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一、单选题:共32题 ‎1.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刀”的周公。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意在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 B.解决现实问题 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 D.重回远古社会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达到“礼”的标准,“礼”即指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C项正确。“封建等级秩序”是西周礼乐文明的一部分,A项错误。“克己复礼”不符合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局势,不利于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B项错误。孔子意在维护西周贵族等级秩序,D项错误。‎ ‎ ‎ ‎ ‎ ‎2.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思想主张。解读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只有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才能治理好混乱;不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乱。混乱的根源则是不相爱。因此,相爱是解决社会混乱的关键,与墨子的“兼爱”思想相吻合,B项正确。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儒家倡导尊卑有别,贵贱有序,A、C两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实行严刑峻法,D项错误。‎ ‎ ‎ ‎ ‎ ‎3.韩非,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主张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韩非子倡导“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指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中央政府的权力最后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即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是荀子的主张,B项错误。“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主张“尚贤”,是墨子的主张,C项错误。“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倡导礼法并用,是荀子的主张,D项错误。‎ ‎ ‎ ‎ ‎ ‎4.《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因果报应 B.天人合一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思想主张,《春秋繁露》是儒学家董仲舒的作品,A项错误。“天人合一”强调天和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君权神授”旨在强调君主的权威,与材料中的“妖孽”不相符,C项错误。“天人感应”指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与材料中“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相吻合,D项正确。‎ ‎ ‎ ‎ ‎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酌305首诗。它最初被称为《诗》、《诗三百》,后来又被称为《诗经》。《诗经》之称始于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 ‎ ‎ ‎ ‎6.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 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 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三教合一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出现,A项错误。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三教合一的局面推动了理学的产生,B项正确。三教共存一碑,无法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且佛教处于主流地位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是三教合归于儒,D项错误。‎ ‎ ‎ ‎ ‎ ‎7.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源之争 B.求理途径之争 C.理的内涵之争 D.理气关系之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朱熹认为理在心外,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陆九龄、陆九渊兄弟认为理在心中,主张通过反省内心,达到认识理的目的。二者的最大分歧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B项正确。二者都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都认为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是天生的道理,不允许改变和破坏,A、C两项错误。“理”指客观规律,“气”指物质实体,二者都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都属于唯心主义,D项错误。‎ ‎ ‎ ‎ ‎ ‎8.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 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 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的途径,达到“致良知”,A项错误。“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纲常伦理道德观念,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B项正确。“致良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C项错误。王阳明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D项错误。‎ ‎ ‎ ‎ ‎ ‎9.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倡导人性解放,A项错误。李贽并未明确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李贽的思想并未付诸实践,没有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C项错误。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挑战了孔子的权威,D项正确。‎ ‎ ‎ ‎ ‎ ‎10.某学者认为:“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下列属于黄宗羲的思想并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工商皆本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经世致用 D.循天下之公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的进步思想。“工商皆本”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材料无法体现,A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有利于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经世致用”强调经书研究和社会现实相结合,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循天下之公”属王夫之的思想,D项错误。‎ ‎ ‎ ‎ ‎ ‎11.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认识你自己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读材料可知,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相吻合,B项正确。A、C、D三项都强调人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材料不符,故错误。‎ ‎ ‎ ‎ ‎ ‎12.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是因为他 A.认为在道德上不应强求一律 B.重点关注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C.不再依靠基督教来认识世界 D.建立雅典学院向世人讲授哲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重点关注人性本身的研究,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B项正确。“认为在道德上不应强求一律”是对人性本身研究的表现而非原因,A项错误。公元1世纪基督教建立,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C项错误。雅典学院为柏拉图所建,D项错误。‎ ‎ ‎ ‎ ‎ ‎13.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同一时代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B.都推崇君主权威 C.都强调奴隶制等级秩序 D.都重视道德修养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严格遵守等级制度,不主张个性自由发展,A项错误。苏格拉底生活的雅典实行民主制度,不涉及君主权威,B项错误。苏格拉底维护雅典民主政治,不推崇等级秩序,C项错误。孔子主张“仁”、“礼”,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都强调道德修养,D项正确。‎ ‎ ‎ ‎ ‎ ‎14.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表明文艺复兴后 A.人终于拥有了现世生活 B.人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 C.人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 D.人摆脱了基督教的束缚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后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表明人们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主张自己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人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C项正确。现世生活一直存在,只不过文艺复兴前人们不关注自己的现世生活,A项错误。智者运动最先肯定人的价值,B项错误。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基督教神学,D项错误。‎ ‎ ‎ ‎ ‎ ‎15.“从一开始,他们的思想就是朝着一种比较世俗化的人生观,集中焦点在‘此世’而不是中世纪想象中的那个‘彼世’……”。材料中的思想 A.体现了18世纪资产阶级的根本诉求 B.根源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反映了西欧人已完全摆脱神学的控制 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动员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由“他们的思想就是朝着一种比较世俗化的人生观”可知,该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发展,B正确。启蒙运动反映了18世纪资产阶级的根本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准备,A、D两项错误。西欧人完全摆脱神学控制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 ‎ ‎ ‎ ‎ ‎16.下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 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 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 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画家将马丁·路德描绘成魔鬼的风笛,任其摆布,借以讽刺路德教实际上已沦为魔鬼的喉舌。说明罗马天主教会和路德教之间冲突激烈,D项正确。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无关,故错误。‎ ‎ ‎ ‎ ‎ ‎17.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下列选项属于“他”主张的是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提出社会契约论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解读材料可知,“他”是伏尔泰。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B、C两项是卢梭的思想主张,故错误。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体制,D项错误。‎ ‎ ‎ ‎ ‎ ‎18.“行政权的受托人(统治者)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若想对此思想主张有深入的了解,可查阅 A.《论法的精神》 B.《社会契约论》 C.《哲学通信》 D.《路易十四时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解读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国家是人们按照社会契约的形式建立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体现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B项正确。《论法的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三权分立”学说,A项错误。《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是伏尔泰的作品,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C、D两项错误。‎ ‎ ‎ ‎ ‎ ‎19.“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后者与前者的最大不同是 A.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 B.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 C.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D.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不同。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外衣下掀起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勾画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B项正确。A、C两项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无法体现二者的不同,故错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D项错误。‎ ‎ ‎ ‎ ‎ ‎20.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 C.重文轻武政策 D.科举制的盛行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印刷术的进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书籍格式的变化和书籍发行量的增长,A项正确。宋代造纸术未得到大的改进,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错误。‎ ‎ ‎ ‎ ‎ ‎21.南宋时期,我国开始把磁针与区分方位的装置组成一个整体,这种仪器近代叫罗盘。这样,舟船遇“风雨冥晦时,唯凭针盘而行”。罗盘这一装置 A.便利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B.由波斯人传到欧洲 C.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D.标志着指南技术的诞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舟船遇“风雨冥晦时,唯凭针盘而行”,表明罗盘为航海指明了方向,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罗盘的外传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B、C两项错误。指南技术诞生于战国时期,D项错误。‎ ‎ ‎ ‎ ‎ ‎22.《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艺成就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 A.汉赋 B.楚辞 C.辛弃疾的词 D.白居易的诗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文学成就。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主要描写西汉王朝大一统的气魄和声威,A项正确。楚辞产生于战国后期,无法体现“大一统”的气度,B项错误。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分裂,C项错误。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主要是讽喻诗,无法体现“大一统”的气度,D项错误。‎ ‎ ‎ ‎ ‎ ‎23.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求民主的政治理想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文艺逐渐世俗化,C项正确。大一统的局面与文艺世俗化无关,A项错误。文艺世俗化无法体现多元化的创作风格,B项错误。求民主的政治理想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 ‎ ‎ ‎ ‎ ‎24.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对此类作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A.《清明上河图》是其佳作 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 D.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成就。《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A项错误。文人画主要体现知识分子的需求,无法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B项错误。文人画大都是写意画,强调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不注重生活和写实,C项错误。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D项正确。‎ ‎ ‎ ‎ ‎ ‎25.“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材料评价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物理学成就。解读材料可知,该科学成就表明自然界存在着某种客观规律,从而否定了上帝的作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故错误。‎ ‎ ‎ ‎ ‎ ‎26.有人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据此判断,该科学家的理论 A.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D.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的物理学成就。解读材料可知,材料论述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相对时空观,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B项正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A项错误。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C项错误。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项错误。‎ ‎ ‎ ‎ ‎ ‎27.“就像牛顿因为发观了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而主导了17世纪的科学一样,他则因为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规律而主导了19世纪的科学。”材料中的“他”是 A.爱因斯坦 B.达尔文 C.伽利略 D.普朗克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的生物学成就。由“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规律”可知材料论述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项正确。爱因斯坦、伽利略、普朗克都是物理学家,A、C、D三项错误。‎ ‎ ‎ ‎ ‎ ‎28.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A.珍妮机的问世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D.交通工具的革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世界的科技成就。蒸汽机以蒸汽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项正确。珍妮机的问世提高了纺纱的速度,与工厂的修建无关,A项错误。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交通工具的革新,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工厂的修建无关,D项错误。‎ ‎ ‎ ‎ ‎ ‎29.陈旭麓认为,“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材料中爱国知识分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 A.学习西方的器物 B.学习西方的制度 C.学习西方的思想 D.学习西方的文化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该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抗西方的侵略,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故错误。‎ ‎ ‎ ‎ ‎ ‎30.“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为实现此梦想,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D.民主与科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读材料可知,该思想提出的目的是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西方的侵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要求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依旧根深蒂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D项错误。‎ ‎ ‎ ‎ ‎ ‎31.“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 A.提出了《资政新篇》 B.参与了洋务运动 C.主导了戊戌变法 D.领导了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与“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相吻合,C项正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无法体现传统思想的羁绊,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B项错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没有向传统观念求助,D项错误。‎ ‎ ‎ ‎ ‎ ‎32.某历史研究机构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上某一运动时对该运动做出了如下描述:‎ 该运动 A.是中国最早的思想解放运动 B.铲除了封建正统思想 C.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平衡 D.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读材料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只是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D项正确。‎ ‎ ‎ 二、综合题:共3题 ‎33.经典体现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荀子·大略》‎ 材料二 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李道湘《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统治者使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得到强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新特点。‎ ‎【答案】(1)主张:以德治民;实施仁政(或民本思想);隆礼重法(或礼法并施)。‎ ‎(2)措施:思想方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了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政治方面: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方面: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郡县设立学校教授儒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中央办太学,郡县设立学校,教授儒学,儒学得到全面推广。‎ 特点:儒学发展成为理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更加强调伦理道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1)问,“主张”依据材料中的“道之以德”“施仁政于民”“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进行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措施”实质是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汉武帝重视儒学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特点”结合宋代儒学的内容进行分析。‎ ‎ ‎ ‎ ‎ ‎34.追求民主自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ye,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在限制君权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黄宗羲的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孟德斯鸠的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不同境遇的时代背景。‎ ‎【答案】(1)黄宗羲:君臣平等;设置宰相;设立学校议政。‎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2)背景:政治: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未形成资产阶级;法国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思想文化:中国实行思想专制,理学占统治地位;法国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资产阶级文化得到了传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和启蒙运动。‎ 第(1)问,黄宗羲的措施依据材料中的“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公其非是于学校”进行概括。孟德斯鸠的措施依据材料中的“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进行分析。‎ 第(2)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 ‎ ‎ ‎ ‎35.文明的创新既要继承前代优秀文明,又要吸收外来先进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0年来,中国入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传统”争“交流”,一纵一横,与“传统”相比,“交流”更应浓墨重彩。‎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思想文化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文化的传承或交流”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1)特点:借助外来文化为武器(或向西方学习);充满了激烈争论;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2)示例1‎ 论题:儒家思想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论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战国时期孟子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了“仁义”和“王道”,使儒家思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肯定,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明时期儒学对佛、道思想加以吸收和扬弃,形成宋明理学,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明清时期黄宗羲等人对儒学批判继承,儒家思想重新焕发了生机。‎ 示例2‎ 论题: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论述:康梁维新派吸收了西方的启蒙思想的理论,提倡君主立宪,开展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为指导,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则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问,“特点”结合材料从学习的主题、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概括。‎ 第(2)问,应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时要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