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7_4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7_4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1

第 4 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新课导入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享受着民主、自由的生活,然而在旧中国,这 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们现在所享有的民主自由是无数仁人志士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用血 的代价换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大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维护独裁, 却不择手段地对民主力量进行疯狂的迫害,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为争取 和平民主,与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那么,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这些 努力在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又有何历史意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历史。 ●教法案例 1.关于“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一目。建议教师重点讲清重庆谈判的三个问题:重庆 谈判的背景、《双十协定》的签订、重庆谈判的意义。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抗战胜利 后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共两方面去分析谈判的背景,让学生明确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 主和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也为了在争取和平民主的过程中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 目,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决定派毛泽东等赴渝商谈。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教材 列举的《双十协定》中的 4 项内容。再次,教师应以谈判的背景、《双十协定》的内容为突 破口,来分析重庆谈判的意义,让学生明确通过谈判中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至于政协会 议,教师应重点讲解政协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2.关于“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一目。教师应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独 裁统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一系列斗争为主线,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 整体认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主要体现在:(1)国民党的“制宪”——使国民党陷入更加孤 立的境地;(2)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校场口血案”、“李闻血案”等暴露了其 独裁统治的反动本质。中共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1)拒绝参加伪国大;(2) 李公朴等民主人士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光荣献身;(3)人民民主运动高涨,学生掀 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人民民主 运动的意义。 3.关于“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一目。应引导学生从民主党派政治主张 的转变、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摧残和迫害、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三个问题来理解。 建议教师利用《各民主党派成立简况表》、【历史纵横】材料和民盟被迫解散等材料来分析说 明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转变进一步壮大了民主力量;而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摧残和迫害进一 步促使各民主党派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最终使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加快 了国民政府覆灭的步伐。 4.关于“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一目。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政府,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从而取得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史实。这一部分内 容与必修一的有关知识重复,只需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掌握即可,不必过多讲解。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 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 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1.重庆谈判、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共同纲 领》。(重点) 2.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在中国政治民 主化进程中的意义。(难点)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背景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阴谋发动内战。 (2)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3)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2.斗争 (1)重庆谈判 ①中共目的:为尽力争取和平建国,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 ②概况:经过四十多天的谈判,国民党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③成果: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④意义:签订《双十协定》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 (2)政协会议 ①原因:人民的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斗争。 ②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等内容。 ③影响: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反映了全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的愿望。 3.结果 (1)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 (2)中共争取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努力化为泡影。 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1.国民党的“制宪” (1)背景 ①1946 年夏,在美国支持下,全面内战爆发。 ②1946 年秋,占领张家口后,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2)内容: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3)结果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②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2.人民民主运动 (1)背景:国民党制造了“一二·一血案”“下关惨案”和“李闻血案”等镇压民主运 动的暴行。 (2)表现 ①学生:1947 年 5 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内战、反饥饿”运动。 ②农村:抗征、抗捐、抗租运动迭起。 ③城市:工人的斗争发展迅速。 (3)作用 ①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蒋独裁统治斗争的胜利。 ②推动了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 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背景 (1)民主党派政治主张转变:放弃通过议会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认识到不 可能合法斗争。 (2)国民党摧残和迫害民主力量。 ①污蔑民主党派是中共的“暴乱工具”。 ②强令解散民主同盟。 2.表现 (1)各民主党派开展地下斗争。 (2)1948 年初,沈钧儒等人在香港改组民盟,重建总部。 3.影响:同中共一起战斗,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 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过程 (1)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3)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并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 和国,通过《共同纲领》。 2.标志: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 3.意义: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之路。 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局势的特 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1.特点 (1)战后形成两大阵营,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争取和平、民 主。 (2)斗争焦点围绕和平建国方针,反动派坚持一党专政独裁,人民坚决反对。 (3)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如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召开,国民党军事进攻是局部的。 (4)民主党派、中间人士异常活跃,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并提出独立的主张 。 2.原因 (1)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美国将中国作为其前哨阵地极力扶植蒋介石;另一方面,美国在华势力扩大尚需要一定时间。 战后和平、民主成为世界潮流,各国人民的斗争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由当时国内形势决定,国民党反动派战后力量膨胀,其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已定,但 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战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并且人民觉悟提高,国内力量均衡对当时反动 派发动战争暂时起了制止作用。 1.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内存在了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之所 以存在这个阶段,而未直接发生战争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 C.国民党尚未完成内战准备 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解析】 抗战结束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共两党的阶 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 D 项不符合史实。A、B、C 三项均正确反映了中国当时 的形势。 【答案】 D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与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2)都采取多党派协商的方式,有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3)都商讨建国、军政的重大问题。 2.不同点 项目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背景 国民党有较强的力量,在军事上处于主 动,民主党派对国民党还抱有幻想 人民民主革命已基本取得胜利,民主党派 已开始同中共密切合作 参加 人员 当时几个重要党派和人士 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任务 讨论中国的和平、民主问题 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内容 争论的焦点是政权与军队问题 解决了新中国成立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 重大问题,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了 国家领导人等 作用 通过的决议有利于人民,但很快被国民党 公开撕毁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新政 协成为新中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国 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下列关于 1946 年的旧政协会议与 1949 年的新政协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有国民党右派参加 ②具有平等协商精神 ③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④都真正得 到贯彻实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1949 年的新政协会议并没有国民党右派参加;1946 年的旧政协会议所通过 的决议没有真正得到贯彻实施。故排除①④。 【答案】 C 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 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 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 设问解读 第(1)问要求回答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并说明理由。 第(2)问分析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 材料解读 材料一反映了边区人民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材料二反映 了边区实行耕者有其田和人民专政。 解答思路 第(1)问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来分析,材料一中有效信息“年满十八者,无阶 级……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体现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应团结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外来侵略,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民主建设情况;材料二中 有效信息“耕者有田”“人民专政”“齐声歌解放”,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 矛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建设情况。第(2)问两个时期的民主建设分别 有利于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尝试解答】 (1)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 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 界人士,为实现政治民主和和平建国而与国民党独裁统治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赢得 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史实。这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 一、选择题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内容涉及国家政治建设,其要点不包括 ( )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国民党结束“训政” C.保障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D.改组国民政府 【解析】 改组国民政府是在 1946 年初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答案】 D 2.某同学在探究学习“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下国民党镇压 民主运动的暴行,其中属于全面内战爆发后发生的是( ) ①“校场口血案” ②“一二·一血案” ③“下关惨案” ④“李闻血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校场口血案”:1946 年 2 月;“一二·一血案”:1945 年 12 月;“下关 惨案”:1946 年 6 月;“李闻血案”:1946 年 7 月。 【答案】 C 3.被国民党以所谓“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为“非法团体”而强令解散 的民主党派是( ) A.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解析】 1947 年,国民党中央社污蔑民主同盟已成为“暴乱工具”。接着,国民政 府以所谓“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 【答案】 A 4.“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 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讨论新中国建立问题 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 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从材料看,该会议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据此可以判断该会议为新政协的召 开,它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③④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以望于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 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以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 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已。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材料二 (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 (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有防害上列 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 (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 (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中国民主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为民主事业而奋斗的历史,日寇投降以来,他们为实现国内和平的 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 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的政治倾向。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的政治要求。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盟对国共两党的态度。 (4)综合三则材料,是否能够认定民盟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以民盟对国共两党态度的变化为主线,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和归纳概 括能力。第(1)(2)(3)问紧扣试题设问,获取材料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即可。第(4)问要在前面 答题的基础上对民盟政治立场作出正确判断,并阐明其“理由”。 【答案】 (1)态度:寄希望于国民党。政治倾向:中间。 (2)态度: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独裁统治。政治要求:要求民主、自由。 (3)拥护共产党,打倒国民党。 (4)可以。理由:民主党派经过事实的教育,放弃了中间道路的幻想,转而拥护共产党, 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 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毛泽东“这次出行”的目的是( ) A.实现合作抗日 B.实现和平建国 C.实现军队国家化 D.实现政治民主化 【解析】 首先判断“这次出行”是指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战胜利后,排除 A 项;C、D 两项都是政协会议的内容,应排除。 【答案】 B 2.(2013·九江高二检测)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 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里“很 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解析】 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 次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答案】 B 3.(2013·沈阳高二检测)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政协决议,其本质意义在于( ) A.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B.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 C.改组国民政府,制定宪法 D.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 【解析】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 独裁统治,其实质就是否定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 【答案】 D 4.1946 年,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国民大会”的理由是( ) A.会议确定了蒋介石的独裁地位 B.蒋介石已发动了全面内战 C.蒋介石违反了政协会议决议 D.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解析】 这次“国民大会”是国民党一党包办的,确立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 国家制度,违反了政协决议,故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答案】 C 5. 1947 年 5 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内战、反饥饿运动。该运动属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 B.知识分子的反蒋爱国运动 C.国统区人民自发的争取民主的运动 D.民主党派发动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解析】 1947 年的反内战、反饥饿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 治的人民民主运动。 【答案】 A 6.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直热衷于走的“第三条道路”宣告破产,其标 志性事件是( )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伪《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 C.国共合作的破裂 D.“民盟”被宣布为“非法团体” 【解析】 1947 年,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他们的斗争被迫 转入地下。至此,民主党派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彻底成为泡影。 【答案】 D 7.促使中国民主同盟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的原因不包括( ) A.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B.蒋介石非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伪宪法 C.进入战略反攻时,国统区方面斗争高涨 D.三大战役胜利,全国解放在望 【解析】 民盟与蒋介石集团决裂是在 1948 年初,而三大战役胜利是在 1949 年初,D 项不可能是决裂的原因。 【答案】 D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主要是因为( ) A.出席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确立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C.当时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国都、国旗和国歌 【解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共同纲领》 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就明确了国家的性质。所以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 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 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民会议,组织 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 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 年 9 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 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 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 年 8 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 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 目的和背景。 【解析】 本题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和建国前夕新政协召开为问题情境,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重点 主干知识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解答本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把历史问题放到特定 的历史环境中联系当时的时代主题组织答案。第(1)、(2)问的第一小问可直接在材料中获取 答案,第二小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努力:①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②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③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目的:为区别于 1946 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将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立独立、自由、 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1945.9.27) 材料二 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在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 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毛泽东的演说(1945.10.8) 材料三 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 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双十协定》 材料四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总 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 ——中共 1949 年劳动节口号 (1)在材料一、二中,毛泽东都提到要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对毛泽东的这种说法应如何 理解? (2)根据材料三,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共识? (3)材料一、二、四中,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析】 回答第(1)问,要注意毛泽东所说的“三民主义”指的是“新三民主义”。回 答第(2)问,要注意联系政协会议的有关内容。回答第(3)问,要从材料发表的不同时间入手,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 【答案】 (1)中国当时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若干基本原 则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毛泽东指出的“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就是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共识:国共两党都认为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是中国和平建国的 基本途径。理解:国民党认为应先实行军队国家化,再实行政治民主化;中共认为应先实行 政治民主化,再实行军队国家化。 (3)材料一、二都发表于重庆谈判期间,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尚未破裂,蒋介石还是争 取的对象。材料四发表时人民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坚持反共反人 民的立场,已成为人民的死敌,所以中共要坚决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