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普通班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尚书被中书取代  ‎ B、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中外朝,丞相属外朝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 ‎3.《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D.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4.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梭伦改革是调和平民与贵族关系的话,伯利克里的改革则完全是有利于平民的,全体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使权势者操纵和对抗法律的难度和风险都增加了。下列改革措施能够支持“完全是有利于平民”这一观点的是(  )‎ ‎①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十将军委员会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实行公职和公共参与活动的津贴制度 ④创立“陶片放逐法”‎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5.总的说来,经过改革,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一支政治力量,贵族特权也烟消云散,这就是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这意味着(  )‎ A.奴隶主贵族被赶出政治舞台 B.雅典国家性质发生变化 C.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D.官职向全体国民开放 ‎6.“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 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 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 ‎7.1734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书简》中写道:“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这主要基于(  )‎ 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8‎ ‎.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典型国家,这种政体不同于总统制共和制的特点是(  )‎ A.政府对总统负责,受议会监督 B.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C.政府和政府首脑都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D.国家元首的权力是世袭的、象征性的、礼仪性的 ‎9.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下列对其表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 B.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要优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民选的,而英国的政府首脑是世袭的 D.美国贯彻“分权制衡”原则,而英国不是 ‎10.1791年9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 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但却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不符合财产规定的消极公民都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  )‎ A.法国等级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B.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法国客观上存在着公民财产多寡的区别 D.制宪议会由资产阶级主导 ‎11.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 ‎①实行责任制内阁 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2‎ ‎.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13.恩格斯曾指出:“古罗马的立法那样残酷无情、无可挽救地把债务者投在高利贷债权者的脚下——这种立法,是纯粹由于经济强制,作为习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下列《十二铜表法》中的相关条款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 B.夜间在城市举行扰乱治安的集会的,处死刑 C.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D.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 ‎14.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慕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自己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慕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慕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慕洛的家人败诉。法官依据的是(  )‎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成文的万民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5.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材料不能说明(  )‎ A.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奴隶和隶农的人身自由不受法律保护 C.罗马法仍然掺杂原始、落后的习俗 D.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 ‎16‎ ‎.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这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17.1689年制定的某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此规定的根本意义在于(  )‎ ‎ A.否定贵族的权威 B.提高了资产阶级的地位 ‎ 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扩大了英国的影响 ‎18.“‘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的意义理解 错误的是(  )‎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的权威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19.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在一次历史探究课上,几位学生在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后,得出以下结论:①这部宪法使美国确立了共和政体;②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原则有助于 防止专制独裁;③这部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老师在讲评时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下列补充正确的是(  )‎ A.允许奴隶制的存在等表明其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B.这部宪法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这部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具有较大进步性 D.从其内容来看,这部宪法受到英国《权利法案》的较大影响 ‎21.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力,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 A.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22.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他罢免了约20位内阁高级官员,包括国务卿、联邦调查局长、代理司法部长、白宫幕僚长等核心官员。特朗普频繁变更内阁官员的做法 A.表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 B.违背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 C.严重破坏了分权制衡机制 D.反映了总统对国会制约增强 ‎23.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拨款法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35天,创下了美国联邦政府最长“停摆”纪录。这一事件表明 A.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B.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 C.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 D.三权分立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24.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表 邦国 普鲁士王国 巴伐 利亚 萨克森 符腾堡 巴登 黑森 梅格棱堡—许威林 布伦瑞克 票权 ‎17‎ ‎6‎ ‎4‎ ‎4‎ ‎3‎ ‎3‎ ‎2‎ ‎2‎ 由上表可知,德意志帝国 A.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B.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C.普鲁士在帝国拥有特殊的地位 D.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25.“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传统选区大多已经衰败了”。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虽然这场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它使英国从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英国这场改革 A.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 B.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C.保障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D.使得责任制内阁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大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不分三权,就是专制。”‎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统治阶级总是“先使议会权力臻于完备,为的是能够推翻这个权力。现在,当它已达到这一步时,它就会使行政权力臻于完备,使它表现为最纯粹的形式,使它孤立,使它成为和自己对立的唯一对象,以便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坏力量来反对这个权力”。‎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 材料三 ‎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2月1日,希特勒宣布解散国会,并决定在‎3月5日进行大选。大选的结果是共产党仍拥有81个议席。希特勒对此十分不满,在‎3月23日强行通过了《授权法》,规定授予希特勒政府为期四年的独裁权力,在此期间政府无需国会和参议院的同意就有权颁布法律。此后,德国国会名存实亡,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在德国不复存在。‎ ‎(1)材料一中孟德斯鸠所说的“三权”是指哪三权?他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具体包括哪些内容?(8分)‎ ‎(2)根据材料二中马克思的论述,指出在三权分立不完备的国家中,哪一项权力极有可能凌驾在哪一项权力之上?(4分)‎ ‎(3)材料三所讲述的历史事件是否证实了马克思的观点?请简要论述。(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30分)‎ 材料一: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绰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4)材料四中故宫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的什么机构?(2分)有人说,它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并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10分)‎ 参考答案 ‎1-5 DBDAC 6-10 CDDAD 11-15 CADBC 16-20 BCBDA 21-25 BACCC ‎26、(1)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政府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必须分开;政府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必须相互制衡。‎ ‎(2)行政权极有可能凌驾在立法权之上。‎ ‎(3)希特勒上台的经历证实了马克思的观点是正确的。希特勒首先争取被任命为总理,取得了行政权;然后把行政权凌驾于国会之上,强行要求国会通过法律授予他独裁者的权力。‎ ‎27、(1)变化趋势: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分封制逐步被郡县制取代;‎ 选官制度方面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军功爵制取代,之后又出现察举制;‎ 君主制度方面国君被皇帝取代。(6分)‎ 影响:为后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 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形成。(4分) (3)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 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6分)‎ ‎(4)军机处(2分) ‎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通过它,皇帝实现了对军国大事的独裁。(2分)‎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