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2017

‎ 2018届高二年级第六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 ‎1.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说明其主要目的是 A. 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B. 加强基层管理 C. 建立中央集权 D. 调配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2.下列有关各国解决统一国内市场途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俄国是通过废除农奴制度 B. 日本是通过推翻幕府统治 C. 美国是通过南北战争 D. 德意志是通过王朝统治 ‎3.1891年,正在访问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后来的尼古拉二世)被警卫漳田三通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处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具体负责审判的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日本 A. 确立了美国式政治体制 B. 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对立 C. 司法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D. 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抬头 ‎4.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 A. 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 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C. 没有倡导严刑峻法 D. 制度创新为后世沿用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 促进民族的迁徙与杂居 B. 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C. 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 ‎ D. 为隋唐的大一统与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准备了条件 ‎6.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淸朝统治集团发起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皇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 B.权力结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C.地主阶级阻碍近代化进程 D.统治者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8.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 B. 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 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 D. 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 ‎9.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贫富差距悬殊,贵族宫殿式的庄园与农人破败的茅屋、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与失业工人绝望的挣扎相互映照。保守党前首相狄斯雷利(1804-1881年)说,“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此后,英国走向了 A. 自由主义政策退潮 B.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 C. 工人运动日益失控 D. 社会阶层尖锐对立 ‎ ‎10.罗马某项法律规定:“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因为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该规定在罗马法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 A. 是罗马公民同贵族斗争的成果 B. 非罗马人也得到罗马法的保护 C. 对罗马公民具有强制的规范性 D. 彰显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 ‎11.罗马法规定,女子出嫁时家长要给予嫁资,嫁资孳息,一般说来由丈夫享有。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但丈夫在返还时,也允许其留下一部分财产用以维持生活,同时,父亲征得女儿同意后也可行使嫁资返还请求权。材料反映罗马法 A. 追求公平与正义 B. 侧重保护男性权利 C. 体现了男女平等 D. 注重调节债务纠纷 ‎12.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得益于 A. 内阁制度的确立 B. 《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议会改革的实行 D. “光荣革命”的胜利 ‎13.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 A. 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 B. 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 C. 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 D. 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14.在2016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获得306张选举人票,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而特朗普的选民选票却落后于对手希拉里280多万张。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B. 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度 C. 国会议员的选票至关重要 D. 政治生活中女性仍处弱势 ‎15.2017年是安庆建城800周年。时任知府黄榦为了抵御金兵来犯,带兵筑城,时人谓之:“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结合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安庆建城在北宋时期 B. 黄榦为武将,掌握地方军权 C. 当时安庆归行省节制 D. 黄榦在地方上受通判的制约 ‎16.清人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以魏国东部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县。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秦朝建立后设立了砀郡 B. 战国时期已经存在郡县 C.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砀县是我国最早的县 ‎17.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贏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 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 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 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 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18.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 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 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19.“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原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的’法则,或者叫做‘自然法,.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材料主要反映出 A. 罗马习惯法转化为成文法的必然性 ‎ B. 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然性 C. 罗马法衰落、自然法兴起的必然性 ‎ D. 查士丁尼心民法大全》形成的必然性 ‎20.“‎ 罗马的平民曾一致坚持要求公布《十二铜表法》,这表明他们对没有知识和选举权并不能使人真正获得自由的思想已有了朦胧的认识;但是他们从没有想到需要在人民大众中普及知识,这完全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认识。”材料表达的意思是 A. 平民认识到《十二铜表法》能够完全维护平民的利益,故大力普及知识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C. 大部分平民需要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利用《十二铜表法》来维护自身利益 D.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罗马平民知识增长和选举权扩大的原因 ‎21.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 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 B. 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 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 D. 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22.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晾晒渔网等。这表明罗马法 A. 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B. 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C. 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 D. 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23.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由此可见当时 A. 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 B. 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 C. 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 D. 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 ‎24.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辅政的周公入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虞于唐。这反映出当时 A. 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 B. 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 C. 分封制度己经遭到破坏 D. 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25.《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A.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 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C. 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D. 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二.材料题 ‎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54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一一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材料三:登庸门不以门笫而以战功,贵族之特权已去。新贵不与之采田而与之禄米,新贵亦遂为君主之雇员,而无旧日之威势……政权遂渐集中于君主,此乃由领主分权而进入专制制度之一重要关键也。‎ ‎——齐思和《中国史探研•商鞅变法考》‎ 材料四:梭伦作为“仲裁者”,对强者即氏族贵族加以限制,对弱者即平民加以扶植……从这个角度看,梭伦改革并非“不偏不倚”,他的诗句不过是为缓和阶级矛盾而提出的一个宣传口号,是为达到改革最终目的的一种策略。‎ ‎——张国民《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文明转型的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中造就的“新贵”有何特点?对历史发展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根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四的观点。(4分)‎ ‎27.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年雨量分布图 ‎—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材料三:五胡乱华是一个贬义词,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在瓷业、农业、科技方面都是北朝留下的,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材料四:文炳拜稽首曰:“今南方已平,臣无所效力,请事北边。”帝曰:“朕召卿,意不在是也。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托卿。卒有不虞,便宜处置以闻。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卿而行,已敕主者,卿其勉之。”——《元史·董文炳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入主中原后孝文帝改革与忽必烈改制的共同原因,并分别指出其重大制度创新。(5分)‎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北魏和元朝历史,分析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6分)‎ ‎2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根据内阁制度,下属官员有事题奏,或皇帝颁发诏旨,都是经过层层机构,辗转交送,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军机处则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摘自《历史教学》‎ 材料二:在雅典,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 ‎——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四:一些公民,不论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造成多数人的暴政。‎ 苏格拉底就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因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摘自付百平《论雅典民主法制的局限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两种制度各自的优势。(4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雅典公民大会成员和美国国会议员在产生方式上有何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造成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制度缺陷。(4分)‎ ‎(4)为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美国《1787年宪法》遵循了怎样的原则?若总统与国会间就某一法案出现严重分歧,他们将如何依照宪法行使权利?(4分)‎ ‎2018届高二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25×2=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题 ‎26.(17分)‎ ‎(1)(5分)‎ ‎(2)(4分)‎ ‎(3)(4分)‎ ‎(4)(4分)‎ ‎27. (17分)‎ ‎(1)(3分)‎ ‎(2)(3分)‎ ‎(3)(5分)‎ ‎(4)(6分)‎ ‎28.(16分)‎ ‎(1)(4分)‎ ‎(2)(4分)‎ ‎(3)(4分)‎ ‎(4)(4分)‎ ‎2018届高二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DBCCD ABDBD ACDBD BCCBC DDCDC ‎26.(1)背景: (5分)‎ ‎①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 ‎②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 ‎③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 ‎④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 ‎(2)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大力支持和赞扬。(2分)‎ 原因:子产坚定推行改革,成效显著,改革措施利国利民,顺应社会发展潮流。(2分)‎ ‎(3)凭借军功获取身份(二十等爵制)、接受俸禄而非采邑。推动了专制主义的形成。(4分)‎ ‎(4)实行财产等级制,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废除债务奴隶制,以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等,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4分)(言之有理即可) ‎ ‎27.(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须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性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3分)‎ ‎(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位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3分)‎ ‎(3)原因:先生活在草原游牧区,气候寒冷,雨量少;后入主中原,处于雨量多、气候适宜的农业区;为适应农耕文明,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发展经济、保障税收,实施改革。‎ 制度:北魏均田制;元朝行省制(5分)‎ ‎(4)结束分裂局面,创新制度;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气魄,推进民族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与交流;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为后世繁盛奠定基础。(6分)‎ ‎28.(1)优势:前者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后者的民主政治有助于调动公民的政治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的独断性。(4分)‎ ‎(2)差异: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或采用原始的直接民主制);美国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或采用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原因: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而美国是幅员辽阔、人口较多的大国。(4分)‎ ‎(3)分析:公民大会易被野心家煽动和控制,做出盲目决策;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使素养不同的人都能享有国家的管理权,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分)‎ ‎(4)原则: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总统对法案动用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案时,即为有效。(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