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演练: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1.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最好的举办地点应是( ) A.北京和天津 B.武汉和南京 C.上海和广州 D.延安和遵义 解析: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 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因此 最好选择武汉和南京。故 B 项正确。 答案:B 2.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约束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关进民主国家法 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 A.发布《钦定宪法大纲》 B.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制定《中华民国约法》 D.颁布《资政新篇》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众多先贤追求民主的思想,《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赋予了人们一定的民主权利,故 B 项正确。 答案:B 3.1911 年 11 月袁世凯在就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后,一面命令北 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材料主要表明 ( ) A.汉族地主阶级势力的上升 B.清政府对内政策的改变 C.革命党人拥有一定的优势 D.袁世凯狡诈的两面派手段 解析:袁世凯一面进攻武汉,一面又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这反映了他狡诈的两面派手段,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中国历史上某时期,上海的街头巷尾各个商家自动把挂在道路 两旁的布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全席” “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全席”“新汉茶食”。这主要 是受( ) A.国民革命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解析:材料中“满”改成了“新”说明是打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 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故 B 项正确。 答案:B 5.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中提到“民国来了, 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 ) A.清政府灭亡已成定局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解析:材料中“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 皇帝”体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和专制的斗争,故 B 项正确。 答案:B 6.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 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 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 效。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 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 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 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 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 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 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 有什么进步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哪 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所 学,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这一制度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自身(资产阶级)、外因(帝国 主义)、历史(专制主义历史)等角度分析。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 责任内阁制,这个制度的进步意义是限制专制。第(3)问“最坏的时期” 是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分析“原因”时注意“依据材料三”的限制, 不要罗列教材的观点。 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 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 (2)制度:责任内阁制。意义:制约专制。 (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 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 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 学习外国的传统。 基础巩固 1.下图是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纪念碑。由此可知,黄花岗起义 ( ) A.增强了革命军的战斗力 B.是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 C.体现了革命党人对民主的追求 D.引发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解析:图片中“自由不死”的碑刻体现了当时革命党人对民主的 追求,故 C 项正确;图片信息不能体现 A、B、D 三项。 答案:C 2.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 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 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 ) 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 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材料中立宪派的支持和旧官僚的态度,有利于加速清政府 统治在全国范围内的瓦解,故 B 项正确。 答案:B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 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 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 定( ) A.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使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D.使中华民国真正实现了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宣扬平等自由,这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A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 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是 20 世纪中国的历史性巨变,故选 A 项。 答案:A 5.下表是 1912 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校 上海 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 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 校宗旨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提高 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初年女子学校培养女子工艺、纺织、 政教、参政等技能,反映了民国初年男女平等意识增强,这说明辛亥 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选 A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守旧势 力如何,排除 B 项;C 项中的“普遍”表述不当,排除;D 项夸大了 这些女子学校的影响,排除。 答案:A 6.辛亥革命以后,发表声明、集会游行、罢工、罢课逐渐成为中 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形式。这说明辛亥革命( ) A.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革命意识 C.彻底完成了反封建斗争 D.为中国民主革命树立了榜样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辛亥革命以来政治环境相对自由,故 A 项正 确。 答案:A 7.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 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摇军心。一些火车司机 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 A.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解析:一些卜卦的人和火车司机阻止清政府军队南下镇压,反映 出清政府逐渐失去民心,其统治危机空前严重,故 D 项正确。A、C 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中华民国 成立后,故 B 项错误。 答案:D 8.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 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 “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B.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C.清帝退位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解析:根据材料中“民”“国”“总”“统”“不是东西”等关键信 息可知是讽刺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故 B 项正确。 答案:B 能力提升 9.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 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 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 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社 会民众希望有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强权人物出现,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手握兵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具备了这 样的条件;材料又说袁世凯上台“于法有据”是“选举出来的”,可见 材料的论证旨在说明袁世凯上台是时代的选择,具有必然性。 答案:B 10.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 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 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 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 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解析:材料围绕“社会风俗人心”,强调“民众的体格、品格…… 提高了”,这属于社会生活领域的重大变化,D 项正确。 答案:D 11.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 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 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 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答案:C 12.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答案: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 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 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为一大中华民 国。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 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 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 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 的意义。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 何看待这一论断的?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建立的政治体制 来分析。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第(2) 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其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 要法理依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其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 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第(3)问,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观点可 以从中华民国建立与“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相类似的角度 回答。不同意观点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 答案:(1)根本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 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 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2)意义: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 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 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认可。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 答案 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 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答案 2:不同意。《清帝逊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做出的政 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 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 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 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 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 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 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中华民 国成立的评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 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 性质以及由此所造成的资产阶级的阶级特点来分析。 答案:(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 纲领——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 政权——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 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不矛盾。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 命果实也被袁世凯窃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