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42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作业)
课时作业(四十二)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莱伯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C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是对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评价,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正确。 2.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C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关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史实错误,故D项错误。 3.2016年“两会” 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 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解析: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6年制订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故B项正确。 4.(2019·玉林联考)某班历史小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D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 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需要世界领先,原子弹爆炸、“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和“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都不是世界第一,只有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最为符合,故D项符合题意。 5.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C )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解析:材料中“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强调了航天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说明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在世界航天业的地位无关,故B项错误;“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说明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国打破大国空间技术的垄断无关,故D项错误。 6.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B )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由材料“文艺工作……也是不会繁荣的”“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知这一方针的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广大人民群众,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工农阶级,故D项错误。 7.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 B )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百家争鸣” C.“百花齐放”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是指文化之间的古今继承与中外交流,材料中是对历史分期的两种观点,不属于文化继承与交流,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是“双百”方针中的内容,是指学术问题要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故B项正确;“百花齐放”是“双百”方针中关于文学艺术领域的主张,与材料中的学术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传统和外来文化的态度,故D项错误。 8.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A ) 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运动的干扰 D.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才提出,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出现于1958年,1960年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错误。 9.(2019·安庆模拟)“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C )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 时期电影《决裂》中的两个情节,由此可推知电影《决裂》会导致学风淡化,但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故A项错误;知识分子地位下降早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也不是这部影片的影响,故B项错误;这部影片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价值观的扭曲,即人们对事情判断标准的扭曲,故C项正确;科学发展的滞后不是电影带来的问题,故D项错误。 10.创办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到1953年间进行了彻底改组,医学院、工学院先后从山西大学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人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人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这次院系调整反映了( C )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 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 D.实施“教育大革命”政策的结果 解析:由山西大学的医学院、工学院“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可知,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并未提高,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只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不涉及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故B项错误;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实际上是更加突出了学科的专业性,故C项正确;“教育大革命”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兴起的一场“教育革命”,故D项错误。 11.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扫盲教育( B ) 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解析:材料没有提及生产实践活动,故A项错误;“三字经” 强调毛主席、共产党的重要性,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巩固政权,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互助组、合作社、土地改革等,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故D项错误。 12.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 B )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965年,中国就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①错误;1977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恢复全国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的倡议和影响下,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故②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进入近代时期起,脚步非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17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18世纪最为关键……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局限在欧洲,它影响着、牵动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 ——《欧洲文明扩张史》序 材料二 正当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开始蔓延,形成巨大冲击之时,一场更大的变动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它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向一起靠拢,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在少数国家聚集,倾斜的世界更加倾斜,现代工业也开始伸展身躯,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 材料三 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设立“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个展区,重点展示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以及其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产品,为业界搭建一个专业化、国家级、国际性的展示与交易的商贸平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8世纪为19世纪准备的“物质”“精神”条件分别是什么。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一场更大的变动”是指什么?有何突出特点?对工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要求回答物质和精神条件,即经济和思想方面的条件等。影响需要回答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对工业发展的影响。第(2)题由材料二中的“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可知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即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工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出现垄断组织。第(3)题由材料三中的“重点展示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以及其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产品”可知新成果就是指新能源、节能技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新的科技成果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生活;加快社会发展进步等。 答案:(1)条件: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影响:①工业革命: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启蒙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弘扬了人文精神。 (2)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影响:工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出现垄断组织。 (3)新成果:新能源、节能技术等。积极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生活;加快社会发展进步等。(只要是积极方面的;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字内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请根据图一或者图二,确立一个为主题,并进行评析。(要求主题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答案:示例一:从土豪内涵的变化看时代变迁。 土地革命时期的土豪指有钱有势的地主与地方恶霸豪绅,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中国共产党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调动了广大人民革命的积极性,巩固了革命政权。今天的土豪则指那些有钱没品味、喜欢炫耀和不理性消费的少数人,他们的行为引起了部分人的模仿与崇拜,误导了部分人的价值取向。 从土豪内涵及人们对待土豪态度的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少数人价值观扭曲,这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相违背,不值得提倡。 示例二:从被称为“老师”群体的变化看时代价值取向。 从唐朝韩愈对老师内涵作的精辟阐述可知,“老师”这个词是古时社会对教书者的敬称,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改革开放以来,老师的内涵更加丰富,各领域各有所专的人士被尊称为“老师”,如电视节目评委被称为“老师”,这体现了新时期人们对知识和人才的敬重。(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