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 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 1.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 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 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 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3. 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 本就不堪一击。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即便局部崩溃,但是 整体不会崩溃。”这里评述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4.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 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 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A. 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 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 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 5. 春秋时期,许多封国间彼此征战不休,无视周王的最高领主地位。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 A. 宗法制的推行 B. 贵族特权扩大 C. 井田制的存在 D. 王室日益衰微 6. “三代”姓氏分而为二。“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氏”主要源于各级贵 族的分封。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 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这一变化反映 A.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B.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 C. 民族大融合促进姓氏的发展 D. 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 7.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 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 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8. 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 B. C. D. 9.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 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 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 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0.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 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11.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 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 A.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12. 研究历史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下图所示是秦朝的四方古印文,仅以此为依据, 可知秦朝 A. 首创皇帝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统一了书写文字 13. 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 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 反对郡县制 B. 主张郡县制 C. 反对中央集权 D. 主张中央集权 14. 下列措施,属于秦朝首创的是 A. 分封诸侯 B. 设立郡县 C. 设置提点刑狱司 D. 采用“皇帝”称号 15. 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 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 太尉 B. 廷尉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16.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 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 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7.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 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18.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 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 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 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19.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 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 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20.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 21.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 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 22.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 A. 汉代颁行“推恩令” B. 宋朝设立三司使 C. 元朝设立中书省 D. 清朝沿用行省制度 23.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 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提高了官员素质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废除了门阀制度 24.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 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25. 宋代,皇帝的诏令在没有下达之前,中书省要进行是否可行的审批,下达之后还有御史 或谏官指出其是否错误。这反映了宋代 A. 皇权专制受到了抑制 B. 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 C. 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D. 行政监督体系的严密 26. 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 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A. 郡县制 B. 行省制 C. 郡国并行制 D. 分封制 27.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A. 汉朝的刺史 B. 宋朝的通判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期的军机处 28.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 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 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29. 17 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 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 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 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 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 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30. 1689 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 《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 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天赋人权 B. 民主共和 C. 君主立宪 D. 权力制衡 31.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 行政权 B. 立法权 C. 司法权 D. 外交权 32.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 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但是英国的国王一直保留至今。这表明 A. 国王保留了一定的权力 B. 英国人尊重社会传统 C. 英国政治缺乏民主传统 D. 英国民主政治不彻底 33. “《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 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主要认为《权利法案》 A. 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B. 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 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34.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 点。”这里“转折点”的意思是说 A.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制度终结 35. “这个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诸多事实表明,这个国 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依据所学知识判断, 这个国家应该是指 A. 英国 B. 美国 C. 俄国 D. 德国 36. 西方学者评价 1832 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37. 2016 年 11 月 3 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 本条约》第 50 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2017 年 3 月 16 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材 料主要体现英国 A. 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B. 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 C. 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D. 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 38. 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 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 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博莱塔;德克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 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A. 三权分立原则 B. 联邦制原则 C. 中央集权制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39.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 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 体现于 1787 年美国宪法 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C.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衡 D. 建立联邦国家并保持各州的独立性 40. 1987 年,美国总统里根欲任命保守色彩极为浓重的罗伯特•博克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此 举招致自由派人士强烈反对,最终影响参议院以 58 比 42 票否决了该提名。根据美国宪 法,里根总统应该 A. 另择合适法官人选 B. 强行任命该名法官 C. 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D. 调解两派之间矛盾 41. 2013 年 9 月,美国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屡次提出议案,力图阻挠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力 推的医疗保险改革,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导致 10 月份美国联邦 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在这种情形下,奥巴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可能是 A. 解散国会,重新进行大选 B. 下令共和党为非法政党予以取缔 C. 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D. 继续游说、妥协直至两院均通过议案 42. 下图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 A. 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 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 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 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43.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意见一 意见二 最终方案 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 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 国王。 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 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 的独断和多数暴政。 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 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 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院的同意。 A. 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 B. 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 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 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44.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先后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成为其他国家纷纷效法 的榜样。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国家元首均为选举产生 B. 国家权力中心均在国家元首 C. 内阁均必须对议会负责 D.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 45. 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 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 议会政治、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联邦制度 C. 君主立宪、参众两院 D. 责任内阁、三权分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46.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在悼念公元前 431 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 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 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 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 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 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 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 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 英国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历史答案 1—5 DBABD 6—10 ABACB 11-15 CDADD 16-20 DDBAA 21-25 DBBAD 26-30 CDCBC 31-35 BBABA 36-40 CCBCA 41-45 DBBDA 46.【答案】(1)优越性:城邦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行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里);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着眼点: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和社会 动荡的隐患)。 (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与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写万民法)就 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 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