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2018-2019 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 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 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3.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 绸已达 266 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 ) A.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B.受黄道婆纺织术的影响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 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5.据统计,唐代江南士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 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士人。这反映了( ) A.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 B.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 6.唐代,长安城东西两市规定:“京城内诸坊市宅舍,辄不得毁拆,自有正铺者,不得于 铺前更造偏铺。”这表明唐代( ) A.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B.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C.政府对市场管理严格 D.城市秩序比较稳定 7.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 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A.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B.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D.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8.明朝邝璠的《耖田》中写道:“耙过还需耖一番,田中泥土要均摊,摊得匀时秧好插, 摊不匀时插也难。”这反映出( )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农耕生产技术的改进 C.土地利用率得以提升 D.水稻种植走向规模化 9.1992 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500 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 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这 表明( ) A.印第安人反对经济全球化 B.先进文明冲击了落后文明 C.两种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D.历史的价值判断有相对性 10.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记载:“鲁滨逊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 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 A.早期殖民扩张 B.圈地运动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11.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 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 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12.根据下列表格(单位:万亿元)中的内容,推测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 )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含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 374 91.8(140) 45 42 34 A.1765 年 B.1850 年 C.1914 年 D.1970 年 13.《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例如英国,到 1914 年,已在国外投资了 40 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 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 450 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到 1914 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 ) A.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B.工业革命加速西欧国家资本积累 C.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强大 D.西方列强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 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下列发明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 ) A.富尔顿发明汽船 B.爱迪生发明电话 C.福特制造出第一辆汽车 D.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5.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 序阶段。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 缫丝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这一变化说明( ) A.太湖地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 B.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 C.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6.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 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 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 入超局面 17.从 1872 年到 1875 年,清政府每年派遣 30 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 3 个月要学习 14 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 A.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B.改革传统教育制度 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D.践行 中体西用思想 18.右图是 1926 年 10 月 10 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 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 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③物质生活的变迁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工商业者群体意识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 量,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民主革命、抗日救亡等众 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对此,下列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 A.工商业者依旧属于传统的社会群体 B.工商业者投身社会事务是有利可图 C.工商业者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D.工商业者是倡导革命的新中坚力量 20.右图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 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 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21.1979-1981 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 5000 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 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 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22.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 3.0”,而对比雄安,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 路反复被说起。下列有关“深圳和浦东的崛起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它们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 C.它们都是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关键步骤 D.深圳特区是 90 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3.1872 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 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 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主要说明( ) A.当时的交通规则规定靠左通行 B.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出现汽车 C.当时的上海已经产生近代交通规则 D.当时的上海由公共租界控制 24.据载,孙中山在 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割了辫子,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被枪口逼迫剪 了辫子,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前夕割了辫子。这说明( ) A.革命党人的行为与动机具有一致性 B.辛亥革命开启近代社会习俗变革潮流 C.孙中山是剪辫运动最早的倡导者 D.辫子去留成为当时是否革命的风向标 25.20 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 的服务,这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 B.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C.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 D.只是应对大危机的举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6 题 16 分,27 题 14 分,28 题 20 分,共 50 分) 26.(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纷冶铁煮盐, 积蓄雄厚的经济力量,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于西汉皇朝都是十分不利的。公元前 117 年, 汉武帝规定,招募盐户煮盐,资用自理,由官府供给煮盐用盆,煮成后,由官府按所值给价。 至于铁器的生产,则规定在产铁地区设立铁官,就地冶铸,不产铁的郡国设立小铁官,利用 收集废铁冶铸。食盐和铁器一律由官府统一销售,禁止私卖私铸。……经过整顿,盐铁的产 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01 年到 1907 年,张謇先后创办了 19 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 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 (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 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 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 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 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了移风易俗作 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8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张謇在这一时期创办企业的有利条件。(8 分) 2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 棉花贸易。19 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 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 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 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 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 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 该体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8 分) 材料二 1953—198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 年 4.5 1958—1962 年 4.3 1963—1965 年 11.1 1966—1970 年 3.9 1971—1975 年 4.0 1976—1980 年 5.1 1981—1985 年 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53-1985 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 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6 分) 28.(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 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 1933 年罗斯福 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 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 国家支出达 350 亿美元,……使经济在 1933 年夏和 1934 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 年和 1937 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 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二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 20 年(1957—1977 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 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 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 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 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 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突破。这也为 1992 年党的十四 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 90 年代初,已经 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 90 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 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并简述新政的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78 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 革不断深化的原因。(10 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ACA 6-10:CCADA 11-15:ABDAD 16-20:BDCCD 21-25:ACCDA 二、非选择题 26.(1)背景:富商大贾和诸侯王冶铁煮盐,积蓄雄厚力量, 威胁中央集权;操纵物价,激 化社会矛盾。 影响:抑制富商大贾和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物价,缓和社会矛盾;盐铁产量 销量增加,政府收入增加;但阻碍了民营工商业的发展。(8 分) (2)贡献:兴办实业;重视教育,兴办学堂;重视社会公益事业。 有利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8 分) 27.(1)条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行自由主义;国内政 局稳定。 影响:冲击中国的棉纺织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 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8 分) (2)1963~1965 年。原因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政策,经济恢复和发展。 1981~1985 年。原因是国家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6 分) 28.(1)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 的责任。 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0 分) (2)特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 经济的转变;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 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前 20 年“左”倾错误严重,经济发展受阻;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 放;勇于突破传统理论模式;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