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有学者说,西周以前的城市只能“看作王公的营垒,看作真正的经济结构上的赘疣”,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则摆脱了完全寄生的状态。这一观点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 城市管理体制较成熟 B. 工商业城市发展迅速 C. 城乡间商品交换活跃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则摆脱了完全寄生的状态”是指此时的城市已经不在是“经济结构上的赘疣”,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的管理,排除A项;工商业城市发展迅速不符合春秋战国的史实,材料也没有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城乡的关系,排除C项。‎ ‎2.历史学家何兹全认为,“秦汉的帝国是统一的,只勉强可以说是集权的。我说勉强,因为公卿和地方长官都可以通过辟召、察举自选僚属,一郡之守,就是一郡之君。”其强调的是秦汉时期 A. 选官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B. 易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 C. 君主专制阻碍政治统一 D. 中央集权遭遇严重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公卿和地方长官都可以通过辟召、察举自选僚属,一郡之守,就是一郡之君”可知,材料强调秦汉时期可能通过辟召、察举等选官制度形成地方势力,影响中央集权,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选官制度的问题,而是整个制度的问题,排除A项;秦汉已经是统一的王朝,排除C项;严重威胁的说法过于夸大,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 ‎3.唐朝名僧宗密指出:“然孔、老释迦皆县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途,内外相资,共励群庶。”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 佛教取得了正统地位 B. 儒学吸收了佛道有益成分 C. 兼容并蓄的社会风尚 D. 儒家学说缺陷正不断暴露 ‎【答案】C ‎【解析】‎ - 11 -‎ ‎【详解】材料“随时应物,设教殊途,内外相资”体现的是儒学、道家、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其它学派的精华,不断更新发展,反映出唐朝兼容并蓄的社会会风尚,C正确;佛教并不是正统,儒学才是,排除A项;材料并不只强调儒学,而是体现整个社会现象,故B项表述不准确、不全面,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儒学的缺点,排除D项。‎ ‎4.礼部尚书是掌管礼仪的最高行政官员,地位尊崇。如表是明代各时期礼部尚书的地城来源及人数(南直:直隶于南京地区,北直:直隶于京师地区)。据表中现象可以推知,明代 A. 政治中心随经济发展而转移 B. 全国人才地域分布趋于平衡 C. 南北方的人才流动较为频繁 D. 南方经济文化居于优势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方几省的礼部尚书的人源较北方更多,这反映出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文化也更具有优势,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政治中心转移,明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排除A项;从数据来看,只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几个地区,并不能说明平衡,排除B项;材料并不涉及人才、人口的流动性,排除C项。‎ ‎5.研究表明,对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缘起,以往认知大都拘泥于经济史角度,并没有完整展现该局的创办过程,特别是忽视了其中牵连的诸多重要社会脉络,以及历史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这表明关于“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缘起”的研究 A. 应以开放的综合视角全面审视 B. 须侧重从近代化角度进行分析 C. 必须与洋务运动的过程相联系 D. 要突出体现创办者的个体努力 ‎【答案】A ‎【解析】‎ - 11 -‎ ‎【详解】依据材料中“以往大都拘泥于经济史角度”、“忽视了其中牵连的诸多重要社会脉络,以及历史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信息可知,这说明研究应该更全面地考虑,而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某一个角度,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从近代化的角度,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其与洋务运动过程的联系,C选项错误;个体努力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并不全面,D选项错误。故选A。‎ ‎6.1924年,孙中山提出:“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丝、麻、棉、毛的农业和工业;更要收回海关来保护这四种农业和工业,加重原料之出口税及加重洋货之人口税。”该言论 A. 体现出发展现代化的紧迫感 B. 兼顾了工业与农业同步发展 C. 强调了夺回经济主权的手段 D. 彰显了革命在当时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孙中山主张要解决民生问题,就要从政治入手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独立,运用国家力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因此才要进行革命,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紧迫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而是强调发展农业与工业的前提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改善民生的方法是要从政治入手,而不是经济主权的夺回,排除C项。‎ ‎7.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必须把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这次会议 A. 形成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B. 推动中国向新型民主国家迈进 C. 明确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D. 行使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职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七届二中全会对党外的民主方式提出的方向,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向新型民主国家迈进,故B项正确;A项是一届政协召开的意义,排除;“明确”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七届二中全会并不能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排除D项。‎ ‎8.如图为1990一1994年我国私营企业的从业人数增长情况示意图。图中现象反映了我国 - 11 -‎ A.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 私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990--1994这一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正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使得私营企业的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故C正确; 根本性变革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公有制是主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私营企业的从业人数的增长,并不能证明私营企业就一定健康发展,排除D项。‎ ‎9.梭伦改革时期,法律就禁止谈论任何死者的不是,也禁止在公共场合谈论他人的不是,又对于这一行为的处罚是分别向受害人和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赔偿金。这说明古代雅典 A. 注重保护人的尊严 B. 树立法律至上权威 C. 善于协调社会关系 D. 提倡人人平等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禁止谈论任何死者的不是及公共场所讨论他人不是等规定,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故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并不是在协调人际关系,而是强制的法律规定,排除C项;材料与人人平等无关,故D正确。‎ ‎10.18世纪法国的咖啡馆里,在浓郁的咖啡刺激下,启蒙时代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此相遇、交流、互补.逐渐形成了一股股潮流。由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A. 启蒙思想垄断了文化领域 B. 浪漫主义文化气息较浓郁 C 思想传播呈现大众化趋势 D. 启蒙运动达到了高潮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即使在咖啡馆里,也有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体现出了思想传播更加大众化,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文化的垄断,排除A项;启蒙思想体现的是理性,而不是浪漫主义,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达到高潮,排除D项。‎ ‎11.1700一1851年英国制成品在进口商品中的比例从28.4%下降到4.9%;原料从45%上升到58.2%,1831年高达70.4%;食品从26.6%上升到36.9%。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11 -‎ A. 居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B. 对海外市场依赖增强 C. 改变了贸易逆差状况 D. 工业革命向世界扩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原料进口猛增,而成品进口下降,这反映出英国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展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增强,故B正确;材料没有与世界比较,不能得出A项的结论,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工业革命的扩展情况,排除D项。‎ ‎12.据统计,1980年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输送的援助资金是241亿美元,1989年约为64亿美元,到1995年约为10亿美元。有些国际非政府组织还帮助对方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在扶贫活动中逐步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这一现象 A. 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 B. 冲击了世界政治秩序的结构模式 C. 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 D. 扭转了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输送的援助资金在减少,但却转向了技术或技能方面的支持,这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以及在技术等方面,包括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故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方面,与政治无关,排除BC项;“扭转”的表述不符合现实,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远古人民就禁杀、禁食、禁止触摸被尊奉为图腾对象的动物和植物,同时把太阳、月亮、山川、植物等视为神灵。《吕氏春秋》中规定春夏秋冬四时之禁,如果违反规定砍伐用林或捕杀野生动物将“执而诛罚之”。《国语。鲁语》记载鲁宣公夏天在泅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认为他破坏了“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的制度,把他的渔网撕坏扔掉。老子说:“天地道者,万物之奥也”.“道生之,德言之。”《易传》提出“天人合德”。‎ ‎——编门朴会阳《色议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生态观》‎ 材料二 ‎ - 11 -‎ ‎ 独立后的美国,大片森林和草原都变成了农场和工业城市。到罗斯福总统任期内,划定了国有森林、国家公园和国家保护区等。目前美国的300多处国家公园,每天都有人向民众进行生物多样性教育。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R·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描绘了一个没有乌叫没有生机的世界,引发了大讨论,促使4月22日地球日的诞生。后来通过的《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污染的防治要从源头处理。3M公司从1975年开始清洁生产,并从这个过程中获得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政府还开始尝试垃圾的分类回收,发给居民不同类别的垃圾箱。‎ ‎——摘编自王欢《美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生态观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保护环境采取的措施及原因。‎ ‎【答案】(1)特点:具有迷信色彩;具有强制性;崇尚顺应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 历史意义: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和动植物的作用;对后世解决生态问题有借鉴作用。‎ ‎(2)措施:设立保护区;重视生态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制订保护环境法规;进行垃圾分类。‎ 原因: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破坏严重。‎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我国远古人民就禁杀、禁食、禁止触摸被尊奉为图腾对象的动物和植物,同时把太阳、月亮、山川、植物等视为神灵”可得出具有迷信色彩;根据“《吕氏春秋》中规定……执而诛罚之”可得出具有强制性;根据“天地道者,万物之奥也”、“道生之,德言之。”得出崇尚顺应自然;根据“天人合德”得出提倡人与自然和谐。‎ 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和动植物的作用;对后世解决生态问题有借鉴作用等角度分析。‎ ‎(2)措施:根据“划定了国有森林、国家公园和国家保护区等”得出设立保护区;根据“每天都有人向民众进行生物多样性教育”得出重视生态教育,培养环保意识;根据“《污染防治法》规定”得出制订保护环境法规;根据“政府还开始尝试垃圾的分类回收,发给居民不同类别的垃圾箱。”得出进行垃圾分类。‎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破坏严重等角度概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11 -‎ ‎ 学者对于把16世纪还是19世纪看作是近代中国的开端这个问题上颇有分歧。即使把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我们也仍需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因为这些形态制约了中国对19世纪外来挑战所作的反应。西方的入侵可以被视为一种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确实,从历回顾的角度来看,1617世纪欧洲人和俄罗斯人的来临,为19世纪西方的强烈活动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对于近代中国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围绕材料观点提出看法(可赞成、否定或修改),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1:看法:赞成以16世纪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 理由:从内部看,16世纪为明朝中后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出现了顺应时代趋势的新思想,且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将西学传入中国。总之,16世纪中国具备了社会转型的某些特征,因此可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 示例2:看法:赞成以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 理由:鸦片战争的爆发,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局面,中国被迫开放,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总之,鸦片战争促使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因此可把鸦片战争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 示例3:看法:赞成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的开端,否定以16世纪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 理由:如明朝时期的耶稣会士虽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小撮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中国仍然是传教士到来之前的那种模样。而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之,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比16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因此把鸦片战争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更为合理。‎ ‎(“示例”仅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一个观点是以16世纪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点。另一个观点是以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可以任选一个,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选择以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这一观点论述的话,可从鸦片战争的影响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 11 -‎ ‎15.材料 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太仆少卿王承哲坐举官失实,责授殿中丞”。建隆三年(962年)下诏:“翰林学士文班常参官曾任幕职、州县者;各举堪为幕职、令录一人。”要求举荐者具有被举荐者需要具备的任职经历,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下诏:“自今中外官所有论荐,并须列所举官爵乡里及履历殿最,件析以闻;不得有隐”,“如经磨勘覆问不同,当罪举主及所言之人。”真宗成平元年(998年)下诏,要求举荐者的资格是熟悉被举荐者的上级官员和监督部门官员。当时一些具备资格的官员,还会因受过某种处分、罪名等而失去举官的资格。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指出:“保任京官犯赃连坐,旧制也,然近岁未有恭行者。”南宋学者黄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荐举之弊,几于市井交易之为。”‎ ‎——摘编自王国宇《宋代举官责任制对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来的人事制度改革 ‎【答案】(1)内容:限定举荐者的资格;举荐者须详述被举者信息;对举荐不实者追究责任。‎ ‎(2)简评:有利于解决举官中的失实、滥举等问题;有助于强化举荐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吏治整顿;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有利。由于封建专制制度和政治环境的局限,改革效果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举官以及选举方面的问题。‎ ‎【解析】‎ ‎【详解】(1)内容:根据“各举堪为幕职、令录一人”得出限定举荐者的资格;根据“要求举荐者具有被举荐者需要具备的任职经历”得出举荐者须详述被举者信息;根据“如经磨勘覆问不同,当罪举主及所言之人。”得出对举荐不实者追究责任。‎ ‎(2)简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有利于解决举官中失实、滥举等问题;有助于强化举荐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吏治整顿;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有利。由于封建专制制度和政治环境的局限,改革效果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举官以及选举方面的问题等角度概括。‎ ‎16.材料 ‎ - 11 -‎ ‎ 1939年3月31日,张伯伦宣布英国将保障波兰的独立。之后,法国宣布将继续忠于法波同盟。继5月12日英土声明后,6月23日法国也和土耳其发表声明,保证地中海地区一旦爆发战争,两国将相互援助。早在1939年3月18日,英国即开始向苏联试探一旦德国入侵罗马尼亚,苏联可能作出的反应。此后英法遂和苏联保持接触,从4月15日开始转入正式谈判。7月23日,苏联建议立即转入军事谈判,法国政府遂派出杜芒克将军于8月6日会同英国退休海军上将德拉克斯自英国出发,不慌不忙地于11日始抵苏联。谈判中,双方就一旦战争爆发各自能提供的武装力量及苏军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过境问题发生严重分歧。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张伯伦并未采取任何挽救措施。法国政府在谈判中从未表现过任何主动。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莫斯科谈判中止。‎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莫斯科谈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谈判受挫的原因。‎ ‎【答案】(1)背景:纳粹德国的扩张威胁欧洲和平;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法国追随英国试图建立安全体系。‎ ‎(2)原因:英法缺乏诚意,欲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苏联为赢得备战时间,与德国缔结和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冲突。‎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1939年3月31日,张伯伦宣布英国将保障波兰的独立。之后,法国宣布将继续忠于法波同盟。”可得出纳粹德国的扩张威胁欧洲和平;根据“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张伯伦并未采取任何挽救措施。法国政府在谈判中从未表现过任何主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结合所学可得出《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法国追随英国试图建立安全体系。‎ ‎(2)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英法缺乏诚意、欲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苏联为赢得备战时间、与德国缔结和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冲突等角度概括。‎ ‎17.材料 李大钊曾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1916年,他呼吁“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1917年他在《新中华民族主义》中指出:“新民族主义云者,即合汉满、蒙、回、藏熔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而成新中华民族。”1919年初,日本提出“大亚细亚主义”,对此李大钊说:“这‘大亚细亚主义'不是平和的主义,是侵略的主义;不是民族自决主义,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国主义。”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里他提出:“从前经济学的正统,是在个人主义。现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经济学,将要取此正统的位系,而代个人主义以起了。’在经济上“是要富的”,在政治上是自由的,在价值上是要“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1922年3月至1924年2月,李大钊以民族大义为重,舍弃“党私”,劝说中国共产党党员,驳斥国民党右派,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摘编自赵壮道《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思想。‎ - 11 -‎ ‎【答案】(1)原因: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政治分裂,政局动荡;李大钊个人具有浓厚的民族国家观念。‎ ‎(2)简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日本提出“大亚细亚主义””可得出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结合所学可从国内政治分裂,政局动荡、李大钊个人具有浓厚的民族国家观念等角度概括。‎ ‎(2)简评:根据所学,可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概括。‎ ‎ ‎ - 11 -‎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