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6/54/3cacd822983e53c567771e979d03df7c/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6/54/3cacd822983e53c567771e979d03df7c/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6/54/3cacd822983e53c567771e979d03df7c/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四 课题十三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学案
课题十三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一、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发展过程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此后建立共和国。 (2)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 二、过程 1.开始形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最终确立:责任制内阁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1)开始形成: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 (2)成员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3)运行机制: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多数党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被任命为首相;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4)主要影响: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逐步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意义: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新的政体模式。, [联] 宗教因素不容忽视。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宗教专制,要求“纯洁”国教会的“清教徒”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 [拓] 《权利法案》最重要的作用是限制了王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正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新型国家。 [注] 多元一体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的混合体。 [注] 责任制内阁有两层含义,一是集体负责,即在大政方针问题上,内阁对外是一个整体,阁员与首相共进退;二是内阁对议会负责,其主要表现就是,一旦内阁失去议会的多数支持,就应集体辞职。 [拓] 国王至尊 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作为国家元首,国家象征性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辩] 1832年的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范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但工人阶级仍被排斥于选举权之外。 重难点一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演变 史料一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①。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②,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③。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史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④,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⑤。 ——摘编自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指什么?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观点。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 光荣革命的遗产:和平和渐进的改革 ②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 ③ 英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中心 ④ 光荣革命具有妥协性 ⑤ 英国创造了近代宪政新体制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结合①英国代议制确立的方式及其影响分析“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结合④英国光荣革命的妥协性来分析“革命”“反革命”的真正含义。 [提示] (1)“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①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②避免了过度革命,保持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 (2)光荣革命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也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反革命”指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系统认知] 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1)反封建: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2)法治建设: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3)宗教革命:光荣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新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宗教革命。 (4)妥协与渐进: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行模式。确定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史料一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①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②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③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④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⑤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⑥ ——摘编自《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史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⑦。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探究] 据史料一、二,归纳近代英国宪政确立过程展现的特点。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史料一汇总了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和发展的过程。①②③④说明在1689年《权利法案》制订前,宪法性文件已经开始限制王权。⑤⑥主要说明了王权进一步受到宪法性文件的限制,议会主权取代了君主专制,法治取代人治。 史料二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君主立宪制亟待改革与完善。⑦说明了英国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结合史料一、二所获取的信息从时间的长度和权力转移上分析。 [提示] 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 [系统认知] 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性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1)渐进—妥协是英国政治发展最典型的模式之一。1215年的《大宪章》、1258年的《牛津条例》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都可被视为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 (2)英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常常是借助政治妥协得以实现的。斗争与妥协使英国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议会从一个权力较小的封建等级会议,转变为国家的权力中心,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而有序地向前发展。 (3)妥协是现代民主制度内生的一种常见现象,现代民主社会需要的是一颗对待妥协的平常心,对中国亦然。 重难点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 [解读] (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的混合体。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二)纵引横联——从创新角度认识英国社会的变革 (1)“革命”创新: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 (2)“政治”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政党政治,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 (3)“技术”创新:最早爆发了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火车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科学”创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项目 影响 内容 政治 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障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对外 扩大了对外殖民扩张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文化 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相对宽松的环境推动科技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等 [随堂巩固训练] 1.(2016·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读懂] 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其君主立宪政体,但在实践中,君主立宪制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国王权力的减少、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有一个过程。材料中女王可以任意罢免和任命官员,可知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议会对国王的权力缺乏约束,因此,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做对] 选B 2.(2015·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读懂] 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虽然是虚君,但仍然拥有某些名义上的权力,如是国家的元首,有宣布媾和与开战、颁布法律、任命首相等权力。 [做对] 选D 3.(2013·全国卷Ⅰ)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读懂] 1688年光荣革命,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这是一次政治制度的革命,但英国法制传统悠久,人们的法制观念强,“革命”是个不光彩的字眼。他们拥立玛丽为女王,以证明新政权是旧有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合法继承者,新政府是一个合法的政府,从而为光荣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做对] 选D 1.(2019·兰州一模)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 解析: 选C 新贵族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生产方式改变的结果,不是政治地位影响的结果,故A项错误,C项正确;新贵族宗教信仰仍然是基督教,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新贵族领导光荣革命,结束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故D项错误。 2.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是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但1690年得到“议会特许状”的哈得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这说明英国( ) 解析:选D 从材料中“1690年”的时间,可知英国刚刚完成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由国王掌握立法权变为议会立法,导致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3.(2019·洛阳模拟)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他意在说明英国( ) 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英国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是指英国通过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但政治民主化发展程度较慢,不断通过议会改革完善民主政治,直到1969年才最终实现全民普选,即题目中“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故D项正确。 4.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这反映出英国( ) 解析:选D “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提供了机会,但不能说已经掌权,故A项错误;“衰败选区”是指代表的减少或阶层的减少,不是政治腐败,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为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打开了大门,没有为工人阶级提供方便,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从而推动了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 [课时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太原期末)14、15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为此,他们( ) A.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力 B.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 C.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 D.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 解析:选A 根据所学,新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发动了光荣革命,议会的权力大增,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获取政治权力,故A项正确;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结束,1721年建立责任制内阁,故B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于1765年,故C项错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故D项错误。 2.(2019·洛阳期中)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接任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 B.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 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 解析:选D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英国国王试图控制议会和内阁,权力有上升的趋势,但已经不是专制的国王,光荣革命结束王权专制的任务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与议会、内阁的斗争,故C项错误;材料中英国国王试图控制议会和内阁,权力有上升的趋势,说明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 3.(2019·宣城调研)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 A.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 B.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 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 D.政府大臣无需再对国王负责 解析:选B 责任制内阁是指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制度,材料主要说的是议会加强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故A项错误,B项正确;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故C项错误;在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下,政府大臣在形式上是要对国王负责的,故D项错误。 4.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 ) 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 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 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 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 解析:选C 英国16世纪进行了宗教改革,材料中对国王宗教的规定是政治领域的斗争,故A项错误;此时英国尚未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仍有行政权,尚未实现国王“统而不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国王和议会权利的规定可知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仍在延续,故C项正确;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并不意味着议会掌握了司法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并且此时议会下院权力有限,故D项错误。 5.沃波尔统治晚期,反对派聚集在王储威尔士亲王弗雷德利克周围,盼望有朝一日王位更迭,得到重用,从而形成了“太子帮”。这说明此时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 B.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 C.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 D.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 解析:选C 沃波尔统治时期责任制内阁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制也并未发生变异,故A、B两项错误;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应该在政党问题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但现在却形成“太子帮”,这说明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6.阎照祥在《英国贵族史》一书中写道:1880年以来诸多新兴工商业资本家陆续成为英国上院贵族之后,贵族院已开始成为“一瓶兑了水的威士忌”。20世纪20年代中产阶级和“工党贵族”开始进入上院之后,贵族院成为“一瓶变味的啤酒”。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英国社会( ) A.贵族政治退出舞台 B.自由平等思想流行 C.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D.政党制度受到制约 解析:选C 由材料中“贵族院成为‘一瓶变味的啤酒’”等信息,推知贵族势力削弱而已,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贵族院即上议院随着新势力的加入,贵族势力衰落,并非自由平等思想流行,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政党制度,故D项错误。 7.(201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 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解析:选B 材料说明了英国内阁的集体负责制,涉及决策层面,并未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由于实行集体负责制,阁员们要共同承担责任,所以内阁成员要充分地互相信任,否则不能作为同僚共事,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王治权问题,故C项错误;在立法方面,内阁只有立法提案权,最终立法过程由议会掌握,故D项错误。 8.(2019·滨州期末)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 ) A.在历史传统中创新 B.国王的权力不断削弱 C.保留了贵族和君主 D.首创了近代议会制度 解析:选A 材料中讲述了古老的英国属于有限君主制,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这些古老的原则又产生出现代生活的秩序,因此说明了英国政治在历史传统中创新,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9.(2019·南昌一模)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责任制内阁形成的体现 B.代议制不断完善的过程 C.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D.议会政党制发展的表现 解析:选A 材料体现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任,符合责任制内阁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强调代议制中责任制内阁这个点,不断完善并不是最准确的表述,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党活动,故D项错误。 10.1830年,辉格党领袖格雷继任英国首相后立刻提出改革法案。而托利党利用上院的多数两次否决了法案。1832年,格雷请求国王册封足够数量的改革派贵族,以强使法案在上院通过。国王拒绝这个请求,辉格党政府总辞职,英国局势混乱不堪。不久,国王答应随时准备册封新贵族,而托利党则主动退出了这场斗争。这表明了当时的英国( ) A.法案通过意味着贵族失势 B.和平变革的机制依旧存在 C.下院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D.政治转型源自两党的妥协 解析:选B 英国通过法案说明当时仍是延续了英国一直以来的和平方式处理争端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贵族的失势,故A项错误,B项正确;国王的行政权被剥夺是在1721年责任制内阁确立,不是下院剥夺,故C项错误;英国的政治转型源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故D项错误。 11.(2019·赣州期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学术影响,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很不彻底。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从现代化角度论证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据此可知,历史解释受到( ) A.历史时代变化的影响 B.历史史观选择的影响 C.意识形态改变的影响 D.历史学家观点的影响 解析:选B 依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受到苏联革命史观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现代化史观研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而反映出历史解释受到历史史观选择的影响,B项正确。 12.(2019·宝鸡一模)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解析:选D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材料的主旨是英国的文官制度中对文职官员的选拔和考核,这样做适应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一般来说品级很低,只有五品。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又负责筵经日讲,这些都构成了与一般朝臣不同的特殊身份,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的制约》等 材料二 在十八世纪英国内阁的运行已经形成如下政治制度惯例:内阁不仅要对国王负责,亦必须对下议院负责,获得下议院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责任制从阁臣个人负责制发展到内阁集体负责制;内阁如果无法获得下议院的信任与支持必须辞职。十九世纪的内阁完全与王室权威脱离了关系,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内阁不再对国王负责。国王将行政权力让渡给内阁,而内阁又从国王身边分离了出去,国王的权力只能在理论和法律上得以存在,实践中国王的影响力伴随着行政权力的转移而逐渐被削弱并趋于消亡。在内阁与议会的关系上,伴随着政党政治的成熟及“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内阁作为政党角逐权力的目标,日益成为议会的附属机构,内阁完全对下议院负责。 ——摘编自李秋成《十八世纪英国内阁在宪政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代内阁相比英国内阁的特点,说明19世纪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1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第一句话分层直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由材料二后三句话归纳即可。 答案:(1)特点: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受到皇帝的控制;身份特殊。 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完善了中央政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皇权;易出现内阁弄权。 (2)特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集体负责。 变化:内阁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国家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内阁日益成为议会的附属机构,完全对下议院负责。 14.(2019·龙岩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9世纪英国大事年表(部分)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 1763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25年,斯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 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 1832年,议会改革,部分“衰败选区”被废除 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整理自阎照祥《英国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解析:据材料中“17~19世纪英国大事”,可分别从经济上、政治上、对外关系上、科技文化上等方面归纳分析得出论题:近代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近代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近代英国殖民扩张和称霸;近代英国自然科学的发展等。若选择近代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则可据材料中“查理一世召开议会”“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第一位内阁‘首相’”“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议会改革”并结合所学分析论证。 答案:示例 论题:近代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阐述: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对派与专制王权展开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逐渐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1721年,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1830年,托利党和辉格党轮流执政;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加强。 综上所述,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它体现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对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