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2019年11月 一、选择题 1.北宋著名词人苏轼曾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此论述旨在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A. 将官职限定在特权阶层范围之内 B. 选拔方式和程序都体现封闭性特征 C. 选官途径多样且各有其时代特色 D. 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良好素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苏轼列举的三代之“学”、战国之“客”、两汉“郡县吏”、魏晋“九品中正”和隋唐“科举”等不同时期不同的选官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的选官途径多样且有着时代特点,C项符合题意;秦汉以后,中国的官职不再限定在特权阶层,选拔方式也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AB两项错误;中国古代专制政府和官僚政治是秦汉时期才形成的,并且古代人治色彩浓厚的选官制度,不能保证行政人员的素质,D项说法错误。 2.康熙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下列关于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举措说法正确的是 ①重建故宫太和殿 ②启用施琅收复台湾 ③扩建布达拉宫 ④在西藏设立木兰围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在位时期,重新修建了太和殿,扩建了布达拉宫,启用施琅进攻郑氏,实现了对台湾的统治,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木兰围场建在河北承德,说法④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洋务运动期间,“官督商办”成为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如1878年筹办的上海织布局就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1882年中国电报总局、1885年上海轮船招商局、1896年汉阳铁厂等,也先后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 A. 成为当时企业唯一经营模式 B. 有利于企业吸收民间私人资本 C. 根绝了企业流弊丛生的现象 D. 拉开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序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民用企业多采用“官督商办”,主要是因为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减少其资金不足的困扰,B项正确;材料只说“官督商办”是主要的经营方式,并非唯一,A项错误;“根绝企业流弊”的说法太绝对,C项错误;拉开中国工业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务派早期兴办的军事工业,D项错误。 4.20世纪初的《浙江潮》杂志发表文章说:“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权派”。陈旭麓先生就此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否定一个而且像浪圈一样一圈比一圈大的联系。其中“变法派”与“自由民权派”的联系,主要体现于 A. “自由民权派”采用了“变法派”的斗争形式 B. “变法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利于革命思想传播 C. 在君主是否保留的问题上两派的态度趋于一致 D. “变法派”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辛亥革命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制造派”、“变法派”、“自由民权派”分别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与军事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的君主立宪派和民主共和派。“变法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解放了思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故B符合题意;“自由民权派”采用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不同于“变法派”的和平改良的斗争形式,故A不符合题意;在君主是否保留的问题上 ,“自由民权派”主张废除君主制,“变法派”主张保留君主,故 C不符合题意;“自由民权派”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其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辛亥革命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5.1912年,根据同盟会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军次长外,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各部几乎都由次长代理,当时有“次长内阁”之称。这则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 各部门负责人均是同盟会成员 B. 大总统在实际工作中有名无实 C. 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责任内阁制 D. 中央权力的执行主体是革命派 【答案】D 【解析】 【详解】“部长取名,次长取实”表示实权掌握在次长手里,材料“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表明中央权力的执行主体是革命派,答案为D。海军次长不是同盟会会员,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大总统实际权力问题,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权组织形式是责任内阁制,C错误。 【点睛】做本题的关键词是“部长取名,次长取实”,把握住这句话的意思,就容易答题。 6.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习俗发生很大的变化。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结婚照和结婚证,这反映 A 穿衣打扮完全革命化、军事化 B.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彻底摒弃 C. 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D. 社会习俗受时代政治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20世纪50年代”、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与苏联建立了联盟关系,而人民的衣着大多接受列宁装,这反映了社会习俗受时代政治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A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彻底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排除。 【点睛】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在某一著作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思想原则,该著作是 A. 《井冈山的斗争》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新民主主义论》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10月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思想原则,答案为B。《井冈山的斗争》作于1928年,主要讲述如何在割据地区进行斗争的问题,不符题意,A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1940年,主要分析当时的国情认为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与题意不符,C错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等问题的著作,不符合题意,D错误。 8.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该运动 A. 达成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B. 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C. 促使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D. 推进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要求回到大陆“奉茶”“敬香”,这对于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具有重要的意义,答案为C。达成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是1992年的“九二共识”,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第三次国共合作是目前解决台海问题上的合作,但只是有开始的迹象,不能说实现,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其他选项与答案的时间不一致。 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①此小说虚构历史,此段描写没有事实依据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农民不会有如此独创性 ③左倾思想非常顽固,仍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正在逐渐地解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类似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明此小说虽然虚构历史,源于社会现实生活,①项说法错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的伟大创造,②项说法不合理,排除;材料中孙少安的合理做法遭到官方否定,说明左倾思想非常顽固,仍深深地影响着人们。③项说法合理,保留;材料中孙少安做法的出现说明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正在逐渐地解放,④项说法合理,保留。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10.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争取国际环境的进一步好转,新中国开展的外交活动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 ③推动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是1949-1956年间的事件。1953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正确;1955年参加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的万隆会议,②正确;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③正确;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④错误。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上合组织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伙伴关系。下列有关上合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成员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 B. 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 是我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的成果 D. 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发展而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的建立及活动,有利于地区合作和和平,对构建国际新秩序有促进作用,B项正确;上合组织奉行“结伴不结盟”,并非要求其成员国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A项错误;上合组织属于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不属于联合国活动内容,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到期,不再续约,与上合组织没有关系,D项错误。 12.西塞罗曾说:“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健全的理性,它扩及所有人之中,始终如一,永恒不变。颁布有违这一法律的条例,是宗教所禁止的,即便部分地废止它也不可以……。”在此,西塞罗实际上在强调自然法 A. 是罗马长期司法实践的产物 B.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C. 可以剥夺平等这一基本人权 D. 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万能药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自然法(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法律)适用于一切人一切地方,永恒不变,不能废止自然法、与自然法相违的法律都不合法,这是在强调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法,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只强调自然法的神圣性,没有指出其是司法实践的产物,A项错误;自然法的原则即公平平等,C项错误;材料只强调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没有指出其具体的应用和万能,D项错误。 13.如图为拉斐尔的绘画作品。此画描绘了慈祥和蔼的圣母、活泼可爱的圣子,充满着人间的生活气息,与中世纪僵化刻板的宗教画迥然不同。这一绘画 ①收藏于帕拉蒂纳美术馆 ②借助宗教的题材表现人性光辉 ③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已经相当成熟 ④表达了画家对古典审美情趣的认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斐尔的最高艺术成就《椅中圣母》就收藏在帕拉蒂纳美术馆,这幅作品借助宗教的题材表现人性光辉,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古典审美情趣的认同,说法①②④是正确的,B项符合题意;这幅画是宗教题材的不属于现实主义作品,说法③是错误的,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4.佛罗伦萨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权后建造的,可以同时容纳三万人从事宗教活动。万神殿的圆顶在外观上半露半掩,但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顶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在其正中央有希腊式圆柱的塔亭,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天主教会把圆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据此可以说明 ①大圆顶融古希腊与罗马建筑文化于一体 ②宗教改革从内在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主义 ③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修建彰显了独创精神、进取精神 ④佛罗伦萨大教堂具有社会服务功能和政治纪念价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3世纪”可知该教堂修建时正直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故大圆顶融古希腊与罗马建筑文化于一体,①正确。题干时间是文艺复兴时期,而不是宗教改革时期,②错误,排除ABD。题干中“圆顶、鼓座、塔亭等,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体现人文主义者独创、奋力进取的精神,③正确。佛罗伦萨大教堂建时正直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故有政治纪念价值;“可以同时容纳三万人从事宗教活动”体现社会服务功能,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15.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有六十余次。其中有一次战役被称为“三皇会战”。此战役 A. 拿破仑将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B. 一举摧毁了第四次反法同盟 C. 使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 D. 给予普鲁士军队毁灭性打击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皇会战”指的是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12月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以少胜多取得了对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此战役中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故A项正确;1807年拿破仑一举摧毁了第四次反法同盟,自此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故BC项错误;1806年拿破仑给予普鲁士军队毁灭性打击,故D项错误。 16.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此学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阿克莱特 A. 在德比设立了第一家水力织布厂 B. 建立了公司这一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C. 开始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D. 通过兼并或联合方式组成垄断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厂制度的确立,从此工厂代替工场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在世界经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C项符合题意;阿克莱特在德比建立的是水力纺纱厂,A项错误;公司作为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和垄断组织的形成,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BD两项错误。 17.为了写这本书,马克思广泛阅读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做了大量的摘录、笔记,还深入研究了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其研究工作之繁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仅仅在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写出的手稿就有六七十万字。这本书 A. 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B.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D. 是马恩合作的第一个作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还深入研究了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可以看出马克思这本书是有关经济学的著作,“在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可以联系到马克思1867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书籍《资本论》,答案为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材料时间相矛盾,B错误。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恩合作的第一个作品。故排除CD。 18.“然而大革命开始后的严峻现实,又像一座巍然屹立的冰山,无情地压碎各种梦想,让它们化为无形的泡沫和可怜的眼泪。狂热的梦想与严峻的现实、幸福的追求与绝望的痛苦、自由的快乐与孤独的感伤……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情感,形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爱、自我表现的浪潮。”下列文学作品诞生于这一“浪潮”的是 A. 《红与黑》 B. 《巴黎圣母院》 C. 《人间喜剧》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中“然而大革命开始后的严峻现实……狂热的梦想与严峻的现实、幸福的追求与绝望的痛苦、自由的快乐与孤独的感伤……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情感,形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爱、自我表现的浪潮”等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背景,《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B。ACD均为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是写实,排除。 19.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称:“列宁的反应就是1921年颁布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保持在国家手中,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等。’”据此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 坚持政府统制经济 B. 实行自由放任主义 C. 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机制 D. 实行政府干预国民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国民经济的‘ 主要控制力保持在国家手中”,“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可知新经济政策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机制以恢复和发展生产,C项正确;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统制经济的政策不同,也不是完全的自由放任,AB项错误;政府干预经济没有指出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这一特色,D项错误。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这种新式武器最早出现在 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索姆河战役时最早将“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即坦克应用在战场上,C项正确;马恩河战役时这一武器还没有开发出来,A项错误;凡尔登战役比索姆河战役晚了近半年,B项错误,日德兰海战坦克没有用武之地,D项错误。 21.1922年,爱因斯坦两次途径上海,并在上海作了演讲。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刊登“欢迎爱因斯坦博士”的广告,上海的《少年中国》杂志刊出“相对论号”刊。爱因斯坦当时之所以会受到欢迎,主要是因为 ①爱因斯坦学说,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②中国学界掀起了希望科学教育救国的热潮 ③中国希望借诺贝尔奖获得者效应传播马克思主义 ④爱因斯坦致力于防止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2年,中国人欢迎爱因斯坦的主要是因为作为知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学说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他的到来也让中国学界掀起了希望科学教育救国的热潮,①②说法正确,A项正确;当时中国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是少数人,而原子弹的发明是在1945年前后,1922年没有核武器,爱因斯坦致力于防止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在二战以后,③④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2.如图所示战役发生时,二战其它战场正在进行的是 A 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战 B. 日本正加紧对中途岛的进攻 C. 意大利宣布投降并退出二战 D. 苏德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激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为突尼斯战役后,盟军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其时间大概为1943年5月到7月左右。诺曼底登陆在1944年,排除A项;中途岛战役已于1942年6月结束,排除B项;意大利投降在西西里岛登陆战之后,排除C项;库尔斯克战役发生于1943年7月,时间大体与西西里岛登陆时间相同,故D项正确。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加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而采取的举措是 A. 签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 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区 C.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 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是美国为加强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特权而采取的举措,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于1994年,美国并未退出;D选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由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首倡建立,不是美国为加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而采取的举措。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4.从1990—1996年,美国信息业的销售额增长达到8600亿美元。微软、英特尔等已经取代了三大汽车公司当年的地位。1996年,美国出口计算机系统设计、商用软件和程序编制等高科技服务就达48亿美元。据此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 A. 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B. 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C.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 D. 放弃传统经济产业,加大新技术投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美国信息业的销售额增长达到8600亿美元”“美国出口计算机系统设计、商用软件和程序编制等高科技服务就达48亿美元”来看,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故答案为B项。A项美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排除;C项克里顿在80年代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排除;D放弃传统经济产业说法错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答案】(1)主要内容:孔子:仁、礼、中 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 地位: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分)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 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3分) 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3分)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 分) (3)思想家:康有为。(1分)代表作:《孔子改制考》。(2分 )严复的贡献:翻译《天演论》;(2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2分) 【解析】 (1)综合必修三专和选修四相关基础知识即可回答其思想内容和学术地位。 (2)阅读概括材料二的关键信息并适当联系必修三专题一的相关基础知识即可。 (3)本题较易,只要熟悉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专题中“维新变法”的基础知识即可。 26. 关键时间段和关键时间点常常是理解人类历史的钥匙。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00—1800年间,全世界所有处于温带地区的主要文明,包括欧洲、中东和中国,都经历了类似的王朝崩溃、叛乱和革命,并在17世纪中期和19世纪中期两次达到顶峰。17世纪中期的社会混乱尤其恐怖,其后果就是使得统治者们更为关注如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材料二 让我们想一下那些在本书所阐述的60年时间里发明出来,或者是在这个时期获得其现代意义的词汇。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即没有宅们赋予其名称的那些事物和观念),如何去估量发生在1789—1848年之间的这种革命的深远意义?如何去构想人类历史上自从发明了农业和冶金术,发明了文字和城邦以来,那遥远的时代的最伟大变革?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三 关于世界现代史始于何时,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第二种认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有的学者提出:“1914年才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分界线,才是近代历史与现代历史的分水岭。1914年远比1900年重要。” ——据李世安《世界现代史》等整理 (1)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列举17世纪中期“王朝崩溃、叛乱和革命”的史实,并指出两国为“保证社会稳定”所作的制度选择。 (2)根据材料二中列举的词汇,概括1789—1848年之间欧洲历史发展的时代特点。 (3)材料三中关于现代史开端的三种观点所依据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1)中国:明朝灭亡,清朝建立。(1分)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2分)。 中国的制度选择: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密折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4分) 英国的制度选择:“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案,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4分) (2)政治: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建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4分) 经济: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建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4分) (3)事件:十月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3分) 倾向于观点一: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4分) 倾向于观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连接为一体。(4分) 倾向于观点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促成了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4分,其他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影响叙述正确的给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史实,联系所学,17世纪中国明朝灭亡,清朝建立,英国则是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第二小问制度主要回答清朝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英国则可以回答相关法律文件,如何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2)根据材料信息“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可知经济上可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入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建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政治上则是“社会主义”出现,联系时间段,可以回答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建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3)第一问事件根据材料信息“第一种认为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第二种认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有的学者提出:“1914年才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分界线”可知1917年为十月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问你倾向哪种观点,理由,主要回答这个事件的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解析】 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故可知1960年的教材深深烙上了阶级斗争的政治观念,忽视了国民党军队抗战的积极作用,故该教材是革命史观的产物。第二,提出修改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要结合所学相关淞沪会战的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可以从背景、作用方面分析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