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西周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而极力推行宗法制。对此,下列有关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实行长子继承制度 B.宗子掌握主祭祖先的特权 C.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权 D.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 ‎2.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下列不属于这场改革内容的是(   )‎ A.颁布解负令,解放债务奴隶 B.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按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D.设立雅典最高法院受理公民投诉 ‎3.周人认为“追孝”“ 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井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等。这反映出周代(   )‎ A. 伦理政治的建构 B. 宗法观念的淡化 C. 神权政治的强化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4.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 A. 定期朝觐秦始皇 B. 主要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 按受秦始皇任命 D. 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5.有人将秦朝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归结为:“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皇权至高无上 B. 宰相独揽大权 C. 秦律严苛细密 D. 郡县长官世袭 ‎6.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公平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正义、公平,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创造了法律。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法典是(   )‎ A. 中国的《秦律》 B. 古罗马《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 《法国民法典》 D. 英国的《大宪章》‎ ‎7.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C.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8.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 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 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 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 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 A. 秦朝、汉朝 B. 元朝、唐朝 ‎ C. 汉朝、宋朝 D. 秦朝、唐朝 ‎9.《明史·陈循传》中载:“帝〔明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文渊阁大学士陈循)及高谷(大学士)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这反映此时(   )‎ A. 内阁已成为影响皇帝的决策机构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 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D. 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 ‎10.明清时期的内阁与军机处的相同点不包括(   )‎ A. 都是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置的中枢辅政机构 B. 都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C. 都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D. 都受到司礼监的监督和牵制 ‎1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 A. 是平等公正的民主 B. 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 是过于泛滥的民主 D. 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1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环顾我们国家……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其言论体现( ) A.人人平等的原则 B.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奴隶有权参与制定法律 ‎13.18世纪,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这表明英国(   )‎ A. 君主立宪遭到破坏 B. 内阁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政外交大权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4.“其中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中世纪的西欧 B. 两晋时期的中国 C. 古典时期的希腊 D. 工业革命的英国 ‎15.“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 ‎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   )‎ A. 摆脱殖民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 B. 两党竞选,确立了现代典型的两党制 C. 实现主权在民,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D. 实践启蒙思想,建立了总统共和制 ‎18.法国在其大革命之后的几十年间,政治斗争激烈,政体频繁更迭,但经济却在不断发展。对此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 A. 政局动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法国的共和之路非常艰难和曲折 C. 法国的共和政体逐渐得到了巩固 D. 法国总体上顺应了现代化的潮流 ‎19.《1873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1858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家眷’。他担心的是: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将‘何以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防范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B.尚未有近代国际意识 C.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20.1875年,国民议会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主要是(   )‎ A.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 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C.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 君主制已经不适合法国的国情 ‎21.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22.在毛泽东同志人生革命征程中,留下许多壮丽诗篇,“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与上面诗句反映同一历史内容的是( ‎ ‎ ) A.“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3.《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 《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 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 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D. 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24.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 )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B.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标志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D.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 ‎25.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广大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宣统末年,国民革命革到了苏州,清廷在江苏的最高行政长官程德全也起来革命了。他命衙役准备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到大堂屋檐下,手起竿举,挑落了几块檐瓦。巡抚衙门前,立即挂起了“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程德全宣布,革命成功!清廷江苏巡抚大人,立马成了民国的总督。‎ 材料二 1924年初,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时的一个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当时的“情势”。‎ ‎(3)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旧三民主义中有何体现? ‎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毎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服。”‎ ‎——修昔底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他是否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是否具有真正的才能……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亊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亊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法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这样评价雅典的民主:“古代人的目标是在有相同祖国的公民中间分享社会权力,这就是他们所称谓的自由。而现代人的目标则是享受有保障的私人快乐;他们把对这些私人快乐的制度保障称作自由。”‎ 材料四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亚里士多德批评雅典和斯巴达的政府:“一个往往指使它所领导的各邦组织平民政体,另一个则就其势力所及而树立寡头政体,两邦都只顾本邦的利益而忽视各属邦的公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伯利克里阐述的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理解“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 ‎ ‎(2)材料三对稚典民主的评价姓否恰当?为什么? ‎ ‎(3)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立足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 ‎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 材料三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各是怎样做的?‎ ‎(2)综合材料一、二,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3)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B 2.B 3.A 4.C 5.A 6.B 7.B 8.D 9.D 10.D 11.C 12.C 13.D 14.A 15.B 16.C 17.D 18.D 19.B 20.A 21.B 22.A 23.C 24.C 25.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许多封建官僚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2分)‎ ‎(2)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6分)‎ ‎(3)孙中山认为失败的根源在于反帝反封建不彻底。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虽有反帝的意愿,但未能直接提出反帝;民生主义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4分)‎ ‎27.(1)①主要特征: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轮番而治、政治为本、城邦至上。(4分)‎ ‎②雅典名义是实行民主政治,但对参政的公民也有一些性别、年龄上的限制,再加上经济的不平等和地理因素的影响,真正参政的只是少数人。所以他的话言过其实,是溢美之词。(4分)‎ ‎(2)恰当。因为雅典的民主与现代民主不同,享有民主权利的仅仅是城邦男性公民(2分)‎ ‎(3)立足点:水平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不利于国家管理。(2分)‎ 局限性①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民主、男权民主。②不霈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③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及亊实上的不平等。(6分)‎ ‎28.(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8分)‎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废除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6分)‎ ‎(3)工部。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掌政令的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