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考点17 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着传统商路。 (4)技术条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扩充。 (5)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新航路开辟的概况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新航路 1487 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欧洲到非洲,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7 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在新航路的开辟 中第一个到达印度的航海家 1492 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欧洲到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1519—1522 年 麦哲伦、(船 队) 葡萄牙 西班牙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 洲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船队最早完成环 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3.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商业革命使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 大,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3)殖民掠夺之路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与法国为代表。西欧国 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4)人类思想震撼之路 2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威信。学# 二、荷兰的殖民扩张 1.条件 (1)经济条件 素有经商传统,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之一。 (2)地理条件 优越的地理环境,地处大西洋沿岸。 (3)政治条件 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成立了荷兰共和国。 2.表现 (1)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展不平等贸易。 (2)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抢占殖民地。在美洲,建立新阿姆斯特丹等殖民地;在非洲,从葡萄牙手中 夺取好望角;在亚洲,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还一度占领中国领土台湾。 3.结果 17 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三、英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1)经济条件 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利益;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 奠定了物质基础。 (2)地理条件 地处大西洋航路的中心。 (3)政治条件 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4)军事条件 拥有欧洲首屈一指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保障。 2.表现 (1)1600 年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商业贸易飞速发展。 3 (2)抢占殖民地,殖民掠夺,殖民争霸。 ①英西战争:1588 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②英荷战争:1651 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夺取了新阿姆斯特丹。 ③英法战争:通过 1756—1763 年的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 度的殖民地。 考向一 从多种史观看待新航路的开辟 史观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文明史观: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 的历史。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 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 息文明;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新航路开辟前后是两个世界,15~16 世纪,西欧国家开辟了 新航路,进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 洲文明、美洲文明等不同文明碰撞,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 圈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 变的进程*网 全球(整体)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 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 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开始汇合,逐步打 破了孤立、分散状态,成为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世界历 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雏形开始出现 近(现)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 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 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 等方面的转变 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 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 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落后地区的开发,是人类社会走向近 代化的新起点 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 济、思想、外交等大事的历史,更是与 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 促进了物种交流,从此欧洲市场扩大,并发展到世界范围, 世界各地之间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改 变了世界的面貌 【典例引领】《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 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 1500 年;这时,它们 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 材料表明 A.地理大发现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 B.1500 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 4 C.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 D.新航路的开辟推物种的交流 【答案】D 考向二 早期西方殖民扩张的途径 (1)殖民掠夺 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 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 (2)殖民贸易 西方殖民者在建立殖民地的同时,与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3)黑奴贸易 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还掳掠大量非洲黑人将其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 的黑奴贸易。在 15—19 世纪近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 【典例引领】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 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 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材料说明早期殖民制度的本质是 A.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B.通过垄断市场促进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掠夺金银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D.垄断贸易,保护国内市场 【答案】C 5 考向三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1)目的 建立殖民地,掠夺金银等财富。 (2)性质 封建王室控制下的封建性殖民。 (3)殖民方式 采用暴力抢劫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罪恶的黑奴贸易和种族屠 杀,打着“传播基督文明”的旗帜。%网 (4)结果 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反而加速了本国封建制度的衰落。 【典例引领】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 年,从这里出口了 400 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 世纪,其产量约为 16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 1600 年后到 18 世纪西班牙殖民地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激增并大量流入西班牙,引 起西班牙的“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故选 D。西班牙将掠夺来的黄金用来满足 封建贵族的奢侈享乐,导致黄金大量流入英国、荷兰等国,因此没能带来其国力的增强和贸易的进展,故 A、C 两项错误;直到 18 世纪中后期,英国才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故 B 项错误。 考向四 全面客观地看待殖民主义的影响 (1)对世界市场而言 6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推动了世界的一体化进程。 (2)对殖民国家而言 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而言 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落后。 ②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进 步,冲击了殖民地旧有的生产关系。 【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 100 多年前,马克思做了关于殖民主义的真理性的判断: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对此理论历史学家有如下观点: 第一,殖民主义对东方世界的破坏是本质的,实在的,长远的和多重的。 第二,殖民主义对东方世界的重建是现象的,被动的和想象的。 将以上理论与历史事实进行比照,对其中有关殖民主义的观点进行说明。 (可对其中任意一种观点进行阐释,另有观点亦可) 【答案】观点一:列强在殖民过程中,对东方造成破坏,侵害了东方国家权益。 说明:为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列强对东方世界发动的侵略,严重践踏了他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主权, 疯狂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当地的经济命脉;列强无视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使 大量无辜百姓流离失所,造成极大的精神损失;疯狂掠夺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人类文明遗产。 总之,列强的侵略使这些国家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观点二:列强在对东方世界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明。 说明:经济上,随着旧经济形态的破坏,近代生产方式传入;政治上,旧的外交制度和机构逐渐走向近代 化;思想观念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生活方式上,西方的饮食、服饰、交通、报刊等 影响着民众的生活。 观点三:列强对东方世界带来的是破坏作用,阻断了文明进程。 说明:东方世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如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同时缓慢地孕育着自己的文明发 展,如早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中国古代朴素的民主思想;外来侵略中断了东方文明自身的历史进程, 使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进程。 7 1.著名文人爱特生说,17 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马克 思说,1662 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上述 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当时 A.商业革命发挥的效应 B.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C.明清对外政策的影响 D.出现西学东渐的潮流 2.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 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 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3.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 1︰6 上下, 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 1︰15 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 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8 4.“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 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 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5.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 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 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6.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 年 份 欧 洲 美 洲 非 洲 1650 年 18.3% 2.4% 18.3% 1750 年 19.2% 1.6% 13.1% 据此推知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9 7.“17 世纪和 18 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 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材料认为荷 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A.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 B.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C.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 D.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 8.1651 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 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9.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 世纪末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地被引种, 进入 18 世纪以后,在欧洲得以大片种植。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 得以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前提是 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C.玉米的价值与功用 D.欧洲人开放的理念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说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运动,主要是就其发展趋势或结果而言的。我们还应该说,它是一 场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扩张,或双重扩张。关于荣誉的追求是否属于地理大发现的三大追求(上帝、 荣誉和黄金)之一的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当我们讨论荣誉之类的问题时,千万不能忘记:主观的追求不 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那背后的客观条件或客观可能性才是根本性的。 ——摘编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地理大发现”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10 1.(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2.(2017 年北京卷)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 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3.(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 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 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 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 物蛋白。 11 1765 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 世纪 60 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 世 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 1910 年,美国已经拥有 280 多个大豆品 种。1931 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 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 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考点冲关】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因此成 为世界贸易重要参与者和获利者,故 A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故 B 项错误;明清时期 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故 C 项错误;西学东渐指的是西方的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与材料现象无关,故 D 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科学历史观是科学说明历史事件的本质,但材料中不同地区的人们 评价历史事件有自己的主观目的,不能说是全部科学,A 项排除;上述不同评价不缺乏相关史料实证,B 项 排除;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是站在民族受侵略奴役的角度来评价的,不是其视野的开阔与 否决定的,C 项排除;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解释,D 项正确。*网 3.【答案】B 4.【答案】D 12 【解析】依据材料“它不仅……而且……这对科学的……”可知其强调的不是对美洲的发现,故A 项排除; 资本的原始积累缘于早期的殖民扩张,且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欧洲社会转型进行 阐释,故 C 项排除;依据材料中“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可知其强调的是 新航路的开辟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故 D 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扩展。上层教育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不能就此推断社会上 层政治地位稳定,故 A 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从表 格中无法得出基础教育普及,故 C 项错误;从表格中可得看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中的店主和制造业者 的教育水平都有所提升,而雇工和牧民都没有变化,这表明资产阶级的教育力量在上升,有助于生产方式 的变革,故 D 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依据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可见,1650 年至 1750 年欧洲人口在 世界人口所占的百分比有所增加的同时,美洲、非洲所占的百分比均有大幅度的下降,表明此时欧洲殖民 者正在疯狂屠杀美洲的印第安人及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体现了 17、18 世纪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加快,故 选 C。欧美国家的移民政策与欧洲人口比例增加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不全面,D 项与表格信息无 关,故排除。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材料未反映出荷兰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故 A 项错 误;根据材料“17 世纪和 18 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靠商业起家的荷兰因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即没有及时发展工业而由盛转衰,故 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荷兰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故 C 项错误;材料亦未体现出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 国家是其衰落的原因,故 D 项错误。.网 8.【答案】B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15 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玉 米从美洲传播到欧洲,先在意大利、法国较早地被引种,后到 18 世纪以后玉米在欧洲大片种植,并得到广 13 泛使用。可见 15 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得到扩展,欧洲各国之间及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使 玉米在欧洲大片种植,故选 A。材料反映了玉米不仅满足欧洲人粮食的需求,而且作为牲畜的饲料,故 B 错误;C、D 所述均非玉米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关键和前提,故排除。 10.【答案】示例一 信息: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运动。 分析:①从原因看——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推动; ②目的看——寻金热,对黄金的需求(这里商业危机可以不答); ③结果看——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④影响看——资产阶级得到暴利,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 总结:新航路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社会进步。 示例二 信息: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扩张(或双重扩张)。 分析:①从领导看——早期领导者是西葡国王等封建统治阶级; ②从目的看——为了追求黄金等财富、土地和奴隶,建立殖民帝国; ③从结果看——掠夺的黄金在西葡未转化为资本; ④从主力看——哥伦布等进取精神的资产阶级为主; ⑤从影响看——掠夺的黄金流向英、法、荷,加快了资本积累。 总结: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扩张(或双重扩张)。 示例三 信息: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结果。 分析:①从原因看——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需要; ②从目的看——欧洲出现寻金热,对黄金的需求; 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东西贸易商路; ④从结果看——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⑤从影响看——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 总结: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示例四 信息:对荣誉的追求。 分析:传播基督教,为上帝服务——宗教荣誉;精神上——积极进取精神;追求财富、黄金——物质上的 荣誉;扩张领土,建立殖民地——政治上的荣誉。 总结:地理大发现是对经济、政治、宗教、思想上荣誉的追求。 【直通高考】 14 1.【答案】A 【解析】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 16—18 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 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 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 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 20 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 B; 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 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 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 D 排除。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新发现》(NOVA,REPERTA)”以及图片中的“罗盘”、北美洲即可知是新航路开 辟。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 正确。A、C、D 描述的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内容。 3.【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豆制品;农书 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 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名师点睛】本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切入,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科 技领先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历史意义。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