生产,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是新航路的开辟,C项错误。 答案 D 5.(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模拟)下表是1851年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100)这表明英国( ) 1755年 1851年 增幅% 农业工人 65.46 100 52.8 非熟练工人 47.54 100 110.3 熟练工人 56.29 100 77.7 白领阶层 23.93 100 178 所有工人 42.74 100 134 A.经营方式改变 B.贫富差距缩小 C.产业结构变化 D.消费水平提高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各类工人的工资增幅,体现不出经营方式的改变,故A项错误;从表格各类工人工资增幅相差较大,不能反映出贫富差距缩小,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工人工资增幅远小于工人,故反映出国家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故C项正确;消费水平提高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7·河北沧州联考)1893年,《哥伦比亚博览会指南》写道:“科学发现,工业应用,人类遵从。科学发现,天才发明,工业应用。人类则适应新事物或被其塑造。”该宣传说明( ) A.科研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B.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C.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 D.科技促进近代城市兴起 解析 据材料“科学发现,工业应用”可知,该宣传说明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故选C。材料“科学发现,工业应用”与科研发展方向无关,A项错误;材料“1893年”,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项错误;材料与近代城市的兴起无关,D项错误。 答案 C 7.(2018·山东济南模拟)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由下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 ) 部门 年份 棉织品 煤 生铁 汽船 毛织品 人口 1750 1 1.0 1.0 - 1.0 1.0 1800 24 2.1 6.7 1.0 1.4 1.5 1850 267 10.6 83.3 56.0 2.2 3.1 1900 788 53.2 337.2 2 402 7.2 5.6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A.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明显 B.新兴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 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D.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解析 表格强调的是纺织、钢铁、煤炭等新兴的工业导致人均产出的增加,故选B。材料强调新兴工业的作用而非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作用,A项错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本题考查的是前两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B 8.(2018·河南商丘调研)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 B.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 C.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解析 “1901年”可得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主要是美国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故C项正确;“相对论”是20世纪上半期才出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9.(2018·宁夏银川一中模拟)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 ) 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 C.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发展阶段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A项错误;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项正确;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19世纪30、40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后,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8·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这说明( ) A.科技进步促使农产品价格下降 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解析 根据材料中“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可知,农产品价格在各地有高有低,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通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故B项正确;C、D两项表述不能从材料信息中反映出来,均可排除。 答案 B 11.(2017·四川广安模拟)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其变化反映出(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 B.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 C.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 D.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 解析 不能从世界贸易比重的变化判断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法在世界贸易比重相对下降,美德、其他地区等相对上升,体现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故B项正确;英国在世界贸易的比重下降,不具备垄断地位,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确立,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8·河南六市模拟)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 B.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 解析 材料中呈现工业部分是“钢铁、铁路和纺织”,无法反映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新经济的含义,故B项错误;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从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二、三次工业革命增长更快,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湖北武昌高三调研)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饱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废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万增长至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触目皆是的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域,城市管理也趋向制度化;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制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洩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中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背景。(12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中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13分) 答案 (1)表现:英国,城市布局混乱;环境卫生恶劣;住房问题突出;两极分化严重。 (3分) 中国,城市平民剧增;环境污染严重;华洋分治明显;半殖民地性凸显。(3分)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城市化加速;蒸汽机等工业机器的普遍使用;自由主义盛行。 (3分) 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近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外贸易的发展;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经济结构变迁。(3分) (2)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主宪政的确立;政府职能的加强;民众的环保与生活意识的增强。(8分,每点2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旧中国政府的城市治理理念与权限的欠缺;中国农村经济的破败。(5分,任答两点即可) 14.(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对比表(1890~1910) 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年份 国别 1890年 1910年 英国 145 171 德国 71 112 法国 36 47.9 奥匈帝国 19.7 29 俄国 10.9 30 意大利 4.5 5 上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概括其中两个有关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论证。(12分) 解析 首先,根据表格提取两则有效信息。1910年与1890年相比,表中所有国家数值都有增长,故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德国增幅最大,而意大利增幅最小,其他国家的增幅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又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存在不平衡。其次,要对两则信息分别加以说明。如:能源消耗多少意味着工业水平的发展程度高低不同,而表中欧洲主要国家能耗都有增长,说明各国工业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答案 信息一: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发展。(2分)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量的增长意味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表格中所列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都得到了增长,也就说明各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10分) 信息二: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2分)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量的多少意味着工业化程度的不同;表格中所列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极不平衡,也就说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不平衡。(10分) (注:此材料信息丰富,若答德国工业化发展最迅速、意大利工业化程度最低等,或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