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3.商朝和西周时期,农官对劳动者进行严密监管;春秋战国时期,农官对劳动者的直接监管放松。这种变化反映出 A. 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下降 B. 农官的职能发生了实质性转变 C. 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D. 农业管理制度出现了倒退逆转 4..明代张履祥曾记载:一般人家“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正与男事相类……男治田可十亩,女养蚕可十筐,日成布可二匹,或纺纱八两,宁复忧饥寒乎?”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 A.农业商品生产已相当发达 B.以织助耕是主要经营方式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5..“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上述成语词组能够集中展现( ) A. 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 B. 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 C. 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精神 D. 儒家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 6..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7..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其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业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8..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 ( )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 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9..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 )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 6 - 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0.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获得足够兵源,抵御外族入侵 11.康熙二十三年六月初五日,康熙帝发布的文告。“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但创收税课,若不定例,恐为商贾累,当照关差例,差部院贤能司官前往,酌定则例”。该文告表明( ) A. 康熙已有较强的自由贸易思想 B. 农商地位趋于等同 C. 康熙客观上顺应了近代化潮流 D. 海禁政策寿终正寝 1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导致其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 ) 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3.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杆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看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14.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朋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21%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 ) A.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民族资本较之于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5.《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应该在于追求 ( ) A.完成工业化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族独立 D.实现民主政治 16.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 )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17.下面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年7月—1944年)。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 6 - 18.工业化建设需要原始积累。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 ) A.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B.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运动 19.下图为《唐僧东方取经》漫画,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唐僧东方取经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片面发展农业生产 D.脱离了生产力水平 20.下图是1979年3月15日上海《文汇报》登载的瑞士雷达表广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中国市场上做广告的外国品牌。此广告的出现说明 ( ) A.中国企业已注意面向市场 B.中国企业的自主意识已提高 C.中国的对外开放已初步展开 D.外国商品在中国具有竞争力 21.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下图展示了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评价结果。它说明 ( )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22.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为4 947家,从业人员为4 200万人,三资企业为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为68万家,注册资金为17 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已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23.2009年7月,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贴子,在短短一天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决定了社会的舆论导向 A.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4.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 ) A.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 B. 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 - 6 - C. 强调两者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D. 指出了两者都存有的弊端 25.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 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了殖民霸权的角逐 C. 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 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一. 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5分) 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并请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5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时期的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观点的理解。(6分) 27.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 [单位:千元]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发展状况: 材料三 - 6 -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期间中的工业化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意义如何?(10分) 根据材料三,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 28.头饰与服装与社会风尚是一种记忆,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宣布“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否则“杀无赦”。从此,头发之去留,不再是个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而是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上升成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武昌起义胜利后,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剪除辫子作为去旧图新的标志。当时《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一时间,剪辫的浪潮便如风起云涌,浩浩荡荡,迅速席卷大江南北…百度·百科 材料二 清代-官服 民国中山装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扬州地区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盐商奢靡之风盛行,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尽事奢华——向曰‘扬气’……鸦片战争后,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成“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根椐材料一指出两次头饰变革的政治意图是什么?村料二中国的服饰变化折射出怎样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风貌?(8分) (2))材料三中的“扬气”指什么?。它的出现对当时思想观念有何影响?试结合材料和所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社会风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8分) - 6 - 历史半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淮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5 ABCBB 6-10 DDADB 11-15 CBDBC 15-20 DBADC 21-25 DCACB 二. 材料题 26. 经济状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分) (1) 举措:祭祀农神,祈祷丰收,兴修水利工程等。(3分) 新型经济:商品经济(2分) 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等。(3分) (2)变化: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分) 理解:明清时期,尽管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下,新的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最终使得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日渐衰落。(3分) 27. (1) 特点: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分) 形成原因: 发展时间短,起步晚; 缺乏原始积累(资金少) 缺乏近代教育体系支撑(技术差)(2分) (2) 特点1:重工业发展快,工业结构改善 (2分)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借鉴苏联经验 (2分) 特点2:东北地区为中心(2分) 原因: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良好;靠近苏联方便受援(2分) 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分 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2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2分) 28. (1)清政府意图:精神上征服汉人,巩固满清统治 (2分) 革命派意图:革除旧习,推动辛亥革命发展(2分) 精神风貌:专制统治 等级森严(2分) 民主、目由、平等和独立;(2分) (2)扬气:盛行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尚 (2分) 影响: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2分) 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4分) - 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