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记载,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材料说明春秋时期国君的来源主要是 A. 天子的同姓亲族 B. 天子的姻亲妻党 C. 古王后裔 D. 殷商旧族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这说明春秋时期国君的来源主要是天子的同姓亲族,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天子的姻亲妻党是主要来源,故B排除。古王后裔,只占十之一,故C排除。殷商旧族,也不是主要来源,故D排除。‎ ‎2.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造成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 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C. 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D. 受中国宗法制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注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主的宗法关系,用以维护统治,排斥女性,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3. 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 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A. 中央集权制度 B. 宗法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封建制度 ‎【答案】C ‎【解析】根据“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 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可得出其与中国的分封制相类似,故C正确。‎ ‎4.阅读下列表格,有资格继承周天子王位的是 妻(正配) ‎ 大姐(28岁)‎ 二哥(23岁)‎ 妾(侧室) ‎ 大哥(26岁)‎ 三哥(20岁)‎ A. 大姐 B. 大哥 C. 二哥 D. 六哥 ‎【答案】C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一是“嫡”,二是“长子”;是否是“嫡”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嫡”子中的“长子”为大宗。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因此选C。其它三项不符合题意。‎ ‎5. 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 大禹 B. 成汤 C. 周武王 D. 秦王嬴政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的统治者是秦王嬴政,因为他是第一个我国第一个皇帝,所以又叫秦始皇。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 ‎6.《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实行郡国并行制 C. 推行三公九卿制 D. 推广行省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分天下为郡县”表明秦朝实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故选A项。‎ ‎7.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西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故C项正确;西汉没有实行分封制,故A项错误;西汉也没有单独实行郡县制,故B项错误;行省制属于元朝,故D项错误。故选C。‎ ‎8.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 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C.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D.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身为丞相的赵高权力较大,群臣附和赵高,指鹿为马,可见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选项C正确;选项A并不是本质问题,排除;丞相制度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B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9.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派遣文官出任州郡长官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宋太祖与赵普之间的对话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北宋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A. 材料中涉及的内容是武臣拥兵作乱,未涉及节度使实权削弱的有关问题,故排除;B. 材料未涉及参知政事有关信息点,故错误;C. 材料涉及的是地方管理,未涉及财政方面的有效内容,故错误;D. 材料涉及武臣拥兵作乱的信息,因此派文臣担任知州,削弱武将的实权,故正确。故选D。‎ ‎10.《元史•地理志》载:“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又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 B. 设置王国 C. 实行三省制 D. 实行行省制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推行行省制,行省制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为D;郡县制是秦朝和汉朝实行的地方官制,A错误;元朝未实行封国制,不符合史实,B错误;三省制属于中央官制,与对地方的管理无关,C错误。‎ ‎11.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A. 层层推荐 B. 打击贵族 C. 唯才是举 D. 注重门第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有利于打破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打击贵族势力,故B正确。‎ ‎1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 C. 宦官集团 D. 功臣勋将 ‎【答案】B ‎【解析】由于元朝的中书省和宰相权力较为集中,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胡惟庸是明朝初年的宰相,结合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史实可知朱元璋要毁灭的那个“庞然大物”就是宰相制度,故B正确;内阁制度建立于明成祖时期,并非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时间不符,故A错误;被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的胡惟庸是明朝初年的宰相,并非宦官,故C错误;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针对的是宰相制度,与功臣勋将没有直接关系,故D错误。‎ ‎13. 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A. 分割权力,相互制约 B. 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C. 专业分割,各为其主 D. 分割相权,强化专制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从宋代至清代中央将地方行政,军事,司法事务分割开来分别由不同官员执掌行使,目的在于使其相互牵制以强化中央集权,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 ‎14.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其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状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渐密切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满族和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 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答案】B ‎【解析】大臣由坐着到跪着,体现了皇权不断强化,选项B正确;选项A不是本质,而且明清时期并没有宰相,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而且明清两朝大臣都是跪着奏事,明朝是汉族政权,清朝是满族政权,说明材料现象和民族风俗无关,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 ‎15.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 A.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 B. 皇权与相权互相制衡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答案】C ‎【解析】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在明朝已经废除丞相制度,皇权、相权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因此ABD排除,答案选C .‎ ‎16.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伯里克利改革 D. 柏拉图改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根据公民的财产多寡来划分他们的等级,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这是梭伦改革的内容,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创立陶片放逐法,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与题意不符,排除B。伯利克里改革引领雅典民主政治走上了黄金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C。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代表作是《理想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17.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发言、辩论,并就重大问题举手表决。这种政治现象发生于 A. 古代雅典 B. 古代罗马 C. 中国明朝时期 D.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A ‎【解析】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能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因此材料中的政治现象发生于古代雅典,故答案为A项。古代罗马经历共和制和帝制时期,没有实行直接民主,排除B项;中国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排除C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没有实行直接民主,排除D项。‎ ‎18. 《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制定的最早的成文法典,因传说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公元前452年开始铸造,花了1年多时间才铸造完成,并公布在罗马广场。它的历史意义是 A. 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B. 在平民要求下设立,体现民主政治的性质 C.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适应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答案】C ‎【解析】A项“成熟”说法错误,《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的产生;B项“民主政治”说法错误,罗马共和国实行贵族体制;D项“适应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说法错误,《十二铜表法》诞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选C项。‎ ‎19.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 《汉谟拉比法典》‎ D. 万民法 ‎【答案】B ‎【解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因此选B.‎ ‎20.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部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公民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万民法,万民法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C正确;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与材料不符,排除A;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排除BD。所以选C ‎21. 下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 )‎ A. 表明国王失去一切权力 B. 标志着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确立 C. 使英国成为制度完备的法制社会 D.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从图片信息1689年和1989年这两个时间就可以判断出是《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到1989年300周年。故选B。其它各项颁布的时间分别是:AD项是18世纪中叶,C项不符合史实。‎ ‎22.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认为,“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所创造的有力武器,其宗旨是要把封建君主制彻底改造成资产阶级君主制”。关于l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A. 国王服从法律 B. 议会权力至上 C. 依法而治 D. 君主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被限制,国王服从法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之一是议会权力至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有一系列法律保障,体现了依法而治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权力被限制,不可能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分权制 D. “权力制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要求学生准确读懂材料,通过材料“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可以看出政府的权利高于任何一州得出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联邦制。‎ 从材料中得知美国各州的权利受到国会的制约,规定各州不能行使的权利由联邦政府行使,也就是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联邦政府高于各州,即联邦制原则,所以答案选B。A项C项和D项也符合1787年宪法原则,但是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不选。‎ ‎24.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材料中“本大臣”是指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曾国藩 ‎【答案】C ‎【解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表现了林则徐的禁烟决心,联系著名的1839年虎门销烟,因此选C ‎25.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联系《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故选A。‎ ‎26.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答案】C ‎【解析】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因此选项C正确;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所为,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和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 ‎27.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土地法令》‎ D. 《应诏统筹全局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选B。《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但其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没有资本主义性质,排除A;《土地法令》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关于土地问题的第一个立法文件,不符合题意,排除C;《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1898年1月29日所写的第六封上书,虽有资本主义性质,但却不是最早,排除D。‎ ‎28.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因此太平天国的主体是农民,并且是一次暴力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一次运动,农民不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体,故B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反对封建主义,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以农民为主体,故D选项错误。‎ ‎29.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境地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选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选项排除;《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B选项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选项排除。‎ ‎30.有学者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工具。”“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选项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的加深了,B选项排除;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使列强看清了清政府的虚弱,C选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 ‎——《史记·平津侯列传》‎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两对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和明太祖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2)根据伯利克里的演说,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3)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分别形成专制与民主政治的的主要因素。‎ ‎【答案】(1)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 措施: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 ‎(2)特征: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政治自由、任人唯贤。‎ 实质:是“成年男性公民(少数人)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3)自然环境因素:‎ 古代中国:相对封闭的大陆环境;古代雅典:相对开放的海洋环境。‎ ‎【解析】(1)矛盾:材料一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材料二体现的是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郡国并行制造成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针对相权和皇权之间的问题,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征:根据材料“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可知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根据材料“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可知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材料“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可知体现的是政治自由和任人唯贤。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得到民主是少数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3)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相对封闭,容易形成君主制;希腊属于海洋文明,相对开放,容易形成民主制。‎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3和材料4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答案】(1)1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不同点:英国国王是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 ‎【解析】(1)由材料“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凡未经议会同意……为非法权力”“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结合所学,分别判断为:美国1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与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为君主立宪制,美国与法国的政体为民主共和制。‎ ‎(3)在英国实行的是议会主权原则,议会权力高于王权;而在德意志帝国,皇帝可以任命宰相,有创制法律的权力,说明议会的权力受到皇帝权力的制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