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案

专题1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主干梳理】‎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欧洲共同体成立 ‎1、原因:①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②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美、苏对抗;③为了摆脱美国控制,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提高国家地位,只有联合起来。‎ ‎2、表现:‎ ‎①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六国又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④1968年欧共体关税同盟成立,共同的农业政策得到实施;⑤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作,欧共体改为欧洲联盟;⑥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3、影响:‎ ‎①对西欧: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在政治上推行自主的外交,反对美国控制;‎ ‎②对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 ‎③对世界:多元化趋势加强。‎ 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1、表现: 1956—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2、原因:‎ ‎①政治: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残余;‎ ‎②经济:日本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制定经济计划等推动经济发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美国的大批物资援助;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给日本大量军事定货,日本经济出现战争繁荣;‎ ‎③文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引进并开发先进科技,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④社会:日本国民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劳动。‎ ‎3、影响:‎ ‎①对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日本谋求独立自主外交和大国地位,反对美国控制;②对美国:霸权地位动摇;③对世界:多元化趋势加强。‎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1、原因:①二战后亚非拉诞生许多新兴民族国家;②‎ 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与争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③新兴国家积极谋求独立主权与发展,反对加入美宿集团。‎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4、意义:标志第三世界崛起;冲击超级大国霸权;促进世界多元化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两极格局瓦解 ‎1、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①背景:1989年东欧剧变;②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③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导火线是“8.19”事件。④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外部原因; ‎ ‎2、影响:①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受挫;②两极格局和雅尔塔体系结束;③世界整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 ‎3、苏东剧变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制;④坚持独立自主,防止和平演变,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只能表明苏联模式失败。‎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1、表现: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个单边主义;②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加强,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 2、影响:①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顺应潮流的基本策略:‎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重难点睛】‎ 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1)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2)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 ‎(3)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4)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 ‎2.特点 ‎(1)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 ‎(2)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3)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4)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3.影响 ‎(1)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西欧各国长期保持合作与和平发展。‎ ‎(2)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 不结盟运动的特点 ‎(1)政治上从和平中立到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进而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2)愈益重视和强调经济领域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目标。‎ ‎(3)不结盟运动队伍不断扩大,并在组织上走向制度化。从一个比较松散的国际性组织,到逐渐走向制度化,开始具备一个正式组织的特点。‎ 正确看待多极化趋势 ‎(1)含义: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2)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表现:当今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其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4)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意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符合时代进步,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 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及规律 ‎(1)演变历程 ‎①两极格局形成: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②两极格局动摇: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兴起。‎ ‎③两极格局瓦解:90年代初,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 ‎④多极化趋势: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2)规律性认识 ‎①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因而,变化是必然存在的。‎ ‎③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 ‎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两国按照二战后期召开的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体系。“冷战”则是指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而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2.从时间顺序上说,先有雅尔塔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召开),再有“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最后才有两极格局(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 ‎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17·重庆模拟)“……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世界朝区域集团化发展 ‎【答案】C ‎2.如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落后于日本、西德 B.美国由此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C.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D.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答案】D ‎【解析】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美国,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正确。‎ ‎3.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 B.美日关系逐渐淡化、边缘化 C.日本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 D.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外交的三个阶段,“多边自主外交”“等距外交”和“全方位外交”,说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故A正确。‎ ‎4.“它在人类处于灾难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它展示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前景,而到那时为止,这种关系一直受到集团激烈对峙的抑制。……它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它要求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与这段话中的“它”直接相关的是(  )‎ A.从欧共体到欧盟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D.联合国的成立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新的国际关系”“受到集团激烈对峙的抑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表明,这是不结盟运动,故B正确。‎ ‎5.(2017·重庆调研)有研究者在一篇论文纲要中列举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下列史实,“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法两国建交”“欧共体的建立”“日本重新成为经济大国”。该文论述的主题是(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答案】B ‎6.1990年9月,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签署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  )‎ A.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 B.是美苏争霸结束的表现 C.说明德国再次正式实现统一 D.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 ‎——夏克传《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 论证材料的观点。‎ ‎【答案】论证:①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组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各国在此过程中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国际形势为此会更加错综复杂,并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 ‎②冷战结束后,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凭借强大实力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成为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③国际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呈分化态势,在国际上发挥作用受制约,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④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但建立多极格局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世界主要力量共同推进多极化的进程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解析】首先要依据材料提炼观点,材料中“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的信息说明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论证结合所学苏联解体后,美国力图争霸世界、“一超多强”格局特点以及阻碍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角度组织答案。‎ ‎8.(2016河南十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首先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需要。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在印度议会里说,“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安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人们通常认为安全是由军队保护的,那只是对了一部分。同样正确的是,安全可以通过政策来保护。一项同其他国家友好的审慎政策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尼赫鲁认为“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作出的唯一选择”,它能够保障印度的安全。因为不结盟能使对立的任何一方找不到攻击印度的理由,相反,对立的双方为争取中立的印度容易产生相互竞争,而这种“大国间的相互竞争是使印度免于遭受进攻的最有效保证”。 ‎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对美国政策》 ‎ 材料二 1961年,印度出兵收复被葡萄牙(北约成员国)占领几百年的果阿。在印度付诸行动之前,美国国务院就劝道:“使用武力收复果阿,有损印度的形象,违背了其外交政策。”但同时,美国也没有维护其盟国葡萄牙,而是认为“北约的任何成员掺和此事,将使事态变得更加严峻,无益于解决问题”,主张与葡萄牙“划清界限”。在印度用武力收复果阿之后,虽然引起美国国务院和媒体的谴责,但当印度对美国的态度表示愤怒时,美国就软下来,并解释这只是迫于国会和美国民众的压力。 ‎ ‎——摘编自《在利益、理念与平衡间的选择——印度的 不结盟原则与美国的印度政策(1947—1963)》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葡萄牙的态度与印度当时的外交政策有何联系?(6分)‎ ‎【答案】(1)特点:维护印度国家安全,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 背景:美苏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 ‎(2)态度:不支持葡萄牙。‎ 联系:印度不与任何大国结盟,说明其不与苏联结盟。如果美国支持葡萄牙,那就有可能导致印度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而发展与苏联的关系。‎ ‎【测试练习】‎ 一、选择题 ‎1.(2017·湖北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一方针反映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是(  )‎ A.冷漠            B.热情 C.排斥 D.徘徊 ‎【答案】A ‎【解析】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中最后才提到“联合起来的欧洲”,说明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是冷漠,故A项正确;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如果是热情,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就不会“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故B项错误;“三环外交”方针中有提到“联合起来的欧洲”,故C、D项错误。‎ ‎2.(2017·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联考)新功能主义者预测,超国家组织的存在及其成功,将激励原本抱怀疑态度的社会群体接受欧盟或欧共体。材料表明(  )‎ A.欧盟被社会群体完全接受 B.超国家组织有利于经济区域化 C.欧盟已改变国际关系格局 D.欧共体成员国已失去国家主权 ‎【答案】B ‎3.(2017·荆州质检)1974年6月26日,欧洲共同体八国(爱尔兰除外)和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关系宣言》,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材料表明,西欧对欧美关系有了新的定位,这主要表现在(  )‎ A.摆脱西欧防务对美国的依赖 B.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 C.实施不同于美国的东欧政策 D.加强欧共体内部的政治联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可知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故B项正确。‎ ‎4.(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检)有人用一幅漫画(如图)来形容目前的“欧洲局势”。漫画意在表明(  )‎ A.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 C.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多极化趋势曲折漫长 ‎【答案】C ‎7.(2017·梅州高三质检)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 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关系,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围绕自身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答案】D ‎【解析】材料“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反映了当今世界形势下主权国家或集团的对外政策越来越务实,故D项正确。‎ ‎8.(2017·保定高三摸底)1970年尼克松在报告中说: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从报告内容可以直接看出(  )‎ A.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 B.尼克松有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 C.美国在国际外交上有绝对控制权 D.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转变 ‎【答案】D ‎【解析】材料“美国不能……我们才会给以帮助”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制于实力的相对衰落,与苏联争霸时采取全球收缩战略,故D项正确。‎ ‎9.英国学者杰夫·代尔刊文指出,当前美国国内有种声音,“奥巴马的罪过,主要有两点:一是他处理对外事务的风格过于胆怯;二是在他总统任期内美国开始从其在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撤退”。这种声音诞生的背景是(  )‎ A.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动摇 B.奥巴马统治违背了宪法的精神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逐步增强 D.美国国内不满奥巴马的外交软弱 ‎【答案】C ‎【解析】当今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未动摇,故A项错误;奥巴马统治并未违背宪法精神,故B项错误;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主流是多极化趋势逐步增强,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是提到当前美国国内的某种声音,但不能代表美国国内的普遍看法,故D项错误。‎ ‎10.(2017·河北百校联盟大联考)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答案】C ‎11.(2017·湖北百校大联盟联考)从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以来,有些西方学者称二战后的现代国际关系是“美利坚治下的和平”。这一论调主要忽略了(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B.苏联解体的重要影响 C.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D.美国独霸世界的形成 ‎【答案】A ‎【解析】“美利坚治下的和平”是站在美国一极的基础上讲的,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相违背,故A项正确;苏联解体和中国的崛起都是世界多极化的原因,单独讲不全面,故B、C项错误;美国独霸世界的形成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2.(2017·安徽示范高中高三联考)亨廷顿认为,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  )‎ A.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 B.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C.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D.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 ‎【答案】A ‎【解析】从“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可知多文明是指各种文明的并存与发展,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7·开封高三模拟)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法德化解百年恩仇独立的欧洲核心》‎ ‎《环球时报》(2003年10月30日)‎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 ‎——整理自2011年10月人民网 材料三 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申根区、欧元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英国人有关是否退出欧盟的争论自1973年英国加入欧盟(当时称欧共体)至今一直没有间断过。“疑欧派”的观点是:加入欧盟,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英国纳税人每年要拿出GDP的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被边缘化。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近年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英国首相卡梅伦2016年3月20日宣布,英国将于6月23日举行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全民公投,以公投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内。‎ ‎——整理自人民网——《环球时报》‎ ‎(1)据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联合从煤钢开始?法德同意走向联合的目的有哪些?(9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一直存在“脱欧”倾向的主要因素。(10分)‎ ‎【答案】(1)原因:将战略物资煤钢置于联营共管之下,形成法德互信机制;消除法德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化解双方的恩怨矛盾。‎ 目的:共同:通过联合形成一支独立于美苏的力量。‎ 法:重新恢复大国地位;‎ 西德:借助法国等欧洲国家承认,摆脱战败国地位。‎ ‎(2)原因:联合后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欧共体市场对英国吸引力增大;美苏出现缓和,英美特殊关系开始松动;英联邦日趋松散,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3)因素:历史传统:“均势外交”和对欧洲大陆的“光荣孤立”政策;政治文化:英国“议会至上”的传统制度,反对欧盟向超国家方向发展;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地理环境;战后英国的“三环”外交战略和英美特殊关系;英、法、德对欧盟主导权之争;美欧在西方世界的主导权之争;欧债危机,难民问题所导致的现实利益矛盾等。‎ ‎14.(2017·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热血动漫一向是日本“动漫外交”的王牌。热血动漫可以作为“哈哈镜”,让我们看到日本国际地位的变化,深刻洞察日本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转变。下表所列为日本动漫主要作品。‎ 时间 ‎20世纪六 七十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21世纪后 作品 ‎《铁臂阿童木》‎ ‎《七龙珠》‎ ‎《灌篮高手》‎ ‎《黑子的篮球》‎ 内容 概述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国产电视系列动画,铁臂阿童木这个聪明、勇敢、正义的小机器娃娃几乎是人见人爱 ‎“收集七龙珠可以召唤神龙称霸宇宙”的这种“称霸思想”。孙悟空是《七龙珠》中的主人公。为了保卫地球,多次与实力强大的敌人战斗 一群高中生进行各类运动赛事的故事,他们都以“日本第一”为目标。主角樱木花道,他张扬、好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天才”‎ 主角黑子哲也是个存在感极其薄弱的人,但是他却利用自己的“零存在感”担任篮球的中转,来传球给其他队员 简评 ‎《时代》杂志刊登一篇封面文章认为,日本正从一个产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文化产业输出大国。……日本正在借助新文化产业的兴起尝试一种渐进式的经济转型 上表能够反映日本社会的多种变化,指出其中一种变化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 ‎【答案】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如“日本由世界经济大国到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由二战后的经济衰败成长为新型的经济大国”等,根据史实对变化原因的说明应充分恰当。‎ 示例:‎ 变化:日本国家形象构建由单纯追求“强者(争强好胜)”形象变为虽谨小慎微但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形象。‎ 原因: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恢复和高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大国的日本也希望成为政治大国;日本政府对历史的认识让周边国家对其成长抱有谨慎的态度;随着经济发展,日本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生活要求越来越高。(“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15.(2017·四川广安调研)“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掺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优。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思潮。‎ ‎【答案】(1)相似之处:①国家分裂,阻碍了德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渴望统一。1871年之前,德国四分五裂,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一分为二,德国国际地位大大削弱。‎ ‎②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展开,迫切需要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统一市场。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远远超过民主德国,为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出现统一的中坚力量。19世纪末,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的集团,加上雄才大略的俾斯麦,成为统一的领导者、组织者。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成为德国统一的主导者。‎ ‎④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为统一奠定思想基础。19世纪日耳曼浪漫主义对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歌颂,激发了民族意识,促进了统一。二战后,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伤害了民族感情,联邦德国称国家法律为基本法,为统一留有余地,有利增强德意志民族情感。‎ ‎⑤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特征。都属于日耳曼民族,有着共同的语言,历史,文化和心理特征,这是统一的强大的动力。‎ ‎(2)评析:“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它的产生往往和国家分裂、民族危机、社会贫弱等因素密切相关。‎ 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积极:①激发民族热情,促进国家的团结统一;②推动民族救亡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③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国家的富强和发展。‎ 消极:①狂热的民族主义容易煽动侵犯其他民族国家的利益,常成为军国主义温床(侵略他国,引发战争);②狭隘的民族主义,内不利于民族团结,外不利于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 理性的民族主义推动社会进步,过度偏激的民族主义导致社会动荡。‎ ‎16.(2017·广东韶关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有三个支柱:一是美国价值观,二是美国军事同盟体系,三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构。中国不可能全盘接受这个秩序,中国讲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国际机制、法律体系和原则规范。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有归属感,是创建者之一,也是获益者和贡献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参与者。……‎ 大家不要试图用美国的形象来评价中国,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世界上有一个美国就够可以了。‎ ‎——摘自新华社慕尼黑2016年2月13日电 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三个支柱”包含的内容分别做适当扩展,结合史实说明作者对美国的立场。‎ ‎【答案】“三个支柱”内容扩展:美国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军事同盟,北约、美日同盟;国际机构,联合国及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说明作者对美的立场:作者认为,中国不能全盘而是部分接受“美国的世界秩序”,但是世界需要美国。‎ 中国不能全盘只是部分接受:美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别国,搞和平演变;利用北约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利用经济体系,掠夺财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国体系可以接受。‎ 世界需要美国:历史选择了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很多历史责任要美国担当,不少国际事务要美国主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