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9-2020高二下学期省六校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2019-2020高二下学期省六校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答题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该时期( )‎ A.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    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C.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    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2.西汉廷尉张汤用法苛刻严峻,十分注意迎合汉武帝所好,他最为拿手的是以《春秋》古义治狱,审理案件完全以皇帝意旨为准绳,并推而广之,把汉武帝对于疑难案件的批示制定为律令程式,作为以后办案的依据。这说明当时(   )‎ A.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B.儒法互为表里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仍以法家为主 ‎3. 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 A. 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 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 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 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4.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A. 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5. 古代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B.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      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6. 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则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 A. 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 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 C. 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 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7.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D.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8.西欧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认为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但他们也歌颂人性的尊严;12世纪的抒情诗欢呼四季之美,赞美爱情的欢乐;13世纪的雕刻家更注意对人类如实描绘,人物雕像变得更合乎自然比例,面部的表情也更加如实。这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西欧( )‎ A.历史较为久远 B.源于宗教信仰 ‎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已深入到各阶层 ‎9.加尔文认为“一个被上帝挑选的人,他的内心深处必定充满了对上帝的信仰,他在道德行为、宗教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等方面也必定表现出淳朴友爱和勤奋节俭的美德。”这一思想(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C.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意识觉醒 D.破除了人们对于神学的迷信 ‎10. 文艺复兴不单纯是文学艺术的复兴和辉煌,宗教改革也不仅是宗教仪式的简化和革新,启蒙运动更不全是思想的领悟和觉醒,它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更为巨大,且表现出了非常接近的一致性。这里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   )‎ A. 批判君主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体系 B. 彰显了人文意识和冲击了神权束缚 C. 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提出设想 D. 都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伏尔泰说:“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这是非常奇异的。”伏尔泰所说的“永恒的法则”(  )‎ A. 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B.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C. 成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D. 推动近代实验科学的诞生 ‎12.“普朗克的假说与经典的光学说和电磁学说相对立,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使人们对物质的粒子性和放射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说明此“假说”(  )‎ A. 推动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 完善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     D. 直接促进了相对论的提出 ‎13. 有学者对某类绘画作了如下描述:“强调纯客观的描写,表现出时空间意识或时间意识的一种视觉感受”“摆脱情结与题材束缚,充分发挥线条与色彩本身的价值”。属于这种艺术风格的是( ) ‎ ‎ ‎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14.“体用之争”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程中。到了清末,扩展到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争论,“体用之争”有了更新的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体用之争”的实质相同 B.第一次争论根本目的是实现近代化 C.第二次争论清楚认识落后根源 D.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发展 ‎15.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众议院中,往往有愚昧无知的人夹杂在内。材料表明,孙中山( )‎ A.使三民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B.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C.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醒认识  D.意欲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 ‎16. 从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D. 知识分子的思想逐渐激进 ‎17. 1917年至1918年,恽代英在武汉组织“互助社”,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新民学会”,李大钊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傅斯年等分别成立“国民社”、“新潮社”。这最能说明(  )‎ A.民主革命的成果显著      B.西方社会思潮迅速传播 C.十月革命的影响巨大      D.共产主义获得普遍认同 ‎18.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以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这些论断发表于(  )‎ A.大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建国初期 ‎19.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近平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20.1978年2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学术讨论和文艺评论中有争论的问题,不要轻率作结论,更不要采用简单的行政方法去处理,应当通过充分讨论和实践的方法去解决”。这一政策(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原则 B.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促使八个“样板戏”在全国推广 D.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1. 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高校院系调整,多所高校取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至1953年,文科、财经、政法这三类的学生比例占14.9%,仅保留了14所综合性大学。这反映出此时( )‎ A. 文教水平低下的现状 B. 盲目开展建设的心态 C. 收紧意识形态的目的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 ‎22.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 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 )‎ 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B.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 C.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 D.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 ‎23.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 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 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 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24.下表为神宗即位时北宋的财政状况。据此可知( )‎ 年财政收入 年财政支出 ‎6300—6800万缗 军费 约4800万缗 官俸 约1200万缗 皇室 约720万缗 祭祀 约325万缗 岁币 ‎75万两绢 A. 庞大军费支出是北宋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B. 北宋屈辱外交丧失国家主权 C. 王安石变法未能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D.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困难 ‎25.法国总理达拉第在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心中已经准备好回国时面对国人的嘘声,没想到迎接他的巴黎民众不但没有嘘声,反而一片兴奋,欢迎“伟大”的总理归来。材料主要说明了( )‎ A.法国民众存在背离现实的和平主义情绪 ‎ B.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 C.法国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 ‎ D.法国统治者竭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6.下列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美国“大萧条”开始 ②苏联成立 ‎③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④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27. 1936年,日本东京申办1940年奥运会成功,然而两年后日本决定放弃举办这届奥运会。其原因可能是( )‎ A. 受经济危机打击,无力举办 B. 深陷中国战场泥潭,无心举办 C.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带头反对 D. 发动侵略战争,遭到国际社会抵制 ‎28.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聚会,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同时,也是人类打破画地为牢的陋习、消除意识形态差距、共同承担起道义和责任的先例。这一“历史性的聚会”是( )‎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29.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 B.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 C. 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30.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国多在边远地区,如晋、齐、燕等国,远离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一布局旨在( )‎ A.加强对外开疆拓土 B.促进边远地区开发 C.防范异姓诸侯叛乱 D.构筑边疆安全屏障 ‎31.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的物品也用丝织品。这反映了 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 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 ‎32.有学者统计,《史记》中有关汉人议论秦朝教训的记载“有作八十一处,其中指责秦始皇施行暴政有六十七次”,《汉书》也多次痛批秦始皇。这样的评论( )‎ A.根源于当朝统治者的需要 B.导致秦始皇成暴政代名词 C.影响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 D.成为研究秦制的主要依据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3.(2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编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中共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编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6分)指出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6分)‎ ‎3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据不完全统计,1825-1855年共爆发农奴爆动674次,其中1845-1854年就达348次……‎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部分地主阶级企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军事装备和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摘编自严鋕钰《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取消封建武士俸禄,取消封建行会组织,准许买卖自由。沙皇政府对上层建筑也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是以保护地主阶级既得利益为出发点的,在如何发展近代工业上,在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近代工业发展迅速;而沙皇俄国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近代工业才开始了真正的起步,日本文化教育改革是在明治政府的重视与推动之下实行的,改革过程中善于吸取西方文化和选择利已的教育经验,并频繁地进行总结和调整。俄国文化教育向资产阶级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它的军事的、封建的、神学的性质,以致使它具有更大的反动性。‎ ‎——摘编自余龙生《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洋务运动背景的相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政策措施的不同点,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9分)‎ ‎3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12月是已经变成全球战争的这次大战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当月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开始的反攻证明,闪电战至少在这里是失败了。而且,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头六个月内的辉煌战果严重打击了同盟国,但是失去的领土(甚至是新加坡或菲律宾)从总战略的角度讲实际上都并不真正极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行动以及希特勒无必要的对美宣战,最终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参战了。诚然,单单工业生产力并不能保证军事实力——尤其是德国的作战能力说明,简单地人对人和美元对美元的比较是很荒唐的——但是,大同盟(丘吉尔喜欢这么叫)比起轴心国来在物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并且它的生产基地也远离德国和日本武装部队,因此它拥有建立一支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所需的资源和机会,而任何一个早期的法西斯侵略对手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实际上,在第二年,托克维尔在1835年关于出现两极世界的预言最终即将实现。‎ ‎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2月成为“第二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二战和战后世界带来的影响。(9分)‎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DBACA 6-10 DCABB 11-15 AACDC 16-20 BBCDA 21-25 DBCDA ‎26-30 DDBAD 31-32 D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3. (22分)‎ ‎(1)背景:①民族危机深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清政府的极端腐败,不得人心;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④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影响下,民族意识逐步觉醒。(1点2分,任答3点6分)‎ 差异:梁启超重“文化”,认为接受了中华文化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章太炎重“血统”,认为有汉民族血统的民族才属于中华民族。(6分)‎ 目的:梁启超试图借助满洲贵族掌控的清王朝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章太炎则希望通过排满革命(民族革命)建立汉民族为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2)意义:①有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②有助于推动国民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③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民族工业;④有助于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持久抗战和民族解放。(1点2分,3点6分)‎ ‎34.(15分) ‎ ‎(1)相同点:两者都是在封建王朝内外交困、统治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为维持其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在客观上都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都是为适应 19 世纪世界形势的发展而求变、求强。(6分) ‎ ‎(2)不同点: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改革的态度不一;在如何发展近代工业上,支持力度不同;在发展近代教育上,重视程度相异。(6 分) ‎ 启示:改革政策措施要注重顶层设计;要落实有力。(1点2分,两点3分)‎ ‎35.(15分)‎ ‎(1)苏联最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大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6分)‎ ‎(2)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从保持中立到走向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道路;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与苏联对抗,形成两极格局。(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