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2020年春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一第四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1.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在传统的民俗中,除夕夜要祭祖,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神。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 2.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扩大了地方权力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导致了冗官场面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开始出洋学习,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历程 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逐步动摇 B.表明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 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开始 4.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5.陈旭期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別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B.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行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 C.骡机 D.内燃机 7.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到:“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认识不正确的是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带有主观臆断性 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8.1981-1985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8.1%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9.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接着,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人锐减。这反映出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A.破坏性巨大 B.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10.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这一作法 A.完善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D.推动了农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11.读下表,表格中的内容反映了战后 A.世界市场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B.日本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C.日本的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D.东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 12.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13.据戈尔巴乔夫回忆,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军费开支所占国家预算的比例为40%;军事工业系统的产值占社会生产总值的比例是20%;250亿的科研总经费中,将近200个亿都用于军事设备的研制。这导致了当时苏联 A.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B.科技创新全面丰收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14.《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路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 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C. 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D.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15.陕西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分科学生数比例表(%)数据表明,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年份 工科 农科 医学 师范 文科 理科 政法 财经 体育 艺术 人数 1949 18.7 20 9 18.4 5.8 9.8 22.6 — 3.8 — — 2272 1956 53.5 10 6 7.2 15.3 5.0 5.1 1.1 1.2 0.4 0.6 22322 A. 适应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 符合了工业化初步建立的具体国情 C. 响应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 客观上造成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二战后期,美国意欲按照其意志重建世界经济秩序。1944年7月,在美国倡议下,44个盟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镇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际上仍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1美元等于0.888671克黄金。体系建立之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承认美元是“自由兑换货币”。 ——摘编自陈雨露、杨栋《世界是部金融史》 材料二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意志”是什么,并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材料一相比,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切会面,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正式启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台湾和大陆因内战而分离。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1)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5分) (2)20世纪,国共两党曾实现了两次合作。请问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时间和标志各是什么?(5分)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5分) 2020年春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一第四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BCADC 6-10:DDBAC 11-15:BCCDA 16.(1)意志: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回复和发展创造了调整件,有利于世界经济超体系化。制度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但这一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其全球争霸创造了条件。 (2)新特点;国际货币出现多元化趋势。背景: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努努力。 17.(1)《马关条约》。 (2)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符合国家最高利益;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与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