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5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工业文明的转型——现代前期的世界课件(共58张ppt)
专题十 工业文明的 转型 —— 现代前期的世界 - 2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一 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 1 .(2014 课标全国 Ⅱ ,34)20 世纪 30 年代 , 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 , 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 当红童星秀兰 · 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 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 20 世纪 30 年代后半期出现复兴迹象 ,“ 重现繁荣 ” 说法错误 , 故排除 A 项 ;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来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 普通民众处于恐惧之中 , 故 B 项错误 ;“ 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 说明人们在电影院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 故 C 项正确 ; 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 , 而题干没有体现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二 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2 .(2015 课标全国 Ⅰ ,34)1935 年 8 月 ,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 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 , 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 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材料 “ 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 …… 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 说明法案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 , 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 故选 B 项 ;A 、 D 两项是对工业的调节 ,C 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 , 均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3 .(2014 课标全国 Ⅰ ,34)1928 年 , 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 , 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 , 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 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 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这与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 , 故选 D 项。题干中提到其中一个矿井是苏联自主建设 , 说明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 , 故 A 项错误 ;B 项错误 , 计划经济体制是在 1929 年以后形成的 , 所以不存在 “ 突破 ” 一说 ;C 项错在 “ 依赖 ”, 且与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矿井的信息不符。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5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4 .(2013 课标全国 Ⅱ ,35)1931 年 , 斯大林说 :“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 这一思想 ( ) A. 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当时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低很多 , 在较短的时间内 , 迅速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显然超越了当时的苏联国情 , 故 A 项错误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均没有强调急于追赶西方先进国家 , 故 C 、 D 两项不符合题意 ; 为了实现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 的目的 , 苏联逐渐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故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三 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5 .(2016 课标全国 Ⅲ ,34) 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 4 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 A. 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 淘汰 B . 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 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 趋势 D . 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的世界美术。材料中四幅图分别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 , 可知新的美术流派出现后 , 传统的美术流派继续存在 , 只是占主流地位的美术流派发生变化而已 , 故 A 项错误 ; 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 , 而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 , 故 B 项错误 ; 现实主义作品具有批判精神 , 而印象画派作品无法体现批判精神 , 故 C 项错误 ; 从新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 , 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美术流派的发展演变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7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6 .(2013 课标全国 Ⅰ ,31) 有些学者认为 , 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 , 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 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 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 通过霍利 — 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A 、 C 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 故排除 ;B 项提高关税并不具有借鉴性 , 故排除 ; 政府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 为后来罗斯福整顿财政金融和推行以工代赈提供了借鉴 , 故选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8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四 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 7 .(2016 课标全国 Ⅱ ,34)1928 年 ,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 , 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 , 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 , 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苏联没有发生经济危机 , 故 A 项错误 ;1928 年 ,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 , 美国经济正处于 “ 繁荣 ” 时期 , 所以苏联 “ 一五 ” 计划 “ 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 而到 1932 年 , 苏联 “ 一五 ” 计划完成 , 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 , 因而苏联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 故 B 项正确 ; 苏联农业集体化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 , 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不会吸引美国人的注意 , 故 C 项错误 ; 美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 它不会关注苏联公有制的优越性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9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8 .(2015 课标全国 Ⅱ ,34)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 ,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 ;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 ,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 A.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B.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 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 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结合 1930 年、 1931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可知 , 国家为积累资金 , 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 , 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A 项符合题意 ; 材料没有体现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B 项错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 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 迅速成为工业强国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的贡献 ,D 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 , 故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0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9 .(2013 课标全国 Ⅰ ,33)1952 年 , 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 , 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 —— 谷物问题 , 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 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 这一论断 ( )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 忽视农业发展 , 故 A 项排除 ;B 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 故排除 ;1952 年农业改革尚未开始 , 故排除 C 项 ; 马林科夫的观点 , 明显是在歌颂并维护斯大林模式 , 故选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1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五 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 10 .(2013 课标全国 Ⅰ ,35)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 , 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对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的比较。 A 项表述明显有误 , 排除 ; 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整经济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改革同样是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 故 B 项正确 ;C 、 D 两项无法说明中国的改革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新版。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2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3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4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5 -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 - 16 -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4—1945 年 ) 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 ,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政治方面 :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 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 矛盾不断激化 , 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经济方面 : 苏俄 ( 联 )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面对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 ,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并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文化方面 :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兴起 , 突出表现了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 , 其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 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 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基础过关 1 .(2017 山东济宁二模 ,34) 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 :“ 不仅同 1789 年和 1793 年相比 , 而且同 1871 年相比 , 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 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 是指十月革命 ( ) A. 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B. 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 C. 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 D. 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中列举的斗争和十月革命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 因此不是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 故 A 项错误 ;1789 年革命、 1871 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也是从城市开始的 , 故 B 项错误 ;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而 1789 年和 1793 年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 故 C 项正确 ;D 项亦不符合题意 , 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0 - 2 .(2017 河北衡水中学猜题卷 ,34) 史学家认为 , 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 “ 培植 ” 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 …… 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 , 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 ( ) A. 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 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 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 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实行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是指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 发展生产力 ,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 故 A 项错误 ,B 项正确 ; 国家垄断贸易是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的内容 , 故 C 项错误 ;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的主要思想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1 - 3 .(2017 四川德阳三模 ,35) 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 , 这集中体现了苏联 ( ) A. 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 B.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 C. 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 A 项只能反映粮食产量 , 不能反映粮食出口 , 故 A 项错误 ;B 项只能反映粮食出口 , 不能反映粮食产量 , 故 B 项错误 ; 据材料可知 , 到 1931 年苏联粮食产量下降 , 但是粮食的出口量却增加了 , 这表明苏联当时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故 C 项正确 ;20 世纪 30 年代 , 苏联与西方大国的关系仍然是敌对关系 , 对外关系并没有改善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2 - 4 .(2017 湖南衡阳调研 ,34)1931 年 12 月 , 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 : 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 , 发展联邦公共工程 ; 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 ( ) A. 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 B. 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C. 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 D. 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 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材料反映了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 , 大纲内容说明该计划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 故 A 项错误 ; 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 故 B 项错误 ; 复兴计划大纲的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故 C 项正确 ; 复兴计划大纲中的部分措施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 , 但材料并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3 - 5 .(2017 江苏苏锡常镇二模 ,18)1936 年 , 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 , 该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 , 换得他们放弃种植 , 削减粮食生产。该立法主要是为了 ( ) A. 加强土壤保持以维护生态平衡 B. 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 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 D. 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 , 罗斯福政府采取多种措施 , 削减粮食生产 , 以控制市场价格 , 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的目的是减少农业产量 , 以稳定农产品价格 , 故 A 项错误 ,B 项正确 ; 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不符合题意 , 故 C 项错误 ; 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不符合题意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4 - 一 二 三 一、苏俄 ( 联 ) 的社会主义建设 1 . 对苏俄 ( 联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 35 - 一 二 三 - 36 - 一 二 三 2 . 全面审视斯大林模式 (1) 背景 : ① 国际形势 : 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② 政治形势 : 苏联成立 ; 斯大林领导地位巩固。 ③ 经济形势 :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④ 社会环境 : 革命前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 ;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 ⑤ 思想环境 : 对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的不同理解。 ⑥ 个人因素 : 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 37 - 一 二 三 (2) 特点 : ① 政治 : 高度集权 , 个人专断 , 缺乏民主 ; 党政不分 , 干部终身制、任命制。 ② 经济 : 高度集中、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 ; 统得过死 , 缺乏活力。 ③ 思想 : 个人崇拜、公式化、行政干预。 (3) 功绩 : 斯大林模式创造了苏联工业化和战后经济恢复的奇迹 , 保障了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斯大林模式的经验 , 普遍开始运用计划和行政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38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1 .(2017 四川德阳期末 ,12)1918 年 7 月 , 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 , 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 ) A. 决定实施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 B. 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C.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 D. 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 取消自由贸易 , 故 A 项错误 ;“ 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 ” 表明苏俄对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有所调整 , 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 故 B 项正确 ; 苏俄开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 1921 年 , 故 C 项错误 ; 苏俄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是在 1921 年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9 - 一 二 三 2 .(2017 河南濮阳三模 ,34)1927—1928 年 , 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1928—1933 年 , 工业总产量增长了 1 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 , 主要是因为 ( ) A. 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 B. 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 C. 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 D. 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结合所学知识 , 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企业自主权缩小 , 故 A 项错误 ;B 、 D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 故排除 ; 苏联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是因为此时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 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 , 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 故 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0 - 一 二 三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确立 1 .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思想 - 41 - 一 二 三 - 42 - 一 二 三 2 .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启示 (1) 认识 : ① 新的理论 : 放弃了亚当 · 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转向凯恩斯主义。 ② 新的模式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 新的起点 :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 在美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 , 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 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 43 - 一 二 三 (2) 启示 : ① 金融稳定 :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 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② 就业保障 :“ 以工代赈 ”, 启动市场 , 扩大就业 ; 实施社会保障 , 构建和谐社会。 ③ 政府职能 : 切实转换政府职能 , 提高效能 , 市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④ 国际合作 : 积极谋求国际间的合作 , 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 - 44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3 .(2017 河南高考诊断 ,34) 下面是高德步、王珏主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 ) 第十七章 垄断 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第十八章 大危机和新政 第一节 大危机 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 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 - 45 - 一 二 三 第十九章 国际商战 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 第二节 国际商城 第二十章 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 第一节 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 第三节 法西斯军事经济 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实验 A. 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B. 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 计划管理体制的确立 D.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材料中并未提及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 故 A 项错误 ; 苏联的战时经济否定市场经济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体现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 而非单指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 , 故 C 项错误 ; 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凯恩斯主义 ,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 , 加之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市场经济 , 体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46 - 一 二 三 三、科技中心形成的条件 1 . 经济 :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是物质基础 ( 保证有足够的科教资金投入 ) 。 2 . 思想 : 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 积极探索自然。 3 . 政治 : 政局稳定、政府重视 ( 科研环境 ) 。 4 . 对外 : 交流学习 , 积极引进外来先进科技。 5 . 人才 : 拥有一支优秀人才 ( 科学家 ) 队伍。 例如 , 美国在 20 世纪成为科技中心的条件 :19 世纪末 , 美国经济飞速发展 ; 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 政府重视科技教育 ; 政治相对稳定 , 民主制度比较完善 ; 采取移民政策 , 吸引大批欧亚科学家 ; 积极引进外来科学技术等。 - 47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4 .(2017 安徽池州一模 ,33) 上海世博园以色列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位与以色列渊源颇深的大师的手稿 , 曾有一位以色列官员在参观该馆时还阐述了自己对于手稿上一个公式的全新理解 , 他说 :“E 代表了能源 ,M 则为大批量的制造业 ,C 就是创造和智慧。 ” 材料中 “ 大师 ” 的主要贡献是 ( ) A. 认为外力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 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 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其规律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结合所学知识 , 可知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公式 :E=mc 2 , 所以材料中的大师是爱因斯坦。伽利略认为外力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故 A 项错误 ; 马克思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故 B 项错误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故 C 项正确 ; 普朗克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其规律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8 - 1 2 3 4 5 6 7 8 1 .(2017 四川成都三模 ,34) 有学者指出 , 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 , 不如说在 1917 年这个关键时刻 , 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 , 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 , 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 , 该学者 ( ) A.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 夸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 A 项与材料 “ 机敏地选择了历史 ” 不符 , 故错误 ; 据材料 “ 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 , 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 , 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 ” 可知 , 材料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 故 B 项正确 ;C 项与材料 “ 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 , 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 ” 不符 , 故错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 加速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故材料 “ 在 1917 年这个关键时刻 , 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 ” 并没有夸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9 - 1 2 3 4 5 6 7 8 2 .(2017 河南濮阳一模 ,34) 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 :“ 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 ,1920 年以来都不满意于劳农政府。 ” 这实际上反映了 ( ) A. 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 B. 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 C. 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十月革命成功后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土地法令》 , 解决了土地问题 , 故 A 项错误 ; 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 , 故 B 项错误 ; 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 , 故 C 项错误 ; 据材料 “1920 年以来都不满意于劳农政府 ” 可知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50 - 1 2 3 4 5 6 7 8 3 .(2017 河南天一大联考 ,34)1923 年 , 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 , 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 ( ) A. 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 B. 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 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 D. 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由 “ 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 , 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 ” 可知 , 可以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提到对苏联农业税的影响 , 故 B 项错误 ; 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 , 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也被取消 , 故 C 项错误 ; 该政策出台时 , 苏联已经成立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51 - 1 2 3 4 5 6 7 8 4 .(2017 江苏考前预测 ,18)1925 年 12 月 , 苏联提出了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方针 , 斯大林认为 :“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作工业化 , 工业化的中心 , 工业化的基础 , 是发展重工业 ( 燃料、金属等等 )…… 即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 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 据此分析 ( ) A. 斯大林模式形成 B. 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C. 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D.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 1936 年 , 故 A 项错误 ; 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 故 B 项错误 ;“ 工业化的中心 , 工业化的基础 , 是发展重工业 ( 燃料、金属等等 )…… 即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 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 表明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 但优先发展重工业 , 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 故 C 项正确 ; 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新经济政策的相关信息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2 - 1 2 3 4 5 6 7 8 5 .(2017 河南六市二模 ,34) 以下为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 , 这表明 ( ) A. 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 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 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 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 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始于 1933 年 , 故 A 项错误 ;1927—1930 年美国自由主义思潮盛行 , 故 B 项错误 ;1927—1929 年是美国经济的 “ 繁荣 ” 时期 , 这一时期离婚率比 1930 年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 ) 的离婚率要高 , 故 C 项错误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后 , 离婚率反而下降了 , 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53 - 1 2 3 4 5 6 7 8 6 .(2017 广西北海二模 ,34)1933 年 , 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 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 , 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 “ 我们尽我们的责任 ” 的蓝鹰标志。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 “ 责任 ” 是 ( ) A. 遵守公平经营规章 B. 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C. 实行全面计划经济 D. 做好社会福利事业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企业的责任是公平经营 , 故 A 项正确 ; 兴办公共工程是政府的责任 , 故 B 项错误 ; 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计划经济 , 故 C 项错误 ; 做好社会福利事业的主导者是政府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54 - 1 2 3 4 5 6 7 8 7 .(2017 江苏徐州三模 ,15) 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 :“ 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 , 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 该理论 ( ) A.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B.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规律 C. 颠覆了经典力学体系 D. 深化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量子论。量子论与宗教神学没有直接关联 , 故 A 项错误 ; 揭示了宇宙运行规律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非物质的粒子运动 , 故 B 项错误 ; 量子论与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并没有严重的冲突 , 更谈不上 “ 颠覆 ” 一说 , 故 C 项错误 ; 秦斯对物质粒子运动的描述 , 显然有利于深化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55 - 1 2 3 4 5 6 7 8 8 .(2017 江苏苏锡常镇一模 ,23) 社会危机期间 , 民众的心理与情绪对能否稳定局势至关重要 , 政治家也把安抚民众作为扭转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 , 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 “ 大萧条 ” 这个词 , 因为它听起来没有 “ 恐慌 ” 或 “ 危机 ” 那么可怕。 1929 年 12 月 , 他宣布 “ 情况基本好转 ” 。三个月后 , 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 60 天后结束。 1930 年 5 月底 , 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 , 然而市场在 6 月全面崩溃 , 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 :“ 先生们 , 你们来晚了 60 天 , ‘ 大萧条 ’ 已经结束了。 ” —— 摘编自 [ 美 ] 威廉 ·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 1932—1972 年美国社会实录》 - 56 - 1 2 3 4 5 6 7 8 材料二 3 月 12 日星期日夜间 , 罗斯福第一次向全国人民发表 “ 炉边谈话 ”, 在谈话中他用热情感人的声调向他们保证 , 现在把积蓄送回银行是安全的 , 估计至少有 6 000 万人在收音机旁收听了他的谈话。效果果然不错 , 次日上午在 12 个设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城市 , 当银行开门时人们不是来提款而是来存款 , 表明公众情绪已发生急剧的转变。正如艾格尼丝 · 迈耶所指出的 :“ 人民相信这个政府 , 恰如他们过去不相信它一样 ; 这就是整个形势的奥妙之处。 ” …… 在罗斯福在任期间 , 这样的 “ 谈话 ” 不下 35 次。 ——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 57 - 1 2 3 4 5 6 7 8 (1) 根据材料一 , 指出令美国民众情绪 “ 恐慌 ” 的因素。胡佛认为 1930 年 5 月底 “‘ 大萧条 ’ 已经结束了 ” 是否符合事实 ? 为什么 ? (2) 根据材料二 , 指出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及其目的。引用材料二中内容说明目的是否达到。 (3) 综合上述材料 , 分析胡佛讲话和罗斯福 “ 炉边谈话 ” 产生不同效果的政策原因 , 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 58 - 1 2 3 4 5 6 7 8 参考答案 (1) 因素 :1929 年经济危机引发股票暴跌。不符合。依据 : 市场的全面崩溃。 (2) 措施 : 整顿银行金融业 , 恢复银行信用。 目的 : 稳定公众情绪 ; 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说明 :“ 当银行开门时人们不是来提款而是来存款 ” 说明目的达到了。 (3) 原因 : 胡佛坚持自由放任 ; 罗斯福主张实行国家干预。 启发 : 要因势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