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训练12说明、分析类非选择题(作业)
训练12 说明、分析类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东来,引发了中西方文化冲撞和交流。中国儒家哲学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涉及法国、德国和英国,虽然各国所受的影响不同,但以异端的孔子学说作为他们反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他在创建新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惊奇地发现了中国这个实例,并将它作为锐利的武器投向旧制度和旧势力。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然而,在觐见乾隆帝礼仪的问题上与清方产生分歧,拒绝按中国传统行跪拜礼。最终双方达成折中意见,改行免冠屈一膝之礼。乾隆帝对英国使团的“妄自骄矜”“无福承受恩典”十分不悦,当觐见完毕英方提出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的诸项要求时,概予严词拒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背景,并分析“‘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礼仪之争”的原因。你认为17、18世纪英国来华交流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并给予解释。 答案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联系加强;西方教会积极向东方传播天主教。原因:东学西渐,加强了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儒家思想有利于促进欧洲社会进步;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推崇;欧洲人对基督教黑暗统治的不满。(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原因:清廷: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儒家礼仪观念根深蒂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洗礼;力求与中国实现平等外交。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释:传教士东来,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以祝寿为名,实则希望与中国“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体现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必须全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重点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并将重工业化当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根本区别之一。在工农业关系的问题上,斯大林认为,要牺牲农业来确保重工业的发展。他还提出,要尽快开展农村农业集体化运动,主张农业实行一步全面集体化,尽快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步跨入社会主义…… 材料二 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毛泽东觉得需要办大社。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现了“共产主义公社”“集体农庄”,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民公社”。8月6日,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时说,人民公社的名字好,并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谈话在报纸上发表后,各地掀起了办人民公社的热潮。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苏、中两国提出的农业发展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 (2)苏、中两国面对之后农业出现的问题,分别是怎样进行改革的?比较两国农业改革的不同效果。 答案 (1)苏联:提出牺牲农业以确保重工业的发展及实行一步全面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影响: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农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挫伤。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导致国民经济混乱,造成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 (2)苏联:赫鲁晓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推广玉米种植运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效果:苏联改革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推广玉米种植运动失败,改革陷入困境;中国探索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道路,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中产阶级妇女就在自觉地、按部就班地将其母亲角色和道德角色,以及她们的能力范围,拓展到家庭之外,进入到整个社会之中。通过从事社会福利和改革工作,中产阶级妇女不仅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也认识到她们在男性社会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很多妇女还逐渐认识到,她们有限的教育程度、法律所施加的约束,以及温文尔雅的女性行为规范,往往使之不能很好地扮演她们本应扮演或是想要扮演的生活角色。这样一来,社会改革与妇女改革便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两者往往正是整个欧洲的妇女组织需要同时面对的问题。——摘编自丹尼斯·舍曼《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在实行律师制度之初,虽在法规中明文限制律师的性别,但直到国民政府在1927年废除这项规定时为止,报刊中并未出现反对女性研习法学、从事律师职业的议论,教育界且陆陆续续出现一些提倡女子法学教育的行动,而男性主导的上海律师公会更主动、率先提出废除律师性别限制的要求。这种认为法学及律师职业无性别之分的观念,使中囯女性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就让政府承认她们从事律师职业的权利。 ——摘编自孙慧敏《民国时期上海的女律师(1927—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欧洲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并简析其影 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中国律师制度在妇女权益方面的进步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妇女社会改革的认识。 答案 (1)变化:由家庭角色逐步扩大到社会角色。影响: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道德观念,加快了进步观念传播;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促进作用。 (2)表现:废除律师职业性别限制;承认了女性律师执业权利。原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城市化发展的推动;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社会思想解放,社会舆论支持;进步人士和团体积极推动;国民政府推行改革。 (3)认识:妇女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中国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趋时鼎新,推动了社会进步。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的法律监督制度是在雅典民主政治改革中产生、发展、完善的,最完善的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其主要标志有: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均可在此参与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所有公职人员向全体公民开放,每个雅典公民均有机会通过抽签或选举,担任各种官职;法律监督民主化、制度化,每个公民均可通过各种机关和程序,及时有效地行使监督公职人员的权力。实行民主政治,是雅典人民在城邦林立、弱肉强食的国际竞争中所选的富国强兵之路。而法律监督制度则是雅典人民为了捍卫民主政治、防止专制腐败所找到的有效办法。民主政治与法律监督是雅典留给人类法制文明的宝贵遗产。 ——张锐智《论古希腊雅典的法律监督制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宋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虽然古代监察制度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但是在纠察百官、保证吏治清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制度,至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雅典加强法律监督机制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 答案 (1)措施:实行陶片放逐法等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规定陪审法庭可监督司法审判和公职人员,其后将陪审法庭发展为最高监察机关;设置五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负责监督行政官员。 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权力滥用和政治腐败,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陶片放逐法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为后世的法律监督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2)特点:历史悠久,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监察制度以服务皇权为中心;监察体制的完善与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密切相关;监察官是皇帝的御用工具;监察工作为封建政治服务。 评析: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监督,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实质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任答三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