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答案为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董仲舒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2.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这一方针 A. 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 B. 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C. 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D. 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可知中共八大主张文学艺术自由发展,反对政府对思想文化的干预,这种政策是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的,C选项符合题意;该方针在文革期间遭到巨大破坏,A选项排除;该方针与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无关,B选项排除;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中国政府 A. 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B. 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 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答案】C 【解析】 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中国在教育上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是在1956年,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十四大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在1983年,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4.下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 A. 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 B. 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 C. 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 D. 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代中央有太学、官邸学、鸿都门学等,地方上有学、校等,说明汉代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C项正确。图中未提及儒学的信息,故A项排除。从图中可知,私学只是很小一部分,故B项说法错误。太学和地方学校是不同层级的学校,二者之间没有监管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两人的本质意图是倡导自己的观点,并非抨击程朱理学,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学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造极于赵宋之世”说明宋代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科技方面: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思想方面: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教义,发展为理学。文学艺术方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故①、②、③项正确。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 7.我国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④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颗原子爆炸的时间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是在1973年;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②③④,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 8.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 B. 中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 C. 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D. 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时期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交流还没有展开,故A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出普罗泰戈拉和孔子思想存在相近性,即两人均把研究对象放置于人世间,体现人文精神,故C项正确;两人思想在当时均非主流思想,故D项错误。 9.“两个魔鬼胜过以为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革命的彻底性 D. 市民的整体素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和市民素质,故排除AD;材料中说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而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排除C。 10.在世界近代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①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都反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③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都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产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是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以新宗教进行反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主张,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是指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故综上分析可知,①④正确。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资产阶级尚未反对封建制度,②错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没有涉及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且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也不是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史实,二是紧扣设问“共同作用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1.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我们(雅典法律)想要处死你,并坚信这样做是公正的,难道你以为你有特权反对你的国家和法律吗?你以为你可以尽力摧毁你的国家及其法律来作为报复吗?”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 认为法律和人性应同等重要 B. 强调雅典城邦法律高于特权 C. 肯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D. 反对公民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D 【解析】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为作为雅典公民应当遵守雅典的法律,维护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和人性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是针对雅典公民的态度来说的,不是专门探讨法律和特权的关系,也不是论证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排除BC项。 12.如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时间 事件 思想主张 14—17世纪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 1859年 达尔文进化论 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A. 神本化、人本化 B. 理性化、科学化 C. 宗教化、理性化 D. 科学化、宗教化 【答案】B 【解析】 理性即人的独立思考、科学判断,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提倡理性,达尔文进化论蕴含的同样也是理性和科学精神,故B项正确;从表格中的“理性精神”“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等信息可知神本化、宗教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点睛: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变化是由人文主义向理性的转变,达尔文的进化论体现的是思想向科学化的发展。 13. 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 A. 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 B. 否定教会权威 C. 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D. 使教徒脱离教会控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马丁·路德”、“ 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关内容——对赎罪券的认识。据此,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表述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改革内容,但不符合题干“直接目的”要求;D项表述本身错误,而且题干材料内容也无从体现。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欧洲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赎罪券的认识 14.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习班”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一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这主要说明当时中国 A. 三大改造仍在继续进行 B. 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C. 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共识 D. 社会发展渴求人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大型讲习班和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这主要是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D选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于1956年全部完成,A选项排除;材料与教育改革成效无关,B选项排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提出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因此20世纪80年代发展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共识的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 1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表格可以知道,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只能体现明代医学成就,不能说明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故A项错误。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只能体现康熙帝关注西方自然科学,不能说明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故B项错误。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说明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故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不能说明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故D项错误。 16.下表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出现人数 21 142 52 6 25 据此可知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 B. 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 C. 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 D. 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 【答案】A 【解析】 表格显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是大、小商人及子女,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A正确;“三言”“二拍”描述主题不能说明古代侠义精神衰落,B错误;此时只能说明小说的世俗化趋势,C错误;世俗文学并不能代表主流文化,D错误。 17.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这一成就 A. 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B. 促进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反映了较浓厚的迷信色彩 D. 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实用性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信息说明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古代科学的实用性,故D项正确;A中推动错误;B中小农经济与此无关;C中迷信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古代科技·特点 【名师点睛】 18. 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 A. 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 B. 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 C. 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 D. 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维新变法思想,题眼是“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的鼻祖,其目的在于利用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减少顽固派的反对,推动维新变法,故A项正确;康有为“尊孔”是为了进行维新变法,推行西方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关于借鉴西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等信息表明,康有为的根本目的是改革,不是树孔子的权威,故D项错误。 19.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与下列内容相关的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民主义”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变法之要在变官制”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是19世纪40年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变法之要在变官制”是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思想家梁启超提出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④①,故C正确。 20.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可以判断出这场改革是新文化运动,A项是维新思潮;B项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C项主要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意义 【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及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多利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对新文化运动特点、影响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的考查。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特别重视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五四运动前后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认识;二是分析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1.“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l号。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文学革命”的关键人物。材料中《相隔一层纸》这首诗是白话文的新诗,打破了旧的诗词格律的束缚,追求质朴,而诗的内容则揭示了贫富差距和社会制度的不公,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选A。 22.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明李大钊 A. 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 B. 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C. 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D. 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发表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指出了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性质的区别;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故答案为A项。B项,萌发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是在20世纪20年代,与材料中的时间“1918年”不符,排除;C项,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指出了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性质的区别;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而不是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排除;D项,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三大政策内容之一,与材料不符,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23.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1916年之后的十年”是指1916-1926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1927年之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①②③ 均是该时间段时间,选择A正确。 24.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提出平均地权 ③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①正确;新三民主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明确增加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正确,因此①③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平均地权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②错误;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④错误,因此BCD选项排除。 25.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革命的三民主义 A. 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B. 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 C. 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 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答案】C 【解析】 材料所述为毛泽东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解,由材料可知,所述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任务和方向,C符合题意;A是旧三民主义;B与史实不符;国民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D不正确。 26.毛泽东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段话出自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答案】A 【解析】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把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战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A正确;B是关于政府组织;C属于国家建设;D属于社会主义建设。 2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道:“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 毛泽东把农业农民问题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C.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要 D.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 【答案】C 【解析】 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说明苏联工农业没有协调发展,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毛泽东主要论证工农业的比例应协调发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故C项正确,B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发表的,当时中苏关系还没有恶化,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建立起斯大林体制,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是毛泽东对苏联农业经济政策的批评,批评“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拿走的太多”,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动、形象、深刻地指出了苏联农业长期滞后的重要原因。 28.毛泽东在1926年9月提出“不是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式,没有第二种形式”,毛泽东的观点 A. 与中共中央对革命形势的判断一致 B. 是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教训的反思 C. 开创了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D. 强调了农民在革命运动中的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是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式,没有第二种形式”可知体现的是毛泽东主张农民起义镇压土豪劣绅,强调的是农民在运动中的地位,D选项符合题意;1926年在中共占据主流的地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毛泽东的主张并不占据主流,A选项排除;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在1927年,B选项排除;1928年中共开辟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选项排除。 29.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张工农武装割据,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0.“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 俄国城市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C.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D.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可知1930年中共部分领导者仍然主张城市中心论,但是1928年中共在事实上已经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说明党内在革命道路上仍然存在分歧,A选项符合题意;实践证明城市中心论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B选项排除;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一条争取的革命道路,C选项排除;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共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选项排除。 31.“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的这一论断 A. 系统梳理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 B. 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C. 抓住了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中的主要矛盾 D. 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是依据国际形势的主要矛盾确立的,C选项符合题意;系统梳理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提出的原因,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国际形势的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关,B选项排除;一国两制针对的是港澳台地区的问题,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32.如图所示各段文字均出自邓小平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②是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议上的重要讲话;③是在1987年十三大上提出的;④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①③④,C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选项错误,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9日) 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1992年1月19日到23日,小平同志在深圳的这段日子,是极不寻常的日子,它将永远记载在深圳建设的史册上,永远记忆在深圳人民的心坎里。“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进一步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陈锡添《东方风来满眼春》(原载于共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 (1)材料中一孙中山为“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进行的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史实说明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革命第一步的任务是什么,并指出为实现这一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到的正确道路及结果。说一说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邓小平在深圳考察前后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析邓小平谈话的主要意义。 【答案】(1)创新:提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明确反帝,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后实行“耕者有其田”。说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 (2)任务: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 影响:①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议革命的理论,正确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②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辟了一条通社会主义的道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并启迪和孕育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的马克思议义。③毛泽东思想是社会议中国建立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人民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走来,共同构成3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加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构成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⑤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3)主要内容: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及评价工作的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主要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了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发展。 【解析】 【详解】(1)内容:材料一中“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等信息可知,其创新是提出三民主义;表现:紧扣“中华民国成立后”这个限定条件,结合教材知识按顺序罗列主要斗争即可,如: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等。 (2)任务:根据材料二中“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可知任务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道路和结果:抓住设问限定“正确道路”,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即可,如毛泽东开辟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引导中国人民取得生路。;影响:要抓住设问限定“结果”,理解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范围是1919年到1949年的时间段,结合教材中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进行分析即可。 (3)内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92年”“深圳”“邓小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巡谈话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评价工作的标准问题;意义:根据材料三中“进一步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巡谈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上。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中国的各阶级的反应各不相同。 请指出两种反应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评价。 【答案】反应一:盲目排外。义和团运动,有鲜明的爱国倾向,但将西方文明与外来侵略混为一谈。 反应二:全盘西化。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但其绝对化的倾向对后世造成不良影响。 反应三:将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上反应任选两条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强势的西方文明,中国的各阶级的反应各不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西方的侵略,中国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如地主阶级开明派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却未认识到制度的落后,最终导致失败;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做出了盲目排外的反应;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进变法改革做出了将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反应,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激进派做出了全盘西化的反应,虽然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是也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破坏。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们的核心观念是“通识学习”,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念开办学校。人文主义者相信,“通识学习”是实现真正自由,确使人类潜力能够得到完全发挥的关键。通识学习的内容包括历史、道德哲学、雄辩术、文法、诗歌、数学、天文以及音乐,其目的在于以此培养出具有美德和智慧,并拥有说服别人与自己同样行事的修辞技巧的人。按照希腊人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心灵的准则,人文主义教育家也强调身体教育,学生被授以标枪技巧、箭术、舞蹈,并被鼓励练习奔跑、摔跤、狩猎和游泳。人文主义教育被认为是为未来生活进行的实际准备,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出伟大的学者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市民。它为欧洲统治阶级提供了基础教育的典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摘自【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1912年,德国留学数年的蔡元培担任首任教育总长,他特别强调: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同时,他深感国人年长而失学者为之众,欲求教育普及,特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两教育司鼎足而三。2月,针对清朝学部,1906年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宗旨大加修订,提出新的教育方针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前两者旨在强兵富国,后三者均以培养共和公民的“完美人格”为目的并用以节制前两者的副作用。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通识教育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蔡元培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对通识教育的新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答案】(1)特点:教育以人为本,面向未来,注重全面发展;文理兼修,侧重人素养提升和潜能激发;重视德育、体育,强调人的身心健康。 影响:有利于近代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典范;为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奠定了基础。 (2)背景:忠君尊孔思想顽固强大,清末教育改革有限;主权遭受侵犯,民族危机严重;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民国创立;蔡元培受西学影响,倡导民主,开启民智。新发展: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三者相结合;赋予教育服务于富国强兵的责任使命。 (3)成就,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两种制度;1977年提出优先发展教育;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80年《义务教育法》等。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人文主义者相信,“通识学习”是实现真正自由,确使人类潜力能够得到完全发挥的关键”可知体现的特点是教育以人为本,面向未来,注重全面发展;根据材料“通识学习的内容包括历史、道德哲学、雄辩术、文法、诗歌、数学、天文以及音乐”可知体现的是文理兼修;根据材料“按照希腊人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心灵的准则,人文主义教育家也强调身体教育”可知体现的是重视德育、体育,强调人的身心健康。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通识教育的影响需要从培养人才、传播人文思想、推动教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2)背景:根据材料“1912年,德国留学数年的蔡元培担任首任教育总长”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蔡元培改革的背景需要从清末教育改革的局限性、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国的建立、西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新发展:根据材料“欲求教育普及,特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两教育司鼎足而三”可知体现的发展是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三者相结合;根据材料“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可知体现的发展是赋予教育服务于富国强兵的责任使命。 (3)表现: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的发展表现进行分析即可,如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1977年提出优先发展教育、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1980年《义务教育法》等。 查看更多