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 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B.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C. “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D. “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答案】B ‎【解析】‎ ‎“左祖右社”体现的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即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等级关系和君权神授,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而非“天人合一,时空一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2.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列举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还规定宪法中未明确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该法案 A. 缩小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是对1787年宪法的有效补充 C. 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D. 标志着美国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保留和携带武器权利”“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在1787年宪法中没有规定,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中对于民权和联邦政府以及地方州权力的规定,是对1787年宪法中补充,B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规定缩小联邦政府权力,A错误;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美国民主政治发展,C错误;美国民主政治正式确立是1787年宪法的颁布,D错误。‎ ‎3.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A.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B. 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 C. 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 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国人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的理念,体现了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故A项正确;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的说法错误,且与题干无关,排除B。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国人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民族认同,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政党的作用,故D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 ‎4.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中国成立之时从国家标准和象征等角度加大民众对于新国家的认同感,村料“国家形象行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意在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C项正确。材料中不论述中国国际影响力问题,故A项错误。B和D都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这实质上反映出美国要 A. 帮助世界恢复经济 B. 以恢复经济为任务,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 控制西欧和拉拢东欧 D.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以恢复经济为任务,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C并未反映出实质,排除;马歇尔计划与北约无关,排除D。‎ ‎6.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 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 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 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 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茶利垄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 ‎7.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商贸中心的转移、商品种类的增多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材料“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A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开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亚洲人口的膨胀并不会导致农作物的种类增加和世界范围内扩散,D选项排除。‎ ‎8. 七七事变之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多厂矿,如广西有色金属矿、甘肃玉门油田,正如时任资源调查委员主任的翁文灏先生所说:“今日正应利用抗战机会,充分开发西南及西北各省”;并要自行设计和仿造一些机器设备,成立很多研究室和实验工厂。材料中的措施反映了( )‎ A. 战略资源有所保障 B. 工业布局彻底改变 C. 民族经济深受打击 D. 官僚资本迅速扩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抗日战争爆发后,西部地区兴办了很多厂矿企业,这些措施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故A项正确; B项彻底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日本的侵略使民族经济深受打击,C项与题干中的措施无关,故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9.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材料可知,在计划经济时期,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即销售由国家统一管理,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要按照市场需求自己负责生产和销售,而不适应此种变化的企业必会出现“茫然”的表现,故选D。我国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放宽对企业的限制,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已经到了20世纪90年代,早已不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相符;达仁堂与其分号脱钩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中期的变化无直接关联,故排除C。‎ ‎10.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从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下列哪项措施最易导致上述现象 A. 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中的某些措施表面上看是损害了一些大财团有利益,所以遭遇他们的集体反对,由此才出现了罗斯福在竞选中支持率下降的现象。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得工人有权与雇主进行谈判,该法中还规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等看似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内容,所以遭到了资本家的反对,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1.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A. 重视礼义道德教育 B. 提出“仁政”思想 C. 主张治国礼法并施 D.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答案】C ‎【解析】‎ ‎【详解】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育,故A项错误;“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结合所学,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吸收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会实际,故C 项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12.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 A.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 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 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 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中可以看出,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儒学本身存在着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 ‎13.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 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 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 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知,王阳明该主张具有叛逆性,其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即每个人都可以发明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因此也体现了平等,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B选项排除。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不符合史实,理学自南宋以后,一直占主导地位,压抑了人性,C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心学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选项错误。‎ ‎【点睛】心学强调的是人的一种主观力量,虽然心学也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心学强调人的主观力量,对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4.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 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 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材料“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并不能体现反对专制的近代民主思想的内容,故A错误;李贽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不是背离儒家的思想,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经世致用的学风,故C错误;“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是对正统思想的挑战,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正确。‎ ‎【详解】‎ ‎15.普罗塔格拉认为,所有的制度都是凭借人类的习惯或律法创建的,而非通过自然,其说教引起人们恐慌,因此他被驱逐出雅典。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 B. 传统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 C. 民主思想受到了遏制 D. 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普罗泰格拉是人文主义的领军人物,其人文主义思想提出后“其说教引起人们恐慌,因此他被驱逐出雅典”,显示了人文主义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故B项正确。自然法蕴含着自由、平等、公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题干无体现,故A项错误。普罗塔格拉时期,民主政治处于顶峰,故C项错误。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而忽视道德,且当时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故D项错误。‎ ‎16.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文化因素是 A. 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 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 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 教权被世俗政权取代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天主教逐渐遭到人们的反对,社会价值观逐渐从禁欲主义转变为以人为主的人文主义思想,因而绘画的对象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没有发生改变,仍然信仰上帝,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而是强调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排除C。文艺复兴时期,教权依然凌驾在世俗政权之上,排除D。‎ ‎17.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 A. 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B.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C.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D.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应是指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应是指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宗教改革运动,但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A项排除;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的主体地位,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B项正确;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与“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C项排除;宇宙运行的奥秘是科学而非个人的解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不同;材料“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掌握理性主义的内涵,就可以分析出本题的答案。‎ ‎18.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 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 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 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 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可知,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明确信息可以判断是活字印刷或雕版印刷,排除A项;B项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说明书坊类型为私营手工业,排除D项。‎ ‎19.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 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约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 “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医术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 ,这表明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A正确;据材料“医术”、 “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不是道德教化,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但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医者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D错误。‎ ‎20.爱因斯坦曾说,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还应关心人的本身,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他的这一认识主要源于 A. 过去的科学缺乏人文性 B. 科技为世界大战所应用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可以知道,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用科学造福于人类,结合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伤害,故B项正确;材料反思单纯的应用科学的不足,没有一概否定过去的科学,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的作用,排除C;牛顿经典力学使人类迷信科学技术的力量,排除D。‎ ‎21.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 A. 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B. 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 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D. 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表明,刚开始“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新人类愿意使用网络购物”,即网购参与者较少,但其通过支付宝的研发,克服了其缺点,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说明科技的发展使网购得到人们的认可,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2.“机器可以富国,用机器开矿,矿可以发达,以之耕田,禾谷可以多出。无论何种工厂,造何种货物,不用机器必不能发达……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上述言论 A. 诠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 B. 推动了我国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 C. 反映了关注实业发展的思想 D. 揭示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 ‎【答案】C ‎【解析】‎ 材料“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体现了采用机器,发展实业以强国,挽救危亡,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A不正确;材料强调机器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工业布局,B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 点睛: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民族资本家们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企图通过发展实业,促使中国的强大,以挽救民族危亡。‎ ‎23.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 A. 坚持传统“夷夏之辨”‎ B. 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 C. 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 材料“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以快其议论而为名高”体现郭嵩焘放弃“天朝上国”思想观念,认识到民族危亡的严重性,具有民族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反对‘严夷夏之大防’”说明A项错误;材料“窃以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可以看出,郭嵩焘主张了解西方政治经济军事的得失,没有体现出“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D项排除。‎ 点睛:对材料“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以快其议论而为名高”的理解至关重要。‎ ‎24.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文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 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 表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 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 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联系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提出要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白话文的使用和“文学革命”的口号,表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故答案为B。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是解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A错误。我国的民族观念兴起是在甲午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C错误。文学革命有利于传播新思想,与维护民族共和无关,D错误。‎ ‎25.1922年10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A. 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 B. 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 C. 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 D. 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 ‎【答案】C ‎【解析】‎ 材料强调1922年陈独秀批判胡适等人对美国宪法的崇拜,说明此时的陈独秀已经放弃了新文化运动追求的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他转化为一个共产党人的思想,并与资产阶级思想路线作斗争,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陈独秀批判胡适等人对美国宪法的崇拜,而不是反映其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开始于戊戌变法时期,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陈独秀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而是强调陈独秀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新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1)原因: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影响:政治:在当时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学成为选官标准,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思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育:儒学垄断教育,儒学经典成为教科书,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消极影响:思想专制,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遏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 ‎(2)思想体系:理学。积极影响: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主张: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影响: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具有思想启蒙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4)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得不到重视的原因是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支持,因此儒学流行开来;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来看,儒学在汉代为当时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古代统治者的统治手段来看,儒学成为选官标准,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从思想角度看,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教育方面看,儒学垄断教育,儒学经典成为教科书,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从局限性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质上是文化专制,其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遏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 ‎(2)思想体系:根据材料“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可知,这一时期的新儒学指的是理学。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可知,理学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主张:根据材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在君臣关系方面主张君臣平等。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在君主和社会关系方面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在经济方面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根据所学可知,近代民主革命主义者从明末清初思想家思想中汲取理论,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具有思想启蒙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4)态度:开放性试题,基本态度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7.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根源。‎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2)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材料二与材料三存在哪两种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涵?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的原因?‎ 材料四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3)材料四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材料四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五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4)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五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答案】(1)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崇尚理性。‎ 根源: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2)材料二认为文艺复兴是“真理的重新恢复”,材料三认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 内涵:前者认为文艺复兴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后者认为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原因: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3)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因信称义。‎ ‎(4)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立:追求民主政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 影响: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最充分动员。‎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价值;根据材料“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可知,古希腊学者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崇尚理性。‎ 根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人文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2)不同:根据“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可知,材料二认为文艺复兴是“真理的重新恢复”。根据材料“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可知,材料三认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 内涵: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强调的是文艺复兴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而材料三认为文艺复兴侧重精神层面的新生,因此其内涵是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得到发展,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从文艺复兴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来看,当时封建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3)事件:根据材料“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可知,涉及的事件是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主张:根据材料“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特权,主张因信称义。‎ ‎(4)破:本问考查启蒙运动批判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主要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立:本问考查启蒙运动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同时启蒙思想家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 影响: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从思想角度看,启蒙运动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对当时的政治体制影响来看,启蒙运动冲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从对法国的影响来看,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最充分动员。‎ ‎28.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 材料四 ‎ ‎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 ‎【答案】(1)观点: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 变化:明朝后期,传统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 ‎(2)不同:材料二高度推崇孔子。‎ 原因: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孔子提倡道德自觉,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与伏尔泰的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泰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 ‎(3)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托古改制)‎ 原因: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力量弱小;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4)评价角度: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有所区别。‎ 史实: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解析】‎ ‎【详解】(1)观点:根据材料“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可知,李贽认为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 变化:根据所学可知,李贽生活于明朝后期,其反对盲从孔子,说明当时传统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 ‎(2)不同:根据材料“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可知,伏尔泰高度推崇孔子。‎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其反对天主教和封建专制,而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正值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封建斗争;伏尔泰尊崇孔子的目的是借儒家思想中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根据材料来看,伏尔泰过分推崇儒家,原因在于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泰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 ‎(3)特点:根据材料“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从策略角度看,康有为主张变法,借助孔子的名义可减轻变法的阻力;从阶级力量来看,当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力量弱小;从社会文化环境来看,康有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且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根深蒂固。‎ ‎(4)评价角度:根据前三则材料的主旨可知,前三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根据材料“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可知,鲁迅从统治者对孔子利用的角度评价。‎ 史实: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借儒家来维系大一统;袁世凯“尊孔复古”, 借孔子复辟帝制。‎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