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三月线上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三月线上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周王一般根据纳贡者的地位及其与成周距离的远近,确定向诸侯等索取贡赋的多少并形成定制。如果诸侯不按时人贡,周王可以责罚或直接征讨他们,即“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关系成为了基本的社会关系 B.家国同构政治结构雏形初现 C.分封制有利于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D.中央集权行政体制已经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他的后学们认为:原来针对国家、人民所施行的“恕”,实际上需要从 与自己直接互动之人际关系开始做起,最低限度是“勿失其所恶于人”,就是说即使未必对人有益,至少是无害于人。这一时期儒家对“恕”的理解 A.体现了由政治意涵到道德意涵的转变 B.成为了社会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 C.促进了统治者治国策略的根本性变化 D.确立了儒家学说的社会主流地位 ‎3.图1为成都市郊汉墓画像砖上的“收获图”。这反映出汉代 A.农业生产技术世界领先 B.成都平原成为农业中心 C.小农经济形态趋于成熟 D.农业工具运用较为充分 ‎4.宋代的监察制度承袭唐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以往只负责言谏的谏官与御史台官员一样拥有了监察的权力,地方上以路作为监察区。这表明宋代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强化了专制集权 C.形成了严密的制度体系 D.实现了权力制衡 ‎5.关公祠庙自隋唐以降至明清,逐渐由宫廷、军队而遍布乡野村镇。有庙便有戏,关公民间戏直接从宋元宫廷、军队中而来,借助祠庙文化而得以持续发展。这可以用来说明 A.理学思想遭遇了挑战 B.戏剧的教化作用始现 C.儒学观念渐趋世俗化 D.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 ‎6.明代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记载:“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据此可知,当时 A.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缓慢 B.重农抑商的观念在民间淡化 C.朝廷放松了对商业的管控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7.图2为明代容与堂刊本(刻印的书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插图。由此可知,明代 ‎ A.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浓厚 ‎ B.活字印刷巳经普及 C.文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 ‎8.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清代按照不同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制度,实行了多种行政体制,如盟旗制、郡县制、土司制、乡姓制等,这些行政体制既不同于汉制,又不同于原少数民族旧制,全都经过了改造。这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治基础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缓解了清朝廷与地方的对立 D.拓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9. 表1‎ 某学者总结了清朝的“三副面孔”,如表1所示。这反映了 A.清政府腐败致外交接连失利 B.中国外交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自戊戌时期构建的“公共空间”开始,亲自办报或在报刊上抒发自己的观点主张成为各类人士和群体言说政治、参与社会变革的直接手段。这表明维新运动 ‎ A.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普遍选择 B.开启了政治参与的新模式 C.使报刊成为政治宣传的主要工具 D.照搬了西方启蒙运动路径 ‎11. 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发布选举通告:实行选举时,须按名逐一提出,逐一讨论,逐一表决,使选民尽量发表意见,还要收集选民关于自己实际生活和对政府政策法令意见的提案,在此基础上开好区、县、省三级苏维埃代表大会。由此可知,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B. “三三制”原则得以贯彻执行 C.“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成果 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雏形初现 ‎12. ‎1930年3月28日,《申报》第3版刊载了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改定股额招股的启事:股息自交股之次日起至年底,结有盈余,分两期计算。在四月内交股者,可分配全年股息,四月后交股者,享有半年股息。这 A.有利于扩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 B.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成效 C.体现了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S制 D.配合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运动 ‎1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基础上设立了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这些举措 A.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 B.主要针对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 C.顺应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的要求 D.是争取英美盟国援助的有效手段 ‎14. 1956年,在制定科学规划过程中,周恩来指示:科学规划要为生产服务、为国防服务、为发展科学本身服务,三者要兼顾;要尽量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瞄准当时的新兴科学、新兴技术,不失时机地“迎头赶上”。这一指示 A.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得到认同 B.使新中国科技水平迅速领先于世界 C.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深人实施 D.有利于科技发展与现实需要相结合 ‎15.某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活动的范围扩展到整个国际舞台,而此前基本被局限在半个舞台上,同时,这一扩展也有着深刻的国内政治意义,是此后一系列国内政策转变的先导。诙学者意在强调 A.外交政策转向有深刻的国内背景 B.外交突破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条件-‎ C.对外开放以中美建交为基本前提 D.不结盟政策有利于扩大外交空间 ‎16.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商业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方面,以国有商业企业为基础组建股份制企业;另一方面,国有小型商业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与此同时,大批个体商业和私营商业蓬勃发展^这些现象表明中国 A.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社会经济的活力被激发 D.商业企业间真正实现了协调发展 ‎17.苏格拉底确实为雅典引进了“新神”,他主张神就是理性,表现在以人为中心的宇宙万物合目的的设计与合理秩序中,因此人应发挥理智本性自决世俗事务,自行规范伦理生活。由此可知,该主张 A.推动了人人平等的实现 B.使雅典人形成了崇尚理性的风气 C.尚未摆脱宗教迷信干扰 D.有利于提升雅典公民的道德素养 ‎18.某学者认为:罗马人创制罗马法主要源于自身的努力,但罗马法的发达(最高裁判官法和万民法的出现)和罗马法学的产生则无疑是与接受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相联系的。该学者意在强调自然法 A.适应了罗马法发展的需求 B.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C.纠正了罗马习惯法的弊端 D.改变了罗马法律的发展方向 ‎19. 18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的行政官员队伍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个系统。政策制 定的预案收集由事务官进行初步筛选,提出相应意见后交政务官处理。作为政务官的内阁大臣是英国政治的“大脑”,所有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都由内阁提出并制定。这表明英国 ‎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一定提高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议会已丧失了制约政府的权力 D.行政分立体制已形成 ‎20.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髙层住宅,能更髙效地利用土地,提髙居住面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价值理念 B.经济布局得以优化 C.科技进步助推生活方式的革新 D.社会结构发生巨变 ‎21.图3是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的作品《小提琴和烛台》这一作品 ‎ A.反映了浪漫主义美术的衰落 B.体现了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 C.印证了印象主义绘画的发展 D.张扬了现实主义美术的个性 ‎ ‎22.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先后提出“技术决定一切”和“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人们掌握先进技术,学会生产管理。斯巴顿的年轻矿工曾在一班工作时间内用风镐采 煤超过定额的13倍,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沿用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氛围浓厚 C.积极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开始显现 ‎23.1981年,法国社会党领袖密特朗成功当选总统,当时法国的经济困难重重。他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如改革税收制度、扩大就业、增加社会福利、按生产系列调整工业结 构、鼓励投资与革新、增加科研经费、发展高精尖技术等。这些举措 ‎ A.超出了法国的经济能力 B.充分采用了货币学派的相关主张 C.延缓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D.提高了法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24. 表2‎ 表2为20世纪60年代后有关世界形势的若干史实。由此可知 ‎ A.霸权主义的世界影响力持续减弱 B.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 C.政治格局演变深受全球化的影响 D.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25.先秦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说“宽则得众”(《论语·‎ 尧曰》)、孟子说“与众乐乐”(《孟子·梁惠王下》)。由此可知,先秦儒学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极力宣扬“兼爱”思想 ‎26.下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 ‎27.宋代,很多士大夫在绘画上除了创作吟咏性情的文人画外,还好画“世俗人物”,创作了许多诸如《货郎图》《纺车图》等表现城乡百姓世俗生活的作品。这一现象折射出 A.市民文化走向勃兴 B.绘画主流出现转向 C.士大夫阶层的衰落 D.理学影响艺术创作 ‎28.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达到69057件。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 A.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 B.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 C.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 D.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 ‎29.右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D.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形成 ‎30.19世纪中后期,西方民主观念逐渐传入中国,“议会、民权、自由、宪政、权利”‎ 等成为热门词汇。清末民初,“革命、共和、民主”等成为流行词。五四时期,“自由主义民主”“革命民主主义”等词语成为新宠。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西方民主体制被照搬到了中国 B.民主流派众多干扰了救亡道路的抉择 C.实现共和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 D.民族危机加剧推动了民主观念的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题为必考题,毎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2、33题为选考题,考生二选一作答。‎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 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 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田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13分)‎ ‎3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民国初年,张謇出任北洋政府的工商、农林两部总长(后合并为农商部)。在1913年至1915年的两年任期内,张謇共颁布和制定法律、条例二十余种,诸如《公司注册规则》《公司保息条例》《商人通则》《矿山条例》《奖励条例》《边荒承垦条例》《森林法》《证券交易所法》,等等。这些经济法规涵盖公司、金融、矿业、农业、引进外资等各个方面,成为近代史上中国政府颁布的一次较为完备的经济立法。张謇主张对民营企业采取“提倡、保护、奖励、补助”的保育主义政策,1913年,张謇在农商部《关于利用外资振兴实业办法给大总统呈文》中,又拟就引用外资的具体办法:主张采取合资、借贷、代办三种形式,并规定外商投资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摘编自刘远柱《民国初年张謇与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及实践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张謇经济改革的主要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张謇经济改革的意义。(9分)‎ ‎3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无遗。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截至1941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由于英国的海军运输发达,又有强大的海军,故此法对英国极为有利。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资。从此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地贯彻执行。‎ ‎——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