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8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是地方特产、珍鸟奇兽。材料说明西周(  )‎ A.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 B.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 C.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 D.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 ‎2.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3.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 ‎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 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 C.统治者借助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 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5.有学者指出:“它赋予了君主以天然的政治领袖和道德领袖的双重权威人格,否定了民众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的存在意义,从而在理论上堵塞了近代民主法制制度产生的道路。”这里的“它”指的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君主专制 ‎6.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 ‎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 ‎7.“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 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 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 ‎8.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 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 D.官吏选拔标准趋向客观 ‎9.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材料表明唐代科举(  ) ‎ A.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 B.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 C.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 D.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 ‎10.元大德九年(1305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 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11.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到永乐时期,“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嘉靖时,阁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 A. 内阁权力逐渐坐实 B. 内阁始终不掌实权 C.皇帝专制得到抑制 D.六部之权尽归内阁 ‎12.下面为一部史学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 前言 ‎ 第一章 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 ‎ 第一节 大位、大权、大政 ‎ 第二节 强化皇权的措施 ‎ 第三节 皇权在国家机制中的运作 ‎ 第二章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 ‎ 第一节 三公三孤 ‎ 第二节 内阁 ‎ 第三节 中书舍人 ‎ 第四节 尚宝司 ‎ 第五节 六科 ‎ 第六节 翰林院 ‎ 第七节 詹事府 ‎ 第三章 分理国家政务的行政机构 ‎ A.《唐代政治史略稿》 B.《元朝政治制度述略》‎ C.《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D.《雍正时期的中央官制》‎ ‎13.“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 A.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14.从克利斯提尼时期开始,希腊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许多节日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负责统领军队。这种做法(  )‎ A.体现了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B.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C.限制了贵族随意滥用权力 D.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正 ‎15.梭伦改革中颁布“解负令”;克利斯提尼时,对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外来移民,经过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能获得公民权。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减轻了公民经济负担 B.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C.缓和了与外邦人的矛盾 D.增强了雅典的军事文化实力 ‎16.‎ 公元前5世纪末,亚西比德煽动性演说误导公民大会批准远征西西里。反对派利用公民的弱点,让公民大会通过亚西比德渎神等决议,最终导致远征军的覆灭。这反映了雅典存在(  )‎ A. 国家决策的非理性 B.间接民主的随意性 C.独裁统治的武断性 D. 坐庄式的轮番而治 ‎17.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这一规定(  ) ‎ 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18.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也许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C.罗马法主张消灭私有制 D.【来源:全,品…中&高*考+网】罗马法主张人人平等、自由 ‎19.古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古罗马法(  )‎ A.保护公民权益 B.体现权力制衡 C.主张法律至上 D.追求司法公正 ‎20.从1688年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光荣革命”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  ) ‎ A.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得到满足 D.内阁如同第三院,地位重要 ‎2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重新分配议席和更改选举资格。这说明英国民主制的特点是(  )‎ A. 适时而变,和平渐进 B.继承传统,议会至上 C. 吸收借鉴,注重国情 D.权利下移,平等自由 ‎22.有人认为维多利亚女王(1837—‎ ‎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这一评价恰好反映出英国女王(  )‎ A.独断专行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23.“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  )‎ 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 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24.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  )‎ 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 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 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 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 ‎25.曾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A.实行三权分立 B.建立中央集权制 C. 推行两党制 D.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26.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  )‎ A.代议制可反映多数国民的利益 B.资产阶级日趋保守 C.自下而上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 D.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 ‎27.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自由和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做法是推行(  )‎ A.邦联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三权分立 ‎28.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 A. 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B.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 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2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  )‎ 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30.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  ) ‎ A.显露革命苗头 B.政治近代化滞后 C.军国主义强盛 D.没有代议制特征 二、材料解析题 (共40分) ‎ ‎31(15分)‎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了政权。‎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 材料四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3分)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2.(15分)‎ 材料一 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中有与之相抵触的内容。‎ ‎——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 材料二 联邦中央对各州所处的最高的地位,不是纯粹联邦制下联邦中央对各州应有的地位可比,而是近乎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处的地位了。‎ ‎——曹绍濂《美国联邦制演变中的两个问题》‎ 材料三 1832年南卡罗来纳州因不满联邦政府的保护关税政策,州议会通过法令进行抵制,公然拒绝联邦政府在该州征收关税,并以脱离联邦相威胁。针对南卡罗来纳州的分裂活动,联邦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杰克逊总统根据宪法授权,立即向南卡罗来纳州增派联邦军队。同时,国会亦通过两项法律。一项是妥协税法,将关税税率在10年内递减到原税率的20%,以缓和南卡罗来纳州的对抗情绪;另一项是武力法案,授权总统使用武力执行关税法,实际上是用武力制止分裂。在联邦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南卡罗来纳州议会撤销了抵制法令。‎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内容及其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绍濂在评价美国联邦制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的历史作用。(5分) ‎ ‎ 33.(10 分)‎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5分)‎ 一、 选择题 ‎1-5 ADCBD 6—10 ABDDB 11-15 ACCAB ‎16—20ABBAA 21-25 ABACA 26-30 DBABB 二、材料解析题 ‎31.(15分)‎ ‎(1)血缘、门第、等级。(3分)‎ 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4分)‎ ‎(2)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4分)‎ ‎(3)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2分)‎ 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晋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2分) ‎ ‎32.‎ ‎ (1)内容:联邦宪法和法律享有最高法律地位。目的:确保联邦的主权地位,将国家最高权力授予联邦政府。(4分)‎ ‎(2)问题:混淆了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的界限(夸大了美国联邦制下中央政府的权力)。理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各自的权限内行使权力;联邦政府享有最高国家权力,其权力高于州政府,但仍无权剥夺各州所保留的权力。(6分)‎ ‎(3)作用:确保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主权及最高国家权力,有效地防止政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5分)‎ ‎33(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5分)‎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