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潍坊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第四中学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陈明远在《质疑四大文明古国》一书中指出,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城市建 设代表主要的物质财富,属于硬件;文字、文献代表主要的精神财富,属于软件。这表明 A. 城市建设与文字、文献相互影响 B. 两者的出现说明早期文明已产生 C. 城市建设是文明出现的重要前提 D. 早期文明产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两个判定标准,而这两个标准恰恰说明了早期 人类文明的产生,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两者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城 市建设的重要性,故 C 项错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早期文明的产生,但材料并未体现, 故 D 项排除。故选 B。 2.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 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 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 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 年 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A. 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 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罗马外贸的兴盛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哈德良长城位于英国的不列颠岛上,是罗马帝国在占领不列颠 时修建的,从建成后到弃守,它一直是罗马帝国的西北边界;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 墙是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行省和雷蒂安行省内修建的一段边境防御工事;英国安东尼长城也是 罗马人在英国修筑的边境城墙,因此材料所述的文化遗产见证了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 故 C 选项正确;材料所述的英国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及德国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与 英德两国社会转型无关,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没有体现 英德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故 B 选项错误;材料所述的英国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及德国 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主要见证了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与罗马奥外贸无关,故 D 选项 错误。 3.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 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 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 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 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 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体现了罗马法在实践 中的灵活性,故 D 符合题意;题干中只提到妇女在法律中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示对平民 权益的保护,故 A 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 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和“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 人”,可见规定了在特殊情况下妇女的法律权力,但不能体现妇女与男子逐渐平等,故 B 不 符合题意;公平公正才是古罗马的法治精神,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法律并不等于任意裁 决,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4.西欧的众多城市,大都是在某一个领主的庄园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起初领主对城市并不感 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经济利益。当时城市对于领主们最显而易见的有两大利益:一是“你 们在我的庄园里交易,那就要向我交税”;二是赚市民们的钱,例如本来放在城堡内部的公 用磨坊被搬到了城市中间,并开始收费。这意味着 A. 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将荡然无存 B. 市民们将以各种方式与领主展开斗争 C. 西欧城市居民普遍信仰《圣经》 D. 封建城市规划布局将更加规范合理 【答案】B 【解析】领主对经济的关注必然会剥削市民,最终市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于与领主展开斗争, B 正确;城市兴起之时,欧洲依然是分裂局面,排除 A;C 与题无关,排除;城市布局与题 干中领主对经济利益的关注无关,排除 D。 5.15-16 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 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A. 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C. 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答案】B 【解析】15-16 世纪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材料中“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说明专 制制度综合各种力量满足新航路开辟的需要,故 B 正确;A 中早期发展不符合材料时间;工 业革命是 18 世纪后期开展,故 C 错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不符合材料中“海外”信息,故 D 错误。 6.文艺复兴时期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等口号的。 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壮胆。材料中人们“请出亡灵”的 主要原因是 A. 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 B.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西欧中世纪的世界观本质上是神学世界观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本主义正处于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由此这一阶级必须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批判教会势力,C 正确;教会势力庞大、古希腊罗马深厚的人文精神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B;D 与题无关,排除。 7.有人认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 议会的国王”。这实际上表明 A. 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 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质变 D. 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答案】C 【解析】“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而国王权力受限,说明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 质变,C 正确;革命后国王权力受限,排除 A;革命后,议会权力至上,排除 B;革命后英 国确立了民主制,议会代表人民利益,说明人民地位上升,排除 D。 8.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的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时期看做他们一生永远不会再有的幸 福时代。如果这些年代里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拉美地区物产丰富 B. 西、葡两国在拉美的殖民机构非常腐朽 C. 殖民者的贪婪 D. 拉美地区遭受西、葡殖民者的疯狂掠夺 【答案】D 【解析】西班牙、葡萄牙认为自己在殖民地时期是幸福时期,而且以不置下财产为耻,反映 的实质问题是殖民者在拉美地区的疯狂掠夺,D 正确;A、B、C 都是殖民者在拉美地区的表 象,不属于实质问题,排除。 9.伊朗在立宪革命期间颁布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触动了伊朗几千年来 极端专制的封建制度,争取了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民主权利,限制和约束了国王的权力,对 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这表明伊朗立宪革命 A. 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 B. 推翻了伊朗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C. 赢得了近代伊朗的民族独立 D.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争取了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民 主权利,限制和约束了国王的权力,对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可知,立宪革命具有 强烈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色彩,A 正确;题干中“触动了”意味着并未推翻封建制度,排除 B; 伊朗的独立是在 1979 年,排除 C;伊朗的立宪革命最终失败了,排除 D。 10.列宁指出:“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 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这表明该体系 A. 加强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 B. 带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 C. 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关系秩序 D. 解决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 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可以看出凡尔赛体系具有帝国主义的掠夺 性,故 B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体系的世界影响,不是强调对英国的作用,故 A 项错 误。材料体现的是凡尔赛体系具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这就会加剧被奴役地区的反抗,不利 于国际关系的稳定,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1916 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 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 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列宁得出以上结论的基本依据是 A.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 B.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D. 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并未涉及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国家先后问题,故 A 排除;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这并不能说明俄国会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故 B 排除;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故列宁认为俄国会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 胜利,故 C 正确;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不能说明俄国的特殊性,故 D 错误。 故选 C。 12.1920 年,印度的律师抵制出庭,治安长官放弃职位,政府职员和教员放弃公职。富裕的 商人出现了“热衷不合作的倾向”,社会下层则成为不合作运动的主力。他们响应甘地抛弃外 国所有东西的宣传,脱掉英国制造的鞋、袜、裤、衫、帽等。农民运动在许多地方发生,农 民抗捐抗税,进攻地主庄园。据此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旨在实现印度的工业化 ②与暴力斗争交织在一起 ③相当广泛地发动了群众 ④属于无产阶级夺权运动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印度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英国合作,无法体现旨在实现印度的工 业化,排除①;根据“农民运动在许多地方发生,农民抗捐抗税,进攻地主庄园”可知,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与暴力斗争交织在一起,②正确;“印度的律师抵制出庭,治安长官放弃职位, 政府职员和教员放弃公职”“富裕的商人出现了‘热衷不合作的倾向’,社会下层则成为不合作 运动的主力”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当广泛地发动了群众,③正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不属于无产阶级夺权运动,④错误;故选 C,排除 ABD 项。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结束后,世界大国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 ②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 ③从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走向美苏对峙的局面 ④以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为主要目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据二战的影响可知,雅尔塔体系是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最终形成了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世界格局从以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局面,①②③符 合题意;A 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惩罚,提出了世界殖民地的重新 瓜分,是在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利益的基础建立起来的,④不符合题意, BCD 排除。故选 A。 14.下表为国际贸易中部分商品比重变化的情况 时间 机器设备 化工产品 初级原料 食品 1958 年 19.9% 5.5% 14.8% 19.9% 1979 年 27% 7.9% 7.2% 10.4% 据此可知 A. 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工业造成农业的减产 B. 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C. 发展中国家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分工之外 D. 无序的国际竞争造成了贸易结构失衡 【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国际贸易中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降低,机器设备和化工产品等工业品比重 上升,体现出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B 正确;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下降,而 不是产量,不能说明农业产量减少,A 错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了国际分工, C 错误;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逐渐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无序的竞争不符合史实,D 错误。 故选 B。 15.冷战结束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在此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 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这说明 A. 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B. 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 C. 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出现平衡 D. 新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格局。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 A 项 错误;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与史实不符,故 B 排除;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国 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没有出现平衡,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多机化趋势加强,新 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列举图中②处曾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 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 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 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亚历山大征 服战争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对现代文明交流中 我们应持的态度的理解。 【答案】(1)约 BC18 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制定了世界上现存 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发明 了 60 进位制;文学作品: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2)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亚历山大东侵,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 流。 (3)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方式。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 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自尊、欣赏的态度,对其 他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尊重、宽容、乃至欣赏的态度;应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 胸怀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文明 【解析】(1)依据图片来看,②处于两河流域,结合世界古代史内容来看,约公元前 18 世 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而且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此外还发明了 60 进位制; 在文学作品上,创造了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2)观点:依据材料“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来看,作者认为古代 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影响:依据材料“亚历山大的 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来看,亚历山大通过战争的方式东侵,会 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依据材料“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 更为重要的”来看,亚历山大的战争还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方式:依据亚历山大的东侵和丝绸之路商队的往来来看,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 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方式;理解:依据人类文明的进程来看,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 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都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自尊、欣赏的态度,对 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尊重、宽容、乃至欣赏的态度,我们应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的广阔胸怀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文明。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 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 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 大的高涨。从那里输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变了阶级之间 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 当时市场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 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 15、16 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 原因。 (2)“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指的是?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可.波罗游记》吸 引着西欧商人到亚洲经商进行香料贸易;基督教会的宗教影响。 (2)美洲:1492 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1497—1498 年达伽马开辟了 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影响: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造成东方的发展落后于 西方;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 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为获取 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二中“《马可波罗游记》描写……”可知,《马可波 罗游记》吸引西欧人到亚洲经商和寻求黄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在 15、16 世纪热 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还有基督教会的推动等。 (2)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分别指的是,1492 年哥伦布开 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97—1498 年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影响:依据材料三中“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 当时市场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和 东印度航路的发现”, 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 始走向整体世界;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逐步 形成了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二中“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东方落后、 从属于西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在参加雅尔塔会议时就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 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 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编自武原、陈伟德《抗日战争·远东审判》 材料二 超级大国的表现常常像两个全副武装的盲人在一间屋子里摸着找路。每一个人都认 为对方使自己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因为他认为对方能够看得很清楚。事实上,变化不定、 妥协、前后不一,才是决策的本质。但屋里的每一方都倾向于把对方看成是始终如一的、有 远见的和一贯的。于是,时间长了,就是两个盲人也能造成巨大的伤害,更不用说给屋子带 来的损失了。 ——摘编自基辛格《白宫岁月》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分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两个盲人”是如何互相伤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盲人”带来的影响。 【答案】(1)原因: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两极格局的框 架;共同敌人法西斯灭亡,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日德战败、英法衰落,美苏成为头 号竞争对手。 (2)伤害:政治: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工人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美国 提出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会。军事:美国成立北约,苏联成立华约。 (3)影响:“冷战”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导致地区动荡不安。但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避免了 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苏的争霸也推动了战后科技的 迅速发展。 【解析】(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是战后美苏关 系破裂的根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根据材料“因为有 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可知,共同敌人法西斯灭亡,战后美苏失 去了合作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日德战败、英法衰落,美苏成为头号竞争对手。 (2)伤害:根据材料“超级大国的表现常常像两个全副武装的盲人在一间屋子里摸着找路”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盲人的互相伤害指的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各领域的对立。可以 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列举史实。如政治: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工人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经济: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会。军事:美国成立北约,苏 联成立华约。 (3)影响:根据材料三中列举的“柏林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信息可知,“冷战” 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导致地区动荡不安。从另一方面来看,冷战中的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避 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客观角度看,美苏两国的 争霸也推动了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 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 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 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二 1935 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 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 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 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材料三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 1978 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 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 苏联模式,到 1957 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 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 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摘编自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 101 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 举措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 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学习“苏联模式”的表现及影 响。 【答案】(1)原因: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威胁。 举措: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制农民和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或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弊端:用政府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 慢;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变化:从不直接干预经济的有限权力政府转变为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 参与者。影响: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3)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解析】(1)原因:由材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 铁的状况”可知,其原因是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威胁。 举措:由材料“在工业化建设上……必须竭力加快速度”可知,其措施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由 材料“用强制的办法……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可知, 其措施为强制农民和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弊端:结合所学可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展开分析。从短期来看,对农民和农业的强制掠夺会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长期来看,斯大林模式忽视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使 得商品经济不能得到正常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常缓慢,最后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2)变化:由材料“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变化是从不直接干预经济的有限权力政府转变为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和社 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其深远影响是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时代。 (3)表现与表现:结合所学可知,“一五”期间我国在工业建设上,照搬照抄了“苏联模式”, 优先发展了重工业,并取得巨大成就,进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世界市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及其特点。 阶段 特点 萌芽时期(15 世纪到 18 世纪 60 年代) 欧亚各国贸易联系的加强,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贸易的 兴起 初步形成(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60 年代) 世界性生产,世界性消费,世界性分工 快速成长(19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上半叶) 世界经济出现激烈动荡,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变化,世界市 场争夺激烈 稳定成熟(1945 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各国经济制度逐渐健全,国际经济组织日益成熟,国际贸 易增长迅速,跨国公司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 ——摘编自雷兴长、杨志龙主编《世界经济》 从表格中任选一个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说明。(要求:史论 结合,逻辑清楚) 【答案】示例: 阶段:15 世纪到 18 世纪 60 年代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 说明:1516 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技 术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欧洲人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发现了美洲大陆,加深了与非洲的 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 内进行殖民扩张,通过殖民掠夺、不平等贸易、奴隶贸易等方式,使亚非拉一些地区日益成 为欧洲经济的附庸,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解析】表格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四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结 合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史实对该阶段的特点加以说明、即可。例如:阶段:15 世纪到 18 世 纪 60 年代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说明:15、16 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 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技术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欧洲人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 发现了美洲大陆,加深了与非洲的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伴随着新航路 的开辟,欧洲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通过殖民掠夺、不平等贸易、奴隶贸易 等方式,使亚非拉一些地区日益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社会的 转型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