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时2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时2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课时2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从“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地主阶级反思危机表达羡慕西方之情 ‎1‎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 ‎2‎ 近代“西学中源”说的主要目的 ‎3‎ 严复主张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 ‎4‎ 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5‎ ‎20世纪初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 ‎6‎ 近代民族危机推动救亡思潮 ‎7‎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8‎ 近代中国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 ‎9‎ 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的丰富 ‎10‎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个性解放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2019·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表明这两位近代早期思想家(  )‎ A.反思危机表达羡慕之情 B.更加关注西方制度文明 C.受封建思想的羁绊严重 D.首次带来西方政治思想 解析:A 根据材料“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和中国文化“桃花源”“尧舜禹”是国人政治理想的象征,可知选A。根据所学可知,魏源、徐继畬对西方政治给予了关注,但更多关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排除B项;魏源、徐继畬属于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始于明后期的西学东渐,就对西方政治思想进行了东传,排除D项。‎ ‎2.(2019·湖北联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廷中部分官员(  )‎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解析:D 根据材料“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可知清廷中的部分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器物,认为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举措,并未深刻认识到清廷落后的根源是封建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清廷官员只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器物的重要性,未提及对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学习,无法体现循序渐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信息,故C项错误。‎ ‎3.(2019·山东威海二模)19世纪90年代以后,谈论西学中源的维新士人越来越多。例如薛福成就认为西方近代文明不过是“取法于中华”;郑观应也极力论证西方之算学、地理等皆源于中国古代典籍。“西学中源”说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制愈演愈烈的崇洋风气 B.减少学习西方文化的阻力 C.阐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D.揭开近代西学东渐的序幕 解析:B 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以后,谈论西学中源的维新士人越来越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强调西学中源主要是为了争取传统势力的支持,减少改革的阻力,B项符合题意。抵制愈演愈烈的崇洋风气的说法明显错误,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减少改革的阻力,与阐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西学东渐在明后期已经开始,排除D项。‎ ‎4.(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材料可见,严复主张(  )‎ A.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为两截 B.主动接受自然进化 C.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C 根据材料“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不期而合者”,可知严复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有相通之处,这体现出严复希望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近代化的因素,寻找强国之道,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关自然进化理论,也未涉及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D两项。‎ ‎5.(2019·四川名校诊断)下表为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表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 段均须开设 的课程:经 学大义、人 伦道德、中 国文学、外国 语、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上表可知清末教育改革(  )‎ 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 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 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办学思想的准确理解,材料中经学科和预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延续中国传统思想,即“中体”,其他格致等科的设置体现了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即“西用”,据此可以得出京师大学堂在继承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近代科学文化,其办学方针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故选B。“解决了”的说法夸大了清末教育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表格信息仅显示了教育改革的内容,不能显示其作用,排除C项;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 ‎6.(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如图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 这说明当时(  )‎ A.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 B.革命派思想宣传方式需调整 C.政权变更对民众观念的影响 D.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解析:A 观察漫画,注意细节。在漫画中可以看到两个青年人敲响了自由之钟,但穿长袍的老者却捂着耳朵不愿听到自由之声,青年人和穿长袍的老者代表的是不同的势力,两者不同的反应正说明了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故A项正确。敲响自由之钟不一定是革命派的思想宣传方式,故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时间是1911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C、D两项。‎ ‎7.(2019·河南安阳一模)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  )‎ 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 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解析:C 材料中由“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的变化,与清末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大背景相符,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在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讳莫如深”,A项错误;清末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并未改变,仍是以维护专制统治为出发点,B项错误;题意强调对王安石改革家身份地位的重视所反映的时代变化,与史学研究方向无关,故D项错误。‎ ‎8.(2019·江西重点中学联考)1912年,蔡元培提出“‎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北京大学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  )‎ A.民主共和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B.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 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 D.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 解析:D 根据材料,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文武智德各方面的教育都要开展,“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目的是通过这些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北京大学奉行“兼容并包”的观念,不仅仅是为培养资产阶级革命人才,B项错误。‎ ‎9.(2019·河北唐山一模)汪鸾翔先生创作于1923年前后的清华大学校歌中有一段歌词:“识器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一语也被用作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名电影。“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 A.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 B.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 C.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D.教育转型的创新引领 解析:A 据材料,“无问西东”是指不管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只要能够有利于立德立言,都要利用,这体现了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既然“无问东西”,就不仅仅是西学东渐,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教育转型的信息,D项错误。‎ ‎10.(2019·广东汕尾二模)李大钊指出:“‎ 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胡适则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上述观点(  )‎ A.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 B.论证了西方文化的合理性 C.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 D.全面颠覆了国人道德观念 解析:A 据材料“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和“输入学理,整理国故”说明二者都强调东西文化融合而不是单纯强调西方文化,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故选A。材料中主张中西文化的合流融会,并没有单独论证西方文化的合理性,排除B项;主张东西方文明的结合不等于两面性,排除C项;材料“整理国故”等说明并不是全面颠覆了国人道德观念,排除D项。‎ ‎11.(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解析:D 据材料,新民学会的多数人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绝非偶然,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的信息,A、B两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成立先进阶级政党的信息,C项错误。‎ ‎12.(2019·湖南益阳调研)下表是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 评价 学者 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 胡适 续表 评价 学者 ‎“从思想上看,‘五四’的建设就是‘人的发现’和‘个性的解放’”“‘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即个人主义,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 茅盾 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郁达夫 ‎“五四”在中国思想史上曾发生重大作用的是个性解放 王元化 A.以个性解放为中心 B.以新文学为目标 C.竭力宣扬个人主义 D.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解析:A 根据材料信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重大作用的是个性解放”中可以分析出材料指向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个性解放的作用,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江苏盐城模拟)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新式学校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咸丰九年,时任翰林院编修郭高燕奏请设立外语学院以悉夷情,到奕等上奏“统计全局”之议,提出“查与外国交涉事件”中“语言不通,文字难辨”的难题,同文馆终在1861年1月准奏开办。同文馆聘请西人仅教习八旗子弟外国语言文字,“不准传教”,同时嘱汉文教习暗中稽查。同治五年(1866年),总理衙门奕等人奏请同文馆在已有英、法、俄三馆之外,增设一馆,专习天文、算学,招生对象不限于八旗子弟,而是扩大到满汉举人、五贡生员,以及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延请西人教习。‎ ‎——徐旖瑶《近代中国洋务思潮论争 始末——以知识精英为研究视角》‎ 材料二 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五曰文献科,各国语言文字附焉;六曰武学科,水师附焉;七曰农学科,种植水利附焉;八曰工学科,制造格致各学附焉;九曰商学科,轮舟铁路电报附焉;十曰医学科,地产植物各化学附焉。‎ ‎——《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同文馆开设的背景并分析其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上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否定京师同文馆的理由。与京师同文馆相比,京师大学堂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中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具有哪些特征?‎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查与外国交涉事件’中‘语言不通,文字难辨’的难题,同文馆终在1861年1月准奏开办”,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小问,教学内容的变化据材料一“同文馆聘请西人仅教习八旗子弟外国语言文字……总理衙门奕等人奏请同文馆在已有英、法、俄三馆之外,增设一馆,专习天文、算学”归纳;教学对象的变化据材料一“招生对象不限于八旗子弟,而是扩大到满汉举人、五贡生员,以及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延请西人教习”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 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等信息归纳。第(3)问,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核心是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答案:(1)背景:中外交往加强,急需翻译人才;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新式人才。变化:教学内容,由学习外语扩充到科学与技术;教学对象,由八旗子弟扩充到正途官员。‎ ‎(2)理由: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进步之处:全面学习西学;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3)特征: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14.(2019·河北石家庄一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但丁兴奋地高呼:“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 材料二 胡适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有过伟大的昨天,但后来逐渐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以僵化和教条,把它引进了死胡同。因此,当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刚一拉开,他就指出:“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即评判的态度”。孔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文学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只有经过这种“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的抉择,才能正确地区分“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他“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所以,胡适在严厉批评正统文言文学是“没有生气”的“死文学”的同时,又高扬民间白话文学,挖掘和梳理出一条有别于正统士大夫文学史的民间“白话文学史”线索。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先贤们呼吁:“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他们还愤怒地指责:“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它自由发展。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说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在影响方面的相同之处。‎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得出首先从文学艺术领域展开,提倡世俗文学;据材料“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人的高贵……‎ 超过了天使的高贵”得出肯定人的价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阶级(市民阶层壮大)、现实(中世纪教会力量强大、教会思想束缚)、历史渊源(受古典文化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得出批判继承;据材料“严厉批评正统文言文学”“高扬民间白话文学”得出批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革命;据材料“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它自由发展”得出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材料二“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得出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结合所学,文艺复兴使更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受到空前的解放,得出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由材料一“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材料二“高扬民间白话文学”得出促进了文化转型。‎ 答案:(1)特点:首先从文学艺术领域展开;提倡世俗文学;肯定人的价值。‎ 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的壮大;中世纪教会的思想束缚;意大利的文化积淀。‎ ‎(2)态度:批判继承;批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革命;反对封建礼教束缚。‎ 相同: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文化转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