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峨山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不在指定区域答题的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 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                            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2.公元前9世纪前后,周宣王出兵鲁国,干涉其君位继承,引起当时诸侯的集体不快。经此事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 A.体现家国一体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近年来出土的秦简中发现了《田律》《厩苑律》《仓律》等十余种经济方面的法律,证实了《史记》所载“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柳宗元意在强调(  )‎ A.分封制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固            B.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分封子弟是皇权专制的一种体现        D.汉初分封必然导致七国之乱 ‎5.李晓杰在《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中指出: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釆用的是……混合体。这里的“混合体”指(  )‎ A.西周宗法制        B.西周分封制         C.秦朝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6.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  )‎ A.通过削弱相权保障了皇权独尊            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 ‎7.《元代政治制度研究》认为,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这说明元代的行省制度(  )‎ A.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                    B.削弱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实现了地方政府高度自治                    D.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8.《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9.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居住及租地权利                                    B.外国的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门户开放”政策 ‎1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  )‎ A.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                        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11.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12.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分明,其中,促使列强对华侵略方式转向“以华治华”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军打击英法联军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3.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 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参与者具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14.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完善,下列法律文件的相同点是(  ) ‎ A.都规定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B.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 C.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            D.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15.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6.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  )‎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        B.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C.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        D.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7.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  )‎ A.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                            B.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C.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18.“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材料反映的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19.“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 A.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且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B.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所激发的民族精神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20.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能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日典范”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1.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 ‎ 项目 ‎ 中共党员 ‎ 民主党派 ‎ 无党派 ‎ 工人 ‎ 农民 ‎ 解放军 ‎ 归国 华侨 ‎ 少数 民族 ‎ 妇女 ‎ 人数 ‎ ‎668 ‎ ‎274 ‎ ‎284 ‎ ‎100 ‎ ‎63 ‎ ‎60 ‎ ‎30 ‎ ‎177 ‎ ‎147 ‎ 比例 ‎ ‎54.48% ‎ ‎22.85% ‎ ‎23.16% ‎ ‎8.16% ‎ ‎5.14% ‎ ‎4.89% ‎ ‎2.45% ‎ ‎14.43% ‎ ‎11.99% ‎ A.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22.89岁高龄的申纪兰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共和国史上惟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她参加审议、讨论的“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  )‎ A.“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3.习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指出:“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实现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政治基础是(  )‎ A.“和平统一”方针                                  B.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一个中国原则 ‎24.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 A.新中国赢得民族独立                            B.中华民族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的提出                              D.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5.观察下表,分析新中国建立后在第一次建交高潮之后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 ‎1949 ‎ ‎1950 ‎ ‎1951 ‎ ‎1952 ‎ ‎1953 ‎ 建交国家 ‎ ‎10 ‎ ‎9 ‎ ‎1 ‎ ‎0 ‎ ‎0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B.“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旧外交关系 C.“一边倒”,广泛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26.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 ‎27.“真正主导70年代中国外交的是乔冠华、黄华为首的业务派。这两人的外交思维是——以点控面,固本培元。所谓以点控面,指的是有重点的外交,而当时的两个重点就是……”文中的“两个重点”是指(  )‎ A.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独立国家            B.联合国和美国 C.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国家                    D.苏联和日本 ‎28.上海合作组织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然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B.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C.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                    D.政治经济逐渐一体化关系 ‎29.下列统计表是对古代雅典相关人群及其人数的统计。对统计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 人群 ‎ 自由公民(含妇女和儿童) ‎ 奴隶 ‎ 享有权 ‎ 利的公民 ‎ 出席公民 ‎ 大会的公民 ‎ 人数 ‎ ‎90000人 ‎ ‎36500人 ‎ 约35000人 ‎ 约3000人 ‎ A.政权掌握在绝大多数人手中                B.所有雅典人均能享有平等权利 C.国家大事由全体公民讨论决定            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人的民主 ‎30.中文的“城邦”是从“波利斯”(polis)”的英译“city state”,即城市国家转译而来的。在希腊人的观念中,“波利斯”首先是指高于家庭、村落和部落之上的特定人群的联合体,即公民团体。它首先指的是人,而不是物,城市的含义是“波利斯”的内涵外延的结果。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的内在特征是(  )‎ A.小国寡民            B.独立自治             C.公民集体            D.城市国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 ‎31.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 材料一 ‎ 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 ‎ ‎(1)材料一中是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的诞生”建立的是什么性质的政权?该政权的建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5分)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怎样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3分)‎ ‎32.(14分)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 ‎ ‎——刘明《辛亥革命一一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 材料二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 ‎——节录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 ‎ 材料三 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从渡江到占领上海(1949年8月4日)》汇报材料中这样说道:“假如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但是作为推翻旧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渡江和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无疑又是巨大的。 ‎ ‎——赵笺《解放南京——军史美术创作的一个条例》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5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公祭的是什么事件?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请各举一个战役说明。(5分)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积极探索复兴道路的主题。(4分)‎ ‎33.(12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历史的进程表明,当中共领导人开始考虑为新中国制定对外政策时,他们对世界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固定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方针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另一方面“一边倒”方针的形成也说明,中共领导人在考虑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是以认识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的关系为出发点的。 ‎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 ‎ 材料二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 材料三 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 ‎——摘自《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 ‎ 完成下列要求: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世界政治形势”的主要特点。基于这种政治形势,新中国制定“一边倒”方针的依据有哪些?(6分) ‎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思想的出发点。任举一例说明其外交实践。(2分)‎ 峨山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D B D B A D C D B D A C D 题目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D B C B D D C A B C D C 二、 非选择题 ‎31.(1)政治制度:郡县制。(1分)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1分)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4分;每点2分,任答2点满分) ‎ ‎(2)性质:资产阶级政权。(2分)影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或政治民主化进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3分;每点1分,任答3点满分) ‎ ‎(3)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分)‎ ‎32.(1)表现: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任答其中两点,4分)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 ‎(2)事件:南京大屠杀。(1分)战役: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或四大会战等);中共: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4分) ‎ ‎(3)意义:国民政府统治在大陆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2分)主题:反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反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民族独立、民主、反帝反封建等亦可,2分)‎ ‎33.‎ ‎(1)特点: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冷战局面(两极格局)逐渐形成。(4分)依据: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对世界政治形势的认识;革命运动(革命理论)的经验。(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2)现实意义:缓解国内财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分)措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 ‎ ‎(3)出发点: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分)例: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