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甘肃省兰州一中2020届高三冲刺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兰州一中2020届高三冲刺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试题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2020 年高考冲刺模拟题 文科综合(一)历史部分 ‎24.商朝人多占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以至于生育等,几乎无事不卜;将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这反映出商朝时期 A.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B.形成了完整的史学体系 C.具有贯通古今的历史观点 D.编辑了最初的历史典籍 ‎25.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A.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 B.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 C.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D.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26.《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自李顺(农民起义领袖)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乃诏知益州张咏与转运使黄观同议,于嘉、邛二州铸景德大铁钱……民甚便之,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封建政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交子最早是在李顺起义后出现的 C.交子的存废源于民间实际需要 D.突破了封建社会经济内向性特征 ‎27.“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 ‎28.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满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 A.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 B.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 C.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D.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 ‎29.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旨在 A.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 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 C.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 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30.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31.1944年,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而中国的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问题”。这反映出此时的中美两国社会 A.将报纸作为重要的交流媒介 B.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差异很大 C.都注重政治导向和家国情怀 D.受战争的创伤程度并不相同 ‎32.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提到“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 系。”这说明罗马法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蕴含着理性精神 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 D.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3.从公元12世纪开始,欧洲流行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高耸削瘦、冷峻深沉,表达出神秘、哀婉和崇高的情感。文艺复兴后,哥特式建筑衰落.新时代的建筑师喜欢使用古希腊的柱式结构和古罗马的穹顶拱门,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欧洲建筑美学深受新教的影响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思潮深刻改变建筑美学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34.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宣布成立的临时政府名单中,除了 7人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派之外,还有两名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一名工人。有学者说,“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代表纳入一个政权机构,这在世界历史上无疑是破天荒的创举”。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 B.工业革命深化了政治改革 C.政体之争的结果已经明确 D.巴黎公社的条件趋向成熟 ‎35.列宁认为:“‎ 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进步。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由此可知列宁主张 A.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发展商业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反对用行政手段管理国家经济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9世纪初期英国)因为工人们都住在同一地区,在同一幢压抑的建筑里劳作,互相交往互相同情,加入同样的行业或民间组织,他们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这种团结感,一部分来自手工业者和工匠行会的传统。各种工人组织,如兄弟会、行业组织和互助协会仍然存在。会员享有一些好处,包括意外保险、退休收入和死亡赔偿等。这些团体为工会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于1824年在英国取得了合法地位。到 19世纪中期,劳工领袖已经开始组建全国性的工会,比如,1834年出现在英国的“全国大联合工会”、1834年出现在美国的“全国工会”,1848年出现在德国的“全体劳工兄弟组织”。‎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民有半数是没有土地的,迫于这种窘境,许多贫困农民背井离乡。据估计,在不同地区这样的贫民占农民总数的 8%到20%。另外,由于灾荒和内战,出现了农业人口的大迁徙。这批贫困农民和迁移人口中,有些人可能会流入城市和工厂,但限于初生期中国工业的容纳能力,多数人不得不另谋生路或者忍受饥荒。很多人成了职业军人,其他人则沦为匪徒或流浪者。这批流浪人口对近代中国意义重大,因为他们为军阀主义提供了温床,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前的那段时期。农民阶层的这种分崩离析,还助长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途径及其社会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大量农民迁徙的原因及迁徙农民的生存出路和相应的社会影响。(11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看法。(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 汉武帝时期,司法部门在审理案件时,甚至会抛开国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决狱》进行审判。例如汉代一妇女改嫁,有官员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如果改嫁,非但有罪,最严重可判死刑;董仲舒则依据《春秋》之义,指出“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这位妇女的行为符合儒家经典的义理,因而应判为无罪。‎ 材料二 西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面有怒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请围绕“儒与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理国家时儒与法的运用确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12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二战后的日本教育改革,是在盟军总司令部的占领、统制下进行的。1945年10月,麦克阿瑟对日本内阁发出指令,实行教育的自由民主化。1946年,美国派出斯托达德为首的使节团考查日本教育,并最终出具了调查报告书。报告书建议,废除明治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改为颁布《教育基本法》,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改战前的复线教育体制为6、3学制,促进日本学生留学美国,加强日美在教育文化上的交流。这些建议,之后都得到了实施。除了具体的教育改革措施,美国积极开展了对日本的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选择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开办“民间情报教育局图书馆”,推进“人员交流”,每年挑选日本文化人士赴美进行国际访问。在诸多的教育变革措施中,美国尤其重视对日本历史教育的变革,建议日本大力发展考古学,希望以科学史观来取代之前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皇国”观念。‎ ‎——《论占领期美国对日本的教育政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教育变革的历史影响。(7分)‎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 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异同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前结盟的看法。(6分)‎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伍廷芳(1842~1922),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早年留学英国攻读法律获律师资格。1882年回国任李鸿章幕僚,译西法、办交涉、管铁路、修法律。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1906年,伍廷芳起草了诉讼法草案,沿用英、美、法等国的规定,采取陪审制度。1911 年,年届七旬的他接受了革命党的邀请,奋然投身革命,在军政府担任外交工作,主持南北议和,达成迫使清室退位的协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掌权后,伍廷芳隐退并拒绝了袁氏的高官厚禄,五年未任公职。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坚决反对,表示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至万万年。1917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等。1922年,陈炯明叛变阻挠北伐,伍廷芳忧愤成疾,在广州病逝。‎ ‎——《伍廷芳评传》‎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廷芳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贡献。(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演变的角度简要分析伍廷芳的人生经历。(9分)‎ ‎‎ 参考答案 ‎41.(1)途径:加入同行业或民间组织;参加各种工人组织;组建工会,并取得合法地位。‎ 社会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阶级的壮大,无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民主法制的发展。‎ ‎(2)原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灾荒和内战的影响;中国工业发展有限,容纳能力不足。‎ 生存出路:成为工人;成为职业军人;沦为匪徒或流浪者。‎ 社会影响:工人: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职业军人:为军阀主义提供了温床,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匪徒或流浪者:助长社会风气的败坏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3)看法:关注民生;加强法制;建立合理的机制。‎ ‎42. 示例1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现出外儒内法的特征 中国古代帝王宣扬儒家以德治国和仁政爱民的理念,但治国之时经常运用法家手段。‎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以孝廉为标准选官.但武帝也善用法术势驾驭臣下,汉宣帝多用文法吏,以法家刑名之术驾驭臣属,并且严厉批评柔仁好儒的太子,以上都是外儒内法的表现。‎ 明清时期,理学是官方意识形态,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儒家经义为内容,但是明清两代多有严刑峻法,例如诛族、凌迟,又以特务机构监视臣下,运用各种手段打击臣属,强化专制权力,这也都是外儒内法的体现。‎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维护统治是历代帝王的根本目的,各派思想皆是手段,外儒内法适应了帝制社会的统治需求。‎ 示例2: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现出内儒外法的特征 中国皇权统治下的律令繁杂而严苛,但多数王朝都以儒家思想作为正统和准则。‎ 从政府行政看,汉武帝时期有着繁多详细的律令,但是司法审判并未完全按照律令执行,体现儒家义理的《春秋》成为超越法律的判决标准,当律令和儒家义理矛盾时,最终以儒家义理为依据,从民间教化看,儒学垄断教育,联系选官,不论何人成为王朝执法者,都是熟读儒学义理的儒生。士大夫更加强调伦理道德而非严刑峻法,对百姓的教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而非刑法。‎ 刑法虽然是維护王朝统治的重要手段,但是道德教化是先于刑罚的,内儒外法更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安定。‎ ‎45.(1)以美国使节团的调查建议为指导方针;以教育法制化取代明治时代的专制教育政策;以推行现代学制为改革的核心措施;通过教育改革来强化日美交流和共识,培养亲美人士;重视历史教育,以考古研究来推翻“皇国”史观。(每点2分,任四点8分)‎ ‎(2)有利于美国对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造;推动日本教育向现代发达水平靠拢;促进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和快速发展;其带有的意识形态色彩便利了美国实施冷战政策。(一点 3分,两点 5 分,三点7分)‎ ‎46.(1)同:都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战略利益;都形成了大国之间的对峙;都导致了大战的爆发。‎ 异:一战前的结盟主要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含有维护集体安全的因素;存在强国被弱国绑架的現象。二战前的结盟主要是一战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和战胜国分赃不均导致的;以反对社会主义苏联为借口;结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动争霸战争,‎ ‎(2)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的军事同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自身的利益;列强在军事同盟下有恃无恐,肆意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军事同盟是导致战争的加速器。‎ ‎47.(1)贡献:参与近代外交,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司法改革;参加辛亥革命,促成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制度;参加护法运动,维护《临时约法》。‎ ‎(2)经历:早年受到洋务派的思想影响;清末新政,其立场接近立宪派对朝廷改革的支持;辛亥革命爆发,投身革命,接受了革命派的思想;晚年成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伍廷芳的人生经历反映了近代国人追求救亡图存的思想历程,也表明其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