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32: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
【主干梳理】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1、内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意义: ①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②加强了中国国防,提高了国际地位。 (二)“东方魔稻”——生物技术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2001年获得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并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1、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机诞生; 2、1997年,每秒13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3、1987年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中国印刷业从“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光与电的时代”,王选被称为“当代毕升”。 (四)新中国取得丰硕科技成果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前提; 2、党和政府的重视及政策指导提供保证; 3、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作用; 5、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新中国的教育 (一)开展扫盲教育: 1、建国初期把扫盲作为教育工作重点,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2、1982年宪法保障扫盲教育工作; 3、1993年《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降至5%以下。 4、2001年新世纪之初,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2、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启动“希望工程”; 4、2001年1月1日我国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三)发展高等教育 1、照搬苏联: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脱离实际,体制僵化,培养目标过窄等; 2、搞大跃进:1958年“教育大革命”,核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全面调整:1961——1963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63年后进入稳定发展轨道; 4、严重破坏: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年夏高考被废止; 5、恢复高考:文革结束,拨乱反正,邓小平主持调整;1977年恢复高考; 6、迅速发展:①大学数量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日趋合理;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②实施“211工程”计划。 新中国的文学艺术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意识形态领域需要区分两类矛盾; 2、含义: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二、“双百”方针的曲折 1、原因:左倾错误泛滥,反右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爆发 2、表现:①政治批判扩展到学术领域;②知识分子被大批错划为右派;③“双百”方针被篡改和歪曲;④“样板戏”独占舞台;文艺界百花凋零;科学研究停止;⑦图书报刊业萧条。 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1、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2、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召开,重新树立树立“双百”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 四、坚持“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 1、正确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2、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和破坏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人民生活的关系; 4、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 5、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重难点睛】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政策的制定 (1)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主要开展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新兴技术等研究。 (2)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1956年,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 (3)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 (4)“文革”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5)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科技事业迎来春天。 (6)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7)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该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8)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863计划”与后来的“星火计划”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背景 ①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③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侧重点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 ①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影响 ①巩固并维护了新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领域出现的两次发展高潮、原因及启示 1.两次高潮: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2.主要原因 (1)政治上,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成立中科院,提出“双百”方针,改造和发展教育。在“文化大革命”后,实施了“863计划”,提出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施“211工程”计划,加大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 (2)经济上,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66年,要求科学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两弹一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搞好经济建设。此外,“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文化大革命”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我国的科技文化要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因此,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如“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 3.启示: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为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对“双百”方针的全面认识 (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 (2)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的。 (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 (5)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只要“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就能兴旺发达。 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广大科技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2.不利因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历史上轻视科技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 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答案】C 【解析】 本题的隐性突破点在于报纸社论大大推动了民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比较备选项,“教育水平”“经济发展”均与材料无必然联系,可排除A、B两项;C、D两项相比,C项更与材料立意一致,故选C。 2.(2017·益阳高三调研)“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 【答案】C 3.(2017·四川名校联盟测试)“一五” 计划关于普通教育方面的指标是:发展重点中学,特别是高中。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这一指标的完成( ) A.改变了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 B.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化劳动力 C.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A 【解析】材料“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表明受教育群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这会改变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紧缺的窘境,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建设人才而非劳动力,故B项错误;“发展重点中学,特别是高中”,但对于其他各层次的学历教育没有提及,难以判断是否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C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晚于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 4.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答案】D 5.(2017·无锡期末)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答案】A 【解析】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65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是1964年,故A项正确;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标志是2003年“神舟5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故B项错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是在1970年,故C项错误;“银河-Ⅰ号” 研制成功是在1983年,故D项错误。 6.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答案】B 【解析】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出来的,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前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科技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持续性发展服务等。故B项正确。 7.(2015·泰安期末)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群岛,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答案】D 8.(2015·皖南八校联考)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 A.加强国防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 D.服务生产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军事,不能说是建立科研体系,故C项错误;更不是发展生产,故D项错误。 9.(2015· 唐山模拟)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 【答案】C 【解析】据“1995年”和“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等信息可确定C项正确。 10.(2015·绍兴质调)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 )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2017·曲靖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现代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 1862年,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宣告成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由此开启了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 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概括指出材料中近代以来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处或几处主要变迁,并分析变迁的原因。(所指出的变迁之处应观点明确,论证应合理充分) 【答案】变迁:20世纪初,开启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初期,英语丧失了我国教育第一外语的地位;到20世纪60年代,英语又重新成为我国教育第一外语;再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英语热”现象。 原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拨乱反正,并践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上,建国初为了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苏联经济援助和培养大量人才,亟需大量俄语人才,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一切友好国家开展交流。国际上,建国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实行敌视政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友好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恶化,特别是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得到缓和,中国的国际环境逐渐改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英语的地位日益提高,出现了“英语热”现象。(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概括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历程。可以将英语的地位转变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建国以前、建国后至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分别对应开启了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英语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挂钩,“英语热”出现。其次,选取其中一个阶段进行评述。如建国后至20世纪60年代,政治上,我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经济上,为取得苏联的援助,需要大量的俄语人才;文化上,以意识形态来划界。 12.(2016黑龙江大庆二模)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宗教、 哲学、 文学和 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 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 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50—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 年份 种数 印数 印张数 合计 其中:新出 1950 12 153 7 049 27 463 590 988 1951 18 300 13 725 70 330 1 262 586 1952 13 692 7 940 78 566 1 698 351 1953 17 819 9 925 75 421 2 134 347 1954 17 760 10 685 93 913 2 509 035 1955 21 071 13 187 107 914 2 798 277 1956 28 773 18 804 178 437 4 316 681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10分) 【答案】(1)变化:译著内容从以应用和自然科学为主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转变;译著来源由以英美为主向以日本为主转变。 认识:这一变化始终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深入,从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趋势:上升。 原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双百”方针的提出,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 【测试练习】 一、选择题 1.所示材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某次会议上的讲话。他讲话是( ) 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 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意见。……我们应该采取放的办法,因为放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A.以实现言论自由为目标 B.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 C.对“双百”方针进行阐述 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 【答案】C 【解析】从“让大家讲意见”和“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可知体现的是国家对文艺学术方面的自由发展、自由讨论的“双百”方针,故C项正确。 2.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B 【解析】评弹艺术由停演再到发展发生在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而与社会民众的强烈需求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不是主要原因,故C、D两项错误。 3.历史上邓小平曾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这次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C.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开始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邓小平提倡继续坚持“双百”方针应该是在“文革”以后。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是在“文革”后期,故排除A、B两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排除D项,C项正确。 4.(2017·太原高三期末)创办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到1953年间进行了彻底改组,医学院、工学院先后从山西大学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这次院系调整反映了( )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 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 D.实施“教育大革命”政策的结果 【答案】C 5.(2017·湖南六校高三联考)《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记载: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学更是加速度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6.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这种关于“文革”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B.“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观点值得推敲 C.“文革”时期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文革”时期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普及 【答案】D 【解析】根据年鉴的时间可知出版于1981年之后,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很低,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文革”时期教育得到发展,并不代表是“文革”的作用,“文革”时期和“文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生人数的增加,是数量上的增长,不能体现质量的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76年小学生数增加及全国中学生数加速度发展可知是“文革”时期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的结果,故D项正确。 6.(2017·江淮十校高三联考)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 ●原子能 ●火箭和喷气技术 ●电子计算机 ●半导体 ●自动化 ●精密机械 ●仪器仪表 ●新兴科技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 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答案】B 7.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事业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教科文事业”,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这三个事业的名词只有B项,A项中的“和平”赎买、C项中的“和平共处”、D项中的“三个世界”均不属于教科文事业。 8.(2015·广东六校联考)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 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口号。②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①项是文革时期;④项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③项是改革开放后的1992年,故选A项。 9.(2015·黄山质检)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确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1958年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而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肯定马寅初的人口主张,认为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对马寅初人口思想及对其评价认识正确的是( ) A.该思想的提出是学术领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该思想的提出不利于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 C.前者否定该思想是因为它超越脱离了中国的现实国情 D.后者肯定该思想得益于思想解放、纠正了“左”倾路线 【答案】D 10.(2015·南昌调研)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988年 2008年 2011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答案】B 【解析】我国高考录取率到2011年达到较高比例,经过了三四十年,“短时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11 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B项正确;图表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曲折”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表中1984年和1988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一致,故D项错误。 11.(2015·泰州二模)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答案】B 12.(2015·《当代中学生报》高考押题)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说明当时中国注重技术教育并注重工人的教育,和当时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当时一五计划方针有关,故选B项。 13.(2015·淮安重点中学质检)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1957年后我国各级学校培养的毕业生140万人,其成就的取得主要是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渐的形成,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时间明显不符。 14.(2017浙江嘉兴基础测试)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一个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该论断是( ) A.“向科学进军”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发展是硬道理”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D 【解析】“向科学进军”是在1956年提出的,故A项排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在1977年提出的,故B项排除;“发展是硬道理”是在1992年提出的,故C项排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1988年提出的,故D项正确。 15.(2016湖北宜昌调研)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高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 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6.(2017·梅州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份历史高考题(节选) 1978年历史高考题(1978.7.9) 一、填充题:(共20分。答案填在题上空白处) 例:4.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的革命口号。 二、简要写出下列年代中世界史或中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共5分,每题0.5分。答案写在每一个年代的后面) 三、在地图上画出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进军路线(将起、止、经过的共六个城市按进军路线连成一线,不得多连)。(5分) 四、简要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25分。在每个名词下空白处作答) 例:1.《史记》 五、问答题:(共45分) 例:2.扼要举出周恩来同志在我国民主革命各个时期的主要革命活动。(18分) 考查主要内容:农民起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马克思主义、列强侵华事件、战争事件等等。 2015年全国文综一卷历史试题(2015.6.8)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例: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例: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概括说明上述两份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要求:观点明确;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不同:1978年题注重革命史的考查,题目简单,考查学生的识记为主;2015年题注重文明史和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难度较大。 原因:从高考所处的时代角度分析。1978年“文革”刚结束,阶级斗争思想仍然较浓,国际上两极格局、意识形态冲突仍然明显,因此高考题目仍注重考查革命史;“文革”对教育破坏严重,学生知识水平低,高考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2015年高考时,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因此高考注重考查文明史及国内外热点问题;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高考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难度较大。 (示例仅从高考所处的时代角度分析原因,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17.(2016云南昆明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年代 大事记 1952年 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 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 500所 1966年 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96年 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 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 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 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12分) 【答案】示例一: 特点: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任答1点即可) 原因: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任答2即可) 示例二: 特点:2000年以后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任答1点即可) 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任答2点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