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16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16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

第16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2019陕西咸阳模拟)下表是“1843—1850年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据此推知(  )‎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3‎ ‎1 430包 ‎0包 ‎1845‎ ‎5 430包 ‎5 146包 ‎1846‎ ‎2 843包 ‎12 517包 ‎1850‎ ‎3 444包 ‎13 794包 A.江南地区仍然是中国丝织业的中心 B.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D.太平天国运动抑制了广州生丝出口 答案 A 从表格信息可知,从1843年到1850年,广州的生丝出口整体上有所增长,但上海的生丝出口迅速超过广州。这主要是由于上海毗邻中国丝织业主要产区——江南地区,原料易得,故选A项。19世纪60年代,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故C项错误;1850年时,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下面为中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贸易比重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873年 ‎1883年 ‎1893年 比重 ‎92%‎ ‎88%‎ ‎49%‎ A.传统茶业竞争力减弱 B.洋务运动的积极开展 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民族工业的缓慢发展 答案 A 材料数据反映出中国茶叶出口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体现出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力下降,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创办近代企业的开始,不是导致这一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贸易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瓦解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C项错误;1873—1893年茶叶出口占世界贸易比重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缓慢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3.(2018福建漳州二调)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  )‎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 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受棉花的出口刺激,江南许多地方的农村广泛种植棉花。这表明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故选D项。A项中的“根本改变”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涉及棉花的种植,无法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 ‎4.(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874 年李鸿章指出:“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商困民穷,势已岌岌。”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征收厘金 C.兴办民用企业  D.向外国银行借款 答案 C 根据所学,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征收厘金始于1853年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措军饷,故B项可排除;根据材料“1874 年”“李鸿章”“军兴以来”可知是洋务运动,为了解决财政紧缺问题,清政府开始创办民用工业,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开始大举外债,故D项错误。‎ ‎5.(2017课标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材料表明,福州船政局制造的船,由无偿派拨各省到由用船方承担造船所用材料费,体现出“协造”的意图是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造船所用材料费从由中央承担转为由用船方承担,但主办方仍然是政府,A项错误;材料中所造船舶供各省使用,并未投入市场,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近代轮船制造业的整体情况,D项错误。‎ ‎6.(2018山东泰安模拟)1883年10月,上海《申报》发表评论说:“(轮船)招商局开其端(指招商集资的方式),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这种经营方式(  )‎ A.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 B.最先倡导建立私营企业 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是在众人推动下建立的 答案 C 据题干材料“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 ‎7.(2018安徽合肥检测)“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答案 C 洋务运动思想落后,但实际行动却促进了中国的进步,强调的是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作用,故C项正确。‎ ‎8.(2018山东滨州高三统考)从1849年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入所占比重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所占比重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 D 本题材料直接反映的信息为:从1849年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明显下降,而工商杂税收入明显上升。与此相关的因素包括:农产品商品化,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的出现及发展,外资企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出现及发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综合上述因素,可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在这一时期发生重大变化,故选D项。‎ ‎9.(2019辽宁抚顺质检)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这一协议(  )‎ A.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B.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 C.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 D.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 答案 B 材料主旨是“联营协议”,与同行业的恶性竞争无关,故A项错误;“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一些本土企业加强了联合,用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的水泥公司产品应该主要是国内市场销售,与海外市场的扩大无关,故C项错误;国家的统制经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10.(2018山东淄博模拟)下表为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由此表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年份 棉制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 ‎1913‎ ‎10.3‎ ‎0.5‎ ‎1.8‎ ‎0.8‎ ‎1.4‎ ‎1936‎ ‎1.5‎ ‎3.8‎ ‎0.5‎ ‎5.6‎ ‎6.4‎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轻工业发展迅速 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答案 C 观察表格,根据棉制品进口比例的下降、机械进口比例的上升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故C项正确。‎ ‎11.(2019广东韶关联考)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设立了中、工、交、农四行办事总处;9月成立隶属军事委员会的贸易调整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卖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突出了政府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制 C.是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确立的标志 D.企图从经济上影响沦陷区的稳定 答案 B 题干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阻碍作用,故A项错误;题干政策体现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高度干预,故B项正确;C、D两项明显错误。‎ ‎12.(2018山东滨州调研)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对表格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    地区 年份 四川 陕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1942年 ‎936‎ ‎170‎ ‎49‎ ‎49‎ ‎63‎ ‎1945年 ‎2622‎ ‎358‎ ‎221‎ ‎204‎ ‎200‎ A.为了平衡近代民族工业布局 B.国民政府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D.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 答案 D 1942—1945年属于抗战时期,表格反映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是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甘肃,上述省份位于中国的大西南、大西北,说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把大批工厂迁往抗战大后方的西南、西北,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广西桂林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国际迁移流的形成集中于沿海地区,国际迁移的流向主要从闽粤两省流向诸迁入国。‎ 时间 ‎1801—1850年 ‎1851—1875年 ‎1876—1900年 流向 东南亚地区 古巴 秘鲁 澳大利亚 美国 其他 菲律宾 马来半岛 东印度群岛 古巴 秘鲁 澳大利亚 美国 加拿大 其他 菲律宾 马来半岛 东印度群岛 美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其他 流量(万人)‎ ‎20‎ ‎1.7‎ ‎1‎ ‎1‎ ‎1.8‎ ‎6.5‎ ‎4.5‎ ‎35‎ ‎25‎ ‎13.5‎ ‎11‎ ‎5.5‎ ‎16‎ ‎3‎ ‎12.5‎ ‎2‎ ‎36‎ ‎38‎ ‎1.2‎ ‎0.8‎ ‎0.4‎ ‎2.6‎ 分布(%)‎ ‎62.5‎ ‎5.3‎ ‎3.1‎ ‎3.1‎ ‎5.6‎ ‎20.4‎ ‎3.6‎ ‎27.7‎ ‎19.8‎ ‎10.6‎ ‎8.6‎ ‎4.3‎ ‎12.7‎ ‎2.3‎ ‎10.4‎ ‎2.4‎ ‎44.4‎ ‎46.8‎ ‎1.5‎ ‎1‎ ‎0.5‎ ‎3.4‎ ‎——摘编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南洋华侨对中国的向心力。1928年,新马华侨为声援国内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济南惨案”而发动反日运动,这次运动深入到普通的中下层华侨群体。中下层华侨移民的目的,主要是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在家国存亡之际,其对宗亲、家乡的关注,就更容易升华为对中国国家的认同。当地政府对华侨法律身份、政治权利的限制和经济上的排华活动,使得华侨难以认同当地政权。日本对南洋的经济扩张使南洋华侨、华商感到切肤之痛,而抵制日货成为反日运动最为频繁使用的武器。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国内政权统一,解决了华侨社会对政权认同的困惑,大大减少了南洋社会各种派别之间的争斗。‎ ‎——摘编自庄国土《从民族主义到爱国主义: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对中国认同的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国国际移民流向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中国认同”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所产生的影响。(13分)‎ 答案 (1)特点:流向分布范围广,遍及亚、美和大洋洲;不同时期流向不同地区人口规模差异很大;侧重性明显,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移民的主要迁入地。‎ 原因:国内局势动荡;人口压力增大;西方入侵,通商口岸开放;闽粤地区具有海外移民的传统;闽粤与东南亚地理相近;东南亚和美洲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2)趋势:由对家乡认同到对中国国家的认同;向中下层华侨扩展;深受中国社会政局影响。‎ 影响:增强南洋华侨群体的凝聚力;提高了华侨对祖国的向心力;华侨为抗日战争胜利、祖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加深了华侨与土著群体的隔阂(容易引起当地政权的忌讳)。‎ ‎14.(2018四川乐山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 解读材料,围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证。(12分,要求:论题围绕材料信息并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 示例一 论题: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明显受到外国因素影响。(2分)‎ 论证:鸦片战争后的列强侵略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劳动力、市场等条件;中国一些早期民族企业,也开始学习西方,向近代资本主义企业转型;开明地主阶级为自强、求富兴办洋务,从西方引进了近代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随着列强经济扩张加剧和洋务运动深入,一些官僚、地主、绅商等开始投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8分)‎ 以上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表明,其产生具有自身的一些基础,但也明显受到了外国因素影响。(2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既遵循了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2分)‎ 论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条件逐步具备的过程中产生的,遵循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客观规律;但中国商品市场和雇佣劳动力的出现,是列强侵略下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结果;近代技术的出现,也是列强倾销商品和国人从西方引进的产物;近代化所需资金,主要源于官僚、地主等的封建剥削和积累,以及买办的代理收益。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既遵循了客观规律,也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先天不足”的独特性。(1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