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计60分) 1.《汉书•艺文志》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和诸侯。”材料可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政局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B.国家文化重心发生东移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D.社会动荡阻碍文化交流 2.某学者指出,孔子对政治的基本定义是“政者,正也”,其道德要求主要是针对执政者或准备从政者提出的,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示教垂范,反对“不教而杀”的虐民暴政。这揭示出孔子 A.追求理想的政治模式 B.首先提出了民本思想 C.致力于维护贵族政治 D.专注于培养贵族子弟 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4.某先贤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为此,他主张 A.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B.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C.“非攻”可以民富国安 D.君主要以法来治国 5.战国一位思想家指出,“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此观点属于 A.儒家“仁政”思想 B.道家“无为”思想 C.法家“备变”思想 D.墨家“尚贤”思想 6.《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7.西汉时期,辽东高庙发生火灾,董仲舒作《灾异之记》,指出发生火灾是上天对皇帝的警示。汉武帝得知后大为光火,将董仲舒下狱,并按律将斩。后经人说情,才免其一死。这从本质上说明 A.“独尊儒术”思想受到巨大冲击 B.儒家思想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C.学术思想往往受制于政治权威 D.儒家思想已背离时代发展潮流 8.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 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 自我完善、君子气节 9.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 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 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10.儒家学者周汝登(1547─1629)在阐释伏羲画卦时说,“是故一身之中头目、鼻舌、手足、肩背,以至喜怒哀乐……固吾心中事、心中物也。天地之间,日月山川,草木虫鱼,以至寒暑昼夜……此亦吾心中事、心中物也。”可见,周汝登的思想承自 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11.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2.清初学者唐甄曾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这一言论反映的经济思想是 A.重视农业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农商并重 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14.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 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 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 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1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6.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B.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17.1973年,中央研究院考古工作队在内蒙古的居延金关附近发现了原始的植物性纤维纸片,这是较高质量的“金关纸”;1979年,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发现西汉麻纸残片,据同时出土的纪年简考证,马圈湾纸已符合制造麻质纤维纸的基本要求。这反映出 A.北方造纸技术的出现早于南方 B.最早发明造纸术的是蒙古人 C.西汉已有较为成熟的造纸技术 D.蒙古人最早使用植物纤维纸 18.有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大发明”,其中有一现象发人深思:在这二十四项发明中,有四项出自史前、三项出自夏至春秋、七项出自战国秦汉时期,其他十项分属中古和近古,其中唐代两项,宋代六项,元明各一项,至清代便再也未出现任何原创性重大发明。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原创力在战国秦汉时期时达到巅峰状态 B.唐代仍具盛世气象,宋代承前朝遗泽、经济发达,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C.元明已呈衰颓之象,清代不思进取亦无能进取,致酿成国弱民贫的百年落后局面 D.以上现象不一定与所处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联的 19.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节选自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这段歌词描绘的传统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舞蹈艺术 D.书法艺术 20.唐人李白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雷,状如楚汉相攻战。”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A. B. C. D. 21.宋人偏爱画竹、画梅、画菊。北宋文人画家文同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宋末郑思肖喜好画菊,他在《题画菊》中写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反映出,宋代文人画 A.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 B.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 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 D.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 22.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列作品与其所对应时代风貌相符的是 A.《女史箴图》——雍容华贵,盛世气象 B.《送子天王图》——国破家亡,残山剩水 C.《五子夺莲图》——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困苦 D.《清明上河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23.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4.“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5.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6.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7.《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水浒传》里宋江等人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红楼梦》里贾宝玉反抗父权追求自由爱情。明清小说里的这些内容 A.反映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时代思潮 B.体现了明清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 C.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适应了强化君主专制的要求 28.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C.由社会性质决定 D.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29.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0.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B.都强调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C.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D.都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产物 31.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 A.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B.人文主义的不断发展 C.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D.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32.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 B.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C.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 D.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33.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34.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曾因描写了众多的情欲故事,一度遭到天主教会和西欧部分国家的查禁,但这却并不能改变该书在当时西欧社会风靡一时的状况。这说明 A.禁欲观念是各国的共识 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价值 C.西欧天主教会完全衰败 D.人文主义顺应时代潮流 35.文艺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论娜曾因同情宗教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芬尼斯巴·安奎索拉曾应邀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宫廷,教授女王作画。这一现象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推动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 B.已从意大利扩展到其他国家 C.使知识女性改变革命的策略 D.解放了上层知识女性的思想 36.从公元12世纪开始,欧洲流行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高耸削瘦、冷峻深沉.表达出神秘、哀婉和崇高的情感。文艺复兴后,哥特式建筑衰落,新时代的建筑师喜欢使用古希腊的柱式结构和古罗马的穹顶拱门,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欧洲建筑美学深受传统宗教的影响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思潮已经改变建筑美学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37有观点认为,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由于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的产物。19世纪中叶以后,有更多的历史学家则倾向于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意大利人天才创造的产物。以上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后期学者研究比前期观点可信 D.都没有揭示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源 38.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39.阿伦·布洛克在评价西方某一运动时说:“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恢复了过去已被淹没或歪曲的许多价值。”该运动 A.复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内核 B.诠释了全新的文化体系 C.导致了西方社会人文精神的诞生 D.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40.14世纪初,比萨大学最早开设解剖课。不久,意大利所有医学院都开了这门课程,包括罗马的教皇医学校。约1360年开始,教皇公开宣布准许将处斩过的犯人尸体转交给医学院以供解剖。这表明此时 A.医学演进违背了人文精神 B.人文思想传播推动医学进步 C.医学教育与神学逐步融合 D.近代医学发展源于教会支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计40分) 41.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董仲舒思想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挠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 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8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及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唐宋时期 韩愈扛起儒学复兴的大旗。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穷天理。 明清之际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12分) 参考答案 1- ---5 CABBC 6---10 CCDAC 11---15 BDCAB 16---20 BCDDC 21- --25 BDBBA 26---30 CBDBA 31--35 BBBDA 36---40 DDABB 41.(1)理念:①为政以德;②为国以礼。 理由:①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②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结局:孔子思想在春秋战国未被统治者认可。因为不适应诸侯兼并争霸战争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认可。因为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3)观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标准,是非观念也应该随时代发生变化。 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 42(1)社会条件: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国家富强稳定;伊丽莎白女王的宽容和支持原因:莎士比亚作品充满人文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的发展,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逐渐增多。 (2)同:都注重对人和人性的表达;都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 不同: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 43.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 阐述: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 ②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逐渐冲击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唐朝已韩愈为代表的扛起儒学复兴大旗;宋代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重塑儒家伦理纲常。但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③晚清,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 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 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阐述: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 ②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逐渐冲击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唐朝已韩愈为代表的扛起儒学复兴大旗;宋代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重塑儒家伦理纲常。理学的形成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于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