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全国百强名校 ‎“领军考试”高三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 ‎1.周朝的东都洛邑(成周)既成,遂迁曾反对周朝的“殷顽民”于此;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西周的这些举措 A. 扩大西周统治的社会基础 B. 密切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C. 意在加强控制殷商旧势力 D. 消除了商朝后代的反抗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西周的四项举措全是针对商朝后代的,可知是对商人后代采取了分割方式,以此消除殷商残余势力叛周的隐患,C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角度无关,没有涉及到不同阶级与阶层,排除;B项错在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关系,排除;D项错在消除了一词太过绝对化,排除。故选C。‎ ‎2.唐都长安的东、西两市一共占有四坊之地,全城有百余坊;唐朝货币是钱绢兼行。这反映了唐朝 A.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水平 B. 长安是当时商业最繁华的城市 C. 长安布局市坊分明的特点 D. 最主要流通的货币是开元通宝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唐朝的城市与商业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材料核心信息是唐朝长安的两市占长安的面积比重不大和唐朝货币是钱绢兼行,这种商业的比重较小,货币使用中钱绢兼行,突出反映了唐朝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水平整体上不高的事实,A项符合题意;B项错在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城市的比较,排除;C、D两项错在都是材料局部信息的反映,不是反映整体信息,排除。故选A。‎ ‎3.《朱子语类》卷十三中记录朱熹与弟子讲话: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这表明朱熹主张 - 12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人们的基本需求是天理 C. 服从三纲五常 D. 通过格物致知探求真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朝的理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理学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欲”即是“天理”,材料中的人欲即天理,灭人欲是要清除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如私欲、淫欲、贪欲等,故B项符合题意;A项错在是材料表面信息的反映,不是问题的内涵,排除;C项错在三纲五常,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排除;D项错在格物致知与材料没有内在关系,排除。故选B。‎ ‎4.明朝设立的巡抚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据此可知明朝的巡抚的设立 A. 有助于地方机构的正常运转 B. 解决了元朝行省长官权力过大的弊端 C. 强化了皇权对地方官员监控 D. 体现了临时差遣官员向行政官员的转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明朝的巡抚制度评价,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材料核心信息是明朝的巡抚是临时被差遣出抚地方,节制地方三司,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可以防止因三司分权酿成的不相统属、运转不灵的弊端,故A项符合题意;解决了元朝行省长官权力过大的弊端是废行省、设三司,不是巡抚设立,排除;C项错在监控地方官员主要是特务机构的工作,巡抚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排除;D项错在材料本身无法体现转化信息,排除。故选A。‎ ‎5.《新学伪经考》强调: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所以叫做“新学”,是刘歆帮助王莽篡汉伪造而成。《孔子改制考》强调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创造的政教礼法,作六经以为“托古改制”的根据。这表明康有为 A. 探求中国儒家思想的真谛 B. 借助传统文化减轻宣传变法阻力 C. 考证出儒学经典的历史演变 D. 认为孔子是一个善于改革的人物 ‎【答案】B ‎【解析】‎ - 12 -‎ ‎【详解】本题考查康有为维新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材料核心信息是对《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内容的表述,都是康有为的一家之言,这些一家之言,结合当时的背景,在儒学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这一做法在肯定儒学与孔子,便于被人接受,有助于减轻宣传变法的阻力,故B项符合题意;康有为是在借助儒学宣传变法,不是探求中国儒家思想的真谛,A项排除;C、D两项都是部分材料信息的理解,也不完全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6.毛泽东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向来自全国的八百多名学员系统讲授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学员们把报告的精神函告家乡。湖北省农协会员由3月份的80多万人,猛增到6月份的250万人。方志敏领导了赣东北地区的农民运动。毛泽东的这一报告 A.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B. 有力地配合了国民革命军顺利进军 C.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D. 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史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根据材料信息,材料突出了毛泽东的报告推动了农村革命斗争,为随后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创造了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毛泽东在1927年武昌讲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助力了各地农民运动发展,此时距大革命失败为时不远,故直接排除A、B两项;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与材料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故选D。‎ ‎7.1935年4月,直隶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规定:“甲、为国防所必需,应该由国家特别经营的事业,由国家经营。乙、在国防上或经济上有统筹之必要的事业,由国家经营。丙、特种产品在国际上近乎独占,可以左右国际市场的事业,由国家经营。”资源委员会的做法 A. 意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B. 加速了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 C. 为持久抗战做了一定的经济准备 D. 反映了蒋介石的剿共步伐加速 ‎【答案】C ‎【解析】‎ - 12 -‎ ‎【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材料核心信息是1935年国民政府中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的资源委员会规定,确立了国家在涉及国防相关经济领域的绝对地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结合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可知国民政府此举目的是加强政府对经济控制,为国防服务,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是为持久抗战做了一定的经济准备,不是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故A项错误;B项错在国民政府在1928年东北易帜时已实现了形式统一,排除;D项错在国防建设是对外抗日,不是对内,此时红军在长征途中,故D项错误。故选C。‎ ‎8.下表是中国1977年到1985年高校招生相关数据简表,这一表格能够反映出 A. 大学招生人数持续增加 B. 高等院校的录取比例得以持续提升 C. 恢复高考初期生源最好 D. 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进行,故经济发展与高校发展相协调,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核心信息是1977年到1985年高校的录取和考生变化,70年代末参考人数众多,录取比例很小,原因是废除了多年的高考恢复,考生人数积累,1966年以来的十年,荒废学子,虽然学生生源数量最多,但生源质量不高,故排除C项;A项持续表述不符合材料数据信息,排除;B项录取比例得以持续提升不符合材料数据信息,故排除。故选D。‎ ‎9.下面的漫画反映了雅典的民主过程中一项重要举措,这一举措 - 12 -‎ A. 彻底剥夺了雅典贵族的各项权力 B. 有效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完善 C. 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了多重影响 D. 导致了雅典政权迅速走向衰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希腊民主制度评价,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漫画展示了陶片放逐法,这一举措的积极性在于有助于防止专制出现,消极之处在于会导致民主暴政出现,使政治家被放逐,可能危害民主制度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贵族的公民权力没有被剥夺,排除;B项错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促进民主制度完善,不是这一举措促进完善,排除;D项错在走向衰亡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排除。故选C。‎ ‎10.德国思想家康德说过:“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在其观点影响下德国民众也养成了周末饮酒的习惯。这表明 A. 德国普通民众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B. 康德是倡导大量饮酒的思想家 C. 康德主张因民众生活压力被曲解 D. 德国民众的生存压力世界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思想评价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根据材料的核心信息,一是康德对酒的赞颂,康德认为饮酒后人们可以直抒胸怀,可以体现人们的道德品性,二是民众周末饮酒盛行,只有C项涵盖这两方面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对材料曲解与以偏概全的表达,排除;D项世界最大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11.下表是美国二战后十年内对外援助的部分数据绘制的简表(根据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第三编)。据此可知,美国第四点计划的援助 - 12 -‎ A. 是马歇尔计划的继续 B. 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发展 C. 导致亚非拉倒向美国 D. 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亚非拉地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美国此时对外援助不仅援助西欧,而且还有亚非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二战后美苏关系由合作转向争霸的时代,这是美国加强对亚非拉国家拉拢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A项错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稳定资本主义阵营,不是援助亚非拉国家,故A项不准确;B项错在这一时期亚非拉处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时期,斗争不断,故B项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12.最近五年内,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国际形势下,曾经的“地球村”的观念在一些国家正在被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思潮掩盖。这些活动与思潮 A. 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已经终结 B. 表明了国际贸易总量下降 C. 影响了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 D. 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材料核心信息是英国脱欧和当今的地球村一些国家贸易保护,阻碍世界各地人口流动,这与经济全球化相违背,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欧洲一体化正在发展,不是已经终结,故A项错误;B项错在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国际贸易总量下降,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错在当今世界是多极化趋势,不是多极化格局,排除。故选D。‎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既有价值信仰系统的因素,亦有政治上的实际考虑,还有士人态度的影响。晚清政府对商业的重视首先是源于财政上的需要。经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之役,政府愈来愈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商税成为解决难题的重要途径。重商思想引起政府的重视,也是外力冲击的结果。外贸入超与军事上的失败均是重要诱因。晚清中国出现的重商主义浪潮确实与当时勃然兴起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密不可分。这其中经济民族主义可以说是晚清重商主义的核心,而“商战”则是其最响亮的口号。‎ ‎——摘编自冯筱才《从“轻商”走向“重商”?——晚清重商主义再思考》‎ 材料二 ‎ - 12 -‎ ‎ 15~16世纪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他们要求,在对外贸易中谨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从伊丽莎白时代到乔治时代,实行了数百年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此期间对羊毛工业的强烈保护,终于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国富论》的240年后的今天,世界仍然建立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之上,任何经济问题无法超越政治国家而存在。‎ ‎——摘编自张学博《重商主义的由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重商主义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西方重商主义政策发展的历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重商主义政策的启示。‎ ‎【答案】(1)原因:政治上,近代抵抗西方侵华失败的冲击,清政府意识到西方经济的影响;经济上因为对外战争与赔款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政府财政困难;思想方面:有些洋务派转化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商战的主张,护国家经济利益;近代民族主义经济产生的影响。影响:促进了清政府经济政策转型,客现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和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2)历程:15—16世纪时期的重商主义注重激出口,加大本国原始资本积累;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突出对外贸易保持出超地位;18世纪以后重商主义政速步为自由主义政管取代。‎ 启示: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时候,需要加大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自由贸易要尊重不同国家的政治选择和民族独立。‎ ‎【解析】‎ ‎【详解】(1)原因一问,根据材料信息,材料涉及到了西方国家侵华战争的影响,也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同时还涉及到商战的主张和近代民族意识,所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结合此时的时代大背景和上述材料信息回答即可;影响一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主要从材料中所讲清政府经济策转变,以及对近代中国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的影响回答。‎ - 12 -‎ ‎(2)历程一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概括15—16世纪和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这两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出18世纪以后重商主义政策瓦解被自由主义取代。启示一问,根据启示类问题:一是根据材料作答,论从史出;二是一定体现出当今国家政策的借鉴,材料涉及到后发国家要借助重商主义政策,加大国家对经济扶植力度;材料还涉及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的战略学界常常将当前的“特朗普冲击”与48年前的“尼克松冲击”相比拟。尼克松上台后在亚洲实施“战略收缩”,减少地区介入,要求盟国分担责任,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缓和政策,改善对华关系。1971年7月美国宣布尼克松总统将在“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华,而事前对日本秘而不宣。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放弃金本位,停止美元和黄金挂钩。日元汇率从1971年的1美元兑310多日元升至1973年的1美元兑280日元左右,升值约12%,使日本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急剧缩水。两次“尼克松冲击”构成的“震惊世界的政策调整之举”,在外交、经济领域对日本造成巨大冲击。‎ 而“特朗普冲击”是在日本陷入国势衰退期的不利背景下出现的。在平成时代开启的1989年,日本的GDP占世界的15%,而30年后的今天已降至6%。“特朗普冲击”是在冷战结束近30年、全球化深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既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之量级自然是“尼克松冲击”所无法比拟的。日本的经济触角早已深入昔日东方阵营之中,与有关国家包括中国的经济联系、相互依存远非48年前所能比。‎ ‎——摘编自杨伯江:《从尼克松到特朗普:国际战略视角下两场“冲击”的历史比较与日本因应路径分析》‎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关于美国对日冲击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论题:日本深受尼克松冲击的影响。‎ 论述:尼克松冲击之际。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略劣势,美国经济处于滞胀阶段,布雷顿森林瓦解;日本经过二战后迅速发展,经济跃居世界第二。这时尼克松冲击对日本影响是多个方面;积极影响在于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收缩为日本在亚太地区提供了机遇;消极方面,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的美元外汇大量缩水,影响经济发展;尼克松访华,不告知日本,影响日本对华美系调整。‎ 总之,尼克松冲击对日本的影响是利弊兼存,日本因为国家处于上升时期能够较好应对。‎ ‎【解析】‎ ‎【详解】本题考二战后两极格局下 - 12 -‎ 大国关系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心素养。本题以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变为切入,考查二战后美日关系的发展,首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确定一个自己最容易把握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尼克松冲击,也可以是特朗普冲击,可以是综合两次冲击;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美日两国的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论证,要言之有物,符合逻辑;最后点拨提升,回扣主题。‎ ‎15.材料 1260年,忽必烈称帝,建元中统,封八思巴为国师。至元二年元旦,八思巴至乌思藏拉萨。在萨斯迦修建了塔庙,并为七座纪念前辈教主的灵塔树立伞盖、金铜法轮及金顶,用金汁写制显密经典及般若等经二百余部,同时还向名师大德求学问法,增广见闻。‎ 六年,八思巴回到大都,向元世祖献上了受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元世祖大悦,随即颁行天下。次年,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赐玉印。作为帝师,八思巴向皇帝、皇后及太子讲经说法,祈求福寿,并广做佛事,佑国久安。‎ 八思巴在萨斯迦期间,免除了原来还是由他任命的公哥监卜的本钦职务,以尚尊代之。‎ 同时,指定恰纳的遗腹子答耳麻八剌为萨斯迦款氏家族与教主的继承人。‎ ‎1280年11月22日,八思巴在萨斯迦中的拉康喇让中逝世,终年46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八思巴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思巴改革的积极意义。‎ ‎【答案】(1)在乌思藏建立地方行政系统、建寺传法;创制蒙古新字;耐当地官员重新作了任命。‎ ‎(2)巩固了元朝在吐蕃地方的统治,加强了蒙,藏、汉等民族的相互了解与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了佛教各派的信仰自由,繁荣了文化事业 ‎【解析】‎ ‎【详解】(1)改革的主要内容,要根据设问要求,根据材料进行逐点概括即可。材料三段,表述了三方面举措:第一段是突出对西藏的制度,第二段是蒙古创立,第三段是任命地方官员,由此来归纳即可。‎ ‎(2)改革的积极意义,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突出改革对西藏的影响、对民族团结的贡献、对国家统一的贡献、对民族政策的影响等方面思考即可。‎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12 -‎ ‎ 《非战公约》包括序言和正文3条。在第1条中,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规定: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3条是规定程序问题。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战公约》的历史影响。‎ ‎【答案】(1)背景: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列强的矛盾冲突;法国为解决安全保证问题,希望与美国结盟,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美国的保障;一战之后人民渴望和平,使和平思想、和平运动得到发展。‎ ‎(2)历史影响: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具有进步作用;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是二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为其后的《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从而推进了宣布侵略战争违法的历史进程;但它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缺陷和不足,实际上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 ‎【解析】‎ ‎【详解】(1)背景:结合所学可从一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德关系的紧张、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等方面进行作答。‎ ‎(2)历史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展开分析。积极方面,抓住材料中“和平”这一题眼从当时和后世两方面展开叙述;消极层面,由材料“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及没有制止二战发生史实展开分析即可。‎ ‎17.材料 ‎ - 12 -‎ ‎ 恩格斯晚年的大量时间用来整理马克思的《资本论》手稿,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以及剩余价值学说史等重要经济学著作,同时还独立撰写大量富有战斗性的哲学、政治著作,比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月~5月26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等,另外,恩格斯联系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也撰写了大量的短文,比如:《卡尔·马克思<1848年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等;恩格斯自己在积极参加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活动中,还有大量的通信。在这些著作中,确立了他晚年有关民主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思想。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反思过去曾经提出的暴力革命理论,提出旧社会和平长入新社会的思想,普选制是一种全新的武器。面对实践,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提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以《资本论》一、二、三卷为整体,确立了费用与效用相比较的价值理论。‎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理论。‎ ‎——摘编自冒天启《对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思想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恩格斯晚年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晚年做出贡献原因。‎ ‎【答案】(1)贡献: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整理成整套的《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与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相结合,撰写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新经典文献;提出许多时代性的主张与思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原因:恩格斯工作勤奋,注重理论建设与国际共产主文运动相结合;恩格斯注重根据时代变化,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恩格斯具有共产党人伟大的情怀和初心。‎ ‎【解析】‎ ‎【详解】(1)恩格斯晚年的主要贡献,主要根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第一部分涉及了恩格斯整理马克思的手稿,保存马克思主义文献;第二部分是格斯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的补充;最后一部分材料突出的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表现,由此来概括答案即可。‎ ‎(2)原因,根据恩格斯晚年整理出这么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概括出恩格斯的勤奋和责任心与使命感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恩格斯的新理论成果突出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再从恩格斯的阶级属性出发,回答他具有共产党人伟大的情怀和初心。‎ ‎ ‎ - 12 -‎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