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阶段试题(选修)(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阶段试题(选修)(Word版附答案)

江苏省如皋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考 高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 传承了( ) A.孔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治国思想 C.孟子的义利主张 D.墨子的兼爱思想 2. 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 欲牵蔽”,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3. “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 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缺陷, 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 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4.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 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与材料中所说的“转 变迹象”无关的是( ) A.“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B.“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阅读下列《1838~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6. 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 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 A.林则徐 B.洪仁玕 C.张之洞 D.康有为 7. 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以“商办官助”方式经营企业,一方面吸收官股,另外再招商股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同时他要求官方下令若干年内在其周围百里之内不得另设工厂。上述情况说明( ) A.张謇经营的企业是官办企业 B.张謇采取“商办官助”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C.民族资本受到官僚资本的压制 D.民族资本对封建势力存在依赖 8. 1895 年清政府认识到,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 等措施中“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这表明清政府( ) A.保护扶植私人资本 B.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C.政治改革提上日程 D.广开财源筹集对日赔款 9.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 曾 子 的 名 句“ 吾 日 三 省 而 思 ” , 告 诫 国 人 勿 忘 国 耻 , 一 时畅 销 全 国 。 由 此 可 知 ( ) A.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 C.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10.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国家转 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1.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所有制构成示意图。据此判断, 该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1961 年中央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据表中信息推断最合理的是( ) 时间 会议 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 年 3 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 大会议 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 年 8 月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通过《工业 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 年 10 月 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 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农业合作化造成严重后果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D.中央已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13. 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 焦点问题。右图是 1983 年 9 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 题是( ) A.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B.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14.1977 年 9 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 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 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5.从 16 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 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 组别 甲 乙 丙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匹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欧洲、美洲、非洲 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 D.欧洲、亚洲、非洲 16.《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 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 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 理解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17.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 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 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8.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 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表明工业革命 ( ) A.有助于生产的合理化 B.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D.降低了社会人文关怀 19.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 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 A.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B.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 C.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20. 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 作为人也应该具有。下列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 A.“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B.“美德即知识” C.“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D.“信仰即可得救” 21.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主张是 ( ) A.“因信称义” B.“天赋人权” C.“人非工具” D.“政教合一” 22. 下图漫画反映了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射向国王盾牌的“利剑”应该是( ) (第 22 题)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23. 1932 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 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 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 这 25%下降到 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 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下列哪项措施最易导致上述现象( ) A.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24. 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 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浪费性支出”提供有力依据的是 ( ) A.兴办公共工程 B.开展蓝鹰运动 C.实行通货紧缩 D.政府整顿银行 25.下表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联邦法院对几个重要案件的判决结果。这些判决结果表明( ) 时间 案件 判决结果 1935年5月 国家复兴管理局指控谢克特家禽公司违 反鸡肉生产行业制定的规则 国家复兴管理局违宪 1936年1月 美国(联邦政府)诉巴特勒违反农业调 整法 农业调整法是国会立法权对地 方经济活动的违宪性使用 1936年6月 企业主诉纽约州建立妇女和童工最低工 资制 纽约州无权制定最低工资制法 案 A.美国的司法体制较为落后 B.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 C.罗斯福新政冲击了旧秩序 D.三权分立体制制约美国发展 26. 撒切尔夫人(1979~1990 担任英国首相)上台后,将 20 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 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这一举措( ) A.加大了国家干预的力度 B.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C.全面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D.推动“混合经济”的出现 27. 沈志华说:“(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 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 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符合革命前设想的措施是( ) 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 D.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28. 1958 年,苏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但在赫鲁晓夫的要 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 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 A.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 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C.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 D.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29.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 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 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夸大了“苏联模式”的作用 30.1952 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肯 定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要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也仍然要起作用。这说明斯大林 ( ) A.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试图恢复新经济政策 C.开始了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D.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 31.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 国民生产的 40%,这一现象的出现( ) 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C.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32. 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 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大多数工人和职员 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一部分农民指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 成果的真正主人。”材料反映出( ) A.“冷战”影响了苏联社会的稳定 B.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 C.苏联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已名存实亡 D.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取得任何成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计 40 分。 33.(12 分)“新民本思想”是明清之际形成的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潮,是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形 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政治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 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 “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 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时,却 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 新民本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 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 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 谓一统”。 ——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旧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 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差异。(7 分) ▲ ▲ ▲ (2)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约束君主权力的主要措施。(3 分) ▲ ▲ ▲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民本思想”。(4 分) ▲ ▲ ▲ 34.(12 分)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 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 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 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移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 1956 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 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 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 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 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看,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 的变化?(5 分) ▲ ▲ ▲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1 分) ▲ ▲ ▲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国有化的浪潮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 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4 分) ▲ ▲ ▲ (4)结合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谈谈你的认识?(2 分) ▲ ▲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20 世纪初,清政府将振兴农务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1905 年学部在《奏定章程· 学务纲要》 中要求各省速设农业学堂,无论城乡市镇皆要酌量筹设,到 1912 年,全国农业学堂总数已达 263 所,在堂学生 15379 人。1906 年又在农工商部下设 农务司,1907 年又令各省在劝业道设农务科掌 管农务。1907 年 10 月,农工商部又 拟定《农会简明章程》23 条,奏请朝廷谕允颁行,到 1911 年 初,全国成立农务总会 19 处,农务分会 276 处。1909 年清政府颁布《推广农林简明章程》第 22 条, 强调“如有公正殷实绅商招集股款,收买民荒,由地方官提案给印照,准令开办”。据不完全统计, 晚清时期有农业公司 171 家,资本额 6351672 元。 ——摘编自苑朋欣《晚清时期的农业变革及现实启示》等 材料二 面对滚滚而来的黑色尘暴及其引发的土地资源危机,美国一些学者呼吁人类必须从维护生物 共同体的整体性、多样性出发,去尊重和保护自然。1933 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临时性专门机构 ——土壤侵蚀局。1933 年国会颁布的《农业调整法》 规定农场主将耕作总平均亩产量的 15%退出生 产。1934 年《琼斯一康纳斯法》将减 产范围扩大到裸麦、高粱等。1936 年国会通过相关决议对主 要农产品实行生产控制,1936 年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将农作物分为消耗地力和增 强地力两大类。1938 年国会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该法对耕作定额 土地而又遵守土地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新政”的农业专家们还引导农场主改进耕作方法, 学会科学种田,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 ——摘编自王向红《罗斯福“新政”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和清政府农业措施的异同。 (4 分) ▲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有关农业措施的背景和积极作用。(6 分) ▲ ▲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上述改革对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2 分) ▲ ▲ ▲ 江苏省如皋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练习 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B 2.C 3.D 4.D 5.B 6.C 7.D 8.B 9.C 10.D 11.A 12.D 13.A 14.D 15.A 16.D 17.D 18.D 19.C 20.A 21.A 22.C 23.C 24.A 25.C 26.D 27.D 28.C 29.C 30.A 31.C 32.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计 36 分。 33.(12 分) (1)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3 分) 主要差异: 内容主旨不同:前者包含尊君(呼唤君主集权)思想;后者包含限君(解构君主专制)意识。 产生背 景不同:前者是小农社会;后者是是手工商业时代。(4 分) (2)主要措施: 扩大宰相权力(提高宰相地位);使学校具有治理国家的功能;地方分权。(3 分) (3)评析: 新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但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羁绊;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提出近代的民主思想;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近代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先声,但未对当时 社会产生直接影响。 约束君主权力,但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4 分) 34.(12 分) (1)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国有制)到允许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2 分) 原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3 分) (2)事件: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 分) (3)需要:恢复战后经济;巩固资本主义统治;调控社会经济;应对经济危机;顺应第三次科 技革命潮流。(每点 1 点,共 3 分,言之成理即可) 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 分) (4)认识: 不能把“国有化”、“私有化”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国有化、 私有 化只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 现代国家中都可以从本国的需要出发,利用“国有化”或“私有化”发展民族经济; 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 的关系,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 (每点 1 分,任答两点给 2 分) 35.(12 分) (1)同:成立相关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注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2 分) 异:罗斯福:把减耕减产(控制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相结合。(1 分)清政府:以复兴发展 农业为主要目标。(1 分) (2)背景: 美国存在严重的土地资源危机;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吁;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3 分,任答三点即可) 积极作用: 提升了公民的责任担当意识,利于其他领域新政措施的推行; 恢复了地力,保护了土壤,利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利于缓解美国经济危机和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开创了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3 分,任答三点即可) (3)启示: 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继续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适时改进农业发展模式等。 (2 分,任答两点给 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