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40 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40 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作业)

课时作业(四十) 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B )‎ 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 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 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解析:据材料“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可知题干主要说数学研究成果推动人文精神发展,而不是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数学成果的实用色彩,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数学成果推动人文精神发展,并没有涉及世界本原问题,故D项错误。‎ ‎2.古希腊的哲学名著《论真理》中说:“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子。”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B )‎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解析:泰勒斯认为“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可得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即知德合一,故C项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而材料是唯心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3.(2019·晋中模拟)‎ 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当时,这些口号反映出( D )‎ 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 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 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 D.希腊人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 解析:据材料“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可知,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希腊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和“人是万物的尺度”都强调人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否定了神和各种超自然的存在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说明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故D项正确。‎ ‎4.(2019·毕节调研)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按照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经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D )‎ 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 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 C.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解析:崇尚美的价值观念不能体现材料中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内涵,故A项错误;材料“神人同形同性”,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并非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古希腊制造神像的理念,与人改造自然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神人同形同性”,可知以人的标准来塑造神,具有朴素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 ‎5.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C )‎ A.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 B.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 C.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D.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解析:材料未体现服从城邦和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苏格拉底修正智者学派观点,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强调一个人理智的重要性,所以表明苏格拉底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故D项错误。‎ ‎6.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 B )‎ 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C.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 解析:公元前6世纪天主教会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从材料“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和人相同”等信息可以看出,色诺芬认为人神一样,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故D项错误。‎ ‎7.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 A )‎ A.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 B.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 C.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解析:材料中人文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说明人文主义批判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将人从封建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而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并没有批判君主专制,也没有提出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批判封建神学所发挥的思想解放作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不符合材料中对于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的阐释,故C项错误;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同样不符合材料中对于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的阐释,故D项错误。‎ ‎8.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C )‎ A.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B.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 C.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D.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解析:文艺复兴要求摆脱神学的束缚,却又不敢完全摆脱,并不是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故A项错误;开始否定说法不准确,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可以看出其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9.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认为: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据此,以下对文艺复兴影响的理解错误的是( B )‎ A.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 B.最大贡献是推动人文主义到顶峰 C.开启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D.冲击了宗教神权对个性发展的束缚 解析:据材料“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可以得出文艺复兴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推动人文主义到顶峰的是启蒙运动,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可知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可知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烦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C )‎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 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解析:题干材料有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不是宣扬理性主义而是人文主义,故B项错误;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德国宗教改革关注民众疾苦,故D项错误。‎ ‎11.马丁·路德曾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这一观点( A )‎ A.有利于促进工商业发展 B.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 C.强调市民要禁欲和节制 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解析:材料内容说明马丁·路德主张将宗教节日与宗教仪式简约化,以便节省时间与金钱发展工商业,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因而不会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与禁欲和节制无关,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2.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D )‎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打破教会的精神垄断无关,故A项错误;新教思想倡导“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故B项错误;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教强调“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 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祇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解析:(1)相同点,根据材料“他(韩非)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与“他(亚里士多德)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可知两人都主张实行法治;根据材料“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与“亚里士多德说……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可知两人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材料“他(韩非)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与“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可知两人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同点,根据材料“‎ 他(韩非)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与“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可知两人法治思想的立法与执法主体不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人法治思想的本质不同。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两人法治思想在实施上公平程度不同。‎ ‎(2)由韩非所处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属性出发考虑韩非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由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背景考虑其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答案:(1)相同:①都主张实行法治。②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①立法与执法主体不同,韩非之法由君主制定,体现君主利益和意志;亚氏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体现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意志。②本质不同,韩非之法仍是人治(君主专制);亚氏之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③公平程度不同,韩非之法君主拥有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亚氏之法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原因:韩非,①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成长,新兴地主阶级崛起;②诸侯国争霸战争迭起,“士”阶层的活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③儒家“礼治”“德治”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新兴地主阶级需要一种法律形式来维护所得利益。‎ 亚里士多德,①雅典民主政治虽走向没落,但其民主政治传统和法治理念影响深远;②柏拉图的“人治”观(哲学王)无法实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是一个法文词,意为“再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产生了“现代”与“古代”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生活”‎ 本身的新世俗概念。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自己时代有关的东西。‎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与思想再生”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思想。论题可结合与文艺复兴相关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如可选择文艺复兴的背景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进行论述,从而对文艺复兴思想的实质和核心进行把握。‎ 答案:示例:时代背景与思想“再生”。中世纪欧洲,地中海是商业贸易中心,东方的财富吸引着西欧。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地商业和贸易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些城市中,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望追求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而在欧洲处于统治地位的天主教会却宣扬禁欲苦行,要求人们祈求来世幸福。文艺复兴时期,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知识分子,把世俗的人性与宗教原则结合在一起,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其实质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从而适应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需要。总之,思想的复兴或“再生”受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而产生,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再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思想解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