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第一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注意: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做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1.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 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 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 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2.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3.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 A.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 B.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 C.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D.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 ‎4.有学者认为,中国“第一个千禧之后的三百年,所产生的第一流科学家竟占秦汉以降两千多年的38%”。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成就斐然的主要原因是 A.受统治者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B.政权林立、战乱纷争,促进火药武器的问世 C.与封建王朝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息息相关 D.学者提出经世致用思想,提倡社会实践 ‎5.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军、商互市时必须签订契约文书,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凭契约文书裁决。这说明 A.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 B.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稳定 C.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 D.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 ‎6.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改善民生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诸多封建盛世,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晚清时期出现的“同光中兴”与之前的封建盛世最大的不同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B.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C.西方国家开始侵略中国 D.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8.两宋时期,城市丧葬文化方面呈现出由孝道观向私利观转化的趋势,火葬、延葬、不葬等社会风气普遍流行。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义利观念的变化 B.陆王心学的冲击 ‎ C.血缘亲情的淡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 ‎9.鉴于科考中注重应试、模仿范文、文辞浮华的风气盛行,明朝嘉靖皇帝颁布三途(科举、岁贡、荐举)并用之法,以选“有学行者”。这有助于 A.强化中央集权 B.扩大统治基础 C.重塑人才观念 D.增加教育需求 ‎10.20世纪初,作为理论经济学代表的《国富论》虽经严复和梁启超的翻译介绍,但在中国仍“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反而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同时代更受关注。这从侧面反映了 A.维新变法影响较小 B.实业救国渐成风尚 C.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 D.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 ‎11.近代以来,小农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窘态日益显现,致使民间私人借贷和高利贷盛行。1923年,中国华洋义赈会开始扶持农民组建合作社以寻求突破,发展颇为可观。由此可知近代合作社的探索 A.依赖封建财团的支持 B.解决了农村资金短缺问题 C.符合农业发展的需求 D.照搬了苏联集体农庄模式 ‎12.有学者说,“中日战争失败后,洋务的重要性仍旧,但社会的兴趣已经转到了‘变法改制’上来了。”这说明 A.洋务运动得到了深入发展 B.维新思想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C.“洋务”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 D.民族危机改变了传统统治理念 ‎13.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日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这种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14.孙中山曾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据此可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解读 A.具有大汉族主义的色彩 B.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 C.以实现民族独立为目的 D.与民生主义相互补充 ‎15.某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宣言:“……(二)取消……,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其主要目的是 A.彻底放弃了反共主张 B.根本上消除国共矛盾 C.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组织全民族力量抗战 ‎16.即使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家庭副业也是合法的,夫权制也比较流行,成年儿子承担着为父母养老的义务,两个家庭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联系。这在1978年后 A.阻碍了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进 B.强化了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 C.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组织基础 ‎17.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定。这表明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18.社队企业是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社队企业大规模出现。1965年至1976年期间,其产值由5.3亿元增长到123.9亿元。到改革开放前,社队企业发展到152万个,总产值达到493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3%。这一现象 A.阻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 B.说明了人民公社化体制的优越性 C.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D.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梭伦改革之后,争权失败者大多被处以死刑,或被没收财产后再遭驱逐,但其家族往往伺机报复,撬起新一轮斗争。公元前5世纪初,陶片放逐法启动,“‎ 得票最多的人由执政官宣布放逐10年,但有权享受他们产业的收入”。该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政变频繁发生 B.城邦稳定发展 C.实现直接民主 D.防范僭主专权 ‎20.沃波尔统治晚期,反对派聚集在王储威尔士亲王弗雷德利克周围,盼望有朝一日王位更迭,得到重用,从而形成了“太子帮”。这说明此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 B.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C.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 D.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 ‎21.在罗马教会的裁判下,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在法国大革命狂潮中,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在德国纳粹迫害中,爱因斯坦被迫背井离乡。这些科学家的命运说明 A.科学发展需要几代人的自我牺牲 B.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C.科学家要有献身真理的斗争精神 D.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缺乏尊重 ‎22.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23.1951年,第比利斯地铁获准开建,国内上百家国有企业参与其中:莫斯科提供列车、车站电子钟、通风系统、盾构机,列宁格勒生产扶梯,变压器来自基辅,哈尔科夫制造配电器、通讯基站……这说明当时苏联 A. 经济体系日趋完备 B.工程技术实现自给 ‎ C.易于凝聚全国力量 D.商品市场基本畅通 ‎24.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关系,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认可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围绕自身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两代农耕在西北推广,黄河两岸的草地被清除。为满足都城的木材需要,温带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使黄河河床升高,不时泛滥。汉朝时,黄河每9—16年决堤一次,到了唐朝后期变成了10年一次,北宋中期3.6年一次。12世纪后期黄河改道更是常见。在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人口压力迫使人们在黄河中游重新开垦脆弱的黄土地,导致黄河南河道每1.89年出现一班灾情。而在其他领域,利益驱使对资源的掠夺也愈演愈烈。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明清时期,伐木出售成为大宗买卖。同时,国际市场的开放和荷兰殖民者的到来,鹿皮成为出口商品,致使鹿在台湾南部基本绝迹。‎ ‎——摘编自(英)伊懋可《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  美国西进运动之后,人们纷纷移民开发西部土地,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使用先进的犁地工具开垦耕地,让原本缺水的西部更加干旱,生态环境也更加脆弱。此外,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也疏于管理。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修建对枕木的需求教增,大量森林被砍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19世纪末1亿英亩土地被废弃。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开辟,矿产、森林资源得到保护和规划管理,联邦政府开始认识到林业资源的重要经济价值,制定出相关法律制度,承担起对其保护开发的主要责任。第二次环保高潮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期间设立农业调整管理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等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把生态坏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破环的原因及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生态问题的原因,概括美国环境保护措施的特点。(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会议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1956年 中共“八大”‎ 正确分析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从1904年起,张之洞、袁世凯等地方大员相继奏请变更政体。清廷于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8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溥仪继位后,摄政王裁沣立即罢斥袁世凯,这是清朝统治集团的重大分裂。1911年载沣组成以皇族为主体的“责任内阁”,这是违反立宪精神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 ‎ 1904年,立宪运动拉开帷幕。与此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试图以武力推翻帝制,改良与革命开始一场惊险的较量。1906年,慈禧终于下达“预备立宪诏书”。同年,张謇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这些商人阶层是立宪运动最强大的推动力。在民间热情被彻底调动起来的环境中,根本没有做好心理和制度准备的中央政府处在了无比尴尬的境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朝廷一再拖延召开国会的时间,甚至查禁各地的立宪社团。1908年,光绪、慈禧在两日内相继去世,朝野失去谈判的“最大公约数”。‎ ‎——摘编自吴晓渡《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两则材料,概述清政府推行“立宪”的态度和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立宪”改革带来的后果。(7分)‎ ‎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后,由于“国际联盟”并没有实现威尔逊的理想,达到美国人的目标。美国连续通过三个中立法案禁止向交战国任何一方提供军火,禁止美国船只输送军用品到交战国,甚至禁止同交战国的一般贸易。二战爆发到1941年《租借法案》的实行,美国经历了对外政策的巨大转变。《租借法案》的实施不但使一些盟国调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政策,为罗斯福设想中的多边贸易和金融体制的秩序创造了条件,而且还影响受援国的国内政治和战略决策。罗斯福认为通过租借援助苏联能够消除长久以来的敌意,让苏联不但成为打击法西斯国家的盟友,同时成为战后理想的合作者。此后,美国人民从孤立主义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能够正确面对法西斯的侵略,美国开始以世界的领导者、保护者自居,确定了战后美国干涉主义的基调。‎ ‎——摘编自韩金金《从租借法案看罗斯福世界构想的战时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所经历的“巨大转变”及促其转变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总统的设想在战后的结局。(7分)‎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炎培(1878—1965年),中国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黄炎培先生提出,办职业教育不能仅从发展资本主义商业着眼,教育的重心应在“下”,必须真正“为大多数劳苦民众服务”。早在民国初年,黄炎培先生通过考察和总结自己办学的实践,得出结论。“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得系统的知能……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教育,必察所处为何许之社会。”他提出职业教育之目的是“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最终之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使读书的动手,动手的读书,把读书和做工并起家来”。他还指出职业教育的作用并非仅仅是传授技术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还要能“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惟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 ‎——摘编自毛尚华《社会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7分)‎ ‎‎ 参考答案 第一卷 选择题 1. A 2.C 3.B 4.A 5.B 6.A 7.A 8.D 9.C 10.B 11.C 12.C 13. A 14.A 15.D 16.D 17.B 18.D 19.B 20.C 21.B 22.A ‎ ‎23.C 24D 第二卷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25.(1)原因:农业的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诱导。(三点6分)‎ 影响: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竭泽而渔,不利于可持续发展。(7分)‎ ‎(2)原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两次工业革命(铁路建设的需要);政府管理的缺失;民众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6分)‎ 特点:以政府为主导;强调通过法律的手段;设立专门性的环保机构;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6分)‎ ‎26.示例:‎ 论题: 中共八大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 论述: 1956年,在三大改造基本的背景下,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即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大会指出党和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设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结论: 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7.(1) 态度:敷衍、拖延、欺骗。(2分)‎ 措施:派员考察;颁布诏书;设立内阁;制定宪法。(6分)‎ ‎(2)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分裂;离散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资产阶级失去了对清政府的信任;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契机。(7分)‎ ‎28.(1)“巨大转变”:从中立政策(或者孤立主义)转向干涉主义。(2分)‎ 原因:法西斯国家侵略威胁美国安全和国家利益;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与抢占世界市场的需要;建立战后国际经济新体系的需要;谋求战后世界霸权的需要,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6分)‎ ‎(2)结局:部分实现。(2分)‎ 经济: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2分)‎ 政治:成立联合国;未实现与苏联合作,战后美苏争霸,进行“冷战”。(3分)‎ ‎29.(1)社会化;平民化;科学性;实用性。(8分)‎ ‎(2)培养实践技能,有助于当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当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促进作用;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