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50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50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考点50 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过程。‎ ‎1.《诗经》‎ 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又称“骚体”。代表作《离骚》。‎ ‎3.汉赋 汉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汉赋手法夸张,词藻华丽。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 ‎4.唐诗 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等。‎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中唐的白居易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的疾苦。‎ ‎5.宋词 ‎(1)产生背景:到了宋代,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2)代表人物:豪放派代表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是柳永、李清照。‎ ‎6.元曲 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等。‎ ‎7.明清小说 明清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二、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演变 ‎(1)演变顺序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为主流)草书行书 甲骨文:迄今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金文:比甲骨文出现的稍晚,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形体较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也更加均匀对称。‎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过整理规范后推行全国的文字。‎ 隶书:秦朝出现,因盛行于汉代,所以又叫汉隶。‎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楷书: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弥补了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这两种不足。‎ ‎(2)演变规律 由繁到简,字形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朝:已经有了汉字书法。代表:李斯——著名篆书家。‎ ‎(2)魏晋时期:书法开始成为艺术。代表:王羲之——“书圣”。‎ ‎(3)隋唐时期:书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峰。代表: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4)北宋时期:个性化、平民化。代表:“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5)元明时期:书法艺术不断完善。代表:赵孟〖XCQ2.TIF,JZ〗、文征明、董其昌。‎ 三、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1.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成就 ‎(1)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异彩纷呈,出现了彩陶画、岩画、壁画等。‎ ‎(2)夏商周三代:以人物肖像画为主。‎ ‎(3)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的出现,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4)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和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十分有名。‎ ‎(5)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6)隋唐时期: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都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绘画的重大成就。‎ ‎(7)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时期,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是当时画坛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8)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2.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 中国古代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 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3)从绘画的风格看 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四、京剧 ‎1.产生的条件 ‎(1)封建政府的促进。乾隆年间,徽班进京演出,为京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北京的中心地位。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为京剧形成提供了舞台。‎ ‎(3)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出现了“徽汉合流”的现象,逐渐形成京剧。‎ ‎(4)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2.形成过程 ‎(1)起源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徽调融入北京语汇,在北京扎根。‎ ‎(2)形成 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后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 ‎(3)走向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京剧发展成为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装考究、表演规范的艺术体系。‎ ‎3.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3)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表演按一定程式进行,采用虚拟性动作,[LL]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考向一 魏晋、唐代、两宋、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1.魏晋时期 社会的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 ‎2.唐朝 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两宋 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也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4.明清时期 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典例引领】清代画家郑板桥自订《润格》云:“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郑板桥的作品 A.体现怀才不遇的苦闷 B.隐晦抨击拜金之风 C.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D.蕴含文人画的衰败 ‎【答案】C 考向二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编定《诗经》推行德行教化,屈原以《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典例引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民与以魏征为首的儒生官僚集团,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而且在文艺创作上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对待文化人,唐王朝也采取较为宽容的姿态,儒学可被嘲讽,诗人作诗也少有忌讳。宋人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曾感叹说:“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观察下列两幅宋代的绘画作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文化气派宏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画的艺术特色,归纳宋代文化的整体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 ‎(3)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特点的变化。‎ ‎【答案】(1)唐朝文化政策开明,文艺创作上鼓励多样性,意识形态上三教并行,对文化人较为宽容。‎ ‎(2)内敛忧患和世俗化并存。‎ 两宋国家分裂、国力衰弱的政治状况,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3)由宽容开放到内敛忧患,由规范高雅到个性化、世俗化。‎ ‎1.《醒世恒言》写道:“那相公是个老实头,不知利害,一径奔到非空庵前,东张西望。”《红楼梦》也有同样的表述:“珍大奶奶不是我说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今天河南方言中还广泛运用这个词,如:也是个老实头,干点啥事也不容易。这反映出 A.古今方言在表述方式上存在共性 B.现代方言保留了古代遗风 C.古代小说中的语言运用有失严谨 D.河南方言的进化相对缓慢 ‎2.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B.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C.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 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3.甲骨文中的一个“衣”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 A.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 B.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 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 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 ‎4.“育”甲骨文写作 ,(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 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D.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 ‎5.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参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6.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7.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 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8.“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A.《人物龙凤图》 B.《清明上河图》 C.《本草纲目》(插图) D.清代《墨兰图》‎ ‎9.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10.20世纪初日本学者指出宋代是中国的大变革时期,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反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2月,沉睡海底800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但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宋代“商业革命”、“复兴古学”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中内藤湖南把宋代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相提并论。请用史实各举一例分别说明宋代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1.(2017年北京卷)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2.(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3.(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可知,《醒世恒言》、《红楼梦》和今天河南方言中都运用“老实头”,且含义相同,这说明现代方言保留了古代遗风。故本题选B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宋代瓦舍等世俗文化出现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3.【答案】B 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可知,材料说明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充满魅力的书画。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三帖的书体是行书,而A项体现的是篆书的特点,故排除;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收放结合,故B项正确;C项是楷书的特点,故排除;D项是草书的特点,故排除。‎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绘画。据材料“含蓄”“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可知,山水画具有鲜明的儒家精神,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山水画不属于写实的风格,故B项错误;山水画与政治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辉煌灿烂的艺术。据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可知,这种绘画风格讲求文学与绘画相结合,追求写意,属于文人画。战国《人物龙凤图》属于人物画,注重人物的刻画,与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不符,故A项错误;北宋《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主要反映市民生活,与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不符,故B项错误;明朝《本草纲目》插图属于实物配图,讲求真实性,与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不符,故C项错误;清代《墨兰图》属于文人画,体现了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与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相符,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充满魅力的书画。材料“丹青、吟咏,妙处相资”“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反映的是诗、画具有互补作用,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片面,故排除;材料说明了诗和画的相互作用, D项说法单一,故排除。‎ ‎10.【答案】(1)商业革命:海外贸易兴盛;“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复兴古学:复兴儒学,发展成理学。‎ ‎(2)文学:宋词。‎ 艺术: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清明上河图》。‎ ‎(3)经济: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政治:重农抑商阻碍商业发展。‎ 文化:宋明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限于僵化;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等。‎ ‎“爆炸性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主义发展,然后从经济、政治、思想角度迁移宋朝时不利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因素即可;第二小问,“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直接迁移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的影响即可。‎ 直通高考 ‎1.【答案】C ‎【解析】文人画最大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故A项错误;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特点,故C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A。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C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是秦统一后推行的。‎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D两项违背了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这两项说法偏颇,排除;B项说法太绝对;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是因为其有“丈夫之气”,与唐初尚武、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一致,故C项正确。‎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